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1111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1111
信息管理基础复习资料1111

信息管理基础

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IM):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3.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指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产生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知识连续过程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4.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信息发出的源头即信息的起源。事物、人、组织机构等都可以产生信息,故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5.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由无序集合变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信息流:广义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

狭义定义是从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发展、应用的角度看,指的是信息处理过程中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流动。

7.信息产品:凝结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都可视为信息产品。

8.首席信息主管(CIO):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系统的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

9.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整体效率为目的,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10.虚拟企业:狭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如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通过信息技术连接的、暂时性的企业网络,以共享技能,共同分担成本,并开发新的市场。

广义指一些相互独立的业务过程或企业等多个伙伴组成的暂时性联盟,每一个伙伴各自在诸如设计、制造、分销等领域为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并相互联合起来实现技能共享和成本分担,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11.信息资源: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12.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相关且不可不可修改的数据集合。

13.数据挖掘:出于决策的需求而要从数据仓库中大量积累的数据资源中进一步挖掘有用的信息。

14.信息资源管理(IRM):IRM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理论,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建设、设备、机构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

15.信息产业:是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从传统产业部门独立出来的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的总称,是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的必然结果。

16.信息需要: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

1.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3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即战略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

2.根据亨利.法约尔的五职能论: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根据信息管理的历史沿革,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4.信息化的两个核心点是1. 先进的信息装备——改变手工操作2.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5.文献信息源的物质载体有:印刷性文献、缩微性文献、声像文献、机读性文献。

6.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

7.信息流的特点是:动态的、定向的、有价值的。

8.信息处理的基本环节是: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索、使用、反馈。

9.信息产业包括三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信息服务业。

10.对于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分为:信息调查、信息分类、信息汇总、信息分析和研究。

11.信息调查按照组织形式可分为信息报表和信息调查,按照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照调查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12.信息分类按照分类标志可划分为品质分类和变量分类,按照分类标志的多少,可划分为简单分类和复杂分类。

13.马丁的系统规划的基础内容包括:企业的业务战略规划、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企业数据战略规划。

14.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有:逻辑顺序方法、生命过程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方法、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15.信息服务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产品、信息用户、信息服务者。

16.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文献服务、报道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

17.信息收集的原则: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计划性。

18.信息检索方式:手工检索、联机检索、Internet检索。

19.可以将信息系统的功能划分为: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控制等五个基本功能。

20.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

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与虚拟办公室。

21.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开放化。

22.原型法的基本开发模式:快速分析、构造原型、运行原型、评价原型、修改原型。

23.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任务划分、计划安排、经费管理、审计与控制、风险管理。

24.企业信息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企业竞争情报。

25.CRM由: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技术支持四部分组成。

26.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7.企业管理者修养的内容包括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业务修养、语言修养。

28.企业管理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能力、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

29.CKO的作用有建立知识库系统、管理知识工人两个方面。

30.CKO应具有的素质包括战略家素质、技术素质、管理者素质、公关素质。

31.信息资源的三要素是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32.政府信息资源的特性有权威性、敏感性、公益性。

3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有:管理目标的多样性,管理模式的灵活性,管理手段的多维性。

34.香农认为,信息是通信的内容,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多少反映了消除了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35.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将信息划分为信息、资料和知识。

36.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宿、信道和信息。

37. 系统的内存组织形式或内部秩序即为系统的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由此形成的外在活动形式或外部秩序,称为系统的功能。

38.信息科学的体系包括一个方法和两个原则。信息方法是核心,功能准则与整体准则是信息方法能够正确实施的保证。

39.在当前各个社会活动领域中,信息活动最活跃、信息需要最鲜明的典型用户群体是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

40. 社会信息流通通常有三种类型:人际、组织和大众。

41.信息源通常包括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和组织信息源。

42.开展信息服务,有三个基本因素:信息产品、信息用户和信息服务者。

43.在整分合原则中,把握整体是前提和出发点,科学分解是关键,而组织综合(综合协调)是保证。

44.在电子商务中,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三种基本的流,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

3信息的分类:按领域: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原始信息,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消息,资料,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信息方法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

联系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

1信息源的概念: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成为信息源。

2信息源的分类:按时间标准,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按运动形式,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3个人信息源的特点:及时性,强化感知性,主观随意性,瞬时性。实物信息源的特点:直观性,真实性,隐蔽性,零散性。文献信息源(现代社会最常用最重要)的特点:系统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控性,时滞性。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多用性,动态管理性,技术依赖性。组织机构信息源的特点:权威性,垄断性。

4信息流:是指若干信息从传播者到信息接收者之间的流动。

5信息资源:是把信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可供利用的资源,它是从物质和能量上对信息的确认,是从信息功能上对信息的描述。

6信息管理: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调配与组织管理。信息传递与交流组织。信息研究,咨询与决策。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服务与用户管理。

7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生成和使用的信息进行组织,使其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并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竞争活动。

8企业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识别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对信息的传递加以计划,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地提供给各级主管和其他相关人员。

9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一层,企业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二层,推广计算机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三层,更高层次的管理,引用大型的集成应用系统。

10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符号的识别能力,信息资源的调查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鉴别能力,信息的处理转化能力。

1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法:观察分析法,理性思维法,社会调查分析法,数据库法,网络化方法。

1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解决的主要问题:决策问题,具体操作问题。

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首先要克服下列障碍:知识和观念的障碍,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障碍,心理障碍。

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引入ERP、CRM、SCM等集成系统

13信息产品的特征:传递性与非消耗性效用滞后性与价值差异性惟一独创性和可重复性价值的时效性和累积性无限可复制性经验产品性产品成本的独特性

14信息产品分配:一方面是把信息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分配给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资料,进而生产出本部门的信息产品或物质产品;另一方面是把信息产品作为最终消费品分配到个人或居民家庭,作为生活资料以满足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需求。

15信息产品消费分为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

信息市场分类:根据交易形式可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类根据内容可分为经济信息市场、科技信息市场、文化信息市场、金融信息市场根据市场存在的方式分为固定型信息市场和临

时型信息市场

16信息市场的双重功能性:一方面作为信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具有并承担调节信息商品供求矛盾,加快信息流通,促进信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市场,又具有对信息商品进行监督,在信息经营者与用户之间建立联系的功能。

17信息市场的运行机制:信息的供求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机制,信息市场的竞争机制

18用户的信息需求包含三个方面:用户对信息主体的需求,用户对信息检索工具和系统的需求,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19信息产业:市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从传统产业部门独立出来的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的总称。信息产业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维主体,已成为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新型战略产业。

20信息产业特征:信息产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渗透性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增长、高效益型产业信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省资源、省能源、低公害的社会公益性产业

21信息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和及时

22信息汇总的具体的步骤:编制程序、编码、数据的录入、制表打印

23信息常用的分析预测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抽样调查法,指数分析法,相关分析法。

24企业系统规划工作步骤:研究的准备工作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

分析当前业务和系统的关系定义信息结构

25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基础内容有:企业的业务战略规划;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企业数据战略规划。

第三章信息管理过程及组织

1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的信息需要,是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

2基本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信息需要的特征. 信息需要的广泛性. 信息需要的社会性. 信息需要的发展性信息需要的多样性.

4对信息的需要: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质量信息数量.

5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质量

6信息服务的原则针对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精炼性原则方便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竞争性原则

7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文献服务报道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

8信息收集是指为了更好的掌握和使用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的聚合和集中。

9.信息收集的方法业务法系统法

10具体收集方法:原始记录信息收集卡调查研究统计方法

11信息收集的基本程序 .明确目标需求,制定收集计划设计数据结构信息收集的过程提供信息资料

12信息收集的主要途径:按照信息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记录型,实物型,思维型等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按照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13信息处理包括数据输入和信息加工两部分

14数据输入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登录数据输入

15输入类型:终端输入实时输入批量输入网络输入

16输入评估准则:成本适时性完整性正确性

17信息加工的基本原则 :标准性系统性可靠性及时性适用性

18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信息的筛选和判别信息的分类和排序信息的计算和研究

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信息的编目和组织

19 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在一起构成的,另一种是广义的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和用户构成的。

20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功能信息完整,通用、程序与数据独立、数据抽象、支持数据的不同视图、控制数据冗余、支持数据共享、限制非授权的存取、提供多种用户界面、表示数据之间的复杂联系、完整性约束、数据恢复

21.信息检索的分类手工检索机器检索

22:信息传递:由信息的发送源,通过传递信号的通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过程。23信息传递的基本原则:及时快速的原则经济的原则准确的原则数量的原则保密原则24信息传递的基本程序:首先要完成信息检索,然后要恰当选择信息传递工具,最后是接收使用信息,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就表示完成了信息的传递。

25信息传递方式:按信息的流向划分。分为单向传递,多向传递,相向传递,反馈传递。

按信息的传递范围划分。内部传递,外部传递,两人传递。按信息的传递载体划分。语言传递,文字传递,交通工具传递,电信传递,光传

26信息传递的常用工具。有线通信。电话,电缆,光缆。无线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电信网。模拟网,数字网。计算机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

27信息传递的意义:信息传递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离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就会丧失。信息传递始终围绕着管理者决策活动进行,它贯穿于管理者决策的始终

28信息反馈的主要特点。滞后性。针对性及时性连续性

29信息反馈的基本原则真实,准确的原则。及时的原则全面,完整的原则适量的原则

反复的原则集中和分流相结合的原则

30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31.信息反馈的常用方法。典型反馈法综合反馈法,跟踪反馈法组合反馈法

32信息管理机构建立与现在化的信息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机构是实现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的关键。

33CIO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CIO集战略于管理于一身,是企业决策层与信息管理层之间的纽带CIO既是技术专家,也是管理专家。CIO既有高超的工作技巧,又有相当的人格魅力

34CIO的素质要求管理经验技术才能经营头脑信息素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

第四章面向技术的信息管理——MIS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设备及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运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作业运行、管理控制、战略计划的效率,整体提高主治效率和竞争力的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特点层次性目标性优化性

3信息管理系统:战略决策系统管理控制系统作业处理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及存储介质通信系统

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规章制度工作人员

6.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面向管理业务的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PS)知识工作支持系统(KWS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面向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管理报告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

7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问题识别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

8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基本原则系统思考原则规范标准原则参与协同原则

系统生命周期中阶段的划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

9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结构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系统结构

10数据库及其特点简单灵活易用关系数据语言具有较好的非过程化特点数据独立性强查询功能强大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

11数据仓库面向主题。集成的是知识据仓库中的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机积累和集合。

与实践向管意味着处于决策的需要。不可修改是因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并不是由数据仓库自身产生的。

第五章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SIS

1 IRM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理论,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建设,设备,机构等,进行科学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

2 信息战略是与一个组织内正规信息的供给与需求有关的含蓄或明确的目标,远见,准则和计划的一个复合体,它受管理约束,计划长期支持组织的目标,并使组织适应其环境

3信息战略原则信息文化信息所有权信息责任信息使用信息标准信息技术

4信息战略模型1信息战略环境。.2信息战略过程3信息战略的形式与内容.4信息战略的实施与结果以上四个部分之间存在紧密的顺序关系:环境—过程---内容---结果,以及从结果到环境的潜在联系..同时,每个部分内的各方面也密切关联。,

4信息战略类型骚动型定向型巩固型开拓型紧张型

5.SIS的产生背景1.竞争需求的拉动创新竞争能力时间竞争能力2.信息技术的推动

面向对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RENT技术

6走向SIS体制的管理模式ERP CIMS

7虚拟企业为一些相互独立的业务过程或企业等多个伙伴组成的暂时性联盟。

8虚拟企业的基本类型机构虚构型功能虚构型

9虚拟企业构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机遇核心能力伙伴企业重构敏捷性度量

组织运行模式

10SIS的功能特性目标一致性信息共享性战略协同性快速反应性模拟预测性

价值链的集成统一性

11战略信息系统规划经营目标与管理机制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信息资源与信息能力协作伙伴,市场与用户。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信息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优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B卷)考试方式:(闭)卷校区:本部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用时: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这指的是_____层次的信息。 2、主体所感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这指的是_____层次论的信息。 3、布拉德福定律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_________,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二是 指确定相关论文再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4、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_______是在多长一段时间 内发表的。 5、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是_______,______。 6、《中图法》一般以_____标志大类,采用______方式标识其二级类,其余类目均采用数字 标志,所有数字按_____对待,为使号码醒目,规定______一点。 二、选择题(10分) 1、信息链中最高级别的环节是(D、智能) 2、信息分布的“富集”和“贫集”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_____机制支配结果。(B、 选择) 3、普莱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展年限不超过___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 次数之比值。(C、5) 4、信宿可以是(A、人,物,也可以包括机器) 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结合实例,解释以下转化关系: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 2、信息分布中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有什么不同? 3、试分析马太效应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4、其夫定律。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欧阳学文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新常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所贯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防止形而上学倾向。 2.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完整版)信息管理基础试卷

信息管理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今社会,成为与能源、材料三足鼎立的社会支柱是(c )A.土地和矿产 B.石油和天然气 C.信息和信息资源 D.计算机和汽车 2.揭示了文献中词汇分布规律的是(b ) A.洛特卡定律 B.齐夫定律 C.布拉德福定律 D.吉尔德定律 3.把信息分成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是按照哪种分类标准区分 的?(b ) A.按信息内容 B.按获取方式 C.按传播范围 D.按加工程度 4.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d )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气候资源 D.信息资源 5.计算机储存常用的基本储存单位是( b ) A.比特 B.字节 C.字长 D.字 6.信息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b ) A.社会物质化 B.社会信息化 C.社会经济化 D.社会现代化 7.文献信息源中期刊类标志是(b )

A.内容成熟,论述全面 B.知识新颖,反映灵活 C.专题性强,水平高深 D.可靠性强,内容规范 8.既是信息交流的归宿,又是信息交流的新起点的是(c ) A.信息源 B.信息渠道 C.信息用户 D.信息环境 9.信息技术服务的三角形结构要素中,中心部分是(a ) A.顾客 B.服务人员 C.服务系统D,服务战略 10.多媒体技术不具备的的特征是(d ) A.多样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独立性 11.由美国建筑师R.S.沃尔曼于1975年提出,与信息组织具有密切关系的是(d ) A.信息资源 B.信息服务 C.信息建设 D.信息构建 12.信息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向用户提供并帮助用户选择所需要 的(d ) A..零次信息 B.一次信息 C.二次信息 D.三次信息 13.成为信息资源发展的里程碑、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的 是( d ) A.1979年的《信息管理者》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1-10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 (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性的统一。 二、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1)行政权力不断扩,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5)法律限制和程式化;(6)重视社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信息管理学试卷答案.doc

《信息管理原理与方法》模拟试卷 一、 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 1、破译或攻击密码的类型有 惟密文攻击 、 已知明文攻击、 选择明文攻击 和 选择明文攻击四种。 2.按信息的性质分类,可以将信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 和 语用信息 。 3.若随机事件集合x 1,x 2,…,x n 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 1,p 2,…,p n ,且0≤p i ≤1,i=1,…, n ,∑=n i i p 1=1, 则随机事件集合x 1,x 2,…,x n 的香农信息熵公式为∑-=i i s p p H log 。 4.若C={000,111},则=⊥C {000,101, 110,011},且=⊥C dim 2 。 5.列出[3,2]循环码C 的所有码字 {000,110,101,011}。 2.在决策科学中,效用值是指某事物对决策者的作用程度与效果,是以决策者的现状为基础的精神感受值,是决策方案的后果对于决策者愿望的满足程度。它具有以下二重性: 客观性和 主观性 。 4.若C={000,110,101,011},则=⊥C {000,111},且=⊥C dim 1。 5. 设C 是二元[6,3]线性码,则C 中含有(8)个码字。 二、判断题(共5题,每题3分) ?1. 修改为:泛化是用来扩展概念的外延,使其能够包含更多的正例,应用于更多的对象。 泛化分析可以用来扩展一个概念的语义信息,从而合并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减少要处理对象的个数,约简信息的处理空间。 ?2. 修改为:解密不是译码的一个重要内容。 ?3. 设C 是[n , k ] 二元线性码,则C 中码字陪集个数为2n-k 。 √4. 设C 是[n , k ]二元线性码,则n C C =+⊥dim dim 。 √5. 从密钥的使用来看,基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是一般通讯加密的逆过程。 √1. 在F 2上,x 7-1除以x 3+x +1的商为x 4+x 3+x +1。 ?2. 修改为:加密不是编码的一个重要内容。 ?3. 修改为:设C 是[n , k ] 二元线性码,则C 中码字的个数与陪集个数之和为2k +2n-k 。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信息管理学考试试卷

《信息管理学》考试试卷学号:姓名:专业:成绩:一、缩写注解(每题1分,共15分) 要求分别给出每个缩写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 MIS SCM ERP IRP CRM CIO MRP MRPII EC EB EG

VB BPR CIMS WWW 二、名词解析(每题3分,共15分) 要求概括出下列名词定义或解释所包含的要点,不需要展开。 1.信息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3.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 信息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围绕信息的生命周期和信息活动的整个管理过程,通过调查研究,预测未来,根据战略规划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分解出子目标和阶段任务,并规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各种信息管理计划,从而把已定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指南,指引组织未来的行动。4.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 信息管理的领导职能指的是信息管理领导者(CIO)对组织内所有成员的信息行为进行指导或引导和施加影响,使成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而工作的过程。 5.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

信息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管理目标以及为此而制定的信息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确定的标准,对信息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或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管理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计划,并调整信息管理工作的部署。 三、选择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从给定的可能答案集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当的答案编号填入下列各题之中。 可能的答案集合: 1. 2.F. W. Horton 3.Norbert Wiener 4.源学科与子学科 5.交叉学科 6.信息系统学派 7.记录管理学派 8.信息管理学派 9.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10.信息资源战略规划 11.信息管理体制战略规划 12.电子设备战略规划 13.信息组织战略规划 14. 30 19. effortful 21.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22.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23.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24.提高信息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25.信息收集与整理 26.深度汇谈 27.讨论 28. 沟通 29. 书面报告 30.功能内的BPR 31.部门间的BPR 32.功能间的BPR 33.组织间的BPR 34.供应商 35.制造商 36.分销商 37.零售商 38.客户 39.密文 40.明文 41.公众 42.企业 43.法人 44.金关 45.金桥 46.金卡 47.金税 48.金农 49.初级阶段 50.成熟阶段 51.系统集成阶段 52.电子商务阶段 53.控制阶段 54.金融信息系统 55.会计信息系统 56.知识管理系统 57.政府内网 58.政府专网 59.公众服务网 62.商业信息 63.商品信息 64.金融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0分) 1.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 A. 权 B. 模 C. 除得的商 D. 除得的余数 2. 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高,所需信息量(B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大不小 D. 不一定 3. 不属于作业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B ) A. 业务处理系统 B. 决策支持系统 C. 过程控制系统 D. 办公自动化系统 4. 开发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A ) A. 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B. 完成新系统的功能分析 C. 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 D. 完成新系统的数据分析 5. 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D ) A. 信息系统的规模与先进性?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 B.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 系统的质量 C. 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 系统文档的完备性 D. 以上均是 6. 下面对系统调试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 系统调试是保证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关口 B. 系统调试的对象是软件 C. 系统调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的错误 D. 系统调试是要说明程序无错 7. 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例如:各类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人事管理等,政府内部的各类事物管理系统,例如:日程赶排、会议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政府内部的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 分析系统理等,涉及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为(A )。 A. G G 和G E B. G B 和G C C. G E 和G C D. G C 和G G 8. 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应当存放在(

管理学原理 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4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指导与领导)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 42.简述决策的程序。 答:(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2)评价备选方案。(3)选择方案。 43.简述组织工作的步骤。 答:组织工作的步骤包括六步: (1)确定组织目标。 (2)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3)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4)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分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紧密地联系起来。 44.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答: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 (1)估量机会。(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45.试论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五大职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41.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答:①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实行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 ②为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选配“第一流的工人”。 ③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④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⑥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 42.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答:目标管理的步骤可以不完全一样,但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 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的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而这个实现的履行者往往就属于这级人员的下属部门之中。 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由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这种明确负责现象的出现,很有可能导致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管理还有搞清组织结构的作用。 2. 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人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上级的管理应主要体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

医院信息管理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院2014年招聘考试试题 (信息管理类) 姓名:专业:分数: 一、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下面哪项是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 A.需求性 B.稀缺性 C.不同一性 D.可选择性 2.信息资源具有非消耗性,信息资源一旦产生,不仅可以满足同时期人类的需要,还可以通过信息的保存、积累、传递达到时间点上的延续,这是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累积性 C.再生性 D.稀缺性 3.以下哪一项不是现阶段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A.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 B.卫生信息化水平呈现极不均衡 C.标准的缺乏 D.缺乏重视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哪一阶段的标志()。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5.以下哪一项不是2011年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的内容()。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 B.新农合系统的建设 C.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D.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6.()信息源是指在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大量相关数据的集合,是卫生领域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资源。 A.文献 B.数据库 C.组织机构 D.网络 7.按信息的重要性组织信息的方法称作()。 A.概率组织法 B.集成组织法 C.主题组织法 D.权值组织法 8.以下不属于语法组织方法的是()。 A.字顺组织法 B.时序组织法 C.分类组织法 D.代码法 9.ISBD和DC分别包含了()个规定的描述项。 A.10,8 B.8,7 C.15,8 D.8,15 10.描述原始数据的元数据将组织成()。 A.原始数据库 B.元数据库 C.索引数据库 D.关键词库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简述一国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对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注意:选择题答案请写在下表 1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中,处于最下层的是( ) A 、财务子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B 、业务处理系统 D 、数据处理系统 2.( )是信息处理的基础。 A 、数据 B 、信息 C 、知识 D 、计算机 3.数据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 否则只能主次不分。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 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这句话体现的是( ) A 、信息的客观性 B 、信息的时效性 C 、信息的不完全性 D 、信息的价值性 4. MIS 、CAD 系统和 CAM 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 ) A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B 、决策支持系统 C 、业务处理系统 D 、作业控制系统 5. 以下要素中不是决策沽动的二要素的是( ) A 、决策对象 B 、决策环境 C 、决策目标 D 、决策者 6. 下列决策问题中,属于非结构化问题的是( ) A 、奖金分配 B 、库存补充

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 、客户/服务器模式 C 、分时/共享模式 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或系统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通常采用的开发方法是(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B 、文件/服务器模式 D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全国联网的订票服务系统属于 A 、批处理系统 C 、脱机实时系统 ( )。 B 、联机实时系统 D 、直接存取系统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B、原型法 C、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首要条件是(A、管理方法科学化 C、建立本单位自己的计算机应用队伍 D、CASE方法 ) B、领导者的重视和主要管理者的支持D、具有先进的硬件和软件配置 .使用BSP方法中,U/C矩阵的主要功能是(A、定义业务过程 C、划分子系统 )° B、识别数据类 D、识别业务/数据类 .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B、系统设计说明书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用户操作手册 ?辅助系统分析人员描述系统中多种报表数据在有关业务部门间传送关系的图表是()° A、数据流程图 C、系统流程图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A、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C、完成新系统的代码设计 .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A、正确评价当前系统 C、彻底了解管理方法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A、代码设计 C、文件设计 B、表格分配图 D、业务流程图 B、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 D、完成新系统的数据存储分析 B、使用户接受分析人员的观点 D、弄清用户的要求 )° B、程序设计 D、网络设计 98020表示 1998年入学,第20名注册,这种代码属于()°A、区间码B、顺序码C、助记码D、缩写码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工具是( )° A、业务流程图B 、模块结构图 C、系统流程图D 、程序结构图 新系统取代旧系统,风险较大的勺转换方法是() 第2页共9页 .某学校学生学号规定如下:前两位表示年级,后三位表示顺序号。例如: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毛概简答题及论述题答案 1.第一题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带领人民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发挥制度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两者一脉相承、有机统一。 ②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 ③治理能力则是我们运用这些制度和体制机制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第二题如何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新常态形成的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外部因素和内在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 ①外部因素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效应影响,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调整之中。 ②内在条件变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是由内在条件决定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是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出现新变化所导致的。 2.新常态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①是速度变化。本质上说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低排放、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②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层级低、产业素质低、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顽症和痼疾,也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③是动力转换。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④是多重风险。 二、科学把握新常态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课程考试试卷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课程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每小题,共20分) 1、信息的属性包括()。 A事实性、变换性、传递性B时效性、依附性、价值性 C等级性、压缩性、可视性D共享性、事实性、规律性 2、找出正确的叙述() A DROP TABLE表示删除表的定义 B DELETE FROM TABLE表示删除表的定义 C DROP TABLE等于DELETE FROM TABLE D DROP TABLE属于数据操纵语言 3、关于SQL的叙述,错误的是()。 A SQL表示“结构化查询语言” B SQL表示“标准化查询语言” C SQL是通用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D用户不必了解SQL的执行过程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A MIS的纵向结构、MIS的横向结构、MIS的垂直结构 B MIS的纵向结构、MIS的横向结构、MIS的水平结构 C MIS的纵向结构、MIS的横向结构、MIS的交叉结构 D MIS的纵向结构、MIS的横向结构、MIS的纵向横向综合结构 5、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4个大的阶段,它们是()。 A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 B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物理设计和程序设计 C流程设计、数据设计、程序设计和代码设计 D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 6、以下表述中,错误的是()。 A“二维表”可称为关系 B一个元组是一个关系 C属性相当于记录中的一个字段 D域是属性的取值范围 7、系统切换不包括()。 A直接切换B平行切换C逐步切换D迭代切换 8、从原始的数据到数据库的设计,要经历3个世界。以下哪个不属于这3个世界: A技术世界B现实世界 C信息世界D数据世界 9、通常唯一识别一个记录的一个或若干个数据项称为()。 A主键B副键 C鉴别键D索引项 10、关于数据规模的金字塔结构,正确的叙述是:()。 A高层管理是非结构化的B基层管理是非结构化的 C中层管理是非结构化的D高层和基层是非结构化的 11.数据库系统体系的三级模式结构包括()。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B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和物理模式 C单模式、双模式和多模式D理论模式、物理模式和应用模式 12、数据流图有4种基本元素,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这4种之一()。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简答题论述题部分) 1、智力 儿童认识周围世界得能力得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就是整个智力发展得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就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得结构材料,经过手得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得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与黏土、纸浆等都就是儿童结构游戏得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 不就是人为得惩罚,而就是通过事物自身得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得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得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得目得。 4、活动目标 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得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得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与比较得方法等。这个层次得目标通常通过教师得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得保育工作 幼儿园得保育工作就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得组成部分。它就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得环境与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得照顾与保护,以促进她们得健康成长,逐步增进她们生活自理能力。 1、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答: 首先,教育就是一种有目得得培养人得活动,教育目得体现了培养人得方向,也就就是个体发展得方向。其次,教育,尤其就是学校得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得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得影响。第三,得力得教育为个体能动得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如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好主客观得关系及师生间得关系,使之有利于提高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充分满足人体特征得发展、个体潜能得充分发挥,以及个体创新能力得发展。第四,教育得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得社会化。从生命开始得“自然人”,经过教育过程成长为“社会人”,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使个体积极地、能动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与改造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