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在教育领域,有许多外国的著名人物及其观点对小学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人物及其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约翰·杜威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杜威提倡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学习,认为学生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知识。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玛丽亚·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和医生。
她主张通过自由和有纪律的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学生应该在有序的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和学习,而教师的角色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她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心理需求,通过创造有序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实现。
三、皮亚杰让·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他的这种观点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引导教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适合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罗伯特·斯莱文罗伯特·斯莱文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
他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学习和及时反馈来掌握知识。
斯莱文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和学习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智力等因素造成的。
因此,他主张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教师资格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人物

小学教师资格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人物《教育史教科书》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教育》)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大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班级授课制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自然教育主义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普通教育学》---标识规范教育学建立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学科中心理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是其代表理论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杜威克伯屈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金帝思布厄迪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模式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情景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课程评价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干扰说---詹金斯达伦巴希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图尔文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昆拉多洛伦兹关键期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这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论又称结构学习论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罗杰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皮亚杰,维果斯基,奥苏泊尔,布鲁纳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设计教学法克伯屈道尔顿制伯克赫斯特“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布鲁姆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布鲁纳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思想、联邦德国的范例教学思想、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赫尔巴特凯洛夫。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总1.苏格拉底问答法,雄辩著名知识即美德产婆术(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百科全书式人物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5.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目的:永生、现世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论述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6.卢梭法国《爱弥儿》性善论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生观:儿童中心论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7.康德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自由教育万能论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8.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人本位论形式教育论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9.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绅士教育论形式教育论10.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与心理学(两基础)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二常考人物

常考人物1、孔子(1)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代表作品:《论语》(3)主要观点:①提出“有教无类”;②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③倡导因材施教;④教师观: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⑤终身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⑥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最高道德准则,“礼”是道德规范。
(4)主要教育思想①教育作用:对社会发展作用:庶、富、教;对人发展作用:性相近,习相远。
②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③教育内容:文行忠信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2、《学记》(1)地位:中国、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主要教育观点:①教育对社会发展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②教育对人发展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教学原则:①教学相长原则;②豫时孙摩原则;③长善救失原则;④启发诱导原则;⑤课内外结合的原则3、苏格拉底(1)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
(2)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3)主要观点:①产婆术: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讥讽、助产、归纳、定义;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②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就是可教的,因为知识是可教的。
4、柏拉图(1)代表作:《理想国》(2)主要观点:①重视早教,是“寓学习于游戏”最早的提倡者;②提倡女子教育,在西方首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③教育目的:培养哲学王。
5、亚里士多德(1)地位:“百科全书式教育家”(2)代表作:《政治学》(3)主要观点:①首次提出自然教育思想:“教育遵循自然”;②灵魂说:将人的灵魂分成3个部分: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③实施体德智三育,体为首。
(4)教育目的:和谐发展(1)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外国重要人物及观点汇总1.苏格拉底问答法,雄辩著名知识即美德产婆术(助产术)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提出教育培养“哲学王”教育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百科全书式人物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教学法大师”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第一本教育学论著。
5.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教育家,受人文主义影响。
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目的:永生、现世泛智教育,提出普及初等教育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论述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高度评价教师职业,强调教师作用。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育家6.卢梭法国《爱弥儿》性善论教育的任务“归于自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目标:培养与公民、国民对立的自然人教育目的:个体本位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生观:儿童中心论把儿童成长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7.康德18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理性主义《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对象”教育目的:自由教育万能论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特普拉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8.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个人本位论形式教育论个人本位论的其他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和萨特。
9.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教育万能论绅士教育论形式教育论10.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教育理论体系:伦理学与心理学(两基础)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过程4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标志着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定型。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理论学说及代表人物

给(刺激)加(行为)
负强化
撤(刺激)加(行为)
惩罚
正惩罚
给(刺激)减(行为)
负惩罚
撤(刺激)减(行为)
消退
无(刺激)减(行为)
给是正。撤是负。加强化。减惩罚,还有一个是消退
班杜拉
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观察成人作恶实验
直接强化:自己
替代性强化:别人
自我强化:自定标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人格观;内在学习论
泛智教育
班级授课制
来独立/来实现
级智夸大独立
康德
《教育论》
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
首教授
卢梭
《爱弥儿》
提倡自然主义教育
最早发现儿童有自身发展规律
卢梭的爱弥儿很自然
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教育
绅士的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赫尔巴特
科学教育学之父
现代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代表人
接下表
接上表:德育-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
社会契约
法律和规范是制定于人,服务于人的,是可以改变的
应该偷,人的生命价值大于财产所有
普通原则
人类、生命高于一切,动机纯良则行为正确
应该偷,人命最宝贵
班级概述
埃拉斯莫斯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教学的过程
孔子
学、思、习、行
王夫之
继承《中庸》的五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人物
版块
相关内容
凯洛夫
教育的起源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存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发展相关人物及观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发展相关人物及观点在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人物,他们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理论。
以下是其中几位相关人物及其观点的介绍:1. 杜威(John Dewey)2. 伯爵学派(Bourdieusian approach)伯爵学派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创建的一种教育学理论。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他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提倡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减少社会不平等。
3. 布鲁纳(Jerome Bruner)布鲁纳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著作《行动、意义和文化》对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构建主义”的概念,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意义解构的过程。
他强调学生应通过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积极构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4. 格拉斯哥学派(Glasgow School)格拉斯哥学派是由苏格兰教育学家詹姆斯·凯伊(James Kay)和戈弗雷·麦迪(Gordon Macdonald)所领导的一群教育学者所形成的研究团体。
他们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学会学习、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提出了“主动学习”的概念,认为学生应该自主控制学习的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马尼夫斯基(Lev Vygotsky)马尼夫斯基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和《学习与发展》对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协同学习”的概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与他人互动的过程。
他强调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并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些人物的观点和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教育学的发展,使教育者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他们的贡献为教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改进。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一、罗杰斯观点: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克伯屈观点: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著作:《教育心理学》观点:①教育心理学之父;②尝试一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观点: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③提出心理发展观;④倡导内化学说;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观点: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观点: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②观察学习。
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一一保持过程一一再现过程一一动机过程;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1.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2.1924、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6.布卢姆——掌握学习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8.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9.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10.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教育基础一、孟子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起源二、关于教育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等人。
教育学发展萌芽中国三、《学记》——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1.相传作者为乐正克。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提出教学相长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6.“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孔子——《论语》1.注重后天培养——有教无类。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纲领和科目)3.“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习、行5.庶、富、教——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
“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五、墨翟1.教育思想以“兼爱”“非攻”为主。
2.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
六、道家——老庄学派主张一切顺其自然。
西方七、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术或产婆术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助产术八、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九、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2.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注:以上三人为师承关系,世称“古希腊三哲”十、昆体良(古罗马)1.《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教育学创立阶段(略。
书P24)教育学发展阶段十一、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十二、凯洛夫——《教育学》1.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2.之前提过劳动起源说十三、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十四、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十五、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1.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十六、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1.强调学科结构2.倡导发现教学法十七、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十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1.全面和谐教育思想2.《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十九、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2.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我国近代教育家及主要思想(P26)二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二十一、教育目的理论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纳托普(又译为诺笃尔普)、孔德等。
3.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康德、萨特、马利坦奈勒、爱伦·凯、帕克等。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二十二、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知识中心课程论)(1)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
(2)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代表理论: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范例方式课程论(瓦根舍因)、发展主义课程论(赞可夫)、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
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
(2)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
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1)包括理论: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人本主义课程论(罗杰斯)、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
(2)以杜威为代表的流派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二十三、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1)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书中提到的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2.过程模式代表人物:斯腾豪斯1975年《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强调课程开发关注的应是过程,而不是目的。
3.情境模式(P51)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二十四、课程评价的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1)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
(2)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二十五、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二十六、教学反思(1)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第一、反思日记第二、详细描述第三、交流讨论第四、行动研究(2)波斯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学生指导二十七、艾宾浩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遗忘曲线(P91)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十八、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
3.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
4.提取失败说:图尔文。
二十九、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略P108)三十、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三十一、洛伦兹(也译作劳伦兹)发现了印刻现象,首次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
三十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117)三十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120)1.巴甫洛夫——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十四、认知学习理论(P123)1.苛勒——完型-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论4.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1-16)三十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和罗杰斯三十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后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三十七、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P139)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5-8)3.可逆性阶段(8-10)4.公正阶段(10-12)三十八、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P140)1.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定向(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定向(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3)寻求认可定向(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三十九、美育的发展(P149)班级管理四十、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四十一、马卡连柯提出平行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教学设计四十二、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范卢梭——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杜威——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德国——“乡土教育论”和“合科教学”教学实施四十三、教学组织形式(P338)1.设计教学法——克伯屈于1918年创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道尔顿制——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
3.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十四、国外流行的教学模式(P343)1.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创立2.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3.发现学习教学模式——布鲁纳(这一理论与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思想、范例教学思想并誉为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5.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四十五、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内驱力由三部分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P352)四十六、最佳动机水平——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四十七、学习动机的理论(P355)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成就动机理论——最初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的六因素与三维度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最早提出四十八、集体讨论(头脑风暴法)——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