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凹陷缓坡弯折带样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合集下载

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规律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规律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

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规律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蔡佳;甘华军;印斌浩【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2(19)3【摘要】通过对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烃源岩、断层、砂岩储集体分布及其物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靠近南阳凹陷南部沉降中心的储集体具有较优越的油源条件,以发育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为主;断裂在油气运移、聚集及成藏过程中主要起输导及局部侧向遮挡的作用,断层是否封闭是其成为油气运移通道的关键;研究区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部位,储层含油气性与其物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结出南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晚期混源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和砂层侧向运移聚集成藏,并根据多项评价指标及勘探程度提出了1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即位于边界断裂下降盘边缘的核三段-亚段砂体(砂体Ⅰ).【总页数】4页(P22-24,28)【作者】蔡佳;甘华军;印斌浩【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海石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相关文献】1.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油气聚集带特征及成藏规律 [J], 王云龙;金光植;李中英;姜虹;杜定君2.南阳凹陷南部断超带沉积相分析及有利储集体预测 [J], 甘华军;王华;陈洁;林正良;蔡佳;李国良3.箕状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空间展布及成藏规律——以东营凹陷为例 [J], 付瑾平;刘玉浩4.南黄海南部坳陷中新生界成藏有利区带预测 [J], 戚家振;黄建军;王迪;黄苏卫5.东濮断陷湖盆兰聊陡坡带扇体形成机制及成藏规律研究 [J], 陈业全;陈发亮;杨小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凹陷斜坡区八道湾组油气成藏特征

M凹陷斜坡区八道湾组油气成藏特征

学术研讨69M凹陷斜坡区位于准囑尔盆地西北部,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已上报控制储量,蕴藏着较大的勘探潜力。

斜坡区构造平缓且有继承性,整体为北高、南低的单斜形态,受印支、燕山构造等运动的影响,深层断裂和浅层断裂都极为发育。

中浅层的油气主要来自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下乌尔禾组,其中风城组为主力怪源岩,沉积环境为咸水环境,疑源岩品质高。

八道湾组沉积受古地貌、古构造控制作用明显,整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

八一段时期发育曲流河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极为发育,发育两套储层,分别是八一段五砂组的厚层砂砾岩和一砂组的薄层中细砂岩。

深层断裂能有效沟通油源,风城组坯源岩沿着深层断裂和浅层断裂向上运移,并沿着不整合面和渗透性好的砂砾岩继续运移,受煤层、泥岩、物性差的砂砾岩封隔影响,油气在物性较好的砂砾岩、砂岩中聚集,形成良好的油气藏。

M凹陷斜坡区八道湾组油气成藏特征◊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刘海艳李德华马满兴M凹陷位于准瞩尔盆地西北部,是中央坳陷的次一级负向构造单元%M凹陷斜坡区勘探是在”跳出断裂带,走向斜坡区”的勘卿念指导下进行的,始于20世纪8舛代。

目前中深层三叠系百口泉组已获得突破,研究目的层系又进一步转移到中浅层。

其中丿趟湾组一段M16井已获得突破,上报了几百万吨的控制储量,展示了M凹陷斜坡区中浅层的油气勘探潜力。

1区域地质概况准瞩尔盆地是在晚古生代以来发育在古老结晶地块和部分海西褶皱基底上的大型叠合盆地旳。

受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大的构造运动影响,盆地总体呈隆凹相间、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

M凹陷斜坡区构造平缓且有继承性,整体为北高、南低的单斜形态,自西向东陡坡逐渐趣局部发育缓坡、微幅背斜等构造。

受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影响,研究区平面吃育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和东西向走滑断裂(大侏罗沟走滑断裂和百口泉走滑断裂)等,纵向上深层断裂和中浅层断裂都比较发育。

M凹陷沉积了上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地层,由下至上主要发育古生界二叠系佳木河组(Pj)、风城组(P£)、夏子街组(咏)、下乌尔禾组(P:w)和上乌尔禾组(P,w),中生界三叠系百口泉组(l\b)、克拉玛依组(T2k)和白碱滩组(T3b);侏罗系八道湾组(邛)、三工河组(邛)、西山窑组(J?x)、头屯河组(邛)以及白垩系、新生界等地层。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刘震赵贤正赵阳郝琦刘俊榜许晓明梁全胜肖伟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摘要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关键词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控制因素多元控油主元成藏中图分类号T E112.3文献标识码A近20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不断完善为老油区突破找到了新的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西部各大盆地基本都陆续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作为最主要的隐蔽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系统总结我国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前人提出了复式油气聚集带的观点[10];林畅松潘元林等2000在研究渤海湾盆地时指出构造坡折带是油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11];杜金虎等2003通过对二连盆地隐蔽油藏与构造油藏形成和分布差异性的深入研究指出隐蔽油藏与构造油藏形成和分布遵循互补性原理[12];李丕龙张善文等2004从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主线建立了断陷盆地断坡控砂模式并提出了相势控藏的理论认识[13]本文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的概念供大家讨论以期对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推动作用1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陆相断陷盆地的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控制其中每个条件都可看作控制岩性圈闭能否成藏的一个元素故笔者称之为多元它包括6项宏观地质条件即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结合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上述宏观地质条件可进一步归纳为4项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即控制岩性圈闭能否成藏的4个主元: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同时在具体的陆相断陷盆地中其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只受到上述4个主元中若干个主元的控制其分布也主要集中在第一作者简介刘震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收稿日期2005-10-28修改日期2006-06-24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少数主要地质单元之中笔者称之为控制岩性圈闭成藏的主元2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的多元性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因素的控制具有多元控油的特点2.1盆地类型的影响岩性油气藏发育在沉积盆地中各类断陷盆地都应该可能形成岩性油气藏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克拉通内断陷盆地发现了牛庄留西大王庄等岩性油气藏[8,14];在以二连为代表的板间断陷盆地发现了宝力格木日格宝饶和赛66等岩性油藏各种断陷盆地的岩性油气藏的探明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我国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主要是在渤海湾盆地和二连盆地即主要是在克拉通内断陷盆地和板间断陷盆地板间断陷盆地中除了二连盆地外已经在南襄盆地的泌阳凹陷发现了双河大型岩性油气田另外在苏北盆地的高邮凹陷发现了中小型岩性油藏目前大陆边缘断陷盆地和拗拉谷断陷盆地的勘探程度较低尚没有进入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2.2构造带类型的控制构造带类型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构造带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同一类构造带在不同断陷里的含油气性也不完全相同2.2.1各类构造带均能发育岩性油气藏在箕状断陷盆地中陡坡带缓坡带和深洼带3种构造带上都不同程度地发现了岩性油气藏陡坡带可以形成大型岩性油气藏巴音都兰凹陷陡坡带在阿四段探明了大型扇三角洲砂岩体岩性油藏饶阳凹陷陡坡带在沙河街组找到了大型辫状河三角洲砂岩体岩性油藏东营凹陷在北部陡坡带发现了沙四段和沙三段砂砾岩扇体岩性油藏[2,15];廊固凹陷在万庄沙三段发现近岸水下扇岩性油藏等在缓坡带上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岩性油气藏乌里雅斯太凹陷在腾一段发现了大型的湖底扇砂岩体岩性油藏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发现了王70王96和王92等砂岩体岩性油藏下辽河坳陷在西部缓坡带发现了曙二区东和齐3-17-5等大型浊积砂体上倾尖灭油藏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斜坡带的沙一段沙二段中发现了大张坨和滨北砂岩体岩性油藏深洼带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带东营凹陷的牛庄洼陷沙三中下段发现了亿吨级的牛庄浊积扇砂岩体岩性油藏群赛汉塔拉凹陷深洼槽带找到了赛66小型岩性油藏在泌阳凹陷深湖带核三段发现了双河大型岩性油藏[16,17];岐北凹陷深洼带沙一段发现了港深32浊积砂岩体岩性油藏2.2.2不同类型凹陷的相同构造带上岩性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同虽然陡坡带缓坡带和深洼带均可以形成岩性油气藏而且都可以形成大型的油气藏但是在不同类型凹陷的同类构造带上其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程度却明显不同同样是陡坡带单一断层陡坡带与断阶型陡坡带的岩性油气藏发育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单一断层陡坡带上虽然也可以形成岩性油气藏但规模和数量均比较小如廊固凹陷西北部的陡坡带边界断层下降盘的沙河街组地层中形成了大量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但仅形成一个中小型的万庄水下扇砂砾岩油藏巴音都兰凹陷南洼槽的东部断阶型陡坡带发育了大型的宝力格岩性油藏另外东营凹陷的北缘断阶型陡坡带同样探明了多个砂砾岩体油气藏缓坡带的含油气性也存在差别断层不发育的缓坡带不如断层发育的缓坡带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如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东部缓坡带形成了大型的湖底扇岩性油藏而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东部断层不发育的稳定型缓坡带上尚未发现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另一方面后期构造翘倾明显的缓坡带不如后期抬升幅度适中的缓坡带更容易发育岩性油气藏如正常坡度的东营南斜坡渤南洼陷南斜坡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和饶阳凹陷蠡县斜坡都发现了重要的岩性油气藏;而在后期急剧构造反转倾角较大的廊固凹陷南部缓坡巴音都兰凹陷南洼槽西部缓坡带在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深洼带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能力也与其类型有关继承性深洼带似乎含油气性都比较好如在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深洼槽发育了赛66湖底扇砂岩油藏吉尔嘎朗图凹陷深洼区宝饶内带发育大型岩性油藏而发育中央构造带的凹陷深洼带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比较复杂中央构造带内岩性油气藏多分布在中央构造带两翼以及两旁的次洼槽内如东营凹陷发育北东向的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中央隆起带在这个构造带的主体部位以构造油气藏为主而中央构造带南侧的牛庄次洼则形成了大型牛庄岩性油藏另外廊固凹陷发育柳泉曹家务断裂背斜中央构造带该带内虽然也发育岩性圈闭但岩性油气藏却很少规模也不大倒是在该中央构造带的东侧洼陷中发现了中岔口岩性油藏看来有中央构造带的深洼带其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构造带旁边的次洼之内并且可以形成大型的岩性油气藏2.2.3同一凹陷中不同构造带的岩性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均衡在同一个凹陷中陡坡带缓坡带和深洼带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即不可能在一个凹陷内这3个带中都发育大量的或大型的岩性油气藏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某个带上富集岩性油气藏而其他带上岩性油气藏相对不发育或者是在某个带上发现了大型岩性油气藏而同时在其他带上只能找到中小型的岩性油气藏例如东营凹陷在中央带旁边深次洼中找到了大型牛庄岩性和梁家楼构造岩性油藏而邻近的南部斜坡带只是在王家岗地区发现若干小型岩性油藏又如巴音都兰凹陷南洼在东部的陡坡带发现了大型的宝力格岩性油藏但在其西部缓坡和深洼带还未取得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突破再如乌里雅斯太凹陷在南洼东部缓坡带探明了大型木日格岩性油藏但同时在其西部陡坡带却没有发现岩性油气藏由此看来一个凹陷的岩性油气藏的资源总量似乎是守恒的某一个带富集后其他带上就不富集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特征2.3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虽然V ai l 等提出的层序地层模型明确地指出了在各个体系域中储层形成条件储层性质和储层分布的地理空间并特别强调低位体系域对于储层预测的重要性[18]但陆相湖盆具有受构造运动影响明显湖平面升降频繁多旋回多沉积层序的特点其不同体系域的含油性受凹陷的类型构造沉积发育史等多种因素控制在不同凹陷中各体系域的含油性有所不同对于以单旋回沉积为主的二连盆地小湖盆巴音都兰和乌里雅斯太凹陷低位体系域沉积多表现为填平补齐性质储层物性差缺乏有效的烃源层因此不利于隐蔽油藏的形成而高位体系域常形成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体系砂体发育具有良好的储集能力纵向上砂体紧邻湖侵体系域形成的泥岩集中段油气供给条件优越封盖条件好易于形成岩性油藏对于以多旋回沉积为主的大型湖盆其沉积体系域的含油性有所不同湖盆形成早期在凹陷边缘地区发育低位体系域沉积砂体而在凹陷的沉积中心往往侧变为大面积烃源岩分布从而形成旁生侧储的组合同时其上部湖侵体系域的广泛分布既进一步丰富了油源条件又提供了区域性盖层形成了上生下储的成藏组合因此其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均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形成2.4储集体类型的控制尽管能够含油气的储集体类型很多几乎各种储集体都可形成岩性油气藏但在一个确定的盆地中能够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储集体类型都变得相当局限在目前获得重大突破的两大探区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储集体类型都比较集中济阳坳陷虽然可以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储集体类型有7种如河道相滩坝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三角洲相浊积相和坳陷期冲积平原相但大型的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浊积扇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3种储集体中二连盆地碎屑岩储层类型有洪积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等多种然而岩性油气藏却主要集中在扇三角洲和湖底扇即浊积扇两种储集体类型中表1与构造油藏勘探主要立足于正向二级构造带不同岩性油藏的勘探应突破构造带的概念应以宏观的沉积体系为基础划分勘探单元并特别注重储集相和成岩过程等控油因素的基础研究2.5烃源岩质量的控制烃源岩有机质的类型丰度和演化程度对岩性油气藏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类型的不同可能决定是岩性油藏还是岩性气藏丰度的差别则影响到岩性油气藏的数量规模和充满度演化程度控制能否形成岩性油气藏也决定形成何种流体的油气藏有效烃源岩与岩性油气藏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4种情况:源内岩性油气藏源外侧岩性油气藏源上岩性油气藏和源下岩性油气藏源内岩性油气藏主要是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深水砂岩体岩性油气藏如牛庄木日格和宝力格岩性油藏源外侧岩性油气藏主要是湖岸上超的滩坝砂岩体刘震等: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前者如巴音都兰凹陷南洼巴6井滩坝砂岩油藏后者如东营凹陷王家岗沙三上沙二段浅层三角洲分流河道岩性油藏和东营凹陷西部馆陶组尚店林樊家河道砂岩油藏源上岩性油气藏一般指油气垂向穿层运移进入浅层的岩性圈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辽东湾辽中凹陷北部J221-1东二段岩性油气藏源下岩性油气藏自然是上生下储的生储盖组合但由于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的多旋回特点往往存在多套烃源岩在油气向下充注的同时也存在下部另一套烃源岩的向上充注2.6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温压系统是盆地级的流体动力场耦合特征现已发现的复式温压系统有两种类型一是超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二是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19]由于这两种温压系统的动力趋势明显不同因此影响到这两种温压系统内的岩性油气藏在超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高压型温压系统里的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深洼带及其附近一般以深水沉积砂砾岩体油藏为主如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砂岩油藏牛庄双河和营11岩性油藏都属于这种类型同时由于下伏为超压型温压系统在超压释放时期深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可沿着断层或裂隙进入上部静压型温压系统并在其中先期形成的岩性圈闭内聚集成藏在低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内低压型温压系统里的岩性油气藏也主要分布在深洼带及其附近一般以湖底扇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砂岩油藏为主如木日格宝力格宝饶内带和临南等油田的低压岩性油藏但在其上的静压型温压系统中岩性油气藏极不发育如二连盆地获得岩性油藏突破的巴音都兰乌里雅斯太赛汉塔拉和吉尔嘎朗图凹陷在浅部的腾二段和赛汉塔拉组中基本未发现岩性油气藏又如济阳凹陷的典型异常低压凹陷惠民凹陷在浅层静压型温压系统中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也没有发现具有规模的岩性油气藏其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二沙四段深层的低压型温压系统内除了成藏之外岩性油气藏在分布特征方面也体现出总体的多元性3岩性圈闭成藏的四元主控因素总体上讲虽然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多元控油特点但具体到某一特定盆地或凹陷多种控制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同样有主次之分某一岩性圈闭的成藏往往只受其中的几条或一条主要因素的控制所以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具有主元性表1二连盆地岩性油藏沉积环境统计表T abl e 1St at i st ics of sedi m ent ary envi ronm ent of l i t hol ogi c oi l reservoi rs i n E rli an B asi n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3.1成藏主控因素之一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通道是联系油源和圈闭之间的桥梁没有运移通道油气就不能成藏运移通道条件包括通道类型及其输导油气的能力运移通道与油气聚集相辅相成含油气系统的运移通道不同则油气运聚的方式各异反过来油气的不同运聚方式又可以改造甚至形成新的运移通道H i ndl e 1997研究认为油气的运移路径受输导层顶面或封闭层底面的几何形态控制[20]当断层作为运移通道断层面呈平面状时油气运移路径保持不变断层面为凹状时油气运移路径发散具有分散油气的趋势;而当断层面呈凸状时油气运移路径汇聚具有富集油气的趋势在生烃中心及附近油气运移路径形成密集的网络;而远离生烃中心运移路径逐渐汇集形成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或主通道因此油气往往沿高孔渗砂体等优势通道发生运移而且断层面和构造脊的形态控制着流线方向是发散还是会聚总之油气在储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通道中在各种动力的作用下向低势区运移在合适的遮挡或圈闭中被滞留下来形成油气藏如巴音都兰凹陷南洼槽沉积扇三角洲砂体发育了优质的高渗透性储层输导条件输导系统以高孔渗砂层为主要输导类型油气首先由烃源岩和砂体接触各个方向进入砂体然后沿着高孔渗砂层从油气高势区顺层侧向运移聚集图13.2成藏主控因素之二流体动力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使油气对运移通道有选择性在东营凹陷2200m 以上地层压力为正常压力2200m 以下深层为异常高压深部流体具有较高的动能流体具有从深部地层向浅部地层运聚的趋势[19,21]而异常低压流体运移动力弱属于低能环境油气往往在原有通道砂体或断层中依靠浮力以慢速流方式运移一般运移距离较短如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具典型的异常低压特征2000m 以下地层具有明显的低压异常深部流体处于弱能环境难以向浅部运移油气只能在较深部层系的圈闭中聚集[19,21]同时在平面上油气也是沿着流体势减弱的向运移在合适的圈闭处聚集成藏从东营凹陷南斜坡沙三段东营期末相对油势与现今油藏分布图图2上可以看出油气藏都分布在成藏期油势相对较低的部位油气运移受到流体势场的直接控制3.3成藏主控因素之三储层临界物性在烃类充注的过程中存在临界物性条件砂体内部物性对砂岩体含油气性具有控制作用只有物性达到一定条件砂体内部才开始含油气笔者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的扇三角洲储层砂体物性进行统计时发现砂体物性不同其含油性存在差异无论是孔隙度还是渗透率油气进入储集砂体似乎应存在一个临界值图3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高于10%且渗透率高于2.510-3m 2时油气才能进入储层陈冬霞等2003在研究东营凹陷时发现砂体平均粒径达到0.2m m 时砂体内部才开始含油气在其平均孔隙度大于12%平均渗透率大于110-3m 2时才能含油[6]可见储层物性临界条件对油气充注有着重要的影响3.4成藏主控因素之四砂体封闭条件3.4.1砂体顶面泥岩盖层的封闭性成岩作用控制了盖层的突破压力大小物性因素等封盖性能当砂体顶面泥岩盖层埋藏太浅时泥岩压图1巴音都兰凹陷油气侧向运移示意图Fi g.1D i agram m at i c m ap of oi l /gas par al l el m i gr at i oni n Bayi ndul an s ag刘震等: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实程度低成岩性差物性一般较好上部地层孔隙流体活跃不利于致密岩的形成[22]导致封堵油气的能力较差若埋藏过深在超压流体的作用下易发生水力破裂[23]泥岩中产生裂缝而发生油气的散失图4只有埋藏达到适当深度岩石经过强烈压实作用后孔隙大量损失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地层流体不活跃并且矿化度较高大量矿物沉淀泥岩致密性变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盖层或遮挡层砂体顶面的泥岩盖层的封闭性能由于油气的幕式充注及储盖的能量匹配情况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旋回性当流体未充满或外溢渗漏时砂岩流体压力和泥岩孔隙压力都小于孔隙临界压力发生流体持续充注盖层封闭烃柱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储层砂岩流体压力大于孔隙临界压力时盖层发生水力破裂盖层封闭性能丧失随着流体的泄露储层砂岩流体压力降低重复上述过程3.4.2受断层遮挡的砂岩体封闭性受断层遮挡的砂岩体封闭性与断层的封闭性密切相关而断层封闭性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岩性配置断裂带的结构断面形态和受力性质断层的组合形式流体性质温压系统和封闭史等[24]断层活动具幕式特征早期封闭的断层后期由于构造应力场的转变断层复活等因素的影响而转为开启性断层封堵的油气则丧失逸散相反早期开启性的断层后期由于成岩作用力学性质转变等因素的作用而变为封闭图2东营凹陷南斜坡沙三段在东营期末相对油势与现今油藏分布图Fi g.2M ap show s t he r el at i ve oi l pot ent i al and pr esent oi l res ervoi r s di st r i but i on duri ng l at er D ongyi ng depos i t i onal epoch i n t he t hi rd m em ber of Shahej i e Form at i on i n t he sout h sl ope of D ongyi ng s ag图3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扇三角洲砂体物性与含油性分布直方图Fi g.3D i st ri but i on hi st ogramfor s andbody proper t i es off an-del t a of Bayi ndul an s ag i n E r l i an Basi n石油地质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全杰【摘要】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平行于边界断裂,北边紧邻深凹生油区,油源丰富.该带发育有岩性侧缘尖灭圈闭、扇内小型岩性圈闭、断层+岩性圈闭以及基岩内幕圈闭;实钻在砂砾岩体、基岩层发现油气显示,并试获工业油流,砂砾岩层厚度大、有效厚度薄、物性差、油层产量低;从北向南油层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原油性质相应变差,南边有稠油油藏.准确落实圈闭分布,综合研究砂砾岩体、基岩层油气聚集规律是勘探成功的关键.不断完善的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测井、现场录井、井筒及油气层保护等技术,提高了南部陡坡带油气勘探效益.【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030)001【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圈闭;油气藏特征;勘探技术;河南泌阳凹陷【作者】全杰【作者单位】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泌阳凹陷基地为秦岭褶皱带元古界变质岩,沉积盖层主要为新生界,厚约8 000m,地层自下而上为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廖庄组、上第三系上寺组、第四系平原组。

其中,下第三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其中部的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气目的层。

根据沉积构造、油气藏分布特征以及现今的构造格局,泌阳凹陷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是近年勘探的重点。

1 南部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南部陡坡带北边紧邻深凹生油区,油源丰富,边界断裂以及发育的同生断层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运移距离近,有圈闭即可成藏。

陡坡带北缘曾布井钻探,南边多为新钻探井,实钻岩性较粗、分选差,多为细砂岩、含砾砂岩、砂状砾岩,胶结致密。

岩屑录井油气显示以荧光、油迹、油斑为主,含油岩屑占定名岩屑含量一般不超过30%,荧光颜色多黄色、暗黄色;气测录井有异常,异常绝对值不高,但相对幅度能到3倍以上,组分齐全,槽面无油花和气泡;地化录井分析数据Pg小于12mg/g,TPI在0.5~0.8之间变化。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砂体沉积和油气分布特征摘要: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辨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

不同类型的砂体分布在凹陷区域的不同位置,受物源等地质条件的影响,其砂体沉积特征及储集性能和油气的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岩石组成、层理类型、内部相带的发育情况等方面阐述了三种类型的沉积砂体特征,并进一步对三种沉积砂岩的储集性能及其油气分布做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泌阳凹陷,砂体沉积,储集性能,油气分布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唐河与泌阳县之间,其基底属于秦岭褶皱带的褶皱基底,新生代由于受南部北西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东部北东向的泌阳—栗园断裂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南陡北缓的扇形箕状断陷盆地。

凹陷总面积1000 km2,有效勘探面积800km2,中、新生界沉积岩厚度达8000m,其中油源岩的最大厚度为2200m。

根据凹陷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带: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图1)。

2 砂体分布特征泌阳凹陷属于断陷湖盆,因其南缘和东缘长期受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张性活动控制,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偏向东南部安棚—安店一带。

核三段时期,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沿边界断裂带下盘一侧发育了平氏,杨桥,侯庄,古城,井楼,长桥,桂岸等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砂体。

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根据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古生物资料的分析,对该地区的砂体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扇三角洲砂体,辨状河三角洲砂体,曲流河三角洲砂体。

扇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靠近南部边界断层的陡坡带,如井楼,长桥,桂岸,平氏,杨桥形成扇三角洲群,在东部边界断层梨树凹,下二门一带也有扇三角洲分布。

其中平氏扇三角洲沉积规模最大,相带发育比较完整,且双河,赵凹等主力油田也与该砂体的储性有关系。

该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不发育,根据钻井资料揭示只有泌150井核三段V砂组底部基岩不整合面之上见有一套厚约40m的扇三角洲平原块状砾岩沉积【1】。

南阳凹陷复杂断块勘探取得新发现

南阳凹陷复杂断块勘探取得新发现

南阳凹陷复杂断块勘探取得新发现
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 2015年第1期
宋伟
2014年,河南油田在南阳凹陷马店地区部署钻探的南134井等9口井试获工业油流,综合评价新增预测含油面积5.58平方千米,新增预测石油地质储量565万吨。

张店—马店地区油源丰富,油藏储集条件良好,生、储、盖匹配关系好,是有利油气聚集的地区。

2014年,河南油田利用2011年部署的新三维地震资料,重新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与地质综合研究,理清了南阳凹陷张店—马店断裂构造,先后落实了一批圈闭,圈闭面积3.43平方千米,圈闭资源量达到1046.54万吨。

其中位于张17南断块的南134井全井见油气显示21层79米,2720.9米至2726.8米小层常规试油日产油1.5立方米;位于南75断块高部位的南137井共钻遇油气显示21层49.1米,2493.1米至2525米小层常规试油日产油5立方米,投产后一直稳产在4.3吨;位于南134断块低部位的南138井共钻遇油气显示29层114米,2684.8米至2700.4米小层常规试油日产油0.39立方米,压裂后日产油1立方米;南139井共钻遇油气显示19层57米,投产后日产油3吨;南144井全井见油气显示22层74米,2144米至2299.8米油层投产后最高日产油19.9吨,截至2014年11月底累计产油361.7吨。

(作者单位:南阳市国土资源局)。

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

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

210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含油气系统及其评价韩 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天津 300280)摘 要:随着十九世纪末期燃气机的诞生,石油行业蓬勃发展起来,石油开始替代煤炭成为世界性的主要能源。

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石油勘探技术和地质构造带等方面的研究,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希望能提高油气资源的有效开采率。

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是构造岩性油气资源的富藏区,受斜坡这种地质构造的影响,使其构造带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近年来,针对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的油气系统的研究成为焦点,推动了不同地质条件的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和油气资源的开采。

本文将从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这地质条件的概况出发,对其油气系统进行评价。

关键词: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 油气系统 评价 岩性油气藏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富油气凹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勘探以来,以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为指导,立足正向二级构造带开展滚动勘探,形成3个储量增长高峰。

至“十五”末,随着以复杂断块为主的勘探深入到相当程度,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急需石油勘探的学者对该地质构造带的油气系统的开采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为该地质构造带的石油勘探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 歧口凹陷歧南斜坡构造带油气形成的机理歧口凹陷古近系断块翘倾活动强烈,总体表现为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湖盆特点。

同时由于差异沉降作用, 也形成多类型的构造区带,这种构造带同时也控制着油气资源的富藏。

这种构造带整体表现为歧口凹陷西北部分布偏腐殖型有机质, 形成以凝析油—天然气为主的油气藏类型 ;岐口凹陷中部分布混合型有机质, 形成以凝析油和轻质油为主的油气藏类型;岐口凹陷西 南缘则形成以原油和低熟油为主的油气藏类型。

这种岩性油气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大大缓解世界的能源紧张的状况。

下面,本文将简述岩性油气的相关内容。

2 简述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分流河道油藏勘探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分流河道油藏勘探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分流河道油藏勘探
刘传虎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6(027)004
【摘要】陆相断陷湖盆缓坡带发育多期分流河道,储集层物性好,且环状分布于生油盆地周围,具备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上倾部位若发育断层,其成藏条件更有利.因分流河道油藏具有类型多、分布广、隐蔽性强、断层与河道匹配形式多样、成藏规律等因素,因而研究难度非常大.对分流河道油藏实施高效勘探的前提是精确定位分流河道的展布、逐项研究成藏控制因素、分层落实油藏分布规律.从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对油藏特征、成藏机理、聚集规律进行了阐述,所总结的油藏描述方法对其他地区相似油藏类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4页(P394-397)
【作者】刘传虎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新疆勘探开发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22
【相关文献】
1.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张家震;徐备;隋风贵;王学军;战春光
2.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勘探现状与研究方向——以济阳坳陷为例 [J], 隋风贵;王
学军;卓勤功;赵乐强
3.埕东凸起缓坡带微型圈闭油藏滚动勘探开发 [J], 刘魁元;康仁华;刘承红;王传忠
4.断陷湖盆缓坡带岩性地层油藏模式及勘探实践——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蠡县斜坡为例 [J], 田建章;李先平;崔永谦;周从安;辛玮江;吴晓龙;赵伟森
5.陆相断陷盆地特殊岩性致密油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实践--以束鹿凹陷沙河街组致密油藏为例 [J], 赵贤正;姜在兴;张锐锋;李海鹏;杨德相;崔周旗;崔永谦;朱洁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一 中国石油勘探 2 3年第5 08 ( 期 2 6

F ig

1
o
南 阳 凹 陷构 造 及 沉 积 区 划 图
f
s
1 Zo
n a
tio
n
m a
p
tr
u c
tu
r e s
a ndΒιβλιοθήκη s ed ime n
ts
in
N
a n
y
a n
g
sa
g
目的 层

最 厚约 为 2 5 0 0 m


盆 地 总体 上 经 历 了从 干 旱


2
弯 折 带 型 层 序 地 层 格 架及 其特 征
南 阳 凹 陷 为南 断 北 弯折 南深 北 浅 的箕状 凹 陷 南

断 层 的 持 续 活 动 形 成 多个 断 层 弯折


其沉 积地 层 随 深
度加 大 逐 渐 成 扇 形
格架 (图 )
4


从 而 形 成 半 地 堑 的 扇 形 层 序地 层



在 断 陷 湖 盆 中 弯折 带 即 为 低 水 位滨 岸坡 折位 置
, ,

湖 盆 到潮 湿 湖 盆 从 滨 浅 湖 盆 浅 湖

半深 湖盆 深 水
、 、
确 定 了弯折带 括:
即 可 预 测 断 陷 湖 盆 深 湖 区和 低 位体 系

湖盆 到 浅 湖 演 化过 程

半 深 湖 盆 最 后 为浅 湖 冲积 盆 地 的 充 填
南阳凹陷缓坡弯折带样式及其油气勘探意义木
蔡 佳 罗家群 。 姜 , 华 1 赵忠新 4 陈少平 s , 2
( 中国地质大学 ( 1 武汉)资源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 0 7 ;2中国地质大学 ( 30 4 武汉)构造 与油气资源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武汉市 40 7 3 30 4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 开发研究院 ,河南省南阳市
缓的断裂构造坡折带,一种为地形坡度变化形成的地 起 , 南与新 野 凸起相接 , 北部与 师岗 凸起相邻 , 积 西 面 貌坡折( 即弯折带) , 都是隐蔽油气藏找寻的有利相带l 为 30k 为一南 断北 超的箕状 凹陷[, 3 】 。 60 m, 4 凹陷南部边 界 1 陆相断陷盆地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古构造和地理背景 , 为新 野断裂 , 向 由北西 向转 北东 向 , “ ”字形 展 走 呈 之 构造的 多幕性 、 沉积 的多样性 、气候和物 源的多变性 , 布。凹陷发育 NW 和 NE向两组断裂 , 盆地具 有南北分 东西 分块 、 凸凹相间的构造格 局 。 阳凹陷现今的 南 使弯折带 的找寻 , 尤其是 低水位滨 岸坡 折找寻 , 显得 带 、 就 尤为困难。 能不能准确识别各层序的弯折带, 是建立陆 构造格局可分为3 个带, 即南部陡坡带、 中央凹陷区和 5 图 ) 1 相断 陷盆地低位 体 系域 分布模式 、层序体 系域构成 样 北部缓坡 带[( 1。 凹陷的古近 系最厚约 为 4 0m, 自下而 上划分为 80 式 和层序发 育边 界 的关键 因素 ,同时也是 隐蔽岩性 圈 核桃园组、 廖庄组等地层单元, 闭和隐蔽油气藏准确预 测的基石 , 于油气勘探有着及 玉皇顶组、大仓房组、 对 其 中核桃 园组 ( 尤其 核二 、 核三段 ) 凹陷的主要含油 是 其重要 的意义 。
意义 。
关键词:南阳凹陷;弯折带 ;层序地层格架 ;油气勘探
中图分类号 :T l 1 El
文献标识码:A
在沉 积学和 层序地 层学研 究中 ,坡 折是一 个极其 重要的 概念…。在 海相 盆地 中是否发 育一 类层序 界面 ( 有否下切 谷充填 ) ,首 先要取 决于陆架坡 折的 存在与
4 3 3  ̄4 7 12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 3 0 ;5中海石油研究中 ,北京 10 2 ) 604 1 5 007
摘 要 :准确识别弯折带 , 是建立陆相断陷盆地低位体系域分布模式 、层序构成样式和层序发育边界的关键因素 ,
也是隐蔽岩性 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准确预测的基石 。通过对南阳凹陷的研究表明 , 凹陷北部缓坡的弯折带是 由南部控凹正 断层在非平面上滑动造成。在建立弯折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 , 总结南阳凹陷缓坡弯折带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将弯 折带理论与南 阳凹陷的勘探实践相结合 ,建立其有利储集体分布的预测模型 , 对指导下~步的油气勘探有着及其重要的

域 的 空 间分 布 范 围 弯折 形 态受诸 多 可 变 因素 控 制 包


南 阳 凹 陷 的 层 序 界 面 主 要 由沉 积 间断 面
包括 S B 6
SB
4 l

① 弯 折 层 的 形 态 ; ② 每 层 沉 积 后断 层 的总 滑 动 ;③
( 或 侵 蚀 面 ) 和 相 转换 面 ( 由湖平面 突变造成 的 沉 积 体
基金项目: 07 20 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0003 ;中国地质大学 ( 4722 ) 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蔡佳,男,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 、沉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 日期 :2 0 —0 —1 ;修改 日期 :2 0 — 9 0 08 4 7 08 0— 9
1 地质概况
南襄盆地位于河南省南 阳市 和湖北 省襄樊 市境 内 ,
否。 在低水位期 , 低水位滨岸坡折带以上为剥蚀区或暴 是东 秦岭褶皱 带上一个 以古近纪 沉积 为主的 中、新生
露区 , 而坡折 带以下为低位体 系域的发育 区『 2 】 。在断陷 代断 坳型盆地 , 积约为 17×l4i。南 阳凹陷是 南 面 . 0k n 湖盆的缓坡 部分 , 存在两种坡 折类型 : 一种为断 层面较 襄 盆地 中一 个次级构 造单元 。南阳 凹陷东临唐河 低凸
系域 转 换 ) 组 成
SB4

上 盘 塌 陷 相 关 质 点 运 动方 向 ; ④ 与 断 层 滑 动速 度相关


SB
3
6l

SB
5

SB

52

SB
5l

的 沉 积 速 度 史 ; ⑤ 压 实等

SB
43

SB
42

SB
等界 面 ( 图 2 )
断 陷 盆 地 控 凹 铲 形 正 断 层 活 动 导 致 的 活 动轴 面 或 非 活 动 轴 面 的 变化 是 弯折 形 成 的 主 要 原 因 而 铲 形 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