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中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1、主要人物简介:人物字相关简介刘备玄德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东汉远支皇族,幼贫,贩鞋制席为业,后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后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诸葛亮后,采用联吴抗曹战略,大败曹操于赤壁。

既而夺取荆州、汉中等地。

终成三足鼎立之势。

称帝于成都。

诸葛亮孔明蜀军师,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

更被水镜先生说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为开辟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决胜千里之外,其《出师表》为后人所传诵。

曹操孟德终生以“宁可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为信条,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政治家,更于其二子共称为“三曹”。

“挟天子以令诸侯”、北霸中原,三国鼎立的最强盛的霸主。

孙权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与刘备联合,打败曹操与赤壁。

后又打败刘备,称帝于武昌,曾采用设农官、屯田等进步政策,但赋役重、刑罚残酷,民怨大。

关羽云长蜀将,汉寿亭侯,刘备结拜二弟,曾过五关斩六将,在被俘时说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壮烈语句,西蜀五虎上将之首。

败走麦城被杀。

张飞翼德蜀国骠骑大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结拜三弟,曾智取瓦口关,长坂桥上大叫一声吓退曹军四十万,其凶猛无比,被后世称为“猛张飞”。

赵云子龙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在长坂坡上单骑救主,曹操见之更是欲将其招服。

其智勇双全,无人能比。

黄忠汉升蜀将,五虎上将之一,八十多岁尚能拉开百斤之弓智取定军山,刘备深用之。

马超孟起蜀将,五虎上将之一,马腾之子,曾率兵夺下长安城,使曹操深为苦恼。

与张飞大战千余合而不份胜负。

吕布奉先三国时第一猛将,初从并州刺使丁原;后杀原从董卓;又因貂禅杀卓。

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割据徐州后被曹操擒杀。

周瑜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大军大破曹兵于赤壁。

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三国演义》必考知识点汇总【考点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 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人物形象刘备:仁政爱民,重情义,忠义,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心胸坦荡,胸怀宽广,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法纪严明,关心百姓疾苦。

关羽:武艺超群,神勇威猛,谋略过人,忠义,但骄傲不听劝谏。

张飞:耿直,粗犷,性格豪爽,直来直去,爱憎分明,粗中有细,有一定的计谋,但又鲁莽。

曹操:虚伪奸诈,残酷暴戾,自负多疑,足智多谋,有韬略,有过人的胆识,文学修养高。

赵云:勇敢善战,忠心侍主,光明磊落,处事谨慎,考虑周到。

吕布:武艺超群,但见利忘义,反复无常,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

周瑜: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忠心不二,举贤妒能。

孙权: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

推荐《三国演义》的理由: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体现。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含答案)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含答案)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含答案)1. 三国演义的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小说主要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以及各个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2.主要人物- 诸葛亮: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卓越,被称为“卧龙”,他的谋略为刘备立下了许多战功。

- 曹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魏国的奠基者,也是小说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 刘备: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他以仁德和智谋扬名于世。

-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建立者和统治者,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 关羽:刘备的忠臣,被尊称为“关公”,他的勇猛和忠诚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仰。

3.主要故事情节-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一起合力击败了叛乱军阀吕布,展示了他们的勇猛和团结。

-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击败了曹操的大军,成为了三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 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五位武将组成的最强战斗团队,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刘备争取了更多的胜利。

- 三气周瑜:周瑜在连续数次失败后,最终采用反间计成功诱使刘备举荐自己,展现了他的智谋和谦虚。

4.题答案1. 提供《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答案:罗贯中2.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答案: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3. 哪位武将被称为“卧龙”答案:诸葛亮4. 曹操是哪个国家的奠基者答案:魏国5. 《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是谁答案: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复习资料和答案,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复习内容之一、其中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考察了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理解。

下面是《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正处于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的时期。

这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有重要的作用。

2.三国鼎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要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物为中心展开。

曹操割据中原,刘备建立蜀汉,孙权建立吴国,三者并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3.重要人物的形象认识: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等。

学生要对这些人物的背景、性格、才能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故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争场面,如赤壁之战、虎牢关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

学生要对各种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5.诸葛亮的贡献: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聪明智慧,善于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有很多经典的谋略被广为传颂,如空城计、借东风、木牛流马等。

学生要理解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为蜀汉做出的巨大贡献。

6.关羽的义胆忠诚: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心腹,有着忠义之名,被尊为武圣。

他为了替刘备复仇,甘愿受刘备三顾之招,被刘备任命为汉寿亭侯,成为刘备麾下最重要的武将之一、学生要理解关羽的忠诚精神和对刘备的深厚感情。

7.周瑜与诸葛亮的黄盖火船计:周瑜是吴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他与蜀国的诸葛亮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智勇较量。

周瑜以黄盖火船计化解了曹操的攻势,为吴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学生要理解这个计谋的过程和意义。

8.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与吕布的战斗。

吕布是当时的战神,有悍勇的战斗力,但是被三兄弟合力击败。

学生要理解这场战斗的来龙去脉和三兄弟之间的默契配合。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三国演义》考点总结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名著《三国演义》
1. 《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
- 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罗贯中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 分析小说描写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

2. 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归纳、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 熟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如刘备、曹操、孙权、周瑜等。

3.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代表作品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如直接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 归纳各个人物的代表作品,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谋略等。

4.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冲突
-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如主线、分支、转折等。

- 探究小说中的冲突类型,如人物之间的冲突、内外部冲突等。

5. 文学语言特点及名句欣赏
-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 欣赏小说中的经典名句,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影响与价值
- 探究《三国演义》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 分析《三国演义》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人生哲理、智慧传承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

但是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还需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来确定。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进行相关的练习和阅读,全方位提高自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和掌握。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合集5篇]第一篇: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详解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中考名著《三国演义》阅读及练习题一、练习题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复习:《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四大名著》是中、常考的内容,也是教育部门要求阅读的书籍,所以对《四大名著》一定要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原著太多,看起来可能会吃力。

责任心爆棚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只要记住这些考试就够了!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借东风——巧用天时借荆州——有借无还进曹营——一言不发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个臭皮匠——顶个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一)2、著名战役火烧新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对战方:袁绍--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十倍于曹操结果:曹操胜利!曹操赤壁之战对战方:曹操--孙权兵力对比:曹操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周瑜夷陵之战对战方:刘备--孙权兵力对比:刘备十余倍于孙权结果:孙权胜利!陆逊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夷陵之战: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

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刘备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体现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赵云单骑救主后,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刘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曹操胆略:曹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急忙“”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宝刀。

董卓引曹操山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试。

”然后快马加鞭往东南疾去,逃得无影无踪了。

才智: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奸诈:梦中杀人——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

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

”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

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冤杀粮官——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

”垕依命,以小斛分散。

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

操密诏王垕入曰:“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

”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于是众怨始解。

多疑: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吕将加害自己,杀了吕伯奢的全家。

自此,“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杀害华佗——曹操得了头痛顽症,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认为曹操头痛的病根在脑袋中,需要先饮“麻沸散”进行麻醉后,才能开颅做手术,曹操认为华佗想杀害借机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虚伪:割发代首——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别人犯罪就割掉头颅,到他自己犯罪时就是一把头发了事了。

狠毒:徐州屠城——他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诸葛亮雄辩口才: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正好诸葛亮也正建议刘备联吴抗曹。

在东吴朝廷,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超人胆识: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司马懿被诸葛亮吓退的原因主要有:(1)诸葛亮的弄险仅此一次,超出司马懿的预料。

(2)诸葛亮超强的心理控制能力,使空城计出演得滴水不漏。

足智多谋:草船借箭——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

诸葛亮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

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

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

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

只见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

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

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

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

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

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

”高高兴兴地往回去了。

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忠心事主:白帝托孤——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

从此刘备一病不起。

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矢志不渝:遗恨五丈原——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

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

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

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

”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心胸广阔:七擒孟获——刘备死后,南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领军前往镇压,诸葛亮明白杀了孟获无济于事,欲屈人之兵须先服其心,便容忍孟获屡次不服,最终以7次生擒7次放走的记录感化了孟获。

从此南方便无后患。

其他事迹:火烧博望新野三气周瑜智取荆、益,安居平五路六出祁山等。

诸葛亮著作:《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诸葛亮发明:革新连弩,作木牛流马,作八阵图等。

周瑜足智多谋:蒋干中计——曹操欲打探东吴实力,派与周喻有旧的蒋干前往。

不想周喻早看出蒋干的目的,诱与之共寝,将假书信放于案上。

蒋看周熟睡(假寐),故查看书信,发现周与曹营的毛介蔡瑁有书信来往,周又设计让蒋“无意”听见与毛蔡请人互通情报(找人演戏),故蒋干中计,报之与曹,曹一怒将毛蔡二人杀害。

周瑜打黄盖(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心胸狭窄: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南郡、荆州、襄阳等处都被诸葛亮巧计占领。

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

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妒贤嫉能:草船借箭。

关羽忠:关云长干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义:义释曹操——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

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

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此埋伏多时。

此时曹操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放他一马。

关羽是个很讲情义的人,想起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勇:斩颜良、诛文丑——刘备投奔袁绍,关羽找不到,只好帮曹操打工。

袁绍派颜良去进攻曹操,刘备拜托颜良打听关羽的消息。

路上颜良看见关羽觉得像,就想问认不认识刘备,关羽心里只想着杀个人做见面礼给曹操,也没听见,就把颜良砍了。

袁绍很生气,又派文丑去报仇,文丑聪明,知道战场上人多不好说话,就想把关羽引到没人的地方再说,谁知道关羽骑的赤兔马太快了,一下子追上了文丑,一刀把文丑砍了。

刘备想,自己兄弟杀了袁绍2个大将,还有脸在袁绍这儿混吗?没几天就跑了。

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