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毛虫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是造成我国林业损失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大面积的森林毁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松毛虫的生物特性、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松毛虫灾害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松毛虫的生物特性松毛虫是松树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松树幼苗和树苗。

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昆虫,成虫呈灰色,繁殖力强,一年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200-300颗,卵期10-15天。

幼虫羽化后,先是以松树嫩叶为食,随后进入松树叶、针的内部取食,造成了松树叶片的枯黄和落叶,严重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生长速度,增加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

二、松毛虫的危害特点1. 对树木的危害松毛虫主要危害松树的叶片,吃食松树的嫩叶,使叶片枯黄,掉落,严重影响了松树的光合作用,导致松树生长缓慢,长势不好。

松毛虫的危害还会导致松树树冠稀疏,树势不健壮,使得松树林整体生长情况不佳,影响了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松毛虫的大量繁殖和危害会导致松树林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松树林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松树林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松毛虫危害还会导致大面积的林木死亡,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害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松毛虫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松毛虫的繁殖和危害。

利用天敌控制松毛虫繁殖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如天敌线虫、肉食性昆虫等进行松毛虫的防治,以减少松毛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松毛虫进行防治,通过喷洒或熏蒸等方式来杀灭松毛虫。

但化学防治法对环境、人畜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使用化学防治法时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机械防治法是通过人工采摘松毛虫的幼虫和卵来减少松毛虫的数量,达到控制松毛虫的目的。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林木面积逐渐增加,但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害虫的泛滥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松毛虫是我国林业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常常造成严重的灾害。

针对松毛虫的控制,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一、了解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害虫,卵期约为7-14天,幼虫期约为30-50天,成虫期约为10-15天。

主要以松树的叶片和幼嫩的树皮为食,导致受害树木的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在松毛虫发生大规模的灾害时,会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天敌是松毛虫的天然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在松毛虫爆发的地区,可以大规模引入松毛虫的天敌,如瓢虫、蚜虫天敌、蜂类等,以减少松毛虫的数量,有效防止松毛虫的进一步蔓延。

2.使用昆虫发育调节剂昆虫发育调节剂可以干扰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松毛虫数量的目的。

而且昆虫发育调节剂作用于松毛虫,对其他昆虫的影响较小,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损害。

三、化学防治1.喷洒杀虫剂2.预防性喷药预防性喷药是指在松毛虫发生的地区,在松树生长期前提前喷洒杀虫剂,以防止松毛虫的发生。

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松毛虫发生的概率,减少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

1.促进松树健康生长松树的健康生长可以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松毛虫发生的概率。

在林业生产中,应该注重提高松树的生长环境,保持适宜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供给,并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树木,以保证松树的健康生长。

2.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松毛虫的天敌数量,从而降低松毛虫的数量。

在林业生产中,应该注重保护和促进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更丰富的生存环境,以有效地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五、法规治理建立严格的法规标准,对于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

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对松毛虫防治措施的法规监管,以减缓松毛虫的泛滥。

松毛虫灾害防治措施

松毛虫灾害防治措施

松毛虫灾害防治措施松毛虫隶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中国四大林业食叶害虫之一。

该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可使大面积松林枝叶枯干甚至死亡,直接影响了松树的生存生长。

分析松毛虫对林木的影响及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松毛虫害防控与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松毛虫发生规律及其灾害的特点松毛虫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害虫之一,平均每10a左右爆发1次,松树一旦遭受松毛虫害,第一年停止生长,第二年就会死亡,危害不亚于森林火灾。

中国松毛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具有危害面积大、危害严重和灾害频率高等特点。

2造成松毛虫为害的主要原因2.1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抗性差某些林木片区单一种植松林,松毛虫缺少天敌,导致其迅速繁殖蔓延;其次某些松树林分质量低,郁闭度低,抗虫能力弱,一旦发生虫害,就会导致整片松木枯萎死亡。

2.2人畜活动频繁导致生态失衡由于人口数量剧增,在松林内放牧、采伐过度,造成林内植被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松毛虫在没有足够天敌的控制下,此起彼伏,每隔几年又暴发成灾。

2.3防治方法不当,防治技术落后目前对松毛虫灾害的防治意识和能力都还比较低,以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造成松毛虫害发生蔓延。

在防治技术上,长期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的方法,尽管暂时控制了松毛虫害,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天敌,并严重污染了环境。

2.4虫害预报技术落后我国在松毛虫害预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过不少方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松毛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还比较落后,仍存在着研究与生产结合不紧密,技术不系统,高新技术应用不多等问题。

3松毛虫害综合防治思路与措施3.1松毛虫害综合防治思路松毛虫是产生虫害的主体,所以防治措施应首先针对虫源,在其生活史的脆弱阶段采取有效手段重点铲除,以减少虫口密度和数量;其次是针对林木结构及生长状态,松树的树种质量和树势的强弱是决定松毛虫是否发生的重要条件;第三是环境,任何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适宜的环境条件,通过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松毛虫生长。

松毛虫灾害监测与防治方法

松毛虫灾害监测与防治方法

松毛虫灾害监测与防治方法摘要从固定标准地调查、性信息素引诱、卫星遥感等3个方面总结了松毛虫灾害监测方法,并从营林技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杀虫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松毛虫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松毛虫;灾害监测;防治松毛虫,通常又被称为毛虫、火毛虫,对于松树林来说是最主要的害虫。

松树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同时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松毛虫一旦大面积发生,将会对松树的生长造成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松树的大面积死亡。

如何更准确地预测松毛虫的发生和进行松毛虫的防治已成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松毛虫作为松树林头号虫害,其综合防治措施要通过监测和防治相结合。

监测方法可采用固定标准地调查监测、性信息素引诱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几种方法,重点研究和发展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手段,综合运用。

采用营林技术、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等方法。

1 松毛虫灾害监测方法松毛虫的监测关系到松毛虫防治方案的制订,监测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个防治效果的好坏。

通常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监测。

1.1 固定标准地调查监测固定标准地调查监测方法是选择固定的地方和固定的植株作为监测对象,记录灾情发生情况的方法。

首先在松树林中选择30~50块0.2 hm2以上的松树林作为固定的调查标准地,将这些标准地的各种因素作好记录。

然后在每一片固定标准地选择20~30株的松树作为标准株来进行监测。

标准地和标准株一旦选定好,就不要随意更改,以免造成数据的不连续性,监测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对于标准株的监测应贯穿松毛虫的整个生育期,调查松毛虫的卵、幼电虫密度等数据,并及时进行处理汇总分析。

1.2 性信息素引诱监测性信息索引诱监测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引诱剂吸引松毛虫进行监测的方法,此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且费时低成本。

首先,选取好放置诱捕器的地点,通常每0.2 hm2放置1个,而且在放置的时候应该注意挂在位置较高的树冠上。

然后,可以每天或隔天对诱捕器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松毛虫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害虫之一,虫害规模和发生面积较大,对我国林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为了有效控制松毛虫的危害,我国针对该害虫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多方面探究和实践。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松毛虫天敌来保持生物多样性,控制松毛虫的数量和分布,实现兼顾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目前我国生物防治松毛虫主要依靠天敌繁殖和释放的方法,主要包括天敌蜂、菌剂和寄生菌等。

其中,天敌蜂是松毛虫天敌中最为常用的,其通过寄生在松毛虫幼虫体内,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部分天敌蜂还具有杀幼虫、杀卵的作用。

菌剂和寄生菌则是通过感染松毛虫体内发挥控制作用,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松毛虫疫情和严重感染断续型松林地段。

最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尝试新型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利用松毛虫寄生蝌蚪血液中抑制松毛虫的化合物搭配天敌等创新性方法,但是生物防治措施也有其局限性,例如释放的天敌数量无法完全掌控,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问题,或者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毒药控制害虫,是目前最为使用、效果最明显的一种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主要应用于松毛虫爆发的初期,汇聚到疫源地点进行大面积喷洒除虫剂,杀灭松毛虫的同时不能对其他生物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化学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可能产生残留现象,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二是由于松毛虫对化学剂有适应性,资源浪费较大,同时可能不同地段的松毛虫种类有所差异,需要具体调查后才能选择合适的化学剂成分。

物理防治是利用特殊的器械来控制松毛虫数量的方法。

物理防治的操作比较复杂,使用的器械较多,多数适用于小面积、密度较小的松毛虫疫情地点,如使用手动钻孔器钻孔控制松毛虫数量。

但是,该方法的实施效率低,适用范围受条件限制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防控松毛虫灾害的策略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应视情况而定。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一、背景松毛虫是一种会危害松树健康的害虫,主要发生在松林中。

它们以松树的嫩叶为食,导致松树枝叶凋落,严重影响松树的生长和林木的整体健康。

为了保护和维护松树林的生态平衡,我们制定了松毛虫防治技术方案。

二、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防止松毛虫大面积繁殖,并减少其对松树的危害,保护松树林生态环境。

三、技术方案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利用天敌和天然的生物控制松毛虫的数量。

具体措施包括:•引进天敌:选择对松毛虫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的天敌,如大黄蜂、蚂蚁等,进行人工引种,增加生态系统的平衡。

•营造生态环境:创造适宜天敌繁殖的环境,如设置天敌繁殖箱,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

•合理抚育:合理利用天敌,控制其数量以达到与松毛虫的平衡。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杀灭松毛虫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药剂:根据松毛虫的生态特点和生命周期,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合理施药:根据松毛虫的密度和分布情况,确定施药的时间和地点。

注意保护环境和其他有益昆虫的生态环境。

•药剂轮换:为避免松毛虫对某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定期更换药剂,并避免连续使用相同药剂。

3. 生物诱杀技术生物诱杀技术是利用合成的松毛虫性信息素,吸引松毛虫接近,并通过设置陷阱或喷洒毒剂进行杀灭的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合成松毛虫性信息素: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松毛虫的性信息素。

•设置诱杀设备:根据松毛虫的习性,选择适当的诱杀设备,如诱杀灯、黏虫板等。

•定期更换诱杀设备:定期更换诱杀设备中的诱杀液或黏虫板,以提高效果。

4. 研究监测技术研究监测技术是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措施包括:•踏查调查:定期进行松毛虫的踏查调查,记录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

•虫情监测:利用传统或现代监测技术,了解松毛虫在不同季节的发生规律和活动范围。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松毛虫的生态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

探讨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的控制策略我国林业受到许多害虫的威胁,其中松毛虫是我国林业重大害虫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应采取控制策略来防止松毛虫灾害对林业的破坏。

了解松毛虫的生态习性和生物特点是控制策略的基础。

松毛虫是针叶树种的重要威胁性害虫,主要危害松树、云杉、冷杉等针叶树。

它吃树叶,造成树木叶片的减少,严重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发育和木质素的积累。

松毛虫具有短命、繁殖力强、数量庞大、食量大、食性广、喜欢聚集等特点。

松毛虫在不同发育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其不同生活史期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多途径防治是控制策略的关键。

综合管理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可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引进天敌、天然病原体、寄生虫等对松毛虫进行控制,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天敌来对松毛虫进行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手段,根据松毛虫的生活史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杀虫作业,及时采取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来减轻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

应加强林区的环境改良和治理工作,采用物理防治措施,如伐林间伐、间套栽植等手段,来消除松毛虫虫源,减少发生率。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松毛虫防治方案,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害虫监测和预警是控制策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松毛虫种群数量和分布的监测,及时掌握松毛虫种群的发展趋势和分布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预警技术是通过气象条件监测,结合生物学特性,预测松毛虫发生的时间和规模,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在预警时及时开展大规模防治作业,减少损失。

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松毛虫防治工作的关注度。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松毛虫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参与防治工作的意识和能动性。

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保障松毛虫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灾害,制定适宜的控制策略对于保障森林资源的健康增长至关重要。

松毛虫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松毛虫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惑g
摘 要 :在 分析 辽 宁 省松 毛 虫 灾害 成 因
的 基 础 上 , 结 合 工 作 实 际 , 总 结 了 适 合 本
地 区 防 治 松 毛 虫 的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 ■— ■
况 ,将病 虫 害控 制在 萌芽 状态 。根 据 《 辽 宁省 森林 病 虫 害预 测 预报 管 理 办法 》 、 《 辽 宁省 国家 级 森林
3 . 1 调整 树种 结 构 ,营造 混 交林 。按 照适 地适 树 综 加 1 . 1 重 气 候 变 暖 的 影 响 , 导 致 松 毛 虫 病 虫 害 2_ 气 候变 暖 导致松 毛虫 易 于繁殖 越冬 、 的 原则 营 造 混 交 林 ;郁 闭度 在 0 _ 3以下 的疏 林 地 、
2 _ 3 . 3 抚育 、补 植 和改造 。对 于郁 闭度 较大 的 针 叶
纯 林 ,可 以进行 适 当抚 育 ,采用 速 生 阔叶树 种和 蜜
源 植物 适 时地进 行混 交林 分改造 。 2 . 4 物 理 机 械 防 治 。人 工 扑 杀 适 用 于 虫 口密 度 不 大 的零 星分 布 的幼林 、种 子 林等 。利用 害虫 有 上下 树 越 冬 , 结 网幕和 顶 针 的特 点 ,抓 住 时机 搂树 盘 , 人 工 摘 茧 、卵 ,剪 除 网幕 、 顶针 集 中烧 毁 等 办法 。
苎 j } 虫 的自 控 能 力 弱 , 导 致 松 毛 虫 的 大 发 生 。
● 蛀 l _ 3 化学 农 药 、人 为捕 杀 和生 产经 营 活 动
疏 、 下木 较 多 的 成 片 林 地 ,必 须 采 取 封 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林 措
施 ,禁 止一 切采 伐和 放牧 ,营造 有利 于 天敌 栖 息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毛虫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
为防止松毛虫灾情暴发成灾,积极响应省政府启动的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处置预案,充分做好我市松毛虫灾情防控工作,保护我市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吉林省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和《吉林市松毛虫特大灾情应急防控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松毛虫灾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寄主松林资源概况
我市松树树种主要包括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等,均是松毛虫的寄主树种和危害对象。

全市现有松毛虫寄主松林面积13788公顷,以落叶松和红松为主,分布在全市各乡镇。

(二)松毛虫分布及发生情况
2018年10月份专项调查显示,在全市13788公顷应施调查监测的松毛虫寄主松林面积中,松毛虫分布面积为6622.26公顷,占应施调查寄主林分总面积的58%,其中低虫口面积4659.37公顷,发生面积1962.89公顷,占寄主面积的17%(见附表1)。

发生面积中,轻度发生1059公顷、中度发生412.6公顷、重度发生面积为491.29公顷。

发生区域和范围覆盖全市。

灾情发生的重点区域主要为金沙林场、大勃吉林场、清水林场、金沙林业站、桦郊林业站、永吉街道林业站。

(三)灾情预警级别
从这次松毛虫灾情看,不论发生范围还是发生面积,都是有记载以来最为严重一次,按照《桦甸市重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灾(疫)情分级标准规定:严重危害、集中连片、发生面积达到1.5-4.5万亩的本土林业有害生物松毛虫,已构成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标志)预警级别。

二、防控目标与任务
(一)防控目标
全面掌握应施监测寄主松林的虫情发生发展动态,调查
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对年度灾情发生林分全面实施无公害防治,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二)防控任务
1.5~6月份,对196
2.89公顷现有灾情发生的松林采取人工地面防治的防控对策,全面实施无公害药剂防治。

2.4~7月份,对4659.37公顷低虫口分布林分实施跟踪监测,预测下一代发生面积为233
3.33公顷,计划7月份实施2333.33公顷赤眼蜂卵期生物防治。

3.10~11月份,对全市13788公顷寄主松林进行全面专项调查,准确掌握灾情分布、发生情况,为是否继续采取防控措施提供翔实依据。

三、防控区划
按照我市松毛虫发生实际情况,根据省、市防控区划,我市为主要防治区,灾情发生面积2万亩~5万亩之间,采取地面防治为主、飞机防治为辅的区域。

发生面积累计1962.89公顷。

四、防治技术
1.虫情跟踪监测调查
(1)春季幼虫期监测:4月份越冬幼虫上树前,以小班为单位设定10株样株,在胸高处粘围宽度为15cm的塑料胶带闭合环,查看并记录每株寄主树木阻隔害虫的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2)蛹期监测:6月份松毛虫幼虫化蛹后,以小班为单位,利用线路踏查的方法选择100株样株,详细观察记录每样株松毛虫蛹的数量,确定该小班松毛虫下一代的发生程度。

(3)成虫期灯诱监测:7月上中旬,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记录统计成虫期诱杀的松毛虫雌成虫数量,确定该林分在下一代是否会达到发生程度。

(4)越冬期地面样方调查:10月至11月中旬,以小班为单位,选择20株样株,在样株树冠投影下的地面上设定样方,调查记录样方中枯落层下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数量,确定该小班的发生程度。

2.综合防治技术
(1)无公害化学防治
药剂要求:选择对非靶标物生物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可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

按照省专家组评估结果,指定使用植物源(如苦参碱、苦参烟碱)、微生物源(如甲维盐、苏云金杆菌)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杀铃脲)等杀虫剂。

严禁使用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品种。

施药器械:包括无人机(购买服务)、车载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等。

烟剂药包:地面无公害烟剂药包施放。

(2)人工物理防治
对小面积珍贵树种和特殊用途林如红松及母树林灾情发生林分,可在早春幼虫上树前,在树干胸高处缠绕宽15cm的塑料闭合环,或在树干上捆绑塑料裙,阻隔幼虫上树为害。

(3)生物防治
7月上中旬松毛虫的卵期,林间施放松毛虫赤眼蜂,400粒寄生卵/亩;8月上旬至9月上旬低龄幼虫期,喷施白僵菌生物制剂。

五、防治任务分解
我市为主要防治区,采取飞机与地面防治相结合防治办法。

人工地面防治作业1962.89公顷(跟踪监测无人机购买服务);7月份卵期利用赤眼蜂生物防治,8-9月份喷施白僵菌(烟剂药包)预防。

2019年各单位的具体防治任务(见附表2)。

六、经费投入核算
全年松毛虫灾情防控各项费用计划投入84.495万元,具体核算如下:
(一)实际防治作业
人工地面防治1965公顷,防治作业单价为105元/公顷,需经费20.6325万元。

(二)计划防治作业
下半年计划赤眼蜂生物防治1965公顷,每亩2卡、每卡200粒,费用为130元/公顷,累计需要25.545万元。

跟踪监测计划烟剂防治1965公顷,防治作业单价为195元/公顷,累计需要38.3175万元。

七、管理与督导
(一)责任落实
及时组织开展灾情防控工作,层层签订灾情防控责任书,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头,防控任务落实到地块,做到领导责任到位、目标任务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检查奖惩到位,确保灾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二)技术指导
灾情防控工作必须组织专业队,以专业队伍为主导,以专带群,专群结合,全面实行《防治作业设计书》和《作业质量验收书》制度,严格防治作业质量,突出防治效果。

森防检疫站要定期深入防治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三)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料,并妥善保管备查。

主要包括:各级印发的相关文件及相关会议材料等;松毛虫灾情发生情况调查表、汇总表及灾情分布示意图;本地松毛虫防治实施方案、防治作业设计、防治资金投入以及工作实际开展等各项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防控效果验收、检查督导、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四)督导检查
按照省、市督导检查时间,林业全年计划进行3次检查督导。

一是4月份对防治工作准备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二是5月份至8月份防治工作开展期间,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和防治效果验收;三是11月份组织开展全年灾情防控成效总体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