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陈志祥 著 第二版)

合集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它包括有形产品产出过程的管理,也包括无形产品产出过程的管理。

2.任何生产运作系统都离不开要素的投入。

投入是生产运作的起点。

任何生产运作系统都必须经过相应的转换。

任何生产运作系统产出的结果都是产品。

生产运作系统的本质是为了增值。

3.从广义的角度讲,任何组织都具有生产运作的性质,任何企业生产的结果都是产品,只不过产品的形态不同罢了。

4.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运作战略;(2)生产运作系统设计;(3)生产运作系统运行;(4)生产运作系统维护与改进。

5.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别是:(1)制造业是以产品为中心组织运作,而服务业是以人为中心组织运作;(2)制造业可以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服务业往往无法用库存来调节供需矛盾;(3)制造业生产设施远离顾客,服务设施必须靠近顾客;(4)制造业实物形态的东西较多,服务业无形的因素较多。

6.一般来说,形成企业竞争力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成本;(2)质量;(3)时间;即:快速交货,及时交货,新产品开发速度快。

(4)柔性。

柔性是指企业的生产系统应对市场需求(数量、品种等)变化的适应性和可调节的能力。

7.当今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问题有5个:(1)质量管理;(2)进度管理;(3)成本管理;(4)服务管理(5)环境管理。

8.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和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运作的涵盖范围增大;(2)生产方式面临挑战;(3)科学技术广泛应用;(4)“全球生产运作”越来越多;(5)供应链管理成为重点。

所谓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或企业客户等多个组织所构成的一种链式关系。

(6)“绿色生产”成为重要新课题。

9.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可将制造业的生产类型分为备货型与订货型两种。

备货型生产(MTS)是指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共同性。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 (1)经济盘点周期 t T
2C0 2 100 0.0234(年)=8.54天=9天 DH 100 365 10
(2)安全库存为
SS z d t L
118
因为公司要求用户满足率为95%,即服务水平达到95%,查表7-3得,z=1.64
SS 1.6415 9 14
5
(二)库存成本
(1)存储成本 (2)订货(准备)成本 (3)缺货成本 (4)货物成本
0109
201308130011
6
(三)库存控制系统
(1)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 (2)周期检查库存补给系统 (3)不同的补给系统的应用选择
0109
201308130011
7
(1)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
连续检查库存补给系统,也叫永续盘存系统、 (再)订货点系统或者固定量订货系统等。
(3)最高库存水平 S d (t L) SS 100 (9 14) 118 2418 (4)年库存成本
TC CD C0 / T * DT * H / 2 100100 365 100/ 0.0234 100 365 0.023410 / 2
T
*
2Co DH
0109
201308130011
25
2. 订货量确定
Qi d (t L) SS I i
式中: I i 为现有库存。 其中安全库存根据随机模型的特点而定。如果是需求正 态分布,而提前期固定的情形,则有:
(7-10)
Qi d (t L) z d t L I i
2D [C0 Cs S ( R)] Q H
*
因为这个公式计算复杂,为了简便,一般在随机情况下订 货量仍采用基本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讲义-2

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讲义-2
生产类型/ 流程 品种很多 批量很小 单件生产 成批生产 流水生产 连续生产 ★ ★ ★ ★ 产品特征 多品种 批量小 品种少 批量大 品种很少 批量很大 单位 成本 竞争优势度 可靠 性 柔性 能力 调整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二)生产系统要素调整战略
3. 生产能力战略 (1)能力构建 (2)能力调整 (3)能力柔性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三、 生产运作战略实施
1. 外部/内部因素分析 SWOT(威胁-机会-劣势-优势)的分析方法: (1)优势-机会战略模式(SO):发挥企业内部的 优势而利用企业外部的机会; (2)弱点-机会战略模式(WO):利用外部机会弥 补内部条件的不足; (3)优势-威胁战略模式(ST):利用本企业的优 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 (4)弱点-威胁战略模式(WT):减少内部弱点同 时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战略。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中国的钢板、日本的压缩机、芬兰的铜管、美国的制冷剂……这 样的“高端装备”组成的恰恰是一台普通的中国家用空调。“整合全 球最优资源,用最好材料造空调”是海尔空调的一项承诺。据了解, 经过实地考察,层层考核,反复斟酌,海尔集团对全球超过100家顶 级供应商进行了精心挑选,包括日本三菱电机、中国宝钢、日本NEC、 芬兰诺而达、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信浓电机在内的50家全球顶级供应 商成为海尔的最终合作伙伴。空调质量联盟对外宣布,必须将目前的 空调可靠性及耐久性标准提高10%,这就要求空调出厂前的跌落高度、 频次的可靠性标准和空调零部件的耐久性标准都必须相应提高10%, 同时今后加入空调质量联盟的成员标准也要按照新的标准进行筛选和 考核。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三、 生产运作战略实施
3. 运作竞争重点/竞争战略 企业应能识别自己的特有能力,并保持竞争的优势。根据竞争 重点不同,可以采用基于时间的竞争战略,基于质量的竞争战略, 基于成本的竞争战略,柔性工厂战略等不同的运作战略。 4. 运作目标 运作目标应反映竞争重点,少而精。另外目标尽量可度量,避 免含糊不清,比如满意,好等. 5. 运作策略(战术) 为了实现运作的目标,就需要各种运作策略(战术)的支持。 运作策略由日常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手段组成。不同的运作竞争战略 需要不同的策略支持。 例如,基于质量的竞争战略,在战术上就可 以采用提高质量的策略,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QC活动,六西格 玛质量改善等。而对于基于成本的竞争策略,则可采用减少成本的 措施,如开展减少浪费活动,现场目标管理等。 6. 绩效评价与动态运作战略 企业竞争环境不断改变,运作的战略与策略需要随着时间与 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制定新的运作战略。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

生产与运作管理参考答案(陈志祥)
价格为422042300250400dceoq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价格为452582982045300250400dceoq在优惠范围价格为472047300250400dceoq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价格为502050300250400dceoq不在优惠范围不可行批量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500100020003000批量42价格成本线45价格成本线47价格成本线50价格成本线比较可行点2582及其右边的转折点3000价格42两个批量的年总库存成本按照250工作日计20452582300258225040045250400tc4523237920423000300300025040042250400tc4222600从而最佳订货批量为3000
B 100
C 300 300
D 200 450 100
E 150 200 250
F 200 200 200
G
200 200
A F C
E
G
B D
当然,读者可以想出更多其他方案来。这里不做更多讨论。 5 解: 本题考察学生利用关联分析法进行设施布置的掌握程度,关联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因此用这 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但是学生要理解该方法的一般原则,就是关系密切的, 关系重要的优先 放在靠近的位置,关系不重要,或者不密切的放在间隔较远位置。 针对本题目来说,一般医院中挂号与缴费是密切的的关系,所以题目中显示两者的关联度为 A,因 此宜靠近布置。内外科也比较靠近比较好。 下面这个图是对单层楼房的布置结果,如果是多层楼房,比如现在许多大医院的门诊大楼各科室分别 在不同楼层,因此缴费与挂号是分开的。 该图布置,考虑的角度有几点理由: (1) (2) (3) 因为是单层门诊,因此挂号与缴费应该放在一起 检查类的科室应该尽量在一起,因此右边都设置为检查类的科室 儿科放在靠近门口的因此,主要是考虑小孩方便进出。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陈志祥 著 第二版)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 陈志祥 著 第二版)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陈志祥著第二版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1)第二章:生产战略与运作绩效管理 (2)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 (2)第四章:设施选址与布局 (3)第五章:工作系统的设计 (4)XX远,X晨2014年3月6日整理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化为经济财富而创造效益的过程。

2.生产的概念:1)系统观:生产的系统观体现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层次性和系统性;2)集成观,生产是人、技术、管理的综合集成。

只有通过集成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3)信息观,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转化和传递的过程;4)服务观。

3.生产系统五个基本要素:人、工厂或设施、产品或零件、工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4.五大要素构成两个子系统:执行系统;管理系统:(1)信息功能(2)决策功能5.企业生产管理三个方面问题:与质量有关的问题、与计划和交货控制有关的问题、与生产成本有关的问题。

6.按产品特征划分的生产类型:1)单件式生产:品种多、批量很小。

典型例子:蛋糕、大型工业设备。

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于控制、质量控制方式、劳动力组织方面都很复杂。

例外管理多。

竞争力关键:产品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装备与人员工艺操作水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2)批量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比较多,但是批量生产大于1。

与单件生产不同:同一生产线上生产不同产品,需要换产。

关键:产品间的切换工艺、经济生产批量。

典型例子:丰田。

3)大量生产:产品批量很大,生产设备可以长期生产某一品种,或少数几个品种。

优点: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单件成本低。

缺点:缺乏柔性,顾客化程度低。

例子:化工厂、炼油厂、蔗糖厂、食品、酒厂。

7.按需求类型划分的生产类型:1)备货型生产:按照预测来安排生产任务,维持一定库存来满足顾客需求。

适应范围:适合在产品已经有一定市场销路、有相对稳定的销售量的情况。

对生产管理者较好的生产方式,但对销售部门不利。

生产与运作管理 复习精华课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复习精华课件
J
195
By Ni Wenb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装配线平衡示例(1)-画出流程图
45秒
A
50秒
D
11秒
B
15秒
E
9秒
C
12秒
H
12秒
I
12秒
F
12秒
G
8秒
9秒
J
K
热处理
By Ni Wenb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本章重点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工业选址和服务选址的特征 选址的评价方法 各种设施布置类型的含义、特点 装配线平衡
By Ni Wenb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产品专业化布置的条件
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 生产数量大 生产数量较稳定 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一致性
By Ni Wenb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产品的特征
有形产品 产品定义明确 生产与消费分离 能够储存 与顾客接触程度低 设施集中分布、规模
生产
By Ni Wenbin Zhe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质量的八大属性: (1)性能 (2)附加功能 (3)可靠性 (4)一致性
(5)耐久性
(6)维护性 (7)美学性 (8)感觉性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二)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2、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PDCA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 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让顾客满意使本 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 2. 全面质量的管理内涵 (1)全参加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全面的质量概念
_
求工序能力
求解:公差中心
M
=
TU TL 20.025 19.99 20.0075 2 2
公差中心正好与实际数据分布中心重合。
Cp T 6s
=
20.025 19.99 1.17 6 0.005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 从理论与实际的结果都看出,过程能力指数与产品不合格品 率之间存在一个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能力指数推出 不合格品率,反之,从不合格率也可以知道过程能力。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1 .0
3 .0
E B1 B2 T
图 实际分布标准分布曲线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1、双侧公差要求的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公差范围T(质量标准)与工序能力B 的比值,它表明某工序满足加工精度的程度:
Cp
T T T B 6 6s
_
当实际的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差E,则应对工序能 力指数进行修正。
能力尚可
能力不足 能力严重不足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参考讲义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一个最简单的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6-3)
约束条件:
式中: 为i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第i 产品的单位利润,为第 j种资源的可用量,为一个单位i 种产品需要 j种资源的数量。
收入大小顺序
利润大小顺序
A
B
C
D
图6-6 收入-利润顺序图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二)产量优化
当生产的产品品种确定以后,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优化各种产品的计划生产数量,使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由于产量的优化涉及到人力、设备、材料、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与约束条件,因此产量的优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约束,一般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1)设备生产能力核算
t ---- 式中:M为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产品数量), Fe为单台设备的有效工时数; S为设备台数。 上式t 的取值有三种情况,它表示当设备加工单一品种的产品时,设备的加工能力即用该产品的定额工时计算;如果加工的是多品种,则选择产量最大的某产品为代表产品的定额工时来计算;加工产品很多时,采用假定产品定额工时计算,假定产品的定额工时为: (6-13)式中:Qi为i 产品的产量。
变化而且短
计划修改
根据库存定期调整
根据订单随时调整
生产批量
根据经济批量模型而定
根据订单要求而定
生产大纲
详细
粗略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结构 (1)长期计划。 (2)中期的计划(3)短期计划。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图6-1 生产计划的层次结构
1. 非均衡需求处理策略
均衡策略、追赶策略、混合策略,如图6-7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复习资料陈志祥著第二版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1)第二章:生产战略与运作绩效管理 (2)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 (2)第四章:设施选址与布局 (3)第五章:工作系统的设计 (4)XX远,X晨2014年3月6日整理第一章: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1.生产是一个将生产要素转化为经济财富而创造效益的过程。

2.生产的概念:1)系统观:生产的系统观体现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层次性和系统性;2)集成观,生产是人、技术、管理的综合集成。

只有通过集成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3)信息观,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采集、加工、转化和传递的过程;4)服务观。

3.生产系统五个基本要素:人、工厂或设施、产品或零件、工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4.五大要素构成两个子系统:执行系统;管理系统:(1)信息功能(2)决策功能5.企业生产管理三个方面问题:与质量有关的问题、与计划和交货控制有关的问题、与生产成本有关的问题。

6.按产品特征划分的生产类型:1)单件式生产:品种多、批量很小。

典型例子:蛋糕、大型工业设备。

生产组织、生产计划于控制、质量控制方式、劳动力组织方面都很复杂。

例外管理多。

竞争力关键:产品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装备与人员工艺操作水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2)批量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比较多,但是批量生产大于1。

与单件生产不同:同一生产线上生产不同产品,需要换产。

关键:产品间的切换工艺、经济生产批量。

典型例子:丰田。

3)大量生产:产品批量很大,生产设备可以长期生产某一品种,或少数几个品种。

优点:生产工艺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单件成本低。

缺点:缺乏柔性,顾客化程度低。

例子:化工厂、炼油厂、蔗糖厂、食品、酒厂。

7.按需求类型划分的生产类型:1)备货型生产:按照预测来安排生产任务,维持一定库存来满足顾客需求。

适应范围:适合在产品已经有一定市场销路、有相对稳定的销售量的情况。

对生产管理者较好的生产方式,但对销售部门不利。

2)订货型生产:先有订单才组织生产。

特点:品种与数量波动较大、生产组织复杂性增加、生产计划调整频繁、生产调度工作惹任务重。

3)大规模定制生产:把零件做成标准的,按照标准生产工艺生产零件,通过组合的方式生产不同的产品,采用推拉结合的生产方式。

8.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2)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劳动定额、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化、奖励工资)3)运筹学与统计学应用:计划问题、库存管理、质量控制、厂址选择、设备维修4)哈林顿: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4)准时生产:核心“零库存、零缺陷”第二章:生产战略与运作绩效管理9.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四个方面:TQCS 时间,质量,成本,服务。

核心竞争力:别人不能模仿的独有的能力。

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10.企业经营模型:1)哑铃型企业模型:业务核心能力击中在技术开发和市场经营两个方面,生产活动较为薄弱。

例子:高科技企业,IBM,耐克;2)橄榄形企业模型:在生产这个中间环节具有较强实力,而在研发与市场经营两方面较为薄弱。

例子:早期的富士康、格兰仕。

11.生产运作竞争力:TQCF1)时间:企业要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2)质量:企业质量的内涵丰富,但生产过程的质量是企业整体质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3)成本:成本领先是波特提出的企业竞争三大战略中的一个;4)柔性:使企业获得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

由适应能力与缓冲能力来体现。

12.五个首要竞争重点:一致性质量,产品可靠性、及时交货、工作质量、低价格。

13.沙堆模型:竞争力重点的改变可以或者说不需要牺牲其他的竞争力要素(传统:需要)14.决策树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设计15.产品生命周期:1)引入期:(1)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确定最有竞争力的型号(2)消除设计中的缺陷(3)缩短生产周期(4)完善性能2)成长期:(1)产品工艺改进(2)降低成本(3)产品结构标准化与合理化(4)稳定质量3)成熟期:(1)产品系列化与标准化(2)提高工艺稳定性(3)创新服务与质量创新(4)产品局部改革4)衰退期:(1)很少进行产品细分(2)精简产品系列(3)决定淘汰旧产品16.质量屋17.价值V=产品的功能F/产品的成本C,18.1)价值系数等于1,该零件的功能与成本的分配合理2)价值系数小于1,该零件的成本比重偏高,应设法降低成本3)价值系数大于1,实现功能的成本偏小,功能过剩则应降低功能,功能合理则可能是成本偏低,如采用了低劣廉价材料,需要改进材料。

19.并行工程: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背景:传统的串行开发方法有如下缺点:1)设计与制造脱节2)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差3)产品开发过程多次信息循环与交互,修改工作量大4)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为适应竞争,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企业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合理组织开发过程;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外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与提高开发速度。

基本思想:1)设计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2)设计过程中各种活动并行交叉进行3)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4)用系统的思考方法取代孤立的思考方法目的:优化基本原则:1)用短的信息反馈取代长信息反馈2)用并行渐进取代串行渐进第四章:设施选址与布局20.选址考虑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21.经济因素:1)选择接近原材料供应的地区2)选择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3)选择有利于职工生活的地区4)选择接近能源动力供应充足的地区5)选择劳动力充足与费用低的地区6)选择劳动生产力率高的地区7)其他因素:政治、文化、环保、自然22. 选址评价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利润P=Q(R-VC)-FC;一般制造业用成本比较法、服务业采用利润比较法2)综合评价法3)运输模型法4)重心法23. 设施布置1)目标:(1)使业务过程的成本最低(2)经济利用空间,节约场地(3)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4)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灵活性2)影响因素:(1)产品生产工艺(2)企业专业化与协作水平(3)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4)企业的规模(5)企业的环境条件3)类型:(1)工艺专业化布置(2)对象专业化布置(3)固定位置布置(4)成组布置4)原则:(1)最短路径(2)关联原则(3)分工原则(4)协调原则(5)弹性原则(6)工艺原则(7)经济原则(8)安全环保原则4)方法:关联分析法、往来分析法5)例子:最短路径、学校食堂;最大路径,宜家、超市第五章:工作系统的设计24.人机工程: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多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1)背景:要提高生产率,除了合理的工作方法与工时定额标准外,如何建立和谐的人机工作系统,为工作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工作系统设计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人机工程的帮助。

2)原理:人体工程学、人机系统、人体测量学、人类生态学等3)原则: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4)方法: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5)效果:6)优缺点2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1)背景:二战后,世界各国谋求经济振兴,但人们参加工作的动机发生了改变,原来泰勒采用的科学管理方式无法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管理的创新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许多科学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工具产生的可能性。

目标管理由此而产生。

2)内涵:整体管理、人性管理、成果管理3)原则:以人为本、责任与权利相关联、员工参与、信息共享4)内容:设定目标、执行目标、绩效考评、奖励激励5)优点:(1)确定组织努力目标,提高工作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力(3)预测公司成长,提早制定措施(4)目标管理是计划于执行的有效供给(5)目标管理使组织扮演的角色更明确(6)激发员工潜能,提升员工士气(7)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8)集思广益,追求良好的经营计划6)缺点:问题是中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不能符合目标管理对于“人性为善”这样一个假设的,特别是在作业层,人员素质和能力恐怕均无法满足目标管理对于人性的要求。

但是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我们又不能因为自身有这样的不足而放弃不用。

因此应该寻找一种符合目前中国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现状的管理模式,来配合目标管理的实施7)效果:(1)业绩提高(2)个人能力的提高(3)向心力的提高26.流程重组1)工作时间:定额时间+非定额时间2)定额时间: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所消耗的必要时间: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3)非定额时间:因工作过程中的停工或执行非生产性工作所消耗的世界。

4)工时定额:(1)大量生产: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2)成批生产: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批数量(3)单件生产:作业时间+照管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5)工作测量的方法:直接测试法、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