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优化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优化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时优化练习1.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

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这说明土地改革( )A.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B.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1948年出版的小说《暴风骤雨》再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农村暴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

这一斗争推动了( )A.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B.孟良崮战役的胜利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3.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建国前曾先后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

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A.地主阶级剥削程度B.国际形势发展变化C.农民阶级现实诉求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4.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 )A.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B.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5.在一次军事计划讨论会上,“刘伯承说:‘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敌人的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

’他的比喻生动形象,使在座的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邓小平又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砍在敌人的要害部位。

’刘伯承强调:‘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低估’。

”刘、邓在讨论会后指挥的军事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6.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7.“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占领,10月19日长春被攻取,11月2日沈阳被攻克,蒋(介石)损失了47万最精锐的部队,整个政府军的士气被给予了致命的打击。

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题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训练题一、选择题1、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D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B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3、“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BA.重庆谈判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4、“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走了两步最关键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歼灭黄伯韬兵团,争取了战役主动权;二是截断徐蚌线,对整个战役的发展起了加速作用。

”材料中的战役是()D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5、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

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C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6、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

用于介绍推广电影。

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影响是()DA B C D7、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入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D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8、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 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 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BA.解放沈阳B.解放南京C.解放北平D.抗美援朝9、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附习题)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 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 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 “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 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 行到底。
课堂小结
1947年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序幕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占领南京
取得胜利
课堂练习
1.(2016•山东青岛)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 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
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
A 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状元成才路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_土__地__制__度_,发展农 业生产。
开展情况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 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 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 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意义: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 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
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_农__村__人__口_平均 分配土地。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
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 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2022·吉林吉林·八年级期末)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是()A.精兵减政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2022·全国·八年级单元测试)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

这反映了()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3.(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正确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制胜的法宝。

解放战争中,被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陶膛”的战术是()A.瓮中捉鳖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重庆谈判D.关门打狗【答案】B4.(2022·福建厦门·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战役的示意图,判断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2022·江苏南京·二模)“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此战”的中心城市是()A.锦州B.北京C.徐州D.南京6.(2022·黑龙江佳木斯·三模)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

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赵登禹B.傅作义C.李宗仁D.佟麟阁7.(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二、【培优促能】8.(2022·湖北·模拟预测)美国的密勒氏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推荐下载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推荐下载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中蒋介石谈判的目的是,()毛泽东谈判的目的是,()A.讨论停战问题B.签定停战协定C.争取国内和平D.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2.1945年8月,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是: ( )A.周恩来B.陈毅C.彭德怀D.朱德3.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A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 国民党进攻上党邯蝉地区D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4.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 )A.1945年8月B.1945年10月C.1946年6月D.1947年3月5. 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采用的战术是: ( )A.蘑菇战术B.游击战术C.地雷战D.地道战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受到严重威胁的国民党统治地区有:①南京②重庆③武汉④上海A. ①④B.③④C.①③D.①②8.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东解放军④华北解放军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④9. 三大战役中,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和平解放北平10.三大战役中,曾经参加两大战役作战的解放军是A.东北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中原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11.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2.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13.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14.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是:A.1948年11月23日B. 1949年4月23日C.1949年4月21日 D. 1948年1月31日15.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①淮海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平津战役A.①④②③B. ②①③④C. 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16. 人民解放军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最直接的原因是A.群众基础好B.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C.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D.中原地区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17.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A.内线防御为主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C.内线相持为主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18. 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19.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彻底失败B.威胁到国统区心脏地区C.实现了人民军队战略反攻意图D.揭开全国反攻的序幕20. 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二、列举题:1.列举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及参战部队、各自所起作用。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其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D.《中国土地法大纲》2.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 )A.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B.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与右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4. 阅读下面《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得出人民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A.B.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D.人民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5.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①处应该填写( )A.孟良崮战役B.千里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北平和平解放6. 2019年1月31日,北京市档案馆推出以“古都新生,人民胜利”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包括和谈成功、定都北京等部分。

与展览主题直接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7. 东交民巷使馆区,记录着几十年来中国的屈辱历史。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从永定门入城,过前门后,队伍进入东交民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阔步通过,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与材料描述相关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一二·九运动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8.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9. 右图所示是当年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星期六”。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五十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第五十
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材料五是谁为什么战役而写的诗句?有何历史意义?
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阅读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南京又称金陵,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云:“王濬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讲述了晋灭吴之事。在67年前,有一场战役,同样导致一个以南京为都的政权的终结。这场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答案】:
【答案】:
【解析】:
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对秩序的破坏与维护。
炎黄两部在阪泉之战中大败蚩尤,此后,两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
A、正确
B、错误
公元前 2 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与希腊展开了布匿战争。
A、正确
B、错误
1856 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A、正确
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请你根据三幅图片,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

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美国《时代》周刊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年”“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A项正确;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故B 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故D项错误。

2.下面为国统区民营重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

图中数据的变化( )A.表明轻重工业的结构趋向平衡B.适应了应对民族危机的需要C.说明国统区初步实现了工业化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可知1944年国民政府统治区民营重工业相比20世纪30年代初来说,得到了大幅度发展,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故B项正确。

3.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

”“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无力”,可知抗日战争改变了战争前一盘散沙的状态,将全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C项;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抗日战争并未促成全国统一,排除D项。

4.日本华北方面军某作战记录载:“华北一带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于1940年8月20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

……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能简述并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二、自主预习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3.1947年夏,率领晋冀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合作探究
1.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会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D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四、随堂演练
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C.争取国内和平
D.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2.下列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
A.坚决避免内战
B.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C.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A.1945年8月
B.1946年6月
C.1947年3月
D.1947年夏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开始
B.渡江战役开始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5.率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的是()
①彭德怀②陈毅③贺龙④刘伯承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
2.《中国土地法大纲》
3.刘伯承、邓小平
4. 1949年4月
三、合作探究
1.(1)图片A:北伐战争。

取得巨大成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图片B:红军长征。

取得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图片C:抗日战争。

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

图片D:人民解放战争。

国民党政权崩溃,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内战。

结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结论认识合理,有针对性即可。

(3)“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程”等
四、随堂演练
1.D
2.B
3.B
4.C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