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双十一成功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分析
淘宝“双十一”营销现状研究分析

淘宝“双十一”营销现状研究分析淘宝“双十一”营销现状研究分析从2009年到2016年的八年中, 淘宝在“双十一”这一天的成交额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使淘宝“双十一”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络购物狂欢节”。
淘宝“双十一”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 与其在活动中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淘宝“双十一”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营销策略;网络购物;网购平台;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近年来,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互联网络基础建设, 不断完善互联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使得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 不断扩大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以及不断攀升的网购交易额, 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电商领域, 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加剧。
在众多的电商平台中, 淘宝商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
从创办“双十一”八年来, 淘宝营业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16年的1027亿元, 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销售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多达235个, 创造了众多的营销神话。
在这场购物狂欢节中, 淘宝的营销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一)活动前期的营销策略。
1.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活动前期的广告宣传包括硬广、软广两个方面。
硬广就是指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城市的地铁站以及公交站、候车室的各种宣传图、宣传语, 还包括电视、视频网站上的各种广告宣传视频。
软广主要表现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进行舆论的宣传推广, 比如推广的“双十一”抢购攻略、“双十一”购物清单等相关软文。
淘宝还会在各大论坛开展有关“双十一”的话题讨论。
从独立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获得的数据表明, 在2016年的11月3日14时到11月4日13时59分共24小时的时间, 天猫“双十一”活动在微博上的提及量达到了2250535次。
此外, 还包括在淘宝本身页面进行改版宣传以及各店铺提前放出促销信息等。
电商双11解决方案

电商双11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电商双11是指每年的11月11日,也被称为“光棍节”,是中国最大的购物狂欢节日。
在这一天,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推出大量的优惠活动和促销策略,吸引消费者进行购物。
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如何应对双11期间的高峰流量和订单量,提供稳定的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问题分析1. 高峰流量:双11期间,电商平台的访问量会大幅增加,可能会超过平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会给服务器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网站崩溃或访问缓慢。
2. 订单处理:双11期间,订单量会剧增,电商企业需要保证订单的及时处理和准确配送,以避免出现延迟发货或错发漏发等问题。
3. 用户体验:用户在购物过程中,期望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能够顺利完成下单和支付流程。
如果网站访问缓慢或支付出现问题,会给用户带来不良的购物体验。
三、解决方案为了应对电商双11期间的挑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确保电商企业能够顺利度过这一购物狂欢节。
1. 基础设施优化为了应对高峰流量的挑战,电商企业需要优化其基础设施。
包括:- 服务器扩容: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和配置,以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应对高峰流量。
- 带宽增加:增加网络带宽,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访问网站和加载商品页面。
- CDN加速: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来缓存静态资源,减轻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
- 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
2. 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电商企业可以采用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的技术。
包括:- 负载均衡:将流量均匀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 容灾备份:设置备用服务器和数据备份,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3. 缓存技术应用通过使用缓存技术,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和响应时间。
双十一活动中的用户反馈与改进

双十一活动中的用户反馈与改进在中国,双十一被誉为全球最大的购物狂欢节。
作为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发起的年度促销活动,双十一不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也成为了商家们争相参与的舞台。
然而,在这场庞大的购物盛宴背后,用户的反馈和改进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一、用户反馈双十一活动作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反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质量问题:有部分用户反映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比如虚假宣传、假货、次品等。
这直接影响到用户购物体验和信任度。
2. 物流瓶颈:由于订单爆发性增长,物流系统往往难以应对。
用户普遍抱怨包裹配送的延迟,甚至有些用户遇到丢失或错发包裹的情况。
3. 售后服务不及时:在双十一期间,由于订单量的激增,部分商家的售后服务能力难以跟上。
这导致用户在退换货、咨询等方面遇到了困难,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4. 营销手段过激:一些商家为了吸引用户,采用了夸大宣传、虚假打折等手段,使用户在购物过程中感到被误导。
上述问题是用户在双十一期间普遍遇到的困扰,也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用户购物体验,商家们需要在活动中做出相应的改进。
二、改进措施为了解决用户反馈中的问题,商家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改进措施:1. 提升商品质量:商家应该更加注意产品质量,严禁虚假宣传和销售假货。
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监管,确保用户购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2. 加强物流配送能力:商家应该与物流公司合作,提前规划物流资源,增加人手和运力。
优化物流流程,加快配送速度,确保用户能够及时收到商品。
3. 增强售后服务能力:商家应该加强对售后服务团队的培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及时处理退换货申请和用户咨询,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4. 诚实宣传,杜绝虚假打折:商家应该坚守诚实宣传的原则,杜绝虚假打折等不良行为。
通过真实的宣传和优惠力度,吸引用户参与购物活动。
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淘宝“双十一”营销方法分析一、淘宝“双十一”背景与现状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
选择11月11日,也是一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
但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2009年,天猫商城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
2010年,提高到9.36亿元。
2011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已跃升到33.6亿元2012年,“双十一”当日支付宝交易额实现飞速增长,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订单数达到1.058亿笔。
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亿只用了55秒;达到10亿用了6分7秒;50亿用了38分钟;凌晨5:49:,阿里当日交易额突破100亿;13:39达200亿元;17:31突破250亿;11.11日总交易额350.19亿。
11月11日当天,几乎人人都会在淘宝网或者天猫商城进行网购,每个人的消费金额多则上千少则成百。
不得不说淘宝网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
二、淘宝“双十一”营销方法1、活动前期在淘宝“双十一”活动的前期,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就做了大量的宣传和预热活动,完完全全的调动起消费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主要的措施有下面几点:(1)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及导航网站上头投放广告。
以新浪网为例,“双十一”前期,在新浪网每个页面的上方或者侧方都会有关于淘宝网“双十一”活动的广告。
当点击广告的时候,网页就会被链接到淘宝网“双十一”活动的主界面。
而且广告配色以大红色为主,消费者在浏览网页资讯的时候很容易能够注意到淘宝网“双十一”活动的广告。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双十一”是中国每年的一项网购狂欢节,即11月11日,被视为全球最大的购物节,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已经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影响到了全球。
在这个购物盛宴中,消费者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抢购各种商品,尤其是优惠促销商品。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虚假促销、物流配送延误、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本文将就“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虚假促销“双十一”是电商平台的促销季,各种打折优惠的广告铺天盖地,消费者纷纷被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段所吸引。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虚假促销。
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手法,打出“低价、大促”的广告,实际上商品并没有如广告所说的那样的折扣力度,甚至比平常价格还要高。
一些商家还采用“先涨后降”的伎俩,即在“双十一”前提前抬高价格,再降价,从而制造出优惠的假象,误导消费者购买。
二、物流配送延误“双十一”网购节期间,物流配送压力巨大,快递公司面临巨大的派送任务。
而在这个时候,快递公司的配送能力常常跟不上网购商品的快速增长。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面临着物流配送延误的情况,可能需要等待很久才能收到商品。
物流配送延误不仅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受到影响,也降低了电商平台服务质量的评价。
三、售后服务问题在“双十一”期间,由于交易量大幅增加,导致了售后服务问题的爆发。
因为商家在“双十一”期间销量暴涨,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在售后服务上做得不够到位。
一些商品的质量问题、配送问题、甚至是退换货问题,都需要消费者疲于应付。
这些售后服务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费者维权难题。
四、环境问题“双十一”促销活动带来的巨大交易量,也意味着大量包裹的发出。
据统计,2019年“双十一”期间全国快递服务公司共处理快件32.8亿件,同比增长25.8%,这个数字让环保人士深感担忧。
巨大的快递包裹不仅给快递公司和物流中心增加了负担,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1. 引言1.1 双十一网购背后存在的问题"双十一"是中国最大的网购节日,每年11月11日都会掀起一轮购物狂潮。
消费者们纷纷涌入各大电商平台,抢购各种商品,享受各种优惠。
在"双十一"网购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双十一"网购背后存在的问题,从消费无节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物流配送压力大到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展开讨论。
希望通过深入分析,能够引起人们对"双十一"网购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监管和规范,让消费者理性购物,同时也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网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2. 正文2.1 消费无节制"消费无节制"是指在“双十一”网购时消费者往往因为各种促销活动和折扣大幅度地增加消费,导致消费金额超出自己原本的预算。
在这个网购狂欢的氛围下,不少消费者往往会一次性购买大量商品,甚至存在一些消费者会因为价格优惠而购买一些平时并不需要的商品,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
消费无节制不仅给消费者自身带来经济压力,也是不利于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的。
长期以来,消费者过度消费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也容易滋生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对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平衡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消费无节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消费者在参与“双十一”网购时应该理性消费,制定明确的购物预算和清单,避免盲目跟风购买,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品质。
企业也应该在促销活动中注重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供合理的产品定价和服务,避免过度营销和引导消费者消费无节制。
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在“双十一”网购中实现双赢局面。
2.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双十一”网购狂欢的背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摘要】淘宝商城每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热情。
本文通过对“双十一”购物节的经济学分析,从供需关系、价格策略、促销活动效果、消费心理和产业链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发现,淘宝商城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通过巧妙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活动,成功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运转。
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优惠的福利,整体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
“双十一”购物节不仅仅是消费者们的节日,更是一个对商家和整个经济有益的促进活动。
【关键词】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经济学分析,供需关系,价格策略,促销活动,消费心理,产业链条,商家利润,消费者福利,经济效益。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旨在庆祝11月1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吸引消费者参与盛大的购物狂欢。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购物平台,淘宝商城每年都会举办规模宏大的“双十一”购物节,吸引数百万消费者参与,创下惊人的销售额和交易量。
背景介绍这里是引言部分的第一部分,用于阐述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淘宝商城在过去几年里逐渐成为了中国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平台。
而“双十一”购物节的兴起,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狂欢购物的机会,也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的背景所在,也留下了许多经济学分析的空间。
接下来的章节将深入分析供需关系、价格策略、促销活动效果、消费心理和产业链条等方面,带领读者逐步了解和探讨这一全民购物狂欢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影响因素。
1.2 目的说明淘宝商城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参与其中。
本文旨在对淘宝商城“双十一”购物节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其中的供需关系、价格策略、促销活动效果、消费心理以及产业链条等方面。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

“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存在的问题1. 引言1.1 双十一网购狂欢现象双十一网购狂欢现象在近年来愈发火爆,成为了每年一度的网购盛事。
由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重磅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促使了整个电商市场的繁荣。
双十一不仅成为了消费者购物的最佳时机,更是商家们增加销量、清库存的重要机会。
各种打折促销、满减优惠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不少人提前做好准备,积攒购物清单,准备在双十一这一天“一扫而空”。
双十一网购狂欢现象不仅在国内掀起狂潮,在海外市场也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参与。
中国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购物活动,吸引了不少海外消费者特地前来抢购。
网上购物渗透到各个领域,不仅是日用品、服装鞋帽等生活必需品,还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大宗商品,形成了购物的热潮,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双十一网购狂欢现象不仅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活跃,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2. 正文2.1 商品质量问题在“双十一”网购狂欢背后,商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电商平台上商品种类的繁多和销量的爆炸式增长,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推出低质量甚至假冒伪劣的商品。
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往往难以鉴别商品的真伪,导致购买到次品或假货的风险加大。
一些消费者反映,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例如衣服易掉色、电器易损坏、食品过期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商品质量问题,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机制,确保商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消费者在购物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品牌,不盲目跟风购物。
只有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遏制商品质量问题在“双十一”网购狂欢中的蔓延。
2.2 售后服务不及时在“双十一”网购狂欢之后,很多消费者面临着售后服务不及时的问题。
一些商家在促销期间为了应对高峰期的订单量,售后服务人员和物流服务可能会出现拥堵和延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生产实习报告(淘宝双十一成功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分析)实习时间2014 年12月22 日至2014 年12月26 日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浦信管2班2014年12月27日组长:张卫组员:赵国庆张恒背景:2009年11月11日,天猫商城(当时的淘宝商城)首次推出11.11购物狂欢节。
该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在“光棍节”当天做一个属于天猫商城的节日,以提高其知名度。
随着“双十一”活动的深入,天猫商城每年11月11号都战绩惊人。
然而,繁华的背后去掩盖不住问题。
冷静思考之下,我们发现2014“双十一571亿元的巨额交易背后还是潜藏危机,如价格虚降与欺诈、技术、物流与售后等瓶经进军网络销售平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营销渠道,面对层出不穷的电商“价格战”,商家将目光锁定在11月11日“光棍节”,各大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这一天来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量。
这一天就成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大促销的日子,消费者狂热的购物、集体疯抢狂欢的节日,我们常常说的购物狂欢节。
“11.11购物狂欢节”始于2009年,今年已是第四年。
作为每年最大的消费盛宴,11.11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消费者能够了解网上有那么多好的品牌、好的商品。
双十一不仅打折卖货,商家需要培养更强的电商能力,通过有节奏的营销策略才能够取得大促的成功。
在营销传播层面做一些优化,进以推动商业的发展。
这一天被称为购物狂欢节,众商家就推出打折优惠促销活动。
在这天的日销售额高,堪称零售市场的经典2014双十一的电商特点以及总结:和之前的历届双十一相比,移动电商大爆发,跨境电商,生鲜电商和O2O玩法成为今年的亮点。
双十一当天,全网交易额805.11亿元,其中领衔主演者天猫贡献571亿元,占70.9%,京东,苏宁,亚马逊,一号店,聚美优品等联袂出演者瓜分其余额。
双十一天猫销售额变化表一、1:34分前销售额成暴涨之势,到达145亿后趋缓,早上7:17分200亿之后基本呈线性增长。
二、获得无线占比数据显示,再说早上九点半之前,无线占得比例较高,之后开始回落,有可能晚上用户喜欢用手机支付,白天还是用非手机进行选购和支付双十一的背后:无可厚非淘宝双十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又隐藏着些什么呢?其实,这次购物狂欢节还是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例如不良商家的虚假降价行为屡禁不止,客户购买力大爆发消费平衡被打破,交易平台出现短时延迟或瘫痪现象,快递“爆仓”引发送货大规模延迟等等,本次课题我们就商家的虚假降价行为进行详细研究。
虚假降价:“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在短短的24小时内,给商家带来了海量的目标客户流量,在这其中有真降价、真促销的诚信商家,不可避免的也有混水摸鱼的不良商家玩虚假打折甚至乘势抬高价格,虽然这次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天猫网设置了消费者对商家虚假降价行为的举报渠道,也有那些细心的、较真的消费者从众多商家中找到了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消费者举证的难度大且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耗费,因此这一措施往往实际起到的效果也很有限。
大量来自淘宝集市店铺的商家,由于进入交易平台的门槛低而违规成本也低故更加的有恃无恐,通过抬高价格再打折的方式将消费者玩弄于股掌之中。
“双十一”促销期间也有媒体爆出一些典型的虚假降价案例,部分商家虚假打折的把戏被媒体揭穿后,很多理性的消费者也开始反思,究竟从这次大促销中得到的实惠有多少又冲动消费了多少?这里给出两张表格详细说明方案实施目的及评价标准无法比价的特供款、“不存在”的促销品、“先抬后降”虚假折扣一系列猫腻背后,都是商家摒弃诚信不断逐利的结果。
电商平台要大打折扣吸引消费者,而品牌商的利润空间又无法满足需求,再面对巨大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部分品牌商耍些“朝三暮四”的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这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双十一”之所以会创造出如此的消费神话,无非是源于其巨大的优惠促销方式,消费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疯狂地在网上抢购商品,甚至不惜以牺牲时间、健康等为代价彻夜不眠、想以此来达到自己省更多的钱的目的以及满足自己占到更大便宜的心灵需求。
而商家采取的种种猫腻促销方式,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这已经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或已涉嫌触犯了法律。
本次课题研究就针对此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保护消费者权益。
评价标准对于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具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主要从六个方面体现:普及性,合理性,成效性,效益性,扩展性及恢复性。
(1)普及性:要求方案实施后能得到目标群体的普遍接受及应用(2)合理性:要求方案实施的过程合理,不存在超出现有技术能力的开发过程,不存在过高资费以及过长的市场测试时间。
(3)成效性:方案实施后对确实能有效打击淘宝虚假降价(4)效益性:方案实施后的好坏评价中要融入商业价值的体现评价,作为一个企业的商业方案在排除了社会效益之后,对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5)扩展性:方案时候后能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能够扩展功能,进行完善。
(6)恢复性:在方案实施中出现问题时能够进行维护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统一。
初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方案1:政府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督执行1-1方案设计依据●2010年12月京东和当当网站图书领域展开价格战。
京东CEO刘强东宣布图书“价格降到零”。
随后当当宣布斥资4000万,对旗下3C、百货、图书等产品大幅降价,之后京东则宣布开展8000万元的促销。
●2012年8月14日京东CEO刘强东两条微博掀起电商争霸导火索,其后包括苏宁、国美等多家电商高层在微博中回应了刘强东,其后当当、易迅等企业参与其中,演变为整个国内电商行业的混战。
然而此次价格战中不断出现“假打折”、“降价商品无货”的状况。
调查显示,多数网友对价格战不认可。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电商竞争中有太多虚假的信息,并且消费者对这种商家的欺骗行为表示严重的不满,这就需要我们政府来实施监管完善相应的制度1-2方案详细描述1、面对网购乱象、电商竞争过程存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2、对电商企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少欺诈现象、先提价后打折、概不退货等问题存在,政府应该更有力的执法。
3对今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境内网络交易网站监管工作协作积极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有力推行,现如今“双十一”临近,为了让“新消法”落到实处,针对消费者最担心的虚假宣传、价格虚标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应该对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提出要求让他们这些电商企业规范“双十一”促销行为,禁止用先涨价后降价的方法虚构优惠促销,并确保“7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规定得到切实执行。
以便使网购乱象将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方案2 电商平台的责任监管2-1方案设计依据电商平台仍存在责任监管缺失我国平台提供商法律责任的分析1、合法经营责任2、平稳有序运营的责任3、提供稳定的技术及服务4、提供合法合理的服务合同5、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6、保存用户资料及交易信息7、保障用户的知情权8、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监管责任 1、监管销售的商品的合法性2、监管信息的合法性3、监管侵权行为民事赔偿责任1、违约责任2、侵权责任我国国内立法的不足之处1、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2、体系不够完善3、缺乏可操作性电商平台的不可推卸的连带监管责任:电商与实体店铺到工商部门备案有所不同,电商直接在电商淘宝等平台注册,缴纳相应的费用并接受电商平台的监管。
但是他们受不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直接监管,在加上电商平台对这些商家的监管严重缺失这就导致了商家的不法行为。
2-2 方案详细描述1、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加强对商家的资质的认证的监管2、电子商务平台应该专门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商家发布的信息的核查以及监管。
3、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对出现虚假打折等乱象时迅速处理,争取在24小时内解决问题。
4、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完善畅通赔付投诉渠道,真正让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无后顾之忧。
方案3 关于消费者3-1设计依据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是整个消费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参与者,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角度看,消费者作为分散孤立的个人,处于不利或弱势地位。
且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故法律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电子商务中,因网络的虚拟化、电子化使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
例如在C2C交易中,在线销售者只是披露商品信息或自己的身份信息,消费者无法对其信息作出真伪鉴别。
如果销售者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内容,那么购买者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信息不对称在C2C 交易模式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整个交易过程中购买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3-2 方案详细描述1、消费者要擦亮眼睛,理性对待“双十一”这个促销节日。
2、消费者应当对产品作出甄别,以减少不必要纠纷。
3、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遇到了先涨价后涨价等违法问题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终方案选择过程三个方案根据以上提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决策选择。
我们把6个指标分别设1、2、3、4个等级,数值越大说明等级越高,具体如下普及性:4、很容易普及 3、比较容易普及 2、不太容易普及1、很难普及合理性:4、很合理 3、比较合理 2、不太合理 1、不合理成效性、效益性、扩展性、恢复性(同理均可以分成四个等级)比较结果如下表表1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比较结果如下表对我们假设六种指标在评价方案中的重要性一致,即各占1/6,得到表上评价值,则利用最大期望评价值法,求得E (Ⅰ)=(2+3+3+3+2+1)/6=2.33E (Ⅱ)=(3+2+3+2+1+4)/6=2.50E (Ⅲ)=(3+2+3+4+2+2)/6=2.67由此可以看出方案三的期望评价指标值最高同时结合这三种方案的优缺点(看表),我们得出第三在个方案最符合做这个课题的要求及目的。
最终方案实施计划方案实施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直接对调查对象及网民进行针对性的问答。
下面为设计的调查问卷:根据网上搜集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参考相关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只有相当少的人认为双十一当天商品的价格没有欺骗性,绝大部分的人对于商品价格是否变动还是抱有怀疑的态度。
但是当问及是否还会参加下次的双十一网购时,根据上图显示的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网民还是愿意参加。
当消费者得知自己在网购被无良商家价格欺骗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会采取措施维护自己权益,在这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充当自己的维护者。
但是鉴于有相当高比例的网商会打着虚假的价格广告来迷惑广大消费者,第三方的网站平台或是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会让消费者在网购时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