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综述模板
微生物农药综述

微生物农药薛小宁(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水741000)摘要:对微生物农药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分类,同时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类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Abstract:The concept, kinds and function mechanism of microbial pesticide were summarized, which mainly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crobial pesticide, as well as the use of several types of the microbial pesticide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microbial pesticide a brief outlook.Keywords: Microbial pesticide;Microbialinsecticides;Microbialfungicides;Microbial herbicides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在保护农作物及收获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改善农作物的抗劣性能和促进农业增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巨大,而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体[1]。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
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巨大危害,进而去寻求能够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途径。
因此,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3]。
从20世纪60年代的青虫菌到现在的阿维菌素,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有近4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重大进展[3]。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传统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植物保护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具有选择性高、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然而,生物农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效果不稳定、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对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
同时,通过研究和分析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与步骤:1. 文献综述:梳理和总结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实验设计:选择代表性生物农药,通过实验设计和方法建立实验模型,确定实验参数和指标。
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农药的配制、施用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5. 结果评价与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对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评价和解释。
实验结果与评价:1. 实验设计: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植物提取物农药(如苦参碱)等。
实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设置不同浓度和处理方式,以化学农药为对照。
2. 样本选择:选取了当地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小麦作为实验对象,选取长势相近、大小适中的小麦种子进行实验。
3. 数据统计:经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收集了各处理组的小麦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数据。
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发病率、防治效果等指标。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综述一、本文概述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和水质,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农药降解技术成为了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对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原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降解的类型、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和降解途径等。
分析影响农药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如微生物种类、环境因素和农药性质等。
接着,综述国内外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降解效果、降解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成果。
展望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概览,为农药残留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农药微生物降解领域,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生物催化过程,这一过程由特定的微生物群体通过酶的作用,将农药分子分解为较小、无害或低毒的化合物。
这一生物过程包括酶与农药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农药分子结构的改变,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简单的无机物。
在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关键的步骤是农药分子与微生物酶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微生物通过分泌特定的酶,如水解酶、氧化还原酶和裂解酶等,这些酶能够攻击农药分子的特定化学键,导致其结构破坏。
例如,某些水解酶能够水解农药中的酯键或酰胺键,而氧化还原酶则能够氧化或还原农药分子中的特定官能团。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能力与其遗传特性密切相关。
微生物通过基因编码产生特定的降解酶,这些酶对农药分子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催化活性。
随着环境适应性的演化,一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降解酶,以适应不同种类农药的降解需求。
农药学综述2模板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学0902学号20093358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农学0902 白雪20093358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农药制剂的现状及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对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现代农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通过对比,得出了生物农药在防治病虫害及清除杂草等方面比化学农药更具有优越性;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无污染、防虫选择性强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同时,对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
关键词: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研究现状;环境影响;发展趋势Our Country P esticide Use Current Situationand Devel op ment TrendA b str 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 rese nt situati on of our coun try p est icid e prep arati on and the t re nd of the devel opment of p esti ci de f ormu l at i on s,to the chemi cal p esti ci de, biological p esti ci des and other moder n p esti ci de research p rese nt si tuati on, devel opment t re nd and en vi r onment influence etc. are sum m ar ized. Through the comp ari s on ,the biological p est icid e in con tro l o f that plant di seases and in sect p ests and weeds clear aspects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chemical pesti ci des;bi ol ogi cal p est icid e h as ef f i ci e ncy, low t ox i ci ty and l ow r esi d ue, free from pol luti on to the en vi r onment, in sect sel ecti vi ty, etc, i t has the very bi g devel opment future. At the sam e time ,f or th e bi o logi cal p esti ci de the p ros pects, puts fo rw ard the devel oping di recti on of China bi ol ogi cal p est icid e and p ref ere nces.K ey words: C hem i cal p esti cide ;B i ol og i cal p esti ci de; Research status ;En v i r onmen t al imp act ; D e vel opment tre nd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防治重大病虫害,保障农业丰收,确保粮食供应的重要生产资料。
生物农药总结

生物农药总结一、名词解释1.农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2.生物农药:利用生物体本身、生物提取物或生物代谢产物作为毒杀昆虫、抑制昆虫生长发育、控制昆虫繁殖的一类生物或生物制品3.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代谢产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4.微生物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
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
5.转基因生物农药:泛指防治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抗逆性、抗除草剂的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农业生物。
6.天敌生物农药:指商品化的除微生物农药以外具有防治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
7.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
8.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农药):指由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产生的可以在较低浓度下抑制或杀死其他生物的低分子量得次生代谢产物。
9.转基因植物农药:通过基因导入而使植物表达农药活性物质而达到杀虫的作用。
10.传统生物农药:指从可以用以防止害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生物活体中开发利用的制剂。
11.现代生物农药:指可以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并且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
12.生物安全: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与威胁。
13.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14.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释放到体外,可引起同种其他个体某种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微量挥发性物质。
15.毒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即致病性的强度。
生物农药综述模板.doc

生物农药工业研究综述摘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随着绿色植保战略的推进与实施,生物农药研发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农业科研与应用的热点,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研究领域与方向。
本文介绍了生物农药产业的背景、发展,生物农药特征产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优化,以及生物农药产业的展望。
关键词: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生产工艺,研究进展1 生物农药产业研究背景与进展1.1生物农药的研究背景1.1.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诸多困境—人口、食物、环境、资源,其中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所有困境中的困境,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根源是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最重要、最直接的根源是农药、化肥的不断追加和非理性施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与日俱增(谢联辉,2003)。
今天人类不得不自我反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1.1.2化学农药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除少量化学杀菌剂和除草剂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外,化学杀虫剂的全球用量将逐步下降。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对新化学农投放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化学农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费用越来越昂贵,成功率越来越低。
与此相比,生物农药的开发费用相对要低得多。
生物农药源于自然,一般而言,其与环境相容性高,对人畜比较安全,再加之微生物来源更广,人们对生物农药的开发热情越来越高。
1.1.3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有待加强生物农药研究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前沿性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既涉及农药学、生物技术学、植保学、农业生态学、化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自然科学问题,又与产业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战略学、农业推广学、伦理学等宏观经济、社会科学相关联。
2023年生物农药国内外应用现状方案模板

国内研发及应用现状
1. 生物农药研发进展:我国在生物农药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发工作。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产品,并通过了相应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价。这些研发成果在农田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
2. 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农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在传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逐渐在有机农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符合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需求。
生物农药在国内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生物农药在国内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促进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病虫害防治
生物农药
农作物
毒性
残留
可持续
1. 毒性差异:生物农药通常具有较低的毒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而化学农药则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残留问题:生物农药通常会被生物降解或分解,不会在作物中残留过多的残留物,而化学农药则可能留下较多的残留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国内生物农药使用情况
国外生物农药应用现状
1. 生物农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生物农药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涵盖了各类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并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1. 在国外,有不少生物农药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制而成的,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同时,通过转基因技术,生物农药的植物表达系统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3. 抗性问题:化学农药使用过多可能导致病虫害对其产生抗性,而生物农药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2021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范文2

2021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范文 摘要: 指出了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对生物类农药的发展现状和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综述, 并对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农药;病、虫、草害; 无公害防治; Abstract: Thereare three kind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including botanical pesticides, animal pesticides and microbial pesticides.Th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status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were reviewed.The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in China was forecasted. Keyword: biologicalpesticides; diseases; insects; grass damage; pollution-free prevention; 1引言 农药对于现代农业来说十分重要,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 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 化学类农药具有种类多、见效快、价格便宜等优势, 因此, 在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方面, 除少数试点生态农业区和试验田使用生物农药以外, 绝大多数区域仍主要使用化学类农药。
但长期化学类农药的滥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田间许多有益生物, 同时也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甚至生命。
此外, 由于部分化学类农药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部分害虫产生了耐药性, 从而更加猖獗。
所幸的是, 这一领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尤其近些年,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 化学类农药生产及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正普遍被限制甚至被淘汰, 这恰巧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农药工业研究综述摘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随着绿色植保战略的推进与实施,生物农药研发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农业科研与应用的热点,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研究领域与方向。
本文介绍了生物农药产业的背景、发展,生物农药特征产物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优化,以及生物农药产业的展望。
关键词: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生产工艺,研究进展1 生物农药产业研究背景与进展1.1生物农药的研究背景1.1.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诸多困境—人口、食物、环境、资源,其中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所有困境中的困境,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根源是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最重要、最直接的根源是农药、化肥的不断追加和非理性施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与日俱增(谢联辉,2003)。
今天人类不得不自我反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1.1.2化学农药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除少量化学杀菌剂和除草剂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外,化学杀虫剂的全球用量将逐步下降。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对新化学农投放的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化学农药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开发费用越来越昂贵,成功率越来越低。
与此相比,生物农药的开发费用相对要低得多。
生物农药源于自然,一般而言,其与环境相容性高,对人畜比较安全,再加之微生物来源更广,人们对生物农药的开发热情越来越高。
1.1.3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有待加强生物农药研究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前沿性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既涉及农药学、生物技术学、植保学、农业生态学、化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自然科学问题,又与产业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环境资源经济学、战略学、农业推广学、伦理学等宏观经济、社会科学相关联。
1.2生物农药产业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国外情况看,世界生物农药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
极少跨国植保公司拥有一专门从事生物农药生产经营的分公司(或分部)。
尽管许多跨国植保公司对生物农药感兴趣,但许多公司对生物农药研发的投放亦远逊于化学农药的投入。
从国内情况看,研究者侧重于生物农药的资源发现、基础性科学研究、不仅对生物农药的产业化研究较少,对产业化发展研究也仅从定性角度,泛泛谈一些宏观方面如体制、投放、市场等问题,深入进行定量研究、系统研究的较少。
有关生物农药的资源发现、微生物源的新菌株选择、作用机制、活性分析、毒力评价、分子生物学等基础性研究文章较多,但从产业政策、市场体系、社会层面、法律法规等宏观层面及企业的产品开发、资本运作、市场运作、队伍建设等微观层面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
生物农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2生物农药的概念及种类生物农药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 并制成商品的生物源制剂,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线虫、植物、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剂剂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
生物农药的分类因分类依据的不同而异, 按照来源把生物农药来源分为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两类, 其中生物体农药又分为动物体农药、植物体农药、微生物体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又分为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等。
2.1 生物体农药2.1.1 动物体农药这类生物农药主要是天敌昆虫。
对天敌生物农药的开发, 目前国外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化的产品,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敌昆虫公司已有80 多家, 仅北美已经商品化生产的天敌昆虫就多达130 多种,主要有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瓢虫、螳螂、花蝽、捕食性螨等, 广泛应用于果园、大田、温室等。
动物体农药还包括“改造”的天敌昆虫。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对杀虫剂的抗性基因转到天敌中,使其产生抗药性,提高田间竞争力。
2.1.2 植物体农药指具有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功能的活体植物。
目前,仅转基因抗有害生物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可称为植物体农药。
对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并逐渐升温, 1996 年美国推出具有抗虫性的苏云金杆菌( Bacilus thuringiensis, B.t.) 转基因玉米,随后各国通过转基因分别研制出的抗虫大豆、抗虫棉花(棉铃虫、红铃虫)、抗虫马铃薯(甲虫)、抗病毒的西葫芦、抗除草剂的玉米等。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约有90 多种转基因植物产品被批准商业化生产应用。
2.1.3 微生物体农药2.1.3.1 微生物杀虫剂各国研究应用最多的是白僵菌, 俄罗斯用它防治马铃薯甲虫, 美国用它防治森林害虫; 其次是绿僵菌, 主要防治地下害虫, 巴西、澳大利亚使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甘蔗和牧草害虫; 此外拟青霉属、赤僵菌、虫生藻类也有应用, 美、英等国还有蚧生轮枝菌、大链壶菌、汤普生多毛菌制剂。
被开发成产品投入实际应用的主要有: 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缓病芽孢杆菌。
其中苏云金杆菌是当前研究最多的生物杀虫剂, 国外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朝鲜、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国都有B.t.制剂生产, 产量属美国最大。
目前B.t.研究的焦点是开发B.t.新资源和通过各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因重组、原生质体融合、加质粒消除、结合转移) 研制出广谱、高效的B.t.工程菌。
2.1.3.2 微生物杀菌剂世界各国已有25 种以上的真菌杀菌剂产品注册, 应用最广的是木霉菌。
早期用于生防研究的细菌主要有假单孢菌、放射形土壤杆菌、欧文氏菌等。
近年来, 人们开始发现芽孢杆菌的巨大杀菌潜力。
2.1.3.3 微生物除草剂1981 年, DeVine 在美国被登记注册为第一个生物除草剂, 它是棕榈疫霉制剂, 用于柑橘园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莫伦藤, 防效达96%。
在它之后, Collego 获得登记, 它是阿肯色州大学和Upjohn 公司开发的一种合萌盘长孢状刺盘孢合萌专化型, 用于防治水稻及大豆田中的弗吉尼亚萌。
Biomal 是由加拿大农业调查研究所开发、Philom Bios 公司于1992 年商品化的一种长孢状刺盘孢锦葵专化型干粉剂,用于防治圆叶锦葵、茴麻。
美国使用植物真菌炭疽病原平头刺盘研制的真菌除草剂用于水稻和大豆田中防除大麻, 在其施入7 d 后大麻植株死亡。
还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ules f. sp.aeschyno-mene) 研制的真菌除草剂, 防除卷茎蓼, 防效95%。
纵沟柄锈菌(Pucciniacanaliculata (Schw.)Lagerh.) 的真菌除草剂用于玉米、花生、蔬菜等一些作物的田间防除莎草, 防效90%~98%。
意大利酸膜单孢锈菌(Uromyces rumicis (Schum.) ) 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
2.2生物化学农药2.2.1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是指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植物及植物体的提取物。
利用植物体及植物体的提取物制成的农药,有药效和肥效,无残毒与药害,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重要作用,且无污染,因此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公认的理想“绿色农药”。
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万种(Swain,1977),其中的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
其提取物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①植物毒素:指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毒杀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
具杀虫作用的植物毒素: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等;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毒素:大蒜素、黄蒿酮、硬尾醇等;具有杀草作用的植物毒素:核桃醌、独脚金萌素、香豆素等。
②植物中的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具拒食作用。
③植物内源激素:调节自身生长的植物激素:乙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芸薹素内酯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昆虫激素:主要为蜕皮激素。
④转基因植物:如抗虫棉等。
2.2.2动物源生物化学生物农药将昆虫产生的激素、毒素、信息素、几丁质或其它动物产生的毒素、几丁质经提取或完全仿生合成的农药就是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如昆虫保幼激素、性信息素、蜂毒等。
动物源生物化学农药中,最常见的是昆虫信息素类,尤其是性信息素类。
据估计,全世界现已合成昆虫性信息素1000多种,已商品化的280多种,已成为害虫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2.2.3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由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类、毒素类均属此类。
抗生素类历来是生物农药发展的重点,可用于杀虫、防病及除草等。
如:①微生物源杀虫剂: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梅岭霉素和昆虫病毒等。
②微生物源杀菌剂:又称为农用抗菌素。
灭瘟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
③微生物源除草剂:杂草菌素、细交链孢霉素、茴香霉素、鲁保1号等。
3苏云金芽胞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1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具有无公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选择性强等优点。
苏云金芽胞杆菌作为生物农药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一类微生物杀虫剂,占到生物农药的90%左右。
据有关资料显示,Bt 能够防治农林果蔬等农作物上的有害昆虫,诸如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32 个科50 多种昆虫。
Bt生物农药占微生物农药的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微生物农药。
Bt 生物农药主要以各种工农业产品或农副产品,如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豆饼粉、玉米粉、花生饼粉、麦麸等为原料,其价格约占总生产成本的35%~59%,是生物农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3.1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机理苏云金芽孢杆菌之所以能够杀虫,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有毒的蛋白质,叫做伴孢晶体,昆虫吞食后就会中毒而死,而这种活细胞及伴孢晶体对环境无毒无害。
因为在动物的胃肠道内、酸性环境下蛋白质晶体不能溶解,从而对人畜无害。
所以它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可用来杀灭多种农作物害虫。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主要是(昆虫取食苏云金芽孢杆菌后,杆菌在其胃肠道内产生蛋白质晶体内毒素(&-4内毒素),热稳定毒素(&-外毒素),叶蜂毒素(&-4外毒素)及Bt-γ外毒素,这些毒素能侵蚀昆虫肠道细胞,破坏肠道内膜,并进入血淋巴组织#使害虫因饥饿而出现败血症最后死亡。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防治对象是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其药性的持效期可达7-10d左右。
3.2苏云金芽孢杆菌生产工艺发酵是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的连接点,也是Bt产业化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