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陶 瓷 工 艺 学
三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坯料中碱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来源,降低陶瓷坯体组分的熔化 温度,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减少气孔率,增大致密度,提高瓷体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 性。 提高陶瓷制品的透光度。 作为瘠性原料,提高坯体疏水性,提高干燥速度,减少坯体 的干燥收缩和变形。 在釉料中做熔剂,形成玻璃相。
陶 瓷 工 艺 学
注意!
长石在坯料和釉料中做为主要成分,起熔剂的作用。 希望坯料长石有较低的熔化温度,较宽的熔化温度范围。 要求釉料具有较高的始熔温度,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
陶 瓷 工 艺 学
二 陶瓷工业对长石质量要求
高温粘度和高温粘度系数要求
一般要求高温粘度大,高温粘度系数小。
良好的可塑性
满足成型和半成品的干燥强度
细度 含水量适当
空气含量
干燥强度高 收缩率小
2、注浆坯料的品质要求
流动性好。 悬浮性好。 触变性恰当。 滤过性好。 泥浆含水量少。 脱模性好。
3、压制粉料的品质要求 流动性好 堆积密度大 含水率及水分均匀性
可塑性限度(塑限)W1:粘土或(坯料)由粉末状态 进入塑性状态时的含水量。 液性限度(液限)W2:粘土或(坯料)由塑性状态进 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量。
陶 瓷 工 艺 学
可塑性——可塑性指标
可塑性指标:在工作水分下,粘土(或坯料)受外力作 用最初出现裂纹时应力与应变的乘积。 根据粘上可塑指数或可塑指标大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陶 瓷 工 艺 学
6 收缩
基本概念:干燥收缩 、烧成收缩和总收缩 影响因素:组成,含水量,阳离子交换能力,细度等。 表示方法:线收缩率SL与体积收缩率SV。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题目,来自江西理工大学)

一.填空题1传统玻璃结构学说中比较典型适用的两种学说为(晶体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其中前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微观有序)而后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宏观无序)。
2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作用分为三类(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网络中间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
3玻璃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性质(迁移性质)(非迁移性质)(其他性质)4玻璃分相种类主要有(稳定分相)(亚稳分相)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杂质,其中无害杂质主要有(Na2O,K2O,CaO)和一定量以下的(氧化铝,氧化镁)对玻璃质量并无影响,但要求(含量稳定)在粒度方面颗粒过大时(使融化困难)并且常产生(结石条纹缺陷),粒度过细时则(容易飞扬结块)混料不易均匀,(澄清费时)(堵塞格子体)等影响。
6氟化物是一种有效的助溶剂,是由于它能加速(玻璃形成的反应)降低(液化粘度)和(表面张力),促进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它可使有害杂质(Fe2O3)和(FeO)变为(FeF3)挥发排除或生成无色的(Na3FeF6)增加玻璃液得透热性。
7澄清气体是指在澄清阶段澄清剂产生的(不同)于玻璃液中也存在的气体,该气体有着很低的(分压)和很强的(扩散),易于进入已存在的气泡当中,气泡中的气体种类(很多),则每种气体的(分压小),从而吸收玻璃液中溶解气体的能力就越强,气体的排出就越容易。
8,用芒硝引入氧化钠时需加入(还原剂)在他的作用下,可将热分解温度降低到600~700度,加入量过多时会产生(硫铁化钠)着色,使玻璃呈(棕色),过少时(不能充分分解)产生过量的硝水。
9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澄清不良)解决的主要办法是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
10在玻璃与金属的封接过程中,从(室温到玻璃转变点温度Tg)的温度范围内,金属和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超过10%)就可以使封接应力在安全范围内。
11在成型的过程中,玻璃的粘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的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的特性是玻璃(成型)和(定型)的基础。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1、长石质日用瓷坯典型的三元配方。
答:长石——高岭土——石英2、粘土过多对注浆成形速度和坯体的干燥收缩的影响。
答坯体中粘土的可塑性越好,粒度越细,则所吸附的水膜越厚,烧成收缩和变形就越大,同时,如果粘土矿物颗粒太细,分布不均匀,也会导致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变形。
3、日用陶瓷常用的施釉方法有。
答:釉浆施釉法,静电施釉法,干法施釉4、滑石的分子式及性能,硅灰石的分子式及性能。
答:滑石分子式是3MgO·4SiO2·H2O。
性能:在普通日用陶瓷中一般作为熔剂使用,在细陶瓷坯体中加入少量滑石可降低烧成温度。
在较低的温度形成液相,加速莫来石晶体的生成。
同时扩大烧结温度范围,提高白度,透明度,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在精陶坯体中如用滑石代替长石,则精陶制品的湿膨胀倾向将大为减少,釉后期龟裂也可相应降低,在陶瓷釉料中加入滑石可改善釉层的弹性,热稳定性,增宽熔融范围。
硅灰石的分子式CaO·SiO2性能:硅灰石作为碱土金属硅酸盐,在普通陶瓷坯体中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用他来代替方解石和石英石配釉时釉面不会因析出气体而产生釉泡和针孔,但若用量过多会影响釉面的光泽度。
5、日用陶瓷成形常用成形方法及特点。
答:(1)注浆成形法,坯料含水量≤38%。
(2)可塑成形法,坯料含水量≤26%(3)压制成形法,坯料含水量≤3%。
5.强化注浆的方法有哪些?答:压力注浆;真空注浆;离心注浆;成组注浆和热浆注浆。
6、釉及釉的作用。
答:釉是施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层极薄的物质,他是根据坯体性能的要求,利用天然矿物原料及某些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合,在高温作用下熔融而覆盖在陪同表面的富有光泽的玻璃质层。
作用有5点:(1)使坯体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提高了其化学稳定性。
(2)覆盖于坯体表面,给瓷器以美感。
(3)防止玷污坯体。
(4)使产品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5)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
7、瓷器坯料主要类型。
答:长石质瓷坯料,绢云母质瓷坯料,磷酸盐质瓷坯料,镁质瓷坯料。
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

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一、基本内容:每一章各有重点,表现在基本概念、工艺原理上。
二、复习要点0 章基本概念陶瓷:狭义陶瓷的定义(通过“制粉→成型→烧结”工艺路线制备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根据气孔率(材料中的气孔体积分数)的大小,狭义陶瓷可以分为陶与瓷。
广义的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 ,通常按照制造制品的主要工艺,广义的陶瓷分为三块:玻璃、水泥、陶瓷(狭义的陶瓷);陶瓷工艺:制粉→成型→烧结粉末冶金:通过“制粉→成型→烧结”路线制备金属材料的技术;水泥: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即与适量的水拌和后形成塑性浆体,既能在水中硬化也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把砂、石或纤维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无机粉状物的总称。
;固化原理:水泥中的各种矿物首先溶解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水化产物由于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沉淀结晶出来;反应物继续溶解,水化产物不断沉淀。
如此溶解-沉淀不断进行,伴随结晶沉淀物的相互交联而凝结硬化玻璃:具有玻璃转变点的无机非晶材料;先进陶瓷:采用高度精选或合成的原料生产的、具有能精确控制化学成分的、采用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加工的、便于进行结构设计的、并且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先进陶瓷按特性和用途分为两大类:结构陶瓷指能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的陶瓷。
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性模量、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抗热震等特性。
功能陶瓷指具有电、磁、光、声、超导、化学、生物等特性,且具有相互转化功能的陶瓷。
普通陶瓷:传统陶瓷主要采用一些天然的矿物原料制造,陶瓷的化学成分比较杂,但大体上属于硅酸盐系列;陶:指烧结程度不太高的陶瓷制品,其中通常含有15%左右的气孔率,且多为开孔。
陶有一定的吸水性,陶又分为粗陶器与精陶器炻:密度较陶器高的陶,接近瓷,但仍有3%以下的吸水率。
如日用炻器、卫生陶瓷、化工陶瓷、低压电瓷、地砖、锦砖、青瓷等。
瓷:指烧结程度比较高的陶瓷制品,其中的气孔率在5%以下,孔隙多为闭孔,基本不吸水。
1 章1.1基本概念粉:细小固体颗粒的集合,其中细小颗粒的含义通常是指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粉体可以直接作为材料使用,还可以通过“成型、烧结”的工艺路线制成块状材料使用。
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型并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其广义的陶瓷概念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的通称。
三个重大突破即是原料的选择和精制、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釉的发现和使用。
三个阶段即是陶器、原始瓷器(过渡阶段)、瓷器。
三个重大飞跃:商、周时代的釉陶;作出了比较美观的釉面;瓷器由半透明釉发展到半透明胎。
宋代的五大名窑:官、哥、定、钧、汝。
颗粒组成是指黏土中含有不同大小颗粒的质量分数。
黏土的工艺性质主要取决于黏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与颗粒组成,其矿物组成是基本因素。
塑限含水量:当黏土中加入的水量不多时,黏土还难以形成可塑状态,很容易散碎,只有水量加入到一定程度,黏土才形成具有可塑状态的泥团,这时黏土的停停含水量称为塑限含水量。
液限含水量:若继续在泥团中加入水分,泥团的可塑性会逐渐增高,直到泥团能自动流动变形,这时的含水量称为液限含水量。
但在生产中适合成型的泥团,其含水量一般都在塑限含水量和液限含水量之间,此时泥团的含水量称为工作泥团的可塑水量,这是陶瓷生产中塑性成型的一个重要参数。
触变性: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
黏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黏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收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
黏土泥料在煅烧时,由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易熔杂质的熔化,以及这些熔化物充满质点间空隙等),因而黏土再度收缩,称为烧成收缩。
这两种收缩构成黏土泥料的总收缩。
烧结温度:烧结范围:北方黏土往往在化学组成上含Al2O3、TiO2和有机物较多,含游离石英和铁质较少,因而可塑性好,吸附力强,耐火度较高,不需淘洗即可使用,生坯较高,可以内外同时上釉,由于铁质少,可用氧化焰烧成。
南方的高岭地和瓷土等含游离石英和铁质较多,含TiO2和有机物较少,因而可塑性较差,耐火度较低往往需先淘洗而后使用,生坯强度也较差,需要分内外两次上釉,由于铁质多,常用还原焰烧成。
2022年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

2022年陶瓷工艺学复习提纲Byhendu绪论:1.名词解释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热冲击、耐磨擦、耐腐蚀、高硬度、高刚性、高强度、低热膨胀性、隔热等特殊性质,并且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性能也非常稳定,也称为工程陶瓷。
功能陶瓷:主要指在电、热、声、光、磁、弹等营力作用下与之发生直接的或耦合的效应而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陶瓷材料。
纳米陶瓷:是由颗粒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粉末制造烧结成的多晶陶瓷。
普通(传统)陶瓷:是指主要以硅酸盐矿物(如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合、成型、高温煅烧等过程而制成的,以多晶聚合体为主的固态物。
特种陶瓷:是指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和现代先进技术,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按照便于进行结构设计及控制制造的方法进行制造加工的,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2.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在成分、制备工艺、显微结构、性能及用途上的差异。
粉体制方及体化学组成普通陶瓷大多采用石英、长石、粘土等天然硅酸盐化合物。
以机械粉碎法为主,该法获得的粉体粒度较大(一般达到2微米都很难),粉体纯度低,均匀性差,粒度分布范围宽。
常采用注浆法、可塑法、干压法和半干压法等。
普通的高温窑炉。
大多为多晶多显微结构相材料,晶相、玻璃相、气孔和晶界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普通陶瓷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能,性能性脆,易碎。
如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超导、铁电、光电、压电、磁性、绝缘、透1光、生物相容性等。
应用常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常用于宇航、电子、生物医学、激光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
大多为单相多晶材料,晶相、晶界为其组成部分,玻璃相和气孔近乎于没有。
常采用热压注、等静压、流延法、等离子体镀膜法等。
常采用热压烧结、等静压烧结、气氛烧结等方式。
常采用物理-化学法(例如液相法和气相法),该法获得的粉体粒度小(很容易达纳米级),纯度高(可达99.9999%),化学均匀性好,粒度分布范围窄。
特种陶瓷化学组成不含硅酸盐化合物,基本为化工精制合成的的高纯矿物(例如各种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
(完整版)功能陶瓷工艺学知识点整理

1.从广义的角度,材料定义为能够用以加工有用物质的物质。
2.材料分类:按性能、使用用途分类: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特点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和非氧化物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4.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胶凝材料、天然材料、玻璃、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7晶系,14中布拉菲格子)没有自由电子、高熔点、高硬度、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绝大多数是绝缘体一般具有低导热性、大多数情况下变形微小。
5.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化学成分:CaO、SiO2、Al2O3、Na2O等6.陶瓷成型在热加工之前;玻璃成型在热加工之后;水泥成型主要在使用时。
7.水泥煅烧;陶瓷烧结;玻璃熔融8.胶凝材料定义: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
9.胶凝材料分类:按组成物质分类:有机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10.水泥的定义: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水泥。
11.水泥的分类:按用途和性能分类: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性水泥按组成分类:硅酸盐水泥系列、铝酸盐水泥系列、氟铝酸盐水泥系列、硫铝酸盐水泥系列、铁铝酸盐水泥系列、其它:如无熟料、少熟料水泥12.水泥的基本特性: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其它材料混合后的混和物可拥有适宜的和易性。
较强的适应性。
较好的耐侵蚀、防辐射性能。
硬化后的水泥浆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强度随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长。
良好的耐久性。
通过改变水泥的组成,可适当调整水泥的质量。
可与纤维、聚合物等多种有机、无机材料匹配。
陶瓷工艺学复习重点

原料分类按原料工艺特征分为: 可塑性原料; 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 熔剂性原料。
粘土: 凡粒径多数小于2μm, 关键由粘土矿物组成土状岩石均称为粘土, 为细而分散含多个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混合体, 其关键化学组成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母岩: 粘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
这类经风化或蚀变作用而生成粘土岩石统称为粘土母岩。
成因: 风化残积型; 热液蚀变型; 沉积型粘土矿床。
粘土分类: 1、按成因分类: 原生粘土、次生粘土2、按可塑性分类: 高可塑性粘土、低可塑性粘土粘土关键矿物类型: 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高岭石化学式: Al2O3•2SiO2•2H2O(地(迪)开石、珍珠陶土和多水高岭石)蒙脱石: Al2O3·4SiO2 ·nH2O、特征: 1)吸湿膨胀性: 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 2)离子交换性: 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 含有良好阳离子交换特征。
问题: 描述粘土组成(1)矿物组成; (2)化学组成; (3)颗粒组成。
为何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愈好?因为细颗粒比表面积大, 其表面能也大, 所以粘土中细颗粒愈多时, 则其可塑性愈强, 干燥收缩大, 干后强度高, 在烧成时也易于烧结, 烧后气孔率也小, 有利于成品力学强度、白度和半透明度提升。
可塑性概念: 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结合后所形成泥团,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能力提升坯料可塑性方法: 1)将坯料原矿进行淘洗, 除去所夹杂非可塑性物料, 或进行长久风化。
2)将浸润了粘土或坯料长久陈腐。
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 并数次练泥。
4)掺用少许强可塑性粘土。
5)添加糊精、胶体SiO2 、羧甲基纤维素等胶体物质。
降低方法1)加入非可塑性粘土, 如石英、瘠性粘土、熟瓷粉等。
2)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
结合性: : 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瘠性物料, 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分类按原料的工艺特性分为:可塑性原料;非可塑性原料(也称瘠性原料);熔剂性原料。
粘土:凡粒径多数小于2μ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土状岩石均称为粘土,为细而分散的含多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混合体,其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Al2O3和结晶水。
母岩:粘土是由富含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或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的。
这类经风化或蚀变作用而生成粘土的岩石统称为粘土的母岩。
成因:风化残积型;热液蚀变型;沉积型粘土矿床。
粘土的分类:1、按成因分类:原生粘土、次生粘土2、按可塑性分类:高可塑性粘土、低可塑性粘土粘土的主要矿物类型:高岭石类、蒙脱石类、伊利石类高岭石的化学式:Al2O3•2SiO2•2H2O(地(迪)开石、珍珠陶土和多水高岭石)蒙脱石:Al2O3·4SiO2 ·nH2O、特性:1)吸湿膨胀性:吸水后体积可膨胀20-30倍;2)离子交换性: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具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特性。
问题:描述粘土的组成(1)矿物组成;(2)化学组成;(3)颗粒组成。
为什么粘土中的细颗粒愈多愈好?由于细颗粒的比表面积大,其表面能也大,因此粘土中的细颗粒愈多时,则其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度高,在烧成时也易于烧结,烧后的气孔率也小,有利于成品的力学强度、白度和半透明度的提高。
可塑性概念: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的水结合后所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但不开裂。
当外力去掉后仍保持其形状不变的能力提高坯料可塑性的措施:1)将坯料原矿进行淘洗,除去所夹杂的非可塑性物料,或进行长期风化。
2)将浸润了的粘土或坯料长期陈腐。
3)将泥料进行真空处理,并多次练泥。
4)掺用少量的强可塑性粘土。
5)添加糊精、胶体SiO2 、羧甲基纤维素等胶体物质。
降低措施1)加入非可塑性粘土,如石英、瘠性粘土、熟瓷粉等。
2)将部分粘土预先煅烧。
结合性::指粘土能粘结一定细度的瘠性物料,形成可塑泥团并有一定干燥强度的性能。
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逐渐恢复原状。
此外,泥料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现象,这种性质统称为触变性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粘土泥料干燥时,因包围在粘土颗粒间的水分蒸发,颗粒相互靠拢引起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
粘土泥料在煅烧时,由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易熔杂质的熔化,以及这些熔化物充满质点间空隙等等),引起粘土再度收缩,称为烧成收缩。
烧结温度:开始烧结温度、烧结温度(T2)、软化温度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
它反映了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
粘土烧成温度变化:脱水阶段、脱水后产物继续转化阶段★粘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1)粘土的可塑性是陶瓷坯泥赖以成形的基础。
2)粘土使注浆泥料与釉料具有悬浮性与稳定性。
3)粘土一般呈细分散颗粒,同时具有结合性。
4)粘土是陶瓷坯体烧结时的主体。
5)粘土是形成陶器主体结构和瓷器中莫来石晶体的主要来源。
石英晶型转化的特点:高温型的缓慢转化、低温型的快速转化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①在烧成前是瘠性原料,可对泥料的可塑性起调节作用,能降低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并防止坯体变形。
②在烧成时,石英的加热膨胀可部分地抵消坯体收缩的影响,当玻璃质大量出现时,在高温下石英能部分熔解于液相中,增加熔体的粘度,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则构成坯体的骨架,可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等缺陷。
③在瓷器中,合理的石英颗粒能提高瓷器坯体的强度。
同时,石英也能使瓷坯的透光度和白度得到改善。
④在釉料中,二氧化硅是生成玻璃质的主要组分,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并减少釉的热膨胀系数。
同时它是赋予釉以高的力学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的主要因素。
长石种类:钠长石Na2O•Al2O3•6SiO2钾长石K2O•Al2O3•6SiO2钙长石CaO•Al2O3•2SiO2钡长石BaO•Al2O3•2SiO2★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①长石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粘稠的玻璃熔体,能降低陶瓷坯体组分的熔化温度,有利于成瓷和降低烧成温度。
②熔融后的长石熔体能熔解部分高岭土分解产物和石英颗粒。
液相中的Al2O3和SiO2相互作用,促进莫来石晶体的形成和长大,赋予了坯体的力学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③长石熔体能填充于各结晶颗粒之间,有助于坯体致密和减少空隙。
冷却后的长石熔体,构成了瓷的玻璃基质,增加了透明度,且有助于坯体的力学强度等性能的提高。
④在釉料中,长石是主要熔剂。
⑤长石作为瘠性原料,在生坯中还可以缩短坯体干燥时间,减少坯体的干燥收缩和变形等。
坯料釉料组成的表示方法:1、实验式表示法(摩尔)2、化学组成表示法(质量分数)3、示性矿物组成表示法4、配料量表示法★釉的作用:①使坯体对液体和气体具有不透过性,提高了其化学稳定性。
②覆盖于坯体表面,给瓷器以美感。
③防止沾污坯体。
④使产品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如抗菌性能、生物活性等。
⑤改善陶瓷制品的性能。
釉料制备方法分类:生料釉、熔块釉、挥发釉。
熔块配方计算:1)当采用易溶于水的碳酸钠、碳酸钾、硼砂、硼酸等原料配釉时,在施釉过程中釉容易被坯体吸收,使坯体的烧结温度降低,而釉的成熟温度因釉浆成分改变而提高。
坯体干燥后,这些水溶性盐类又随水分蒸发而集中在坯体表面,烧后产生缺陷。
2)在釉中常要引入一些毒性原料,它们作为生料直接引入釉中会造成生产工人操作中毒。
坯釉适应性:是指熔融性能良好的釉熔体,冷却后与坯体紧密结合成完美的整体,釉面不开裂和不剥脱的特性。
影响坯釉适应性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坯釉二者膨胀系数差、坯釉中间层、坯釉的弹性和抗张强度以及釉层厚度。
基本施釉方法1)浸釉法:即将产品用手工全部浸入釉料中,使之附着一层釉浆。
日用瓷器皿手工中小型制品2)喷釉法:喷釉法是利用压缩空气将釉浆喷成雾状,使之粘附于坯体上。
器壁较薄小件易碎的生坯3)浇釉法:将釉浆浇到坯体上以形成釉层。
大件器皿4)刷釉法:用于在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
艺术陶瓷生产、补釉★影响球磨效率的因素:1、球磨转速。
2、研磨介质。
3、水量及电解质4、加料粒度5、加料方式6、装载量筛分机种类:摇动筛;回转筛;振动筛.★泥浆脱水方法:压滤脱水和喷雾干燥脱水。
陈腐:经脱水后的泥饼或经粗练后泥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称为陈腐。
练泥作用:可以排除饼中的残留空气,提高泥料的致密度和可塑性,并使泥料组织均匀,改善成形性能,提高干燥强度和成瓷后的力学强度。
成型方法:对已制备好的坯料,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迫使坯料发生形变,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坯体的工艺过程称为成型,其中所应用的方法或手段。
成型方法分类:①注浆成型法,坯料含水量30~40%。
②可塑成型法,坯料含水量18~26%。
③干压成型法,坯料含水量6~8%。
④等静压成型法,坯料含水量1.5~3%可塑成型方法:1、滚压成型2、旋压成型3、车坯成型4、挤压成型5、塑压成型6、其它可塑成型方法:雕塑、印坯、拉坯。
挤压成型:是采用真空练泥机、螺旋或活塞式挤坯机,将可塑料团挤压向前,经过机嘴定形,达到制品所要求的形状。
通过更换机嘴,以挤出各种形状的坯体。
干燥:热物理方法去湿的过程干燥方法:自然干燥法,人工干燥法干燥过程的四个阶段:1)加热阶段:物料表面被加热,温度升高,水分开始蒸发,干燥速度不断增加;2)等速干燥阶段:物料中非结合水排出,产生收缩。
该阶段终了时,物料中所含平均水分量称为临界水分,它是该阶段进入降速干燥阶段的转折点。
3)降速干燥阶段:主要排除吸附水,物料不再产生收缩,故只增加气孔。
该阶段结束时,物料所含水分称为最终水分。
4)平衡状态:当坯体水分达到最终含水量时,坯体水分与环境的交换呈平衡状态,此时,干燥速度为零,延长干燥时间仅仅是增加热能的消耗。
坯、釉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一)低温预热阶段(1)质量减轻:水分排出所致。
(2)气孔率增加:水分排出,孔隙增多。
(3)体积收缩:随着水分的排除,固体颗粒紧密靠拢。
(二)氧化分解阶段(300~950℃)其主要反应是有机物及碳素的氧化、碳酸盐分解、结晶水排除及晶型转变。
坯、釉在这一阶段,随着物理化学变化会出现吸热及放热反应。
三)高温玻化成瓷阶段(从950℃到最高烧成温度)(四)冷却阶段(从烧成温度降至常温)(1)随着温度的降低,液相析晶,玻璃相物质凝固。
(2)游离石英晶型转变。
烧成制度的制定: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制度、气氛制度和压力制度。
对一个特定的产品而言,制定好温度制度和控制好烧成气氛是关键。
压力制度起保证前两个制度顺利实施的作用。
三者之间互相协调构成一个合理的烧成制度。
★快速烧成的意义(简答)1)节约能源2)充分利用原料资源3)提高窑炉与窑具的使用寿命4)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5)快速烧成可使坯体中晶粒细小,从而提高瓷件的强度,改善某些介电性能。
烧成方式:A.一次烧成是将施好釉的生坯(也称釉坯)经一次煅烧直接得到产品的方法。
B.二次烧成是为了减少釉面和产品其他缺陷而发展起来的方法。
它分两种类型1高温素烧,低温(中温)釉烧2低温素烧,高温釉烧烧成方式的选择:(1)主要是根据产品大小、形状和性能要求,窑炉制造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等。
(2)近年来烧成技术发展很快,许多特殊的烧成方法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