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哦香雪》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分析。

2. 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分析。

3. 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第二章:故事情节的梳理和分析2.1 情节梳理1. 香雪的背景介绍。

2. 香雪与哦香雪的相遇。

3. 哦香雪的神秘力量和影响。

4. 香雪的决定和转变。

2.2 情节分析1. 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分析人物间的冲突和矛盾。

3. 探讨作者通过情节表达的意图和主题。

第三章: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分析3.1 人物形象描绘1. 香雪的形象特点:善良、坚韧、有梦想。

2. 哦香雪的形象特点:神秘、自由、超脱。

3.2 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人物形象的外貌、语言、行为等描写。

2. 探讨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

3. 讨论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4.1 主题思想探讨1. 个人的追求与命运的抉择。

2. 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4.2 主题思想理解1. 分析故事情节中体现的主题思想。

2. 结合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的内涵。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口语表达活动1. 分角色朗读故事片段。

2. 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5.2 写作活动1. 写一篇关于《哦香雪》的读后感。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以该角色的视角写一篇故事续写或改编。

第六章:文学鉴赏技巧的运用6.1 文学鉴赏技巧介绍1. 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手法:如香雪代表纯洁和希望,哦香雪代表神秘和自由等。

2. 解读故事中的隐喻和比喻:如哦香雪的眼睛如同星星般明亮等。

3. 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对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的探讨等。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例题四:
题目:请分析课文中作者对香雪命运的态度。
答案:作者对香雪命运充满同情和关注,通过对香雪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农村青年在时代变革中面临的困境的深切关注。同时,作者通过香雪的形象,展现了勇敢面对命运挑战的精神,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例题五:
题目: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香雪精神”的理解。
答案:“香雪精神”是指香雪勇敢面对命运挑战、积极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香雪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品格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它鼓励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勇敢追求梦想,克服困难,努力改变命运。
-课文《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分析,尤其是香雪的性格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掌握并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层的社会意义,如香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哦,香雪》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文以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香雪姑娘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她质朴、善良、勇敢的品质。本章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文本,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结合课文,探讨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题二:
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意义。
答案:香雪形象纯洁、善良、勇敢,代表了农村中那些质朴无华、渴望改变命运的青年。在故事中,香雪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农村青年的关注和同情,同时反映了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挣扎。

《哦,香雪》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高一语文同步(统编版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一、课文解读:《哦,香雪》选自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

这篇小说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

小说捕捉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乡村女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折射出时代风貌。

二、课文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把握香雪的形象特点。

三、课文难点: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四、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藓虽如米粒般细小,但它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突破环境的重重阻碍,如同牡丹花般焕发出青春的光采。

有这样一个山村,有这样一群孩子,如同这细小低微的苔藓从未走出过大山。

当一列火车夹带着来自山外陌生、新鲜的清风驶过山村时,她们也绽放出属于他们青春的芳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铁凝,踏上开往台儿沟的列车,走近《哦,香雪》。

【知人论世】1.知人——作者介绍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人称文坛“美女作家”,也有人称她是“女性主义”作家。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其作品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永远有多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一千张糖纸》等2.论世——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文章解读、视频讲解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哦,香雪》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主旨: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即通过香雪的故事,展现乡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人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成长。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需要深入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她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如何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韧。
(3)鉴赏语言特色:学生需要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表达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人物的内心情感。这需要学生对文学语言有一定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强调《哦,香雪》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哦,香雪》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哦,香雪》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Biblioteka 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标题:“3.2《哦,香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哦,香雪》。这是一篇描写中国乡村生活的散文,通过对香雪这个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素材。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哦,香雪》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青春的价值”。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偏远山村台儿沟的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对新事物、新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以及她们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封建束缚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2.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阅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小说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2. 分析法: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情节等,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对小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小说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这篇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做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梳理了小说的情节,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探究这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1. 请学生再次阅读小说,并思考以下问题:- 小说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情节或场景?为什么?- 小说中的香雪和其他人物有什么不同?2.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哦,香雪》,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感受作者对香雪的深情描绘和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情节的理解:让学生阅读《哦,香雪》,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发展。

2. 文学鉴赏: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叙述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艺术特色。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探讨香雪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文章结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阅读《哦,香雪》,理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2. 第二周: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叙述等。

3. 第三周:探讨小说的主题,理解香雪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4. 第四周:进行写作练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5. 第五周: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哦,香雪》文本,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参考书目:相关的小说评论、文学鉴赏书籍。

3. 网络资源:香雪相关的研究论文、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哦,香雪》的小说情节、主题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深入探讨香雪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或香雪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3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作品,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5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4.2 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要求书写规范,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和表现。

5.2 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哦香雪教案新部编本

哦香雪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_xx 市实验学校哦,香雪教学目标1.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 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 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

《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 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 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 ,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哦,香雪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

《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

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

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

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

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作者
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教学过程
《哦,香雪》课堂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