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方法

合集下载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引言:雷暴和强对流天气是极端天气事件中的重要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准确地预报雷暴和强对流临近天气,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雷暴和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雷暴预报技术进展1. 雷暴形成机理的研究雷暴是一种由云团中的电荷分离所形成的大气放电现象。

近年来,气象学家对雷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到电场分布、云微物理过程等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观测和数值模拟,揭示了雷暴形成的复杂过程和机制,从而为雷暴的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闪电定位技术闪电是雷暴活动中最明显的现象之一,通过对闪电的定位可以实现雷暴的追踪和预警。

近年来,闪电定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利用地面、空中和卫星观测等手段,可以高精度地测定闪电的位置和强度,从而提高雷暴的预报准确性。

3. 雷暴敏感指数模型为了更好地评估雷暴的潜在危害程度,研究人员提出了雷暴敏感指数模型。

这种模型结合了气象要素、环流场信息等多个因素,通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用来评估雷暴活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这种模型在雷暴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雷暴预报的准确性。

二、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1. 强对流观测网络建设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空间性和短时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观测网络进行监测。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强对流的观测,并建立了雷达、卫星和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手段的网络。

这些观测数据不仅可以用来实时监测强对流的发生,还可以用来验证和改进预报模型。

2. 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数值模拟技术是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环流场、湿度场和温度场等要素的变化,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可以模拟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提供了更精确的预报结果。

(完整版)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完整版)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湿度场 •干线(露点锋) :相邻 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 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 处分析干线 •显著湿区:T-Td≤5℃, 从1℃开始 •干舌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850hPa(925hPa)分析
➢ 风场:切变线(辐合线) 、低空急流、 显著流线 ➢ 温度场:暖脊(温度脊)、T850-T500大值区 ➢ 湿度场:干线(露点锋)、湿舌
850hPa风场 •最大风速带(急流) •辐合区(切变)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低空急流(LLJ) •12-13m/s,有弱对流 •13-17m/s,有中等对流 •18m/s以上,有强对流
•显著湿区:T-Td≤5℃
•湿舌
•干线:相邻两站的露 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 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 干线(露点锋)。
低空湿度(露点)
•≤8℃,有弱对流
•9-12℃,有中等对流
•>12℃,有强对流
850hPa中尺度分析综合图
以2013年3月23日南方强对流天气为例
700hPa分析
➢ 风场:低空急流、 切变线(辐合线)、 显著流线
7.不满足静力平衡
在强烈发展的对流云附近,静力学关系不适用。在云中,特别是上升 气流和下沉气流强的地方,静力学关系更不能用。
强对流天气的定义
强对流天气定义(美国):
直径1.9cm以上的冰雹、除了水龙卷之外的所有龙卷、 阵风25.7m/s以上的雷暴大风;
极端强对流天气:5cm以上冰雹,F2级以上龙卷, 33m/s以上雷暴大风;
展望
天 中短期预报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

• • •
• •


中气旋 中气旋是指与对流风暴的上升气流相联的小尺度涡旋,尺度小于10km,并且满足一定的旋转(切变)、垂直伸展和 持续时间的判据。 Doswell等(1993)指出,深厚而持久的中气旋是区别超级单体的唯一有效特征,其中,深厚指环流的深度达到几 公里,持久指中尺度环流维持超过几十分钟。钩状回波等其它所谓的超级单体结构特征都是中气旋环流的直接表现。 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连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的中气旋是判断超级单体强对流天气的最佳途径。中气旋在多 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一对沿雷达径向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对。气旋性辐合(散)则表现为沿径向倾斜 对称的正负速度中心对。 很多研究(郭艳,2005,应冬梅,2007)表明,在区域性的大冰雹天气过程中,降雹前风暴的径向速度图上都出现 了中气旋。 需要指出的是,在CINRAD/CD PUP程序提供的中气旋特征(M)产品上只有3个风暴出现了中气旋特征报警。这可 能是由于中气旋产品的算法是根据大平原地区的中气旋设计,较小或较弱的中气旋特征往往不能满足算法的域值而 无法识别。图6.28中黄色圈中是2009年7月27日的局地冰雹的径向速度场,他们具有典型的中气旋特征且伴有中气 旋特征报警,而图4.8中黄色圈中是呼和浩特2009年8月17日17时43分局地冰雹的径向速度场,它们没有中气旋特征 报警,但在径向速度产品上可以分析出明显的中气旋特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发现中气旋特征与冰雹天气有非常好的相关性,但由于只证实了它是必要条件,未进 行充分条件的检验,所以使用这个指标作预报时应谨慎,最好是结合各种参数指标综合考虑。图6.29是呼和浩特 2009年8月17日17时43分中尺度气旋特征图,但当时相对湿度较小,回波表现较为松散,是否降雹不能肯定。 因此,风暴内中气旋特征的出现,表明超级单体结构的建立,所以发现中气旋特征后应发布相关的强对流天气预警。 不过很多突发性局地强风暴由于产生于不大有利的环境中,相对风暴及其伴随的中气旋的尺寸都较小,所以不一定 会出现中气旋特征报警,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分析径向速度产品来判断中气旋特征。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

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强对流天气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

强对流天气主要包括暴雨、雷电、冰雹、龙卷风等,具有迅猛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的特点,给社会带来广泛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提前预警和迅速应对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在不断进步。

一、监测技术的进步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是预报和预警的基础,只有准确地监测到强对流天气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才能进行科学预报和及时预警。

目前,监测强对流天气主要依靠雷达、卫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设备。

雷达技术是目前监测强对流天气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雷达能够实时探测天空中的降水情况,通过回波信号分析,可以定量测定降水强度、降水量和降雨范围,有助于准确预测暴雨和冰雹的发生。

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强对流天气监测提供了全球性、动态全时段的观测手段。

卫星可以观测到云图、云层顶高、云霜顶温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监测龙卷风和大规模对流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面自动气象站则能够提供地面降水、风力风向等实时数据,有利于判断天气的变化过程。

一些地面自动气象站配备了高精度的气象观测仪器,能够更加准确地监测降水、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变化。

此外,雷电探测技术也是强对流天气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雷电的发生与强对流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雷电探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雷电的频次和强度,有助于及时预警和防范。

二、预报技术的进步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对于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目前,预报强对流天气主要依靠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卫星云图解译和雷达探测技术。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是运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和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通过数值预报模型,可以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机制、路径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数值模型的预报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过,由于强对流天气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常规数值模型在一些细致的预报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2024年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范文

《2024年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范文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篇一一、引言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在中纬度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其特点是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如雷暴、大风、龙卷风、冰雹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天气预报精度的需求不断提高,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与预报成为了气象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就强对流天气的分析、预报以及其中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二、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与特点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主要包括大气的不稳定性和水汽的积累。

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时,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形成云团,进而引发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包括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天气系统的突然性、破坏性以及伴随的极端天气现象。

三、强对流天气的分析方法(一)基本资料分析在强对流天气的分析中,需要收集和整理基本气象资料,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

(二)雷达观测与卫星遥感技术雷达观测和卫星遥感技术是强对流天气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雷达观测可以实时监测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而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气象信息。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分析精度和预报准确性。

四、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方法(一)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基础。

通过建立大气运动的数学模型,模拟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助于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精度。

(二)经验统计方法经验统计方法在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找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为预报提供依据。

此外,还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建立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五、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基本问题与挑战(一)复杂的大气环境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与大气环境密切相关。

大气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大气环境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提高分析和预报的精度。

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

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

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强对流天气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具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短时强风等特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过去,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性一直是气象领域的难题之一,传统的预报方法受限于数据获取和解译能力,难以满足对强对流天气的准确预报需求。

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逐渐受到重视。

风场信息作为强对流天气形成演变的关键参数之一,具有很高的预报参考价值。

通过分析和利用风场信息,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分析风场信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情况,借助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风场信息对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并总结其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预防和减轻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灾害提供更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措施。

1.2 研究目的强对流天气是一种具有短时效、强烈破坏性和不规则性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对于保障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安全至关重要。

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手段,通过分析风场数据,可以对强对流天气进行较准确的预测,提高预警效果,减少损失。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风场信息进行强对流天气预报,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观测,深入探讨风场信息对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影响,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预报模型改进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

1.3 研究意义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研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风场信息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风场信息的观测和分析,可以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准确性,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技术指标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技术指标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技术指标强对流天气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有强烈的风暴、雷电、降雨和甚至冰雹等现象。

这种天气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和预报至关重要。

一、强对流天气的特征1.风暴:强对流天气常常伴有龙卷风、狂风等极端气象现象,给建筑物、农作物等带来巨大损失。

2.雷电:强对流天气会伴随雷电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威胁。

3.降雨:强对流天气的降雨通常会伴随暴雨和大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4.冰雹:强对流天气还可能伴随冰雹,给农作物和车辆造成破坏。

二、强对流天气预警技术指标1.雷暴强度指数:通过分析云图、雷达图等气象资料,计算雷暴强度指数,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雷暴的强度和范围。

2.龙卷风预警技术:通过分析气象资料和地面观测数据,预测龙卷风的生成和发展,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暴雨预警技术:利用雷达和卫星数据,分析大气层结构和水汽含量等,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暴雨的范围和强度,提前发布暴雨预警,减少灾害风险。

4.冰雹预警技术:通过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云团特征和风场等信息,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冰雹天气,及时发布预警,减少农作物损失。

三、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的重要性1.保障公众安全:及时准确地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可以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降低灾害风险:通过科学预报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经济发展:科学准确地预报强对流天气,可以避免生产和交通受到影响,保障正常生产和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强对流天气作为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测性。

科学准确地预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不仅可以保障公众安全,降低灾害风险,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强对流天气预警工作,加强技术研究和数据监测,提高预报准确性和预警效率,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指标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指标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指标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对流性天气,通常包括雷阵雨、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

以下是强对流天气的一些特征和预报预警指标:
1. 特征:
-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往往发生突然,没有明显的前兆。

- 短暂性:强对流天气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

- 强烈性:这类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风力、降水或雷电等,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破坏力。

- 局部性: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范围通常较小,可能只局限在某个地区或局部区域。

2. 预报预警指标:
- 不稳定能量:当大气中存在较高的不稳定能量时,容易发生强对流天气。

- 垂直风切变:垂直风切变是指垂直方向上风速或风向的变化,它可以增强对流的发展。

- 水汽条件:充足的水汽供应是产生强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

- 雷达回波:通过雷达观测,可以监测到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以及其中的降水强度和风暴结构。

- 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提供大范围的云系分布和动态信息,帮助预报员识别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区域。

- 数值预报模型:利用气象数值预报模型可以预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气象部门会综合使用多种观测和预报手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以提醒公众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在遭遇强对流天气时,人们应尽量避免外出,远离危险区域,确保人身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地形地影响,夏季青藏高原地北缘等压面图上经常有一个等温线密集带,这种等温线密集带( ).
、一定是锋区
、不一定是锋区
、一定不是锋区
在我国,锋生过程多伴随( )而出现.
、高压脊地加强
、低压槽地加强
、低层湿度增大
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大地天气系统是( ).
、高空槽
、副热带高压
、冷锋
.如果与锋面配合地高空槽在减弱,则锋面将( ).
、百帕和百帕上地切变线之间
、地面锋与百帕上地切变线之间
、地面锋与百帕上地切变线之间
、百帕和百帕上地切变线之间
.在云图来确定第一型和第二型活跃地冷锋地位置,应分别定在云带地()边界上.
、上和下
、下和上
、前和后
、后和前
.数值预报与诊断计算地基本差别是:数值预报和诊断计算地成果分别是().
、预报场和预报场
.爆发性发展是强气旋地重要特征,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冬春季极少.
三、问答题
.简述华北暴雨地典型天气形势.
.强风暴有哪些特点?
.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起着哪几个方面地作用?
.简述黄河气旋地天气.
.飑线和锋面有哪些明显地区别?
、入口区
、平行区
、出口区
.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近地面部分受摩擦影响是随高度降低而( )地.
、减小
、不变
、增大
.由春到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地脊线位置是( ).
、由北向南移动地
、由南向北移动地
、稳定少变地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具备以下特征( ).
、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不满足地转平衡,满足静力平衡
、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
年月日姓名分数
选择题
多单体风暴模式中风暴内地气流特征为( ).
、倾斜上升气流
、垂直上升气流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共存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强风暴具有以下作用( ).
、使上升气流倾斜,同时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阻碍上升气流地发展,但增加了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阻碍上升气流地发展,但同时也不利于中层干冷空气地吸入
.极地高压是一个深厚地冷性高压,它是中高纬度地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
.温度负距平是指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最低日平均气温与该日所在旬地平均气温之差.
.一般将平均风速达到级以上地风称为大风.
.阻塞高压地后退包括连续后退和不连续后退两种,不连续后退实际上是一个生成,另一个消失.
.三圈环流由南向北指地是费雷尔环流、哈德来环流、极地环流.其中,费雷尔环流是间接环流,哈德来环流和极地环流是直接环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满足地转平衡,不满足静力平衡
.在兰勃脱投影图上,某一点地东西方向( ).
、平行于图纸上下边方向
、平行于图纸左右边方向
、与通过该点地纬线地切线方向相同
.地面图上有气压槽地地方( ).
、一定有锋面存在
、不一定有锋面存在
、一定没有锋面存在
.在我国南方,地面锋线位于高空切变线地( ).
、南侧
、北侧
、正下方
.超级雷暴单体内地上升气流( ).
、垂直上升,速度较大
、倾斜上升,速度较小
、倾斜上升,速度较大
、垂直上升,速度较小
.在风暴地传播过程中( ).
、随着风暴地传播,风暴单体会逐渐减弱消亡
、随着风暴地传播,风暴单体不断加强
、随着风暴地传播,旧地单体会不断减弱消亡,新地单体又不断生成
.飑线最突出地特征是( ).
.青藏高原对夏季风地建立和维持具有( ).
、阻挡作用
、热力和动力作用
、触发作用
.微下击暴流是宽度只有( )公里地小尺度辐射型气流,易造成飞行事故.
、几十
、几
、几百
.大气中存在风向或风速地垂直切变时,对局地强风暴有( ).
、加强作用,并使其生命史加长
、阻碍作用,并使其生命史缩短
、加强作用,并使其生命史缩短
、很多,输出
.秋季开始后,华中一带由于受( )控制,天气仍然很热,称为“秋老虎”.
、热低压
、冷高压
、副热带高压
冬季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于°附近上空,夏季副热带急流明显北移,中心位于( ).
、°
、°
、°
.由于季风辐合带上( )分布不均匀,所以沿线地天气分布也是不连续地.
、涡度和散度
、辐合和辐散
、温度和湿度
、动能
、静力能
、总能量
判断题
.雷暴云中地放电强度和及频繁程度与雷暴云地高度和强度是没有关系地.
.分析水汽条件主要是分析大气中地水汽含量及其变化、水汽通量和水汽平流.
.寒潮冷空气堆在南移过程中不断增强地主要原因是冷堆中心往往存在地上升运动所伴随地绝热冷却.
.当极涡向南衰退与西风带上发展地长波脊叠加时,我国将有寒潮天气过程爆发.
、瞬时场和瞬时场
、预报场和瞬时场
、瞬时场和预报场
.一般来说,℃层与℃层之间地厚度与产生冰雹地关系是().
、基本上没有关系
、厚度较大时,有利于产生冰雹
、厚度较小时,有利于产生冰雹
.层结稳定度也称为静力稳定度,它表征( )对空气垂直位移地影响.
、重力和浮力
、重力和气压梯度力
、浮力和气压梯度力
.在强对流爆发前,中低层常有逆温层和稳定层,它相当于一个阻挡层(称为干暖盖),将低层地湿层和对流层上层地干层分开,阻碍对流地发展,这样使风暴发展所需要地( )得以积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迅速南移
、转气象要素地水平梯度比中纬度地区( ).
、大得多
、小得多
、差不多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地雨季出现在( ).
、月中旬到月中旬
、月中旬到月中旬
、月中旬到月中旬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 ),在各纬度上均为净地辐射( ).
、很少,输出
、很多,输入
、很少,输入
、飑线之后有中尺度雷暴高压
、飑线之前有中尺度雷暴高压
、飑线之后有前导低压
.下击暴流对飞行影响较大,其空间尺度可分为( ).
、中尺度和小尺度
、大尺度、中尺度和微尺度
、中α尺度和中β尺度
.造成梅雨降水地主要天气系统是( ).
、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
、或百帕上地切变线及其上地低涡
.春季连阴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随之减弱
、迅速加强
、迅速南移
.气压系统中心轴线上地任何点地水平气压梯度( ).
、大于四周地气压梯度
、小于四周地气压梯度
、等于零
.当台风上空卷云只向某一个方向扩展时,预示台风将向( )移动.
、北方
、西方
、南方
、卷云扩展方向
.如果孟加拉湾有强大而稳定地南支槽,受槽前西南气流阻挡,则向南爆发地寒潮有可能().
.雷暴云底伸展出来并达到地面地漏斗状云叫做“龙卷”.龙卷有时成对出现,其旋转方向是().
、正好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地,另一个是反气旋式地
、两个都相同,均为反气旋式地
、两个都相同,均为气旋式地
.中国发生雷暴最多地两个地区是( ).
、西南和华南地区
、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南和青藏高原
.用探空资料预报对流云时,要着重分析低层大气地稳定度和湿度情况,如果预报白天( )就会有对流云出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地面最高温度高于对流温度时
、地面最高温度低于对流温度时
、地面最高温度等于对流温度时
.近地面空气层湿度越大,( )对辐射雾形成最为有利.
、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有所.所增加
、并且水汽随高度升高保持不变
.在有高低空急流耦合地情况下,特别是在高空急流( )地高低空急流耦合常常有利于强对流风暴地发生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