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放电状态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是利用电解的原理来向电气设备提供电能的一种电源。
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其内部同时存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这三者在物理上相互独立,但在化学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共同参与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电子的流动,从而实现电能的转化。
下面就来详细讲解一下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充电:当正负极材料的反应产物析出时,正极材料就会向负极材料输出电子,电子从正极材料流向负极材料,当电子流经正极电路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电势差,电池就处于充电状态,电势差的大小越大,就表明蓄电池的充电量越多。
2、放电:当外部给定一定的电势差时,电子从负极材料流向正极材料,电路中的电子就会从负极材料流向外界,电子运动了就会产生电流,就可以给电路提供电能,发生放电的状态,如果外界加装的负载越大,电子流动的量就越多,蓄电池的放电量也就越大。
3、补充电解液:当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用完了,那么电解液就会过低,会影响蓄电池的工作,甚至损伤其内部组件,所以应定期补充电解液,以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以上就是蓄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蓄电池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它的工作原理,以达到它的最大价值。
- 1 -。
蓄电池充放电记录

蓄电池充放电记录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存储起来的装置,一般用于备用电源以及电动车等设备中。
而对于蓄电池的充放电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使用情况以及性能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维护和保养。
下面是一份关于蓄电池充放电记录的例子。
日期:2024年7月1日设备:备用电源蓄电池型号:ABC-123容量:100AH充电记录:1.充电开始时间:9:00AM充电结束时间:11:00AM充电电流:10A充电电压:13.8V充电时间:2小时充电状态:正常2.充电开始时间:13:00PM充电结束时间:15:30PM充电电流:8A充电时间:2小时30分钟充电状态:正常3.充电开始时间:19:00PM充电结束时间:21:00PM充电电流:12A充电电压:14.2V充电时间:2小时充电状态:正常放电记录:1.放电开始时间:6:00AM放电结束时间:9:30AM放电负载:10A放电电压:12.6V放电时间:3小时30分钟放电状态:正常2.放电开始时间:14:00PM放电结束时间:17:00PM放电负载:8A放电时间:3小时放电状态:正常3.放电开始时间:20:00PM放电结束时间:22:30PM放电负载:12A放电电压:12.2V放电时间:2小时30分钟放电状态:正常综合记录分析:从充电记录中可以看出,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充电电流和电压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比不同充电记录的充电时间、充电电流和电压等数据,可以发现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和性能表现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从放电记录中可以看出,蓄电池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放电测试时,放电负载和放电电压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比不同放电记录的放电时间、放电负载和电压等数据,可以发现蓄电池的放电性能正常,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综合来看,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性能表现良好,充放电记录中没有明显的异常情况。
但是,为了确保蓄电池的长期使用,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例如检查蓄电池连接线路是否牢固、测量电池的电压和电流、清洁电池表面等。
通信电源-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以恒压
限流方式进行均衡充电(充电电流不得大于0.2C10)
• 浮充电压有两只以上低于2.18V/只 • 搁置不用时间超过3个月 • 全浮充运行达6个月(或3个月) • 放电深度超过额定容量的20%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2.蓄电池的充电 充电终止的判断依据
出额定容量的60%~80%;使用六年后应每年一次。特别重 要的直流供电系统宜每二年对蓄电池组做一次容量试验, 使用四年后每年一次。 • UPS使用的6V、12V蓄电池,应每年做一次容量试验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3.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试验及容量试验 蓄电池的容量试验
• 放电电流:可取I10或I3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到达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判为 充电终止:
• 充电量达到放出电量的1.1~1.2倍
• 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小于0.005C10(A)
• 充电后期充电电流连续3小时不变化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3.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试验及容量试验 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试验 • 由2V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每年应以实际负荷做一次核对
性放电试验,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UPS使用的6V、 12V蓄电池,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蓄电池组做一次核对性 放电试验。 • 在放电过程中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落后电池,发现落后电池 及时处理。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3.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试验及容量试验 • 处理落后电池的方法:
1.全组电池均充:均充时间设定在10小时以上,落后严重时 要进行三次充放电循环
蓄电池的充放电与浮充运行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蓄电池的检测方法

蓄电池的检测方法蓄电池是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电力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因此,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蓄电池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蓄电池检测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蓄电池的开路电压来初步判断其电量情况。
打开电池盖,用万用表将电池的正负极接入测量,测量出的电压值即为开路电压。
一般情况下,12V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应在12.6V左右,如果低于12V,说明电池处于放电状态,需要及时充电。
而高于13V,则说明电池可能已经过充,需要停止充电并等待其自行放电。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蓄电池的内阻来判断其是否健康。
内阻是蓄电池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放电性能和寿命。
一般来说,内阻越小,电池的性能越好。
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内阻测试仪来测量蓄电池的内阻值,一般来说,正常的12V蓄电池内阻应在5mΩ~15mΩ之间。
如果内阻值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考虑更换电池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蓄电池的电压下降曲线来判断其性能。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负载放电的方式来测试蓄电池的电压下降情况。
正常情况下,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会逐渐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应该是比较平稳的。
如果出现电压急剧下降的情况,说明电池已经损坏,需要更换。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蓄电池的电解液比重来判断其状态。
电解液比重是反映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充电状态下的电解液比重应在1.28~1.3之间,放电状态下的电解液比重应在1.2~1.24之间。
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电解液比重计来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电池的充放电状态。
综上所述,蓄电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测量开路电压、测量内阻、观察电压下降曲线和测量电解液比重等几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蓄电池的性能和状态,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更换措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4章 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模式分析

第4章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模式蓄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储能设备。
本章主要介绍蓄电池的基本概念、运行模式、工作原理和充放电控制。
4.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与特性蓄电池的功能是储存太阳能电池方阵受光照时发出电能并可随之向负载供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对蓄电池的基本要求:①自放电率低;②使用寿命长;③深放电能力强;④充电效率髙;⑤少维护或免维护;⑥工作温度范围宽;⑦价格低廉。
目前我国与光伏发电系统配套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是铅酸蓄电池,特别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因此,本章主要以铅酸蓄电池为研究对象。
4.1.1蓄电池的基本概念蓄电池的主要功能是当日照量减少或者夜间不发电时补充负荷要求的功率。
一般系统当太阳能发电功率急剧下降时,蓄电池起缓冲作用,保证电压的稳定。
蓄电池属于电化学电池,它把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直流电能,因此,它是一种储藏电能的装置。
蓄电池的结构图如图4.1所示;图4.2为蓄电池内部结构组成图。
下面对蓄电池内部的结构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正极活性物质:蓄电池正极中的填充物质,蓄电池放电时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活性物质:蓄电池负极中的填充物质,蓄电池放电时放出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质:为蓄电池内部离子提供导电的一种介质。
隔膜:一般为绝缘性比较好的材料,为了防止正负极活性物质直接接触导致短路而增加的隔片。
外壳:为蓄电池的容器,能耐电解液的腐蚀,耐髙温,能抗一定的机械强度。
放电:蓄电池内部发生自发反应,向外部用电设备输送电流的过程。
充电:外部向蓄电池内输入电能,形成与放电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使蓄电池内部发生与放电反应相反的反应,此过程称为充电。
充电后,两个电极分别有平衡电势为和φ+和φ-。
4.1.2 蓄电池的主要参数了解蓄电池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是光伏发电系统中有效使用蓄电池的前提之一。
蓄电池的主要参数归纳如下:1. 蓄电池的电动势电动势体现了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本领,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
蓄电池的充放电安全规程

蓄电池的充放电安全规程
Ⅰ.蓄电池每年进行一次全容量放电,按l0h放电率进行。
每只蓄电池电压低于1. 8V 时应停止放电。
Ⅱ.在放电期间,每小时应测量记录蓄电池的电压、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温度和电流等,并计算蓄电池组放出的电量。
Ⅲ.蓄电池在定期放电完了,停止1h后,立即进行充电。
充电开始应用蓄电池经常充电的第一阶段充电电流,当蓄电池有明显气泡出现1h后,应改用第二阶段充电电流,直至充电结束。
Ⅳ.具备下列条件则认为蓄电池已经充足电,可停止充电:
·正负极板已强烈冒出气泡;
·蓄电池电压上升至2. 5~2. 7V,在此范围内2~3h不变;
·电解液的相对密度2~3h不变,并达到规定数值。
Ⅴ.蓄电池每月进行一次均衡充电。
但在发生下列情况时,也必须进行均衡充电:·蓄电池在完全放电以后,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及时充电,停放时间1~2天及以上;
·蓄电池停放一个月以上未使用;
·蓄电池放电电压在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值以下;
·长期放电电流过大。
Ⅵ.个别蓄电池有下列情况时,应对其进行充电:
·电池电压降低、电解液相对密度减小;
·电解液有不纯物落入;
·将极板取出检查,或抽出电池内的沉淀物以后。
Ⅶ.蓄电池组除每月进行一次均衡充电外,还应对调整电池每月进行一次充电,以防调整电池极板硫酸化。
发电厂蓄电池的工作方式

1.充电-放电运行方式:蓄电池在直流母线上对直流负荷供电,同时断开充电
装置。
当蓄电池放电到其容量的75%~80%时,为保证直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即行停止放电,准备充电,改由已经充好电的另一组蓄电池供电。
2.浮充电运行方式:蓄电池组与浮充电整流器并联工作,平时由整流器供给直
流负荷用电,并以不大的电流向蓄电池浮充电,使蓄电池处于满充电状态。
浮充电运行的蓄电池组承担短时冲击负荷和事故负荷。
3.浮充电工作方式:蓄电池组有充电、放电工作方式和浮充电工作方式,通常
采用浮充电工作方式。
因为浮充电流既补偿了蓄电池组的自放电损失,又可带一部分直流负荷,可使蓄电池组经常处于充满电状态,只有在合闸瞬间,才由蓄电池组提供大电流。
这种工作方式,不需频繁地充、放电,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又减少运行维护工作量,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源,其充放电方法是我们使用蓄电池时必须要知道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一、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 恒流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在电量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输入电压,让蓄电池的电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恒定值,直到电池充满。
2. 恒压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通过调整输入电源的电压,保持其在一定范围内,让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直到电池充满。
3. 智能化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基于智能充电控制器,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设置合适的充电参数,使充电过程更加准确、高效。
二、蓄电池的放电方法
1. 极限放电法
这种方法很危险,因为在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完全放空,可能会导致电池永久损坏和电池爆炸的风险。
2. 规定的放电法
规定的放电法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将电池的电量全部放掉,但是需要在一定的电压以下停止放电,以避免损害电池。
3. 循环放电法
循环放电法是通过将电池放电至一定电量,然后再通过充电将电量充满,再进行放电,以此循环,这种方法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关于蓄电池充放电方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对应不同的电池类型和电池容量,使用时请仔细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以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蓄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蓄电池特点(1)使用寿命长高强度紧装配工艺,提高电池装配紧度,防止活物质脱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低酸比重电液,提高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增强电池深放电循环能力。
增多酸量设计,确保电池不会因电解液枯竭缩短电池使用寿命。
因此GFM系列蓄电池的正常浮充设计寿命可达15年以上(25℃)(2)高倍率放电性能优良高强度紧装配工艺,电池内阻极小,大电流放电特性优良,比一般电池提高20[%]以上。
(3)自放电低高纯度原料和特殊造工艺,自放电很小,室温储存半年以上也可无需补电。
(4)维护简单特殊氧气吸收循环设计,克服了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解失水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电解液水份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因此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完全无需补水,维护简单。
(5)安全性高电池内部装有特制安全阀,能有效隔离外部火花,不会引起电池内部发生爆炸。
(6)安装简捷电池立式、侧卧、叠层安装均可,安装时占地面积小,灵活方便。
(7)洁净环保电池使用时不会产生酸雾,对周围环境和配套设计无腐蚀,可直接将电池安装在办公室或配套设备房内,无需作防腐处理。
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蓄电池具有自放电效应。
从生产制造车间到用户使用,大约要延误数月的时间。
以PA-NASONIC蓄电池为例,在30℃的环境温度下贮藏8个月,蓄电池的残存容量仅为出厂时的一半,因此对于新购买的与配套的蓄电池,一般要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充电,这叫做初充电。
蓄电池的初充电电流大小应按0.1C来充电,蓄电池在放电终了后可进行再充电,这叫正常充电。
目前在UPS中普遍采用两种充电方式:浮充和脉充。
所谓浮充电是指整流器的输出与蓄电池并联工作,并同时向负载供电,实际上此时整流器提供的电流分两路,一路送给负载,另一路送给蓄电池,以补充蓄电池自身内部损耗,浮充充电工作方式接线简单,对改善UPS输出瞬态响应特性有好处。
脉冲充电的特点是充电电流随蓄电池容量而变化,用这种方式充电,可以缩短充电时间。
1.充电电压由于UPS蓄电池属于备用工作方式,市电正常情况下处于充电状态,只有停电时才会放电。
为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UPS的充电器一般采用恒压限流的方式控制,蓄电池充满后即转为浮充状态。
对于端电压为12V的蓄电池,正常的浮充电压在13.5~13.8V之间。
浮充电压过低,蓄电池充不满,浮充电压过高,会造成过电压充电。
当浮充电压超过14V时,即认为是过电压充电。
严禁对蓄电池组过电压充电,因为过电压充电会造成蓄电池中的电解液所含的水被电解成氢和氧而逸出,使电解液浓度增大,导致蓄电池寿命缩短,甚至损坏。
2.充电电流蓄电池充电电流一般以C来表示,C的实际值与蓄电池容量有关。
举例来讲,如果是100Ah的蓄电池:C为100A。
松下铅酸免维护蓄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为0.1C左右,充电电流决不能大于0.3C。
充电电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理想的充电电流应采用分阶段定流充电方式,即在充电初期采用较大的电流,充电一定时间后,改为较小的电流,至充电末期改用更小的电流。
充电电流的设计一般为0.1C,当充电电流超过0.3C时可认为是过电流充电。
避免用快速充电器充电,否则会使蓄电池处于“瞬时过电流充电”和“瞬时过电压充电”状态,造成蓄电池可供使用电量下降甚至损坏蓄电池。
过电流充电会导致蓄电池极板弯曲,活性物质脱落,造成蓄电池供电容量下降,严重时会损坏蓄电池。
3.充电方式铅酸蓄电池放电产物是硫酸铅,若不及时转化掉,会使蓄电池处于充电不足状态,从而降低蓄电池放电容量和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使蓄电池组处于充足电状态。
对不同情况,可分浮充和均充。
(1)浮充充电。
在线式蓄电池组是长期并联在充电器和负载线路上,作为后备电源的工作方式。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浮充充电,单体蓄电池电压控制在2.25V(相对于2V蓄电池),并定期观察、记录浮充电压变化。
如果单体蓄电池电压偏低,说明蓄电池充电不足,容量不够,应注意跟踪。
(2)均衡充电。
所谓均衡充电是把每个蓄电池单元并联起来,用统一的充电电压进行充电。
如果蓄电池组在浮充过程中存在落后蓄电池(单体电压低于2.20V,相对于2V蓄电池),或浮充3个月后,宜进行均充过程,其单体蓄电池控制在2.35V,充6~8h(注意,一次均充时间不宜太长),然后调回到浮充电压值,再观察落后蓄电池电压变化,如电压仍未到位,相隔两周后再均充一次。
一般情况下,新的蓄电池组经过6个月浮充、均充后,其电压会趋于一致。
均衡充电电流一般选0.3C或略小于0.3C。
额定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均衡充电电压一般选14.5V。
当UPS的蓄电池在使用中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要想恢复蓄电池的可充放电特性,应采用均衡充电的办法来解决。
1)过量放电使得蓄电池的端电压低于蓄电池所允许的放电终了电压。
对12V的M型铅酸蓄电池而言,其放电终了电压为10.5V左右。
2)UPS蓄电池组中,各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端电压差别超过1V左右。
3)长时间放置不用,超过静态存储时间的蓄电池。
常温环境,一般UPS 蓄电池的静态存储时间为9个月。
当温度为31~40℃时,静态存储时间为5个月(包括新购蓄电池)。
4)重新更换了电解液的蓄电池。
5)放电后末能及时充电的蓄电池。
6)长期工作于浮充状态(即UPS长期工作于市电状态)并超过静态存储时间。
7)不慎放电,将蓄电池端电压放至低于终止电压。
对于NP6-12型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其均衡充电电压为14V左右,最大允许的均衡充电电流小于0.28C;对于LCL12V24P型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其均衡充电电压为14V左右最大允许的均衡充电电流小于8A。
(8)温度补偿。
虽然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很宽,可在-15~+45℃范围内运行,但是蓄电池运行最佳环境温度为25℃左右,如果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需用温度系数进行补偿(-3mV/℃)。
(9充电操作。
蓄电池的初充电电流大小一般按说明书中的规定值,或按额定容量1/10的电流来进行。
使用中正常充电时,最好采用分级定流充电方式,即在充电初期用较大电流,充电一定时间后,改用较小电流,至于充电后期,改用更小电流。
这种充电方法的充电效率较高,它所需充电时间较短,充电效果也好,对延长蓄电池寿命有利。
有的新型智UPS采用定期自动监测及循环充电的方式进行对蓄电池充电,以延长蓄电池寿命。
(10)治疗性充放电。
对于蓄电池治疗性充放电过程,从放电容量和蓄电池电压值判断每只蓄电池的“健康情况”,因为不同放电容量过程中每只蓄电池的电压变化就代表了该蓄电池"健康"状况,如有不合格的蓄电池,应采取补救措施。
有些UPS蓄电池欠电压是由于UPS逆变器末级驱动电路损坏,造成蓄电池放电所致。
若在修好电路故障后,应及时将蓄电池接入原电路充电,仍然会使蓄电池复好如初。
问题在于欠电压的蓄电池无法使UPS启动成功。
此时,可用如下办法解决:1)先用好的蓄电池将UPS启动到市电状态后,再撤掉好蓄电池换上待充电的欠电压蓄电池。
在调换蓄电池时,要求UPS空载运行。
一般UPS迸入市电状态后,只要保持输入市电正常,撤掉蓄电池不会影响市电供电状态。
给欠电压的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蓄电池的充电电流。
2)将欠电压的蓄电池先充电到10.5V(相对于12V蓄电池)以上,便可使UPS成功启动。
4.放电要求蓄电池实际放出的容量与放电电流有关,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的效率越低。
例如,12V/24Ah的蓄电池当放电电流为0.4C时,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时间是1小时50分,实际输出容量17.6Ah,效率为73.3[%]。
当放电电流为7C时,放电至终止电压的时间仅为20s,实际输出容量0.93Ah,效率为3.9[%]。
所以应避免大电流放电,以提高蓄电池的效率。
一般电路设计和用户选择负载时,都要保护UPS蓄电池逆变放电电流不超过2C。
放电深度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也非常大,蓄电池放电深度越深,其循环使用次数就越少。
虽然UPS郡有蓄电池低电压保护功能,一般单节蓄电池放电至10.5V(相对于12V蓄电池)左右时,UPS就会自动关机,但是如果UPS处于轻载放电或空载放电的情况下,尽管小电流放电能提高蓄电池的效率,但是当用极小电流(小于0.05C)长时间放电时,将导致蓄电池实际放出容量超过其额定容量,从而造成蓄电池严重的深度放电。
当蓄电池放电深度为100[%]时,蓄电池实际使用寿命约为200~250次充放电循环;放电深度为50[%]时,约为500~600次充放电循环。
因此,在使用UPS时,既要避免重载过电流放电,又要避免长时间轻载放电造成蓄电池深度放电。
更要避免蓄电池短路放电,否则,会严重损坏蓄电池的再充电能力和储电能力,缩短使用寿命。
在蓄电池的实际应用中,不是首先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之多少,而是要关注发现和处理落后蓄电池,经对落后蓄电池处理后再做核对性放电实验。
这样可防止事故,以免放电中落后蓄电池恶化为反极蓄电池。
蓄电池的类型选择蓄电池有多种类型,目前,风力发电普通采用于荷铅酸蓄电池。
这种电池灌液后,经过30分钟,待液温为l 5℃时即可使用,不需要进行初充电。
对刚刚安装风力机,又不具备初充电条件的偏远地方,立即可以用电,是很优越的。
这种电池的缺点是体积和重量较大,搬运不方便。
市场销售的铝酸蓄电池多是机动车启动用电池,其极板结构和制造特点,使用在风力发电的充放运行条件下,是不适合的,使用命短,一般只有2~3年左右。
在容量较大的风力发电站中,最好采用固定型防酸隔爆式铅蓄电池,这种电池具有容量大,电液比重较低(15℃时约在1.21左右),减少对极板和隔板的腐蚀,可延长蒸发时间,还有防渗漏措施,减少了对地的放电。
碱性蓄电池体积小。
重量轻,使用寿命可达15年左右,在我区也有少量使用。
碱性电池寿命虽然比酸性电池长5—7倍,但其价格却高出酸性电池10几倍。
从经济上考虑,我们认为在小型风力发电中还是使用于荷铅酸蓄电池较有利。
•蓄电池的三种运行方式1.全充全放制。
即风机集中安装,集中充电,电瓶分散到户,每户两块电瓶轮换使用。
风力发电是受风制约的,尤其是对小型风机更为明显。
在村内风小,风机必须集中安装在村外,架线又有困难的农村、浩特,适合采取这种方式。
风机可以架设在风能较佳的场地上,得以充分利用风能。
电瓶轮换使用能保证满充满放。
缺点是:①所需电瓶较多,增大投资和电度成本。
②电瓶使用效率较低(约40%左右)。
③电池的充放电轮换频繁,使用寿命较短。
④经常来回搬运电瓶给用户造成麻烦,且容易碰坏电瓶;搬运不慎,电解液容易外漏,会造成电瓶缺液或烧坏衣服。
2.半浮充电运行方式。
就是风机(直流发电)和电瓶并联供电的工作方式。
不用电时(白天),由风机发电向蓄电瓶充电;无风时,由蓄电池向负载供电;有风时,由风机发电浮充蓄电瓶并供电。
这种方式多用于单机1~3户使用,配置的莓电瓶容量较少,投资也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