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试验报告.docx
蓄电池测试报告

第一次补充电前
蓄电池组总电压(V)
9.917
充电时间
开始时间
2017-05-10 23:03:30
结束时间
2017-05-11 06:52:40
总充电时间
7:49:11
均充电流(A)
8.0
浮充电压(V)
12.6
第一次补充电完毕
蓄电池组总电压(V)
12.577
补充电结果
第一次补充电前
蓄电池组总电压(V)
11.988
充电时间
开始时间
2017-05-10 13:09:32
结束时间
2017-05-10 16:44:29
总充电时间
3:34:57
均充电流(A)
8.0
浮充电压(V)
12.6
第一次补充电完毕
蓄电池组总电压(V)
12.578
补充电结果
充电容量(Wh)
150.187
蓄电池测试报告
测试日期:2017年5月10日
一、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
1. 蓄电池组参数
蓄电池型号
12V600WH
电池总数(只)
69
出厂日期
单只电池额定电压(组额定电压(V)
12
制造厂
蓄电池组额定容量(Wh)
600
2. 蓄电池组安装完毕第一次补充电
采用PWM充电方式,均充完毕自动转为浮充
充电容量(Wh)
554.376
5. 蓄电池组充放电记录:见附表
二、试验结论 :
实际测试中,放电容量<0.95C(C为额定容量),不合格
测试人: 审核: 批准:
3. 蓄电池组10 小时放电制放电试验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679
194
632
0.14
83
9
635
181
683
182
656
2.90
93
10
625
193
683
189
648
0.91
95
11
623
186
679
194
642
0.02
79
12
628
186
685
192
645
0.45
94
13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14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84
93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
94
626
174
685
192
632
1.60
108
95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
96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
97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
98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99
645
176
96
67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试验报告docx(二)(2024)

【引言】蓄电池是储存电能的设备,其容量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蓄电池容量的放电测试,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成为必要的仪器。
本文将对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的试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
【概述】【正文内容】1.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的基本原理1.1放电测试的原理1.2容量测量的原理1.3电池内阻的测试原理1.4仪器工作原理2.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的操作步骤2.1准备工作2.2仪器连接与设置2.3放电测试过程2.4数据记录与分析2.5结束与清理工作3.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的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3.1应用范围3.2注意事项3.2.1安全操作3.2.2温度控制3.2.3仪器精度3.2.4数据分析误差3.2.5仪器维护与保养4.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的优势与局限性4.1优势4.1.1测试准确性高4.1.2操作简便4.1.3数据分析快速4.1.4多功能性4.2局限性4.2.1适用范围有限4.2.2价格较高4.2.3仪器依赖性5.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案例一:电动车蓄电池容量测试5.2案例二:太阳能储能电池容量测试5.3案例三:航空蓄电池容量测试5.4案例四:通讯设备蓄电池容量测试5.5案例五:应急照明电池容量测试【总结】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作为评估蓄电池性能的重要工具,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根据测试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也需要遵守一定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蓄电池容量放电测试仪在蓄电池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蓄电池检测实验报告

蓄电池检测实验报告蓄电池检测实验报告概述: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车、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蓄电池的性能会逐渐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对蓄电池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测试,评估蓄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实验过程:1. 开路电压测试:首先,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开路电压。
开路电压是指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蓄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压。
通过测量开路电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蓄电池的电能储存情况。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蓄电池进行测试,并记录下它们的开路电压。
2. 内阻测试: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蓄电池的内阻测试。
内阻是指蓄电池内部电阻,它会影响蓄电池的输出能力和充电效率。
我们使用了专用的内阻测试仪器,将其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并记录下测试结果。
通过内阻测试,我们可以判断蓄电池的老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故障。
3. 容量测试:蓄电池的容量是指蓄电池能够存储的电能量。
为了测试蓄电池的容量,我们使用了恒流放电法。
具体而言,我们通过连接一个已知电阻和蓄电池,使其以恒定电流放电。
然后,我们记录下放电时间和电流,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蓄电池的容量。
通过容量测试,我们可以评估蓄电池的实际储电能力。
4. 充放电效率测试:最后,我们进行了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测试。
充放电效率是指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
我们使用了充放电测试设备,将蓄电池充电至满电状态,然后以恒定电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
通过记录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和时间,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充放电效率。
通过充放电效率测试,我们可以判断蓄电池是否存在能量损耗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
通过开路电压测试,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开路电压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内部化学反应和电解液有关。
通过内阻测试,我们可以判断蓄电池的老化程度,如果内阻过高,说明蓄电池已经损坏或寿命接近。
蓄电池试验报告

蓄电池试验报告
(厂)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电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检验之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及现场配置编制具体的试验报告。
1蓄电池型号及参数
2外观及接线检查
3
4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
5极性检测及开路电压试验5.1极性检测
5.2开路电压试验
6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
7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试验
8蓄电池内阻测试
8.1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8.2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9检验中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10检验结论
附:试验仪器仪表清单。
蓄电池试验报告完整版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Ω)
结论
技术要求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蓄电池的内阻应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6%不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蓄电池试验报告
蓄电池试验报告
(厂)局
变 电 站
设备名称
检验类别
检验时间
试验人员
编 写
校 核
审 核
批 准
说明:检验之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及现场配置编制具体的试验报告。
1 蓄电池型号及参数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1
蓄电池组别
2
型号
3
单体标称电压(V)
4
单体浮充电压(V)
5
单体均充电压(V)
6
额定容量(Ah)
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
5
蓄电池室应装设空调,空调应具有自启动功能
6
用温度计测试蓄电池室温度℃,温度应宜保持在25℃左右
4 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
序号
蓄电池反措要求
检查结果
1
对于200Ah以上的阀控蓄电池组应安装在专用蓄电池室内,专用蓄电池室布置在0m层
2
200Ah以上蓄电池组的安装应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两列布置方式;两组蓄电池组应分置两室或组与组之间应采用隔墙
3
检查连接条及正、负极连接端子无锈蚀、污迹,并保持清洁
4
检查蓄电池外壳清洁、完好,无鼓肚、裂纹或泄漏现象
5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无松动、无爬酸及腐蚀现象,连接条连接可靠
蓄电池测试报告精选文档

蓄电池测试报告
测试日期:2017年5月10日
一、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
1.蓄电池组参数
蓄电池型号
12V600WH
电池总数(只)
69
出厂日期
单只电池额定电压(V)
3.7
数量
1
蓄电池组额定电压(V)
12
制造厂
蓄电池组额定容量(Wh)
600
2.蓄电池组安装完毕第一次补充电
采用PWM充电方式,均充完毕自动转为浮充
3.蓄电池组10小时放电制放电试验
放电电流(A)
8.0
放电时间
开始时间
2017-05-10 16:49:45
结束时间
2017-05-10 22:33:09
总放电时间
5:43:25
蓄电池组总电压
放电开始电压(V)
12.572
放电结束电压(V)
9.0
放电结果
放电容量(Wh)
491.618
4.蓄电池组安装完毕第二次补充电
第一次补充电前
蓄电池组总电压(V)
11.988
充电时间
开始时间
2017-05-10 13:09:32
结束时间
2017-05-10 16:44:29
总充电时间
3:34:57
均充电流(A)
8.0
浮充电压(V)
12.6
第一次补充电完毕
蓄电池组总电压(V)
12.578
补充电结果
充电容量(Wh)
150.187
充电容量(Wh)
554.376
5.蓄电池组充放电记录:见附表
二、试验结论:
实际测试中,放电容量<0.95C(C为额定容量),不合格
蓄电池试验报告

蓄电池试验报告(厂)局变电站设备名称检验类别检验时间试验人员编写校核审核批准说明:检验之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及现场配置编制具体的试验报告。
1 蓄电池型号及参数序号项目技术参数1 蓄电池组别2 型号3 单体标称电压(V)4 单体浮充电压(V)5 单体均充电压(V)6 额定容量(Ah)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8 蓄电池投运数量(只)9 蓄电池制造厂家10 出厂日期(年、月)11 投运日期(年、月)备注厂家提供蓄电池内阻参考值2 外观及接线检查序号蓄电池外观及接线检查要求检查结果1连接条固定良好且应有绝缘热缩处理,无明显变形及损坏现象,各部件安装端正、牢固2电缆的连接与图纸相符,电缆号牌及号头标志清晰正确,施工工艺良好,压接可靠,导线绝缘无裸露现象3 检查连接条及正、负极连接端子无锈蚀、污迹,并保持清洁4 检查蓄电池外壳清洁、完好,无鼓肚、裂纹或泄漏现象5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无松动、无爬酸及腐蚀现象,连接条连接可靠6蓄电池由正极按序排列,排列极性正确,编号以及极性标志清晰,安装布线整齐正确7 检查单体蓄电池外壳无温度异常3 蓄电池运行环境要求检查序号蓄电池运行环境要求检查结果1 蓄电池室的门应向外开,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2 蓄电池室的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并至少有一个接在事故照明母线上,室内照明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开关、插座、熔断器等电气元器件均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专用空调插座除外)3 蓄电池室的窗户应有防止阳光直射的措施4 蓄电池室应装设通风装置,通风口装设网栅5 蓄电池室应装设空调,空调应具有自启动功能6 用温度计测试蓄电池室温度℃,温度应宜保持在25℃左右4 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序号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结果1 对于200Ah以上的阀控蓄电池组应安装在专用蓄电池室内,专用蓄电池室布置在0m层2 200Ah以上蓄电池组的安装应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两列布置方式;两组蓄电池组应分置两室或组与组之间应采用隔墙3 200Ah及以下的蓄电池组,可安装在电池屏柜内,对于贫液式的阀控式蓄电池,宜采用侧卧放置,便于测试和维护4 蓄电池间距符合规定,通风散热设计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蓄电池试验报告
(厂)局
变电站
设备名称
检验类别
检验时间
试验人员
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说明:检验之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及现场配置编制具体的试验报告。
1 蓄电池型号及参数
序号项目技术参数
1 蓄电池组别
2 型号
3 单体标称电压(V)
4 单体浮充电压(V)
5 单体均充电压(V)
6 额定容量(Ah)
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
8 蓄电池投运数量(只)
感谢你的观看
9 蓄电池制造厂家
10 出厂日期(年、月)
11 投运日期(年、月)
备注厂家提供蓄电池内阻参考值
2 外观及接线检查
序号蓄电池外观及接线检查要求
检查结
果
1 连接条固定良好且应有绝缘热缩处理,无明显变形及损坏现象,各部
件安装端正、牢固
2 电缆的连接与图纸相符,电缆号牌及号头标志清晰正确,施工工艺良
好,压接可靠,导线绝缘无裸露现象
3 检查连接条及正、负极连接端子无锈蚀、污迹,并保持清洁
4 检查蓄电池外壳清洁、完好,无鼓肚、裂纹或泄漏现象
5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无松动、无爬酸及腐蚀现象,连接条连接可靠
6 蓄电池由正极按序排列,排列极性正确,编号以及极性标志清晰,安
装布线整齐正确
7 检查单体蓄电池外壳无温度异常
3 蓄电池运行环境要求检查
序号蓄电池运行环境要求
检查结
果
1 蓄电池室的门应向外开,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
2 蓄电池室的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并至少有一个接在事故照明母线上,室内照明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开关、插座、熔断器等电气元器件均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专用空调插座除外)
3 蓄电池室的窗户应有防止阳光直射的措施
4 蓄电池室应装设通风装置,通风口装设网栅
5 蓄电池室应装设空调,空调应具有自启动功能
6 用温度计测试蓄电池室温度℃,温度应宜保持在25℃左右
4 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
序号蓄电池反措要求
检查结
果
1 对于200Ah以上的阀控蓄电池组应安装在专用蓄电池室内,专用蓄电池室布置在0m层
2 200Ah以上蓄电池组的安装应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两列布置方式;两组蓄电池组应分置两室或组与组之间应采用隔墙
3 200Ah及以下的蓄电池组,可安装在电池屏柜内,对于贫液式的阀控式蓄电池,宜采用侧卧放置,便于测试和维护
4 蓄电池间距符合规定,通风散热设计合理。
蓄电池的排列应有适当的间距,蓄电池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mm,有利于蓄电池的散热;立式放置的蓄电池端部与上层隔板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有利于散热和测试
5 蓄电池的屏柜或构架应固定牢靠且应接地
6 两组蓄电池的电缆应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尽量避免与交流电缆并排铺设,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
7 蓄电池组引出线电缆的正级和负极的引出线不应共用一根电缆
5 极性检测及开路电压试验
5.1 极性检测
蓄电池编号检查结果
1
2
3
…
n
5.2 开路电压试验
新安装后完全充电后
蓄电池编号开路电压
(V)
与平均开
路电压差
值(V)
开路电压
(V)
与平均开
路电压差
值(V)
1
2
…
n
最大开路电压(V) 最小开路电压(V) 最大最小电压差值(V)
结论
技术要求1)蓄电池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标称电压2V的蓄电池,完全充电并静置24小时后的开路电压的最大最小电压差值应小于0.03V ;标称电压6V的蓄电池,开路电压的最大最小电压差值应小于0.04V;标称电压12V的蓄电池,开路电压的最大最小电压差值应小于0.06V。
6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
记录实际时间
蓄电池编号放电
前
第1h 第2h 第3h (10)
1
2
3
…
n
整组电压(V)放电电流(A) 试验环境温度
(℃)
蓄电池放电容量(Ah)
技术要求1)蓄电池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阀控蓄电池组的恒流限压充电电流和恒流放电电流均为I10;
3)对于新安装蓄电池组的全核对性容量要求达到100%;对于投入运行后蓄电池组的全核对性容量要求达到80%。
7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试验
蓄电池编号实测值(V) 与平均浮充电压差值
(V)
1
2
…
n
最高浮充电压(V) 平均浮充电压(V)
最低浮充电压(V) 整组电压
测量时间
结论
技术要求1)蓄电池电压的测量精度宜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标称电压2V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05V;标称电压6V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15V;标称电压12V的蓄电池,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0.30V。
8 蓄电池内阻测试
8.1 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蓄电池编号
初放电前
放电后(全容量放
电后)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
内阻
(μ
Ω)
连接条
阻值
(μ
Ω)
蓄电池
内阻(μ
Ω)
连接条
阻值
(μ
Ω)
蓄电池
内阻
(μ
Ω)
与平
均内
阻偏
差
(%)
连接条
阻值
(μ
Ω)
1 2
…
n
测
试
时
间
测
试
仪
器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
蓄电池最高内阻(μ
Ω)
蓄电池平均内阻(μ
Ω)
蓄电池最低内阻(μ
Ω)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
Ω)
结论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技术要求
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蓄电池的内阻应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
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6%不
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
求基本一致。
8.2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蓄电池编号蓄电池内
阻
(μΩ)
与平均内
阻
偏差(%)
上一次内
阻(μΩ)
与上一次
内阻偏差
(%)
连接条阻
值(μΩ)
1
2
…
n
测试时间
测试仪器
蓄电池最高内阻(μΩ)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上一次平均内阻(μΩ)厂家提供蓄电池内阻参考值内阻大于平均值30%~50%
的蓄电池
(列出蓄电池编号以及对应
内阻值)
内阻大于平均值50%的蓄电
池
(列出蓄电池编号以及对应
内阻值)
蓄电池内阻异常情况分析(综合分析整组蓄电池内阻异常情况,对于内阻值特别异常的要重点说明)
结论
技术要求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浮充电压以及内阻应分别进行测试,先测各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再测蓄电池内阻;
3)蓄电池的内阻偏差不应超过平均内阻值的30%,超过平均内阻值30%的应进行跟踪处理;超过平均内阻值或投运初始值50%的应进行活化或充放电处理;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9 检验中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序号发现问题处理情况1
2
…
10 检验结论
附:试验仪器仪表清单
序号
设备名
称型号
出厂编
号
生产厂家精度
仪器检验
合格期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