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国标方法的改进
对《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的某些改进建议

说明这种野生植物是不可多得 的珍稀野生油料资源 , 对 于开发食 用 油料 新 品种 和保 健 食 品 ,具 有潜 在 的经 济价值。 亚麻酸是人体重要的必需脂肪酸 ,有很好 的生理 活性 ,对人体 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对心脑血管 患者及高血脂病的防治和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
是在 消退 动 脉粥 样硬 化 和抗 血栓 形 成方 面 都 有极好 的 疗效l 2 l 油 酸 也是 人 体 必 需 的脂 肪 酸 ,它 与平 滑 肌 。亚
[ 中国科 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海经济植 物志[ . 1 ] 青 M] 青海: 青
海 人 民 出 版社 , 18 : — 7 9 7 9 3. 2
[ 高香春 ,刘林森 ,李 向勤 ,等. 一亚麻 酸与 0一亚麻 酸消退 2 ] ^ y I 动 脉 粥样 硬 化 病 和 抗 血 栓形 成 作 用 的研 究 f_ 国油 脂 , J中 1
19 ,1 刊) 5 2 . 92 7 : —6 2
[ D斯沃恩. 3 . ] 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 M] 秦洪万 , . 译 4版. 北京: 轻工业
量达 7 .2 3 %,这 一特 征足 以说 明撒 金柏 籽油 具有 颇 高 1 的保 健功 能 。
参 考 文献 :
的 含 量 高 达 8 .9 ,人 体 必 需 的 脂 肪 酸 含 量 高 达 8 % 7
7 . % ,由表 2可知 ^一亚 麻酸 的含量 高 达 2 . %。 12 3 y 38 5
样 品菌落总数由 9f・ L 增至 35 ̄・ L ,增加 4 c 多 ;0 1 号样品菌落总数 由 9f・ L c m 增至 u 4 6f・ L , 0 c m ~ 增加 4 倍 ,超标 8 u 5 倍多 ; 号样品菌落 7 总数 由 1c ・ L lf m 增 至 多不 可计 ,变 化 十分显 著 。从 u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发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发布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3期
2017年1月9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由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药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该标准涵盖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感官、理化、
微生物等58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该标准将代替《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2008)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氟、氯、溴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GB/T 5009.167-2003),并于2017年6月23日正式实施,过渡期为半年时间。
该标准与GB/T 8538-2008和GB/T 5009.167-2003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包括:GB/T 8538-2008中附录A饮用天然矿泉水多种元素的检验方法列入第11项; GB/T 8538-2008中附录
B硫化物的检验方法列入第50项;GB/T 8538-2008中附录B磷酸盐的检验方法列入第51项;GB/T 8538-2008中附录B氘的检验方法列入第53项;GB/T 8538-2008中4.2采集和保存列
入附录B;删除了GB/T 8538-2008中附录B菌落总数的检验方法;删除了GB/T 8538-2008
中4.18.2锌试剂-环已酮分光光度法;删除了GB/T 8538-2008中4.20.3催化示波极谱法涉
及镉的检测以及4.21.3镉的催化示波极谱法;删除了GB/T 5009.167-2003中高效液相色谱法。
DBS45 001-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

DBS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S 45/001—201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饮用天然泉水2013-12-01发布2014- 03- 01实施发布DBS 45/ 001—2013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格式编写。
本标准代替DB45/T 118—2004《瓶装饮用天然泉水》。
本标准与DB45/T 118—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范围中增加了“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完善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饮用天然泉水的定义;——修改水质要求;——修改界限指标,取消1项(溴化物);——限量指标增加9项(锑、铁、锰、镍、溴酸盐、甲醛、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亚氯酸盐),修订4项(砷、镉、硼、氟化物),取消两项(硒、锂);——污染物指标增加2项(阳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修改1项(亚硝酸盐);——修改微生物指标,增加3项(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取消2项(菌落总数和致病菌)。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矿业协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国高、汪海、王举平、罗聪彪、杨凌、干宁军、黎一清、黄一帆、张如放、林进堂、何启仕、蒋力、吕仕军、缪璐。
饮用天然泉水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泉水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泉水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13727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 19298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淮GB 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及评述

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及评述引言:饮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矿泉水由于其天然纯净的特性备受追捧。
然而,为了确保矿泉水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中微生物的检测成为了必要的程序。
本文将就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及评述展开阐述。
第一部分: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在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微生物总数的检测和特定微生物的检测。
微生物总数的检测通常采用培养法,即将取样水样涂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来计算微生物的总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培养。
特定微生物的检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例如PCR法、荧光法、酶联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水源的微生物含量。
第二部分: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评述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微生物含量是评价其质量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微生物含量的评述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总数的评述。
根据相关标准,饮用水的微生物总数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水质的安全性。
当微生物总数超过标准限值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特定微生物的评述。
在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有些特定的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例如,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当饮用水中检测到大肠杆菌时,可能存在污染风险。
总结:饮用天然矿泉水微生物的检测及评述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必要程序。
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评估水源中微生物的含量,并据此评述水质的安全性。
在评述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指标来进行判断,以确保水质的质量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和准确的评述,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纯净的饮用水。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能力验证经验

112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5月T logy科技分析与检测1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力验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019年9月份参加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力验证中遇到的问题:滤膜无黑色菌落产生,只有少量灰色和大量白色杂菌生长。
由于大量杂菌存在,导致确证试验中生化现象不明显,最终实验结果没有通过。
2019年12月份再次参加产气荚膜梭菌测量审核,综合研究GB 4789.13-2012 和GB 8538-2016及各方资料[1-2],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按照测量审核作业指导书,先把冻干粉水化得到的原液,然后进行10倍和100倍稀释,得到稀释液,对原液、稀释液进行检测。
方法1,取50 mL 样液用0.45 μm 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 平板上,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2,取50 mL 样液用0.22 μm 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 平板上,抽滤,共2个平板。
方法3,取50 mL 样液用0.22 μm 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 平板上,再覆盖一层SPS 培养基,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4,取50 mL 样液用0.22 μm 膜抽滤,然后将滤膜反贴在SPS 平板上,即抽滤面朝下,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5,取50mL 样液用0.22μm 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TSC 平板上,抽滤,做1个平板。
同时做阴阳性对照,将以上平板在(36±1)℃下厌氧培养24 h,结果如表1所示。
验证试验,挑取各种形态不同的菌落做生化检验,验证试验结果:所有菌落都可以在FTG 旺盛生长;透明白色的菌落生化指标都不符合;灰色和黑色菌落中有部分菌的生化指标全部符合,也有部分菌的生化指标部分符合,可能是杂菌太多,挑取菌落时带有杂菌。
结果报告:参考实验中方法2的灰色菌落(136、146灰)和方法5的黑色菌落数(173黑)的数据,报了140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能力验证经验□ 徐万丽 深圳市通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厌氧芽孢杆菌属。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054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产芽孢,多以芽胞形式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动物及其肠道中,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同时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坏死性肠炎的食源性疾病。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标准对产气夹膜梭菌的要求是,从一批样品中采集5件样品,每件样品的采样量是50mL,均不得检出。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需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将其在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简称SPS)培养基上经24h、36℃厌氧环境培养,计数滤膜上的黑色菌落,并取黑色可疑菌落做进一步的验证试验。
但在这一环节会遇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目标菌在特定的时间内未生长、菌落颜色为灰色等,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情况。
经试验证实,延长培养时间,增加活化的步骤,关注试验细节,可以解决试验中遇到的类似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发现,完全按照GB 8538-2016的方法进行检验,滤膜上截留的产气荚膜梭菌在SPS培养基上经36℃厌氧培养24h,并无明显的黑色菌落,这就容易误认为被检样品中不含产气荚膜梭菌,而导致漏检。
2.对确定含有产气荚膜梭菌的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滤膜无黑色菌落产生,只有少量灰色的菌落,再对其进行确证试验,但生化现象不明显,最终给出错误的实验结果。
二、解决的方法将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CICC22949接种于血平板上,经36℃厌氧培养,待长出明显菌落,挑取单菌落于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简称FT),经36℃厌氧培养24h,用于后续试验。
1.延长培养的时间。
根据GB 8538-2016中的方法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检测试验,将上述的FT培养液用0.85%的无菌生理盐水连续梯度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0CFU/mL、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02CFU/mL、103CFU/mL、104CFU/mL、105CFU/mL的菌悬液,分别吸取1mL稀释后的菌悬液,加入到50mL的无菌天然饮用矿泉水中作为人工污染样品。
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质量检验标准 2

4.6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0 CFU /ml;酵母/霉菌:0 CFU /250mL;铜绿假单胞菌:0CFU/250mL;
大肠菌群:0MPN/100mL;粪链球菌:0CFU/250mL;产气荚膜梭菌:0CFU/50mL。
4.7储存、搬运、运输、装卸
4.7.1搬运、装卸时,不得大力扔摔、撞击产品,要注意保护外包装胶袋。
——水质量有较大波动时;
4.0技术指标与要求
4.1感官与包装
4.1.1色度:小于或等于15,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浊度:小于或等于5。
4.1.2臭和味:具有百岁山矿泉水的特有甘甜口感,不得有异臭异味。
4.1.3肉眼可见物:清澈透明,无其它肉眼可见物。
4.1.4水位:水平放置,水位应在瓶颈与瓶肩的连接处上下10mm内,低于瓶颈线10m视为容量不足,在连接处最佳。
4.1.5桶身
4.1.5.1卫生:洁净、无污迹。
4.1.5.2桶贴:无破损、无变色、无污染,粘贴牢固。
4.1.5.3颜色:无异色、无发白、无发黄。
4.1.5.4损伤:桶身无明显擦花、无明显损伤,瓶口无卡伤、缺口;瓶颈无明显划伤。
4.1.6桶盖与密封性:封盖到位,无高盖、歪盖;封盖严密,侧倒2小时,观察无滴漏;
4.1.9包装胶袋:洁净、无污迹、无破损,袋口扎紧无松脱。
4.2理化指标:电导率:30~100µs/cm;pH值:5.4—6.0;偏硅酸含量:≥25mg/L;
锰含量:<0.01mg/L。
4.3净含量:平均容量大于或等于规定容量;18.9L负偏差为≤1﹪。
4.4臭氧浓度:灌装后四分钟臭氧浓度在0.18-0.22ppm之间,以0.20ppm为最佳。
4.7.6储藏条件为常温或冷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的修订

76 食品安全导刊 2013年3月刊TEChNOLOGy ThESIS 科技文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标准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原标准的适用性、内容的完整性、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适时地组织和开展对GB/T 4789.1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的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已经颁布实施了。
产气荚膜梭菌(C l o s t r i d i u m Perfringens)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该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现就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主要修订的部分进行说明,包括以下5个方面。
1 样品制备如样品采集后不能立即进行检验,以前不知道样品该如何处理,现在就可以依据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中5.1样品制备部分对样品及时进行正确处理。
另外,针对固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的修订□ 刘沛 何艳玲 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GB 4789.1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已经颁布实施,文章就该标准的修订部分及修订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样品制备、选择性计数琼脂的选择、活菌计数培养、确证实验和菌数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 检验 国家标准体或半固体样品的处理,增加了拍击式均质器均质的方法,该方法处理样品时效率高且效果好。
拍击式均质器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外许多标准和方法中被推荐使用,及时增加该方法,使用时就有据可依了。
2 将选择性计数琼脂由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SPS)改为胰胨-亚硫酸盐-环丝氨酸(TSC)琼脂GB/T 4789.1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采用S PS 琼脂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计数,而U S-F DA BA M (U S-FDA Bacteriological Analytical Manual Chapter 16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001))、I S O 标准(I S O 7937 Microbiology of food and animal feeding stuffs—Horizontal method for the enumer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Colony-count technique)和AOAC官方方法[AOAC O f ficia l Method 976.30: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Foods Microbiological Method (First Action 1976;Final Action 1979)]均采用TSC琼脂对产气荚膜梭菌进行计数,所以安排试验比较TSC琼脂与SPS琼脂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国标方法的改进潘宝怡,吴清平,彭飞艇,周锦祯,郭伟鹏(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70) 摘要:针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检测国家标准方法中,滤膜上的菌落在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经24 h厌氧环境培养后黑色产生不明显的问题,对检验方法进行改进。
国标改进方法一:按GB/T 8538.4.55-2008进行过滤后增加一步骤,即用SPS培养基(约10 mL)倾注于培养皿的膜上,然后放置厌氧培养;国标改进方法二:按GB/T 8538.4.55-2008进行过滤后将滤膜反贴于SPS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厌氧培养。
对方法进行改进后,国标改进方法一和国标改进方法二滤膜上的菌落经24 h厌氧环境培养后均有明显的黑色产生。
国标方法黑色菌落不明显,国标改进方法一和国标改进方法二产生的黑色菌落数与国标方法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国标改进方法一不但有利于产气荚膜梭菌黑色的产生,而且容易挑取菌落做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饮用矿泉水;产气荚膜梭菌;方法;改进文章篇号:1673-9078(2012)9-1236-1238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Method for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PAN Bao-Yi, WU Qing-Ping, PENG Fei-Ting,ZHOU Jin-Zhen, GUO Wei -Peng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Guangdong Open Laboratory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Ministry-Guangdong Province Jointly Breeding Base), South China,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Guangzhou 510070, China) Abstract: The target colonies on the filtration membrane could not turn black obviously on sulfite - polymyxin - sulfadiazine agar after 24 h incubation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based on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drinking mineral wat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e detection method wa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GB/T 8538.4.55-2008. After filteration, the S PS medium (10 mL) was poured on the membrane in the petri dish, and then placed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Another improvement method was also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GB/T 8538.4.55-2008. After filtration, the membrane was placed on the SPS culture medium at the reverse side, and then placed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Using the two improved methods, the colonies of C. perfringens on the filtration membrane could turn black obviously after 24 h incubation in anaerobic conditions. Obvious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number of black colonies using the two improved methods. The first improved method would make C.perfringens colonies turn black easily and obviously, and it also makes easy to pick colonies for further studies.Key words: drinking mineral water;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methods; improvement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为厌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菌。
在《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标准中要求为0 CFU/50 mL[1]。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08)中规定,产气荚膜梭菌在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以下简称SPS)上经24 h厌氧环境收稿日期:2012-04-26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500003);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09Z52)作者简介:潘宝怡(1983-),女,学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通讯作者:吴清平(1962-),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研究培养后应形成黑色菌落,然后取黑色菌落作为疑似菌落再做进一步的确证试验加以证实[2],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按照GB/T 8538.4.55-2008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方法,滤膜上的产气荚膜梭菌在SPS培养基上经24 h厌氧环境培养后无明显黑色菌落产生,而如生长出来的为非黑色菌落,则为非疑似菌落,有可能导致漏检,不能真实反映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存在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标准中的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3,4]。
1 材料和方法12361.1 材料1.1.1 菌种产气荚膜梭菌A TCC13124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保存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为从水样中分离的经API鉴定过的阳性菌株。
1.1.2 主要仪器Bug Box厌氧工作站(英国)。
1.1.3 主要试剂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SPS)、疱肉培养基和血平板等培养基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22 μm滤膜购自Millipore(美国)。
1.2 试验方法1.2.1 菌液制备将标准菌株产气荚膜梭菌A TCC13124接种疱肉培养基培养,然后在血平板上分区划线,置厌氧环境培养,直至出现产气荚膜梭菌明显的菌落特征。
取增菌培养后的疱肉培养基至生理盐水作倍比稀释,将菌落数控制在10~100 CFU/mL。
加1 mL经稀释后的菌液至50 mL的无菌水中作为人工污染水样备用。
同样方法制备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人工污染水样。
1.2.2 国标方法分别取50 mL已添加产气荚膜梭菌A TCC13124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人工污染水样,按GB/T 8538.4.55-2008用孔径为0.22 μm的滤膜过滤,然后将滤膜移至SPS琼脂培养基上,倒置于36 ℃士1 ℃厌氧培养24 h观察结果。
1.2.3 国标改进方法一同1.2.2方法分别将产气荚膜梭菌A TCC13124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人工污染水样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将滤膜移至SPS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再用SPS培养基(约10 mL)倾注于培养皿的膜上,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于36 ℃±1 ℃厌氧培养24 h观察结果。
1.2.4 国标改进方法二同1.2.2分别将产气荚膜梭菌A TCC13124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人工污染水样进行过滤,过滤后将滤膜反贴于SPS培养基上,然后放置厌氧培养。
1.2.5 实际样本检测分别取50 mL实际水样按1.2.2、1.2.3、1.2.4所述进行检测。
2 结果与分析采用不同的改进方法检测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在SPS琼脂培养基的特征分别见图1、图2,检测实际样本结果见图3。
国标改进方法一国标改进方法二国标方法图1 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在SPS琼脂培养基上的特征Fig.1 Features of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TCC13124) on SPS国标改进方法一国标改进方法二国标方法图2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在SPS琼脂培养基上的特征Fig.2 Colony morphology of the isolate of Clostridiumperfringens on SPS由图1和图2可看出,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在SPS琼脂培养基厌氧培养24 h后,国标方法无明显黑色菌落出现,而国标改进方法一和国标改进方法二在SPS琼脂培养基上均可见明显的黑色菌落,则黑色菌落作为疑似菌落按《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 8538.4.55-2008)做进一步的确证试验加以证实。
12371238国标改进方法一 国标改进方法二图落法二则可把二种菌从形态上区别。
3 结论3.1 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还原亚硫酸盐的能力,把SPS 琼脂培养基中的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再与柠檬酸铁铵反应产生黑色沉淀,使菌落呈黑色[5]。
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其它的梭状芽孢杆菌则被磺胺嘧啶钠和多粘菌素B 所抑制[6,7],因此黑色菌落具有一定的特征(菌落大小比国标方法大)方法 菌A(产气荚膜梭菌) 菌落形态菌B(非产气荚膜梭菌)菌落形态国标改进方法一 黑色,圆形,中等大小(菌落大小比国标方法大) 淡黄色,圆形,较小 国标改进方法二黑色,圆形,中等大小(菌落大小比国标方法略大)淡黄色,圆形,较小 (下转第1265页)参考文献[1] GB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S].[2] GB/T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S].[3] 姚勇芳,方壮育.食品中大肠菌群实际检测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探讨[J].现代食品科技,2008,11:1183-1185[4]张淑红,吴清平,徐晓可,等.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1,11:1403-1405[5]纪绍梅.微生物培养基质控与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陈天寿,严德喜,李根生,等.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M].中国农业再版社,1995[7]姚积源,居建华,顾伟忠,等.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培养基—改良SPS 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3):339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