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杆菌

合集下载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医学课件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  医学课件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hows double-zone hemolysis on blood agar. Note the small area of beta hemolysis (complete lysis of red blood cells) surrounded by a larger zone of alpha hemolysis (partial hemolysis). The plate is sitting on a black lab bench
www.uni-ulm.de/.../ Diagnostik/Erreger/keim.htm
2)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 *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 *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在45℃高温下可进行快速分离纯培养,每培养3—4h 传种1次,较易分离纯化。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 陈旧培养物阴性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和芽 胞的大杆菌 大小:为(1-2)μm X(2-10)μm 。 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直径大于菌体的 直径,有的菌株难形成芽胞。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 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
/.../ agents/AgentsBW_toxins.asp
肝片肉汤培养: --大量产气,培养5h-6h变浑浊; 牛奶培养基中生长: --能够分解乳糖产酸,将酪蛋白凝固 产生大量气体,冲散酪蛋白, 使其成海绵状。 庖肉培养基中培养: --产生大量气体,肉渣或肉块 略带粉红,但不消化。 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15h- 24h形成S型菌落, 在营养不足或琼脂浓度 高的平板上可形成锯齿状带 at 45C , ClostridiumR perfringens is virtually the only 放射条纹的 型菌落。

产气荚膜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百科名片产气荚膜杆菌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perfringen)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见于几乎所有温血动物的消化道内,属于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

本菌能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及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是近年来我国家畜“猝死症”的主要病原。

特征为梭状芽胞杆菌类属,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无鞭毛不能运动。

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并可引起厌氧性蜂窝织炎、泌尿系感染和食物中毒。

存在于人粪及温血动物的粪便内,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指示菌。

此菌具有芽胞,污染水体后存活时间较长,对氯等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如水体内未检出粪大肠菌群和粪链球菌而仅检出此菌,说明该水体以往曾有过粪便污染。

产气荚膜杆菌作为判断土壤是否被粪便污染及污染程度的指示菌。

通常用产气荚膜杆菌值表示。

培养特性非专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经35℃,孵育6h即开始生长,24h菌落可达2~4mm,灰白色,光滑,圆形,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偶尔可见边缘呈锯齿状或放射条纹的粗造形菌落。

大多数A型菌落有双层溶血环,内层是狭窄的β-溶血环,外层是较宽的半溶血环。

在庖肉培养中,上部肉汤混浊,肉渣淡红色,不被消化,产气较多,可将覆盖在肉汤使凡士林上冲,汹涌发酵,卵磷脂酶阳性。

家禽感染由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实验感染上得知,其不仅能单独使鸡并发症坏死性肠炎(Necrotricentertis),且能与球虫混合感染,增强、恶化球虫症之病变或症状,使死亡率变高。

又同样,在野外之养鸡场,产气荚膜杆菌与球虫病之合并症,会给与养鸡户很大之经济性蒙害.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肠炎、菌群失调症(湿便)和胆管肝炎。

这些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某些地区,由于禁止使用抗生素类促生长剂后,该病的发生更为普遍。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4.抵抗力
• 本菌在含糖的厌氧肉肝汤中,因产酸几周 后死亡,而在无糖厌氧肉汤中能生存几个 月。芽孢在90 ℃ 30min或者100 ℃ 5min死 亡。
5.抗原性与致病性
• 依据主要致死性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试验可将此 菌分为A、B、C、D、E五个型,A、C、D能产生 肠毒素。
• A型菌主要引起人的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病原, 也引起动物的肠毒血症;B型主要引起羔羊痢疾; C型主要是绵羊猝狙病原,也引起羔羊仔猪的肠 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D型菌主要引起羔羊、牛、 灰鼠的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
梭菌属属于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有 以下特点 ⑴.菌体呈杆状 ⑵.厌氧呼吸 ⑶.不还原硫酸盐成硫化物
产气荚膜梭菌旧名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 杆菌,引起仔猪红痢。
由于芽孢的形状位置不同,芽孢体表现出 各种不同的形状,当芽孢体位于菌体中央 而膨大时,则芽孢体形如梭状,梭菌名称 由此而来,但并非梭菌属的细菌均为梭形。
• “勋章”样菌落和双层溶血样菌落
3.生化特性
• 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8-10小时,能分解乳中的 糖而产酸,将酪蛋白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气体穿过凝固的络蛋白,使之变成海绵状,气势 汹涌,称为“汹涌发酵”或“暴风雨现象”;可 用于本菌的快速诊断。
• 对糖的分解能力很强,大多数菌株发酵葡萄糖, 麦芽糖和乳糖,蔗糖, 可产生H2S。
• 鉴定本菌要点:厌氧生长,有双层溶血环,引起 牛奶的爆裂发酵,肌注小鼠过夜死亡并在胸肌涂 片见有荚膜的菌体。
• 有效微生物诊断方法是肠内容物毒素的检 查,取肠内容物,适量灭火生理盐水稀释, 离心沉淀取上清液分两份,一份不加热, 一份加热,分别静注小鼠,如有毒素存在, 不加热组常在10分钟至10小时内死亡,加 热组不死亡。

第十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ppt课件

第十节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验ppt课件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houyiweisheng wu/图片资料/产气荚膜梭菌.jpg
2019
www.uni-ulm.de/.../ Diagnostik/Erreger/c_keim.htm -
5
2)培养特性
*不严格的厌氧 *普通营养琼脂上可生长,若加入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37—47℃。 *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8min/代。 *在45℃高温下可进行快速分离纯培养,每培养3—4h 传种1次,较易分离纯化。
第十节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魏氏梭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Examination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019
-
1
目录
1、概述 2、生物学特性
(菌体形态学特征、 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2019 3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 陈旧培养物阴性菌)无鞭毛可形成荚膜和芽 胞的大杆菌 大小:为(1-2)μm X(2-10)μm 。 芽孢: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直径大于菌体的 直径,有的菌株难形成芽胞。 荚膜:在人和动物活体组织内,或在含血清的培养基 内生长时可形成荚膜。
2019 4 /research/Images/SarkerSlide.jpg / research/micimm/index.php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oxin
2019 /.../ agents/AgentsBW_toxins.asp 6 -
肝片肉汤培养: --大量产气,培养5h-6h变浑浊; 牛奶培养基中生长: --能够分解乳糖产酸,将酪蛋白凝固 产生大量气体,冲散酪蛋白, 使其成海绵状。 庖肉培养基中培养: --产生大量气体,肉渣或肉块 略带粉红,但不消化。 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15h- 24h形成S型菌落, 在营养不足或琼脂浓度 高的平板上可形成锯齿状带 at 45C , ClostridiumR perfringens is virtually the only 放射条纹的 型菌落。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产生有毒代谢产物的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常见于土壤、粪便和人体肠道中。

其毒素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产气荚膜梭菌的监测和检验至关重要。

1.引言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且致病力强的细菌,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需要对食品、环境和临床标本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检验。

本文将介绍产气荚膜梭菌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并探讨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标本采集在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样本。

对于食品样品,可以直接将样品取样放入含有富集培养基的袋子中。

对于环境样品和临床样本,应当使用消毒的采样器具采集,并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3.富集培养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富集培养,以增加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

将样品转移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合适的条件(如温度、气氛)进行培养。

通常,产气荚膜梭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较好,因此富集培养应当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进行。

4.筛选经过富集培养后,需要进行筛选,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产气荚膜梭菌。

常用的方法包括置换培养、差异培养和生化试剂检验。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产气能力和代谢产物等指标,可以初步筛选出产气荚膜梭菌。

5.鉴定对于筛选出的潜在产气荚膜梭菌菌株,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对其细胞形态、营养需求和基因序列等特征的分析,可以准确鉴定产气荚膜梭菌。

6.毒素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机制是其产生的毒素。

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还需要对样品中的毒素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包括毒素中和试验、免疫测定和PCR检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样品中毒素的种类和含量。

7.结果分析最终,根据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和毒素水平,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确定样品是否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是厌氧芽孢梭菌属中能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致病菌。

1.生物学和病原学特点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革兰阳性粗大芽孢杆菌,无鞭毛,不运动,孢子卵圆,次端生,在一般培养基上稀少.无外孢子壁,无附属丝:表面菌落直径2~5mm,圆形,有时边缘扩展、突起,呈淡灰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光泽,可在20~5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45℃,所有菌株均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产酸产气;多数菌株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在含亚硫酸盐及铁盐的琼脂中形成黑色菌落.产气荚膜梭菌见图3~11。

该菌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侵袭力,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在自然界的土壤、水和空气中广泛存在,人和动物的肠道是其重要的寄居场所,一般各类粪便每克含量可达102~109个之多,但不经肠道感染宿主,只是污染外环境.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人体肠道对其无天然特异免疫力,所有人群均为易感者,以婴儿和年老体弱者病情更重。

经口食人是其主要传染途径,也可由伤口感染,夏秋季节多见。

2.致病性和临床表现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为外毒素、肠毒素和荚膜。

外毒素根据性质和致病性不同,分为A、B、c、D、E 5个类型,其中A型菌株是人类最重要的致病菌,外环境中的分离株80%以上属A型,此型可致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坏死性结肠炎;C、D型也是人类的病原菌,C型的部分菌株能引起人的坏死性肠炎;其他为兽类病原菌。

摄食被A型或某些C型菌株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为8~24h,发病时下腹部剧烈疼痛、腹泻,但为自限性感染,一般1~2d内可自愈,老弱患者和营养不良儿童偶可致死。

另一种食物中毒的表现是坏死性肠炎,由C型菌β毒素引起,潜伏期不到24h,起病急,有剧烈腹痛、腹泻,肠黏膜出血性坏死,粪便带血,可并发周围循环衰竭、肠梗阻、腹膜炎等,病死率高达40%。

3.食品安全危害产气荚膜梭菌在污水、土壤、垃圾、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食品中均可检出,土壤中的检出率达100%.被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肉类和鱼贝类等蛋白质性食品,由于存放较久或加热不足使细菌大量繁殖,形成芽孢时产生大量的肠毒素,引起食源性疾病。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1例报告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感染1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 : R 5 7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7 4 4 X( 2 O 1 3 ) 1 2 — 1 1 3 6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7 4 4 X. 2 0 1 3 . 1 2 . 0 3 1
臭味 , 吸 尽 积血 。仔 细分 离 黏 连 , 未 见 活动 性 出血 ,
命 体 征平 稳 , 心 肺 无 特 殊 。腹 平 软 , 无压痛, 无反 跳
痛及 肌 紧 张 。左 中 、 下腹 扪及 5 c m×1 0 c m 包块 , 活 动可, 边界 清 , 肠 鸣 音 5次/ mi n , 未 闻及 振 水 音及 血 管 杂 音 。肛 门指 检 : 未 见 明 显 异 常 。肠 镜 检 查 示 :
患 者男 , 4 2岁 , 因“ 发 现左 下腹包块 1 年 ” 于 2 0 1 2年 3月 1 3日门诊 入 院 。查 体 : 一般 情 况 可 , 生
造瘘 术 、 远 端 封 闭术 ” 。探 查 见 皮 以 下 各 层 全 层 裂 开, 打 开腹腔 可 闻及 臭 味 , 未 见 明显 气 体 溢 出 , 腹 腔 内见 大 量陈 旧性 暗红 色混 浊液 体 约 2 0 0 0 mL, 伴 有
肠 管 结构 正常 , 肠蠕动正常, 行 大肠 次 全切 除术 , 保
类便中, 患者 外 伤后 易进 入伤 口, 但 不一 定致 病 。产 气 荚 膜梭 菌 是 人 体肠 道 内的 条 件致 病 菌 ] , 正常 情 况 下不 致病 ] , 当人体 受 到饮食 、 药物、 微生物、 环 境 因素等 影 响及 自身 生 理 状 态 发 生变 化 时 , 肠 道 菌 群 平 衡会 遭 到破坏 , 导致 肠 道功 能紊 乱_ 4 ] , 此 时产 气荚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奶牛急性死亡的救治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奶牛急性死亡的救治
张 口呼吸 , 口空嚼且 流涎 ; 全身 肌肉颤抖抽搐 , 以 尤 肩部 和臀 部肌 肉 明显 ; 济 失 调 , 而不 顾 障碍 向前 共 时 直冲, 时而后退倒地呈犬坐姿 势 , 唇顶槽沿 ; 听诊 心 跳快 , 心律 不 齐 ; 部 有 明显湿 锣 音 。 肺
假 定 健 康 牛 的 预 防 性 治 疗 用 碳 酸 氢 钠 10毫 0
部肌 肉有 明显 的震 颤 , 听诊 心 脏跳 动 快且 不 齐 , 有 肺 明显 湿锣 音 。排 除 鼠药 中毒 的可能 性 , 观 察 牛舍 狭 并 小 , 面潮 湿 , 风 不 畅 , 怀 疑 细菌 或病 毒 感 染 , 地 通 遂 又
根 据 奶 牛死 亡 的 急促 性 和突 发 性 ,进 一 步 怀 疑有 可
5 讨论
温 突变 等 是引 起本 病 的诱 因 。

牛 群 存栏 密 度 过 大 、 风 不 良 、 动 场 污 浊 、 通 运 气 本 病 主要 病 原 菌 为 产 气 荚 膜 梭 菌 ,还 混 合 感 染 其他 病 原菌 。致 死 原 因是 细菌 毒 素 的大量 吸收 所致 。
升 ,0 1%葡萄糖注射液 50毫升 ,0 0 1%维生索 C 0毫 5 升, 地塞米松 2 毫克 , 5 青霉素钠 l 0 0万 国际单位 ; 2
肌 肉注射 维 生素 B 10毫克 ;维生 素 B2 00毫 克 。 5 。 0 3 并 随 时观 察 , 必要 时再 静 脉 注射 1 。 次
兽 医 临 床
产 气 荚 膜 梭 菌 引 起 奶 牛 急 性 死 亡 的 救 治
杨 东 生 ( 黑龙江省农 垦九三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 113 ) 64 5
近 日, 我场频发奶牛急性死亡病 例 , 多数发生于 夜间, 病牛 多 突 然倒 地 , 舌伸 出 口外 、 涎 , 部 和 臀 流 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气荚膜杆菌
百科名片
产气荚膜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perfringen)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见于几乎所有温血动物的消化道内,属于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

本菌能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及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是近年来我国家畜“猝死症”的主要病原。

特征
为梭状芽胞杆菌类属,是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

无鞭毛不能运动。

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并可引起厌氧性蜂窝织炎、泌尿系感染和食物中毒。

存在于人粪及温血动物的粪便内,可作为粪便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指示菌。

此菌具有芽胞,污染水体后存活时间较长,对氯等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如水体内未检出粪大肠菌群和粪链球菌而仅检出此菌,说明该水体以往曾有过粪便污染。

产气荚膜杆菌作为判断土壤是否被粪便污染及污染程度的指示菌。

通常用产气荚膜杆菌值表示。

培养特性
非专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经35℃,孵育6h即开始生长,24h菌落可达2~4mm,灰白色,光滑,圆形,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偶尔可见边缘呈锯齿状或放射条纹的粗造形菌落。

大多数A型菌落有双层溶血环,内层是狭窄的β-溶血环,外层是较宽的半溶血环。

在庖肉培养中,上部肉汤混浊,肉渣淡红色,不被消化,产气较多,可将覆盖在肉汤使凡士林上冲,汹涌发酵,卵磷脂酶阳性。

家禽感染
由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在实验感染上得知,其不仅能单独使鸡并发症坏死性肠炎(Necrotricentertis),且能与球虫混合感染,增强、恶化球虫症之病变或症状,使死亡率变高。

又同样,在野外之养鸡场,产气荚膜杆菌与球虫病之合并症,会给与养鸡户很大之经济性蒙害.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肠炎、菌群
失调症(湿便)和胆管肝炎。

这些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某些地区,由于禁止使用抗生素类促生长剂后,该病的发生更为普遍。

急性坏死性肠炎的灾难性的后果很容易观察到,但亚临床型则较难发现。

剖检时,也仅能在肠道发现小的溃疡灶来确定该病的存在。

然而,亚临床型感染因为能够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所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亚临床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当鸡群拉松软的粪便时,很容易判断是菌群失调症,这样就会影响肠道对有营养价值物质的吸收,以及大量的水份的丢失。

这二者均会严重影响家禽的健康状况。

如果鸡舍存在湿便问题,就非常容易出现鸡跗关节疼痛。

高效的抗生素,如爱乐新,可迅速控制这一对经济影响较大的疾病。

胆管肝炎也会导致非常严重的经济学损失。

屠宰前,如果有也仅是少数病鸡表现出非常明显临床症状。

在屠宰时仅能鉴定出患该病鸡的很小一部分。

它主要影响肝脏和胆管,导致整个酮体的报废。

经济损失包括饲养成本增加及出栏时不能达到标准体重。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小鸡出壳后头几天内就可进入消化道。

为了减少该菌在肉鸡体内的早期繁殖,避免对肉鸡后期生长的影响,建议在下一批鸡进舍时就进行控制。

奶牛感染
产气荚膜杆菌病,通常是因创伤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局部组织的产气性水肿或全身中毒的疾病.夏季炎热潮湿.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奶牛易感染罹病.按奶牛身体部位,分为三种类型.即躯干部位的感染,蹄底感染和乳头内创伤感染.
1、躯干部位的感染:由于外伤或蝇虻类的叮咬.都可能造成产气英膜杆菌由伤口感染.多见于颈部两侧,胸部两侧和腹部两侧在伤口周围形成十或数个皮下气肿的肿疱.
肿疱圆形或椭圆形如拳头太乃至数倍于拳头大用手触之,有捻发音,并有痛感若用手术刀切开一小口,可故出一些气体,并流出少量混浊的液体.当切口愈合时.肿疱重新鼓起,触之卫出现捻发音,反复进行则可重复出现拖延时间较长,致全身症状出现,体温升高
至39℃~41℃.乳产量和食欲反刍锐减.
2、蹄底的感染:夏季湿热,运动场泥泞,奶牛蹄底,特别是后蹄的蹄叉和蹄肿易腐烂,伤口感染产气荚膜杆菌,形成重度蹄毙.呈现自后腿至臀部连成一片的或分散的数个气肿疱,患牛跛行严重.甚至造成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产乳量.
3、乳头内的感染:由于挤乳技术不好.或由于各种原因的排乳不畅,而经常使用乳导管针挤乳.致使乳头内导管部创伤或乳池创伤.造成产气荚膜杆菌浸^感染,形成乳房炎.患病乳区,浮肿胀大.触之有捻发音.有痛感挤出带有腥臭睐的气体.灰白色带絮状的污秽乳汁.在不及时或不合理的治疗情况下.约34天左右,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至4 0℃一41℃,精抻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行动缓慢或卧地不愿站起.病情较严重
治疗
对仅有局部症状的病牛,采取局部注氧和抗菌消炎的方法.对有全身症状的较重病牛,采取局部注氧.结合输液治疗.为了消除气肿疱,采用医用氧气袋注氧.效果非常好.
值得推广.
乳房感染产气羹膜杆菌病.可将乳导管针消毒后.涂上抗菌素软膏,插人乳头内,再将乳导管针接上氧气袋,注氧.每次3分钟,每天1次.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预防
发现产氧荚膜杆菌病牛,应立刻隔离.单独饲养兽医和挤奶员.处理病牛完毕.应将手臂工具等彻底消毒.有外伤的病牛.尽管是轻微的外伤,也应及时敷药治疗.不可延误.做好牛场内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消毒,及时清除污物,是减少发病的重要措施案例:某场修蹄.刷洗蹄底,发现在左后蹄底外瓣蹄肿.有小而裸的洞.挤压时排出气体和污秽的液体,沿蹄向上,左腿臀部有4个长形肿疱.肿疱之间能通连起来,触之有捻发音,切开大腿肿疱,吸取少罐液体.镜检并培养,检查结果为产气莫膜杆菌感染.蹄底腐烂处,用过氧化氢溶液冲诜,然后敷土霉素粉,绷带包扎.外用鱼石脂软膏;静注糖盐水500毫升,内加安那咖、青霉紊600万单位,下午再次静注.次日检查患牛,体温,食欲,反刍,精神均已正常,但腿部和臀部气肿疱仍未消退.立刻用医用氧气袋,将其腔管接针头.密封衔接处.将针头刺人肿疱下部.加压注氧,每肿疱注氧时间为3天,每天1次.此法连用3天,全部气肿疱消失而痊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