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实验日期指导老师实验者学号专业班级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与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三、实验要求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与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与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与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
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与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
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
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完整版)太阳能电池测试报告

完整版)太阳能电池测试报告本测试报告旨在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测试,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为后续项目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1.测试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情况。
2.评估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3.检查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及长期使用的可靠性。
1.连接测试设备:太阳能电池连接到测试装置并确保电路正常。
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太阳能电池在无负载情况下的电压和电流。
3.测试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使用光照计测量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照度。
在每个光照条件下,记录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值。
4.分析测试结果:将测试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差异。
评估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稳定性和可靠性。
5.得出结论:总结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电压和电流输出情况。
分析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
提出改进建议或优化方案。
通过测试,得到以下结果:强光照。
| 5.6.| 0.8.|中等光照。
| 3.9.| 0.5.|弱光照。
| 2.1.| 0.2.|1.太阳能电池的性能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输出电压和电流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2.在强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能力较强。
3.在弱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输出能力较弱。
根据测试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太阳能电池具有稳定的输出性能,适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使用。
2.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所下降,建议在设计应用时考虑增加电池板数量或采用其他补充电源。
3.为了保证太阳能电池的长期可靠性,建议定期检查清洁太阳能电池表面,以保证充分的光照吸收。
基于测试结果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建议进行以下后续工作:1.建立更复杂的测试环境,模拟更多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测试。
2.针对弱光照条件下的性能下降问题,研究并应用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设计方案。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它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一块小型电动风扇和一块电压表。
实验
过程中,我们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充分接收到阳光。
然后,我们将电压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以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
接着,我们将电动风扇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上,观察电动风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射下能够产生一定的电压,这
表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而当我们将电动风扇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电动风扇也能够正常工作,这进一步验证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同时也验
证了太阳能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机会,让我们对太阳能电
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报告经过这几堂课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有机太阳能的相关知识,虽然听进去的不多但是也有所收获,下面简要做下有机太阳电池的总结。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成分全部或部分为有机物的太阳能电池,他们使用了导电聚合物或小分子用于光的吸收和电荷转移。
有机物的大量制备、相对价格低廉,柔软等性质使其在光伏应用方面很有前途。
通过改变聚合物等分子的长度和官能团可以改变有机分子的能隙,有机物的摩尔消光系数很高,使得少量的有机物就可以吸收大量的光。
相对于无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缺点是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差和强度低。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半导体异质结或金属半导体界面附近的光伏效应,所以又称为光伏电池。
当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时,激发材料内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在静电势能作用下分离,然后被接触电极收集,这样外电路就有电流通过。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机材料吸收光子,如果该光子的能量大于有机材料的禁带宽度E,就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激子的结合能大约为0.2~1.0 eV高于相应的无机半导体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结合能。
因此激子不会自动解离.两种具有不同电子亲和能和电离势的材料相结触,接触界面处产生接触电势差,可以驱动激子解离。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具有光敏性质的有机物作为半导体的材料,以光伏效应而产生电压形成电流。
主要的光敏性质的有机材料均具有共轭结构并且有导电性,如酞菁化合物、卟啉、菁(cyanine)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按照器件结构可基本分为3类:(1)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2)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p-n 异质结混合异质结即本体异质结级联结构)(3)染料敏化有机太阳能电池➢单质结(肖特基型)有机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研究较早的太阳能电池,结构为:玻璃/电极/有机层/电极,如图a所示:对于单层结构的电池来说,其内建电场源于两个电极的功函数差或者金属与有机材料接触而形成的肖特基势垒。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
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特性研究对于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并探究环境因素对太阳能电池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电压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太阳能电池中,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激发出电子-空穴对,形成光生电流。
通过将正负极连接外部电路,可以将光生电流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池、光源、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等。
2. 将太阳能电池置于光源下方,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得太阳能电池表面接收到均匀的光照。
3.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4.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改变电路中的负载,记录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短路电流则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光照较弱时,太阳能电池中的载流子复合速率较慢,导致开路电压较低。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载流子的生成速率增加,导致短路电流增加。
然而,当光照强度过高时,太阳能电池中的电子-空穴对的生成速率达到饱和,载流子复合速率也增加,导致开路电压下降。
填充因子是太阳能电池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出能力。
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
填充因子的大小受到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当太阳能电池的内部电阻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大;而当光照强度较小时,填充因子较小。
转换效率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包括其源电压、最大功率点、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等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实验仪器:太阳能电池板、电子负载、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源、光强计、亚麻线等。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与电子负载、直流电源、数字万用表、光强计等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连接起来;2.将电池板朝向太阳,并利用光强计调节光照强度,使其保持恒定不变;3.通过调节电子负载,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电流调整到不同值,记录下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和光照震荡度等参数,并计算得出其等效电阻;4.统计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表;5.分析实验结果,比较其与标准太阳能电池参数的区别,并解释原因。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如下结果:1.太阳能电池的源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2.当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为最大功率点时,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3.短路电流是一个恒定的值,不随光照强度而变化;4.开路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来看,与标准太阳能电池相比,我们的实验结果比较接近。
这表明我们的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但是,我们发现开路电压和最大功率点的偏差比较大,原因可能是我们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质量不佳,功率转换效率不够高。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特性,为今后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提供了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验结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表现为:源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电池输出电流为最大功率点时,其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
短路电流是一个恒定的值,不随光照强度而变化。
开路电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
本实验结果比较接近标准太阳能电池参数,但存在偏差,可能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不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优化研究报告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优化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引言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器件,具有可弯曲、轻薄、低成本等优势,因此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材料优化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二、材料优化1. 光吸收材料的选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材料起到吸收光能并产生电子-空穴对的关键作用。
常用的光吸收材料包括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半导体。
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和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但其分子结构复杂,合成困难;小分子有机半导体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其吸收光谱相对较窄。
因此,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光吸收材料至关重要。
2. 电子传输材料的优化电子传输材料负责将光激发的电子从光吸收材料传输到电极,影响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流输出。
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包括有机小分子和无机氧化物。
有机小分子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溶解性,但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分子结构松散和氧化等问题;无机氧化物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导电性,但其制备工艺复杂。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电子传输材料。
3. 光电极界面工程光电极界面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子和空穴分离的关键位置,直接影响电荷传输效率。
通过界面工程,可以调控光电极材料表面的能级结构和电荷分布,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
常用的界面工程方法包括表面修饰、界面材料的引入等。
例如,通过引入适当的界面材料,可以提高光电极材料与电子传输材料之间的能级匹配度,从而促进电子的传输。
4. 光电池结构优化光电池的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效率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结构包括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等。
单层结构简单易制备,但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双层结构通过在光吸收层上添加电子传输层来提高效率;多层结构则通过在光吸收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添加空穴传输层来进一步提高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设计训练》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P3HT-PC61BM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学生姓名:实验时间: 2017 年 6月 7日助教姓名:实验地点:新材所320-3任课教师:评分标准实验概述15∙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15∙通过表格等形式陈述(每错一处扣1分)实验结果与讨论40∙格式规范∙图表标题清楚∙计算过程清楚∙数据齐全∙回答问题准确∙分析正确10实验心得体会与建议∙归纳实验注意事项、个人实验体会(要求客观,每条5分,可获得额外加分)实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20总分100一、实验目的1.在实验室制作P3HT-PC61BM聚合物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2.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熟悉相应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4.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以p-n半导体界面作为光吸收及能量转换场所的装置,其基本结构如图1。
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工作方式是由光电转化过程实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器件吸收光子产生激子,激子在给体中扩散,激子到达给体界面发生电荷分离,亚稳态的电子-空穴对在内建电场作用下分离成为自由的电子和空穴,自由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传输到电极并被抽出,如图2。
图1.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图2.光电转换过程Voc,Jsc,分别代表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是衡量太阳能电池最为重要的物理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由太阳能电池的I-V曲线(图3)给出,曲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即为Voc和Jsc。
Pmax表示最大输出功率, 填充因子FF则定义为大输出功率(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与Voc和Jsc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
FF是衡量太阳能电池外接负载能力的物理量,越接近于1越好。
图3. 电池的I-V曲线三、实验内容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3.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制备4.电池阴极材料蒸镀5.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6.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厚度测试四、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及试剂:P3HT,PCBM,o-DCB,ITO导电玻璃,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醇,金属Ca/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页码1实验项目名称P3HT-PC61BM 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
电池器件制作与性能测试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实验者
学号
专业班级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在实验室现场制作P3HT-PC61BM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以及开展电池性能测试,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熟悉相关的加工处理和分析测试设备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加深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加热磁力搅拌器、超声仪、紫外臭氧清洗系统、旋涂仪、
惰性气体操作系统、真空蒸镀系统、太阳光模拟器、数字源表、台阶仪
三、实验要求
1.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和规范开展实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触摸或按动设备开关或按钮以及设备控制系统。
2.实验期间保持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3.熟悉有机太阳能电池加工与测试相关设备、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聚合物体异质结加工溶液的配制(活性层P3HT:PCBM 溶液的配制)在手套箱外称取所需的P3HT 5.6mg 和PCBM 5.6mg,混合好装入带有磁子的5mL 瓶子中,转移到手套箱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33mL oDCB(邻二氯苯)溶剂,配成17mg mL-1的溶液,放到加热台(加热台需要 5 分钟的稳定时间)上,设置温度为85℃,搅拌1h 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2.导电玻璃表面清洁与处理。
A.首先确认ITO 面,用万用电表(打到Ω档)测试其表面电阻,有电阻的一面为ITO,在其反面的边缘处刻‘上’字(见下图)。
将ITO 依次放到去离子水、丙酮和异丙醇中超声清洗10 分钟。
每次超声完毕,用镊子取出ITO,用同样的溶剂反复冲洗两面三次,之后用氮气枪迅速吹干,立刻放到盛有下一种溶剂的容器中清洗。
最后将用氮气枪吹干的ITO 转移到六孔板中转移至紫外/臭氧清洗机(操作详见其说明)中,将ITO面朝上,表面清洁处理10 分钟后,将ITO 取出并置于六孔板中待旋涂PEDOT:PSS(ITO 面朝下)。
页码2 B.在ITO 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将清洗后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ITO 面朝上,然后将约9 滴PH750(约0.3mL)分散液滴到ITO 上,以4000 rpm 的速度旋涂60 秒(将第I 档设为0 秒,只用第II 档),得到月40nm 厚的PEDOT:PSS。
在滴加PH750前用氮气枪吹走ITO 表面灰尘,滴时滴管距ITO 为 1 厘米,旋涂时加盖。
旋涂PEDOT:PSS 后的ITO 置于加热台上在150℃下加热20min 焙干,然后将上述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3.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制备。
在MB10 手套箱中,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在PEDOT:PSS 膜表面上滴9 滴(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在转速为500rpm 下旋涂1min,然后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待活性层薄膜自然干燥。
®注意:滴加和旋涂操作过程中不要将溶液滴洒在手套箱内,否则尽快用无尘布擦拭干;任何可能泄露溶液的操作都用无尘布保护;移动滴管时手抓玻璃管而不是胶帽;用完的滴管放到240mm*180mm 的加厚自封袋中,谨防滴管扎破自封袋和手套。
所有产生的废弃品一律及时放入自封袋中并转出手套箱。
4.电池阴极材料蒸镀。
将干燥后的ITO/PEDOT:PSS/P3HT-PC61BM/基片转移至MB20 手套箱中,通过蒸镀模具载入到蒸镀腔中,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真空热蒸镀电池阴极金属材料。
5.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
蒸镀金属后得到的器件如下图所示,每块玻璃上有8 块电池器件,蓝色部分表示金属Ca/Al,黄色部分为ITO 面,将其放到测试模具中进行测试,此面朝上。
斜线部分为器件的有效部分,面积为9mm2。
在每次开始测试之前需用标准电池校准光强。
将略宽一些的ITO 长条一端的膜用剪刀刮掉,放到器件测试模具中,接好电极进行测试。
数据的保存格式:20130526 姓名班级学号数据的处理:采用Origin 中处理I-V 数据,得到J-V 曲线。
6.聚合物体异质结薄膜厚度测试。
采用DEKTAK XT profilometer 测试P3HT:PCBM 活性层材料的厚度,并作记录。
页码3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
1在ITO表面旋涂PEDOT:PSS(PH750)层
a.用镊子将已处理的ITO玻璃先置于氮气枪下吹走附着物,然后以ITO面
朝上的状态置于旋涂仪的托盘上,摁下真空吸附使得玻璃被固定。
b.用移液枪将约0.3ml以配好的PH750分散液分散均匀滴到ITO玻璃上,
并使溶液均匀覆盖到玻璃上。
c.以40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取下已处理的玻璃置于150℃的加热台中烘干20min。
2P3HT:PC61BM 的BHJ 薄膜的旋涂
预备:(非本人操作)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转移至MB10 手套箱中。
a. 在MB10 手套箱中,用镊子将涂有PEDOT:PSS 膜的ITO 玻璃置于旋
涂仪的托盘上,并使之被真空吸附固定。
b.用移液枪移取约0.08ml配好的活性层溶液均匀滴在涂有PEDOT:PSS膜的
玻璃上。
c.以500rpm速度旋涂60秒。
d.将导电玻璃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盖上盖子,并记录序号为2。
3光伏性能测试
预备:(非本人操作)干燥并蒸镀电池阴极Ca(20nm)/Al(80nm)。
a.将略宽一些的ITO长条的一端的膜用镊子刮掉,并用镊子将玻璃移至器
件测试模具中,旋调螺丝固定。
b.将红色的两根线同时接在中间三条接线柱的中间一条,将黑线同时接入
八块电池器件对应的接线柱之一,然后启动测试仪器,保存数据。
第三部分:数据分析与处理
1.实验测出的I-V曲线图
页码
4
-0.6-0.4-0.20.00.20.40.60.8 1.0 1.2
-0.008
-0.006-0.004-0.0020.000
0.0020.004I /A
E /V
1 2 3 4 5 6
2.实验处理得到的J -V 曲线图
-0.6
-0.4
-0.2
0.0
0.2
0.4
0.6
0.8
1.0
1.2
-1000
-800-600-400-2000
200400J (A /m 2
)
E /V
1 2 3 4 5 6
页码
5
3.实验测定效率
0.50361
0.245189
0.782919 2.040145
1.11234
0.593043
0.51
1.5
2
2.5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