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_训练案及答案(上课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Word版含答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解析:候鸟南飞是鸟感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出现的行为,光属物理信息。
答案: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来驱赶鸟类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某种形式传递某些信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故B项不属于信息传递的范畴。
答案:B3.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D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B.①③A.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答案:A5.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①鸟类鸣叫②孔雀开屏③萤火虫发光④蜜蜂跳舞⑤昆虫发出的声音A.①③ B.①③⑤D.③④⑤C.②③④⑤解析:鸟类的鸣叫,昆虫发出的声音,萤火虫发出的光,上述三者属于物理信息中的声、光;孔雀开屏和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B6.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Word含答案

第4、5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都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既能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又能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6.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其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连线]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连线]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自我调节能力(1)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连线]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2)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5)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6)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2.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①⑤⑥⑧;属于化学信息的是②③⑦⑩;属于行为信息的是④⑨。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达标练习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答案:B2.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A.种群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答案:D3.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答案:A4.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
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A.蒲公英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要晚很多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D.地鹆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答案:C5.(双选)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内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答案:BD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生物的种群繁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不能正常生存。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堂练习人教版必修3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息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利用的信息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为声音,属于物理信息。
2.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地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A.种间互助,告警激素B.种内互助,告警激素C.种间互助,性外激素D.种内互助,性外激素答案 B解析本题是一道考查生物种内互助和信息激素基本概念的题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种内互助的概念以及信息激素的种类。
3.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A解析考查信息传递的作用。
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生命活动;种子的萌发是生物种群的繁衍。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大量有用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和种群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C.生物和环境之间D.以上三项都有答案 D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的信息属种内互助,有的信息属种内斗争;还发生在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及作用。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建立进化与适应观。
2.社会责任:利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种类项目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举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来源无机环境、生物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物的行为特征(1)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只限于同种生物()(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3)花香引蝶和老马识途都属于物理信息()(4)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答案(1)×(2)×(3)×(4)√下面展示了10种信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花椒树上的刺②昆虫的性外激素③孔雀开屏④鸟类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⑤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⑥蜜蜂的舞蹈行为⑦某些植物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给传粉昆虫的信息⑧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⑨萤火虫的闪光⑩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1)属于物理信息的有哪些?提示①④⑦⑨。
(2)属于化学信息的有哪些?提示②⑤⑧⑩。
(3)属于行为信息的有哪些?提示③⑥。
关键点拨(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4节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不行能发生在()A.细胞与细胞之间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种群与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行能发生于细胞与细胞之间。
答案: A2.以下对于生态系统信息传达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告有害昆虫,能够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分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于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答案: A3.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升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供给能够采食的信息C.延伸光照时间,提升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施发出不一样的声信号,诱捕或驱逐某些动物分析:信息传达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升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鸡场在秋天经过延伸光照时间提升产蛋率;②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如利用音响设施发出不一样的声信号,诱捕或驱逐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或利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
B 选项是信息传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固。
答案: B4.蟑螂爱好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日和黑夜加以颠倒,大概经过一个礼拜,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 只管其实是白日) 。
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觉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达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能够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能够感觉全部信息刺激分析:这个实验说明,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达。
答案: A5.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达模式图,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信息传达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假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达C.信息传达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样形式的信息传达分析: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循环流动、频频利用的。
2020秋高二生物3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答案A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香甜的分泌液属于化学信息;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臭味由化学物质组成,属于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是通过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3.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它小的动物电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答案C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电鳗的电流可以电击死猎物,电流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4.下列各项信息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答案D解析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的是声波,属于物理信息;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属于物理信息;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也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故选D。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解析】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A正确;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正确;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生物信息,C错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D正确。
【答案】 C2.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
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蔗蟾与袋鼬之间为捕食关系,都是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可能实现物质循环,故A错误;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蔗蟾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流向了袋鼬,故B正确;袋鼬捕食蔗蟾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信息传递,并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C正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共同进化,以适应环境,故D正确。
【答案】 A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A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而不是杀灭,B错误;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C正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必修3训练案一、(A层)基础知识巩固:1、蜂王能分泌一种物质,使失散的蜂群能重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种在同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激素调节2、美国科学家用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挂在柑橘园里,三天内诱得大量的雄性柑橘害虫。
这种药物属于( )A.性激素B.物理信息物质C.化学信息物质D.杀虫剂3、下列生物现象是受温度这一物理信息影响的是()A.蛾类在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D.柳树喜欢在强光下生长4、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下列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是()A.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内B.狼捕食兔子C.雌蚊能找准血管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D.一个蜂巢中的蜂王和工蜂5、一阵微风吹过,蜘蛛在蛛网上静待不动;一阵狂风来袭,蜘蛛迅速逃离蛛网;一只小飞虫被粘在蛛网上拼命的挣扎,蜘蛛大步奔向小飞虫所在位置,美餐一顿。
由以上不同情况下蜘蛛的行为差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蜘蛛可以从蛛网的振动中获得信息B.风的大小可以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C.蛛网上有给蜘蛛提供是否有食物的信息的化学物质D.小飞虫的挣扎为蜘蛛提供了行为信息6、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7、一种萤火虫能以别种萤火虫的雄虫为食物,它会发出别种雌虫的回应闪光以骗取雄虫自投罗网。
它能以闪光信号吸引4种其他种类的雄虫。
当别的雄虫热切地接近它并欲行拥抱之际,正好走向死亡之渊。
萤火虫的闪光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信息素8、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萤火虫发荧光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雄鸟的“求偶炫耀”9、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起的作用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动物只有在求偶时才表现出行为信息10、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换毛现象是感受到外界环境中的什么信息引起的()A.温度B.光照强度C.光周期D.湿度11、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既有报警作用又有防御功能。
这种气体信息与下列哪种情况传递的信息是同一类型( )A.蒲公英即使在很弱的磁场下,开花也要晚很多B.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C.胡桃树能分泌大量胡桃醌,对苹果起毒害作用D.地行鸟发现敌情时,雄鸟就会急速起飞,扇动两翼,给在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信号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13、连年种植花生的土地里有大量的蛴螬(一种昆虫),严重危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
人们发现,若花生与甘薯轮种(一年种花生,一年种甘薯),除了能大大减轻蛴螬的危害,还能够增产,原因是()A.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B.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C.促进了农田的物质循环D.巧妙地利用了种间关系14、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A.补充光照,延长光照时间B.适当提高温度C.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D.适当多浇水15、右图所示为I和Ⅱ两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日照长度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以判断( )A.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长日照植物B.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短日照植物C.I是短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D.I是长日照植物,Ⅱ是中日照植物16、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是利用了生物的什么特性?这种信息属于哪一种类()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17、下面有关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信息传递B.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形成一个统一整体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可以是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之间,还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18、生物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能()A、调整自己的生活和行为B、改变生物自身的遗传性C、调节繁殖速度D、进行自我保护19.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警犬嗅寻毒品 B.蜜蜂跳舞C.候鸟南飞 D.花香引蝶20.生活于茂密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A.飞翔行为B.鸣叫声音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21.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
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22.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孔雀开屏B.蜜蜂跳舞 C.雄鸟的求偶炫耀D.鸟类发出的声音23.感受物理信息的器官是()①洋葱表皮②叶③芽④皮肤⑤眼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④⑤ D.②④⑤24.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
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 )A.趋光性物理信息B.向光性物理信息C.趋光性行为信息D.向光性化学信息25.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具有趋光性C.狗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D.刺猬全身硬刺竖立2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7.下图表示物种甲与物种乙的关系,则物种甲与物种乙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甲传递给乙B.信息只能由乙传递给甲C.甲与乙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甲与乙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28.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29.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析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3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用于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32.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刺激才能萌发,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3.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35.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侵害的密切相关状态36.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②防止环境污染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④容易操作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37.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气味,从而使得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孵化为成虫。
对于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B.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C.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和蚂蚁之间只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D.蓝蝶幼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及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只能来源于无机环境B.孔雀开屏和蜜蜂舞蹈均属于行为信息C.信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单向的D.信息只能在同种生物之间进行传递39.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 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40.为研究影响莴苣种子萌发的因素,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每组实验种子为100粒):A.光照是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 B.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红光提供能量C.红光处理可能促进种子细胞内赤霉素的合成D.赤霉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营养41.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D.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42.右图不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B.1表示可遗传的变异,2—4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43.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利用的信息是()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44.荧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