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带包扎顺序
绷带的用法有哪些包扎技巧是什么

绷带的用法有哪些包扎技巧是什么绷带在发生意外进行急救的情况下非常有用,急救包里面最常见的就是绷带,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去使用绷带,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绷带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绷带的使用方法绷带分为三角绷带、医用弹性绷带、医用脱脂纱布三种。
一、三角绷带使用方法介绍三角绷带是一大块三角形的纱布,骨折时能绑住头和背等地方,也可将骨折或受伤的手固定在脖子上。
三角绷带包扎好要注意检查血液循环。
三角绷带大手挂:在前臂、上臂、手及手腕外伤包扎、悬吊。
三角绷带小手挂:在锁骨、肩关节、肋骨受伤时的包扎、悬吊。
三角绷带头部帽式包扎。
三角绷带拳头包扎法:手掌掌心严重出血包扎。
二、医用弹性绷带使用方法介绍医用弹性绷带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腕部、头部等,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医用弹性绷带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腿、脚等。
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
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医用弹性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
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医用弹性绷带“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
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医用弹性绷带反回包扎法用于头顶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
绷带包扎的五种方法

绷带包扎的五种方法
绷带包扎技术对保证颌面、颈部手术创口的顺利愈合和损伤救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今天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绷带包扎的五种方法。
生活中常用的急救止血方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基本常识。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出现外伤时,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等目的,为后续医院的救治奠定基础。
那么绷带包扎的五种方法是什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
绷带包扎的五种方法是:
1、环形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最后用橡皮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开两头打结。
此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多用于手腕、肢体等部位。
2、蛇形法: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按绷带之宽度作间隔斜形上缠或下缠。
3、螺旋形法: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之1/3或2/3呈螺旋形。
4、螺旋反折法: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作螺旋形法之缠绕,等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的1/3或2/3,依次由上而下地缠绕。
5、8字形法:在关节弯曲的上方、下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由上而下成8字形的来回缠绕。
绷带包扎原则与方法

绷带包扎原则与方法第一篇:绷带包扎原则与方法绷带包扎原则与方法原则:1.由远至近、由里到外。
2.绷带卷在身体上滚动,保证力度一致。
3.包扎不得过紧或过松,要达到止血目的,力度合理。
4.包扎好后,检查远端动脉搏动,适当调整松紧度。
5.随时观察血液循环和肢端感觉、运动功能。
包扎方法:一、环行包扎:用于粗细相等部位的包扎口诀:缠绕若干圈,固定在外边包扎完毕后,别忘查循环二、螺旋式包扎:用于粗细相等或不等的部位(使用弹性的绷带)包扎口诀:环形包扎须两圈,螺旋缠绕若干圈,覆盖上圈的一半,包扎完毕查循环。
三、8字包扎:用于关节或手、脚部位的包扎(交叉在手、脚背)口诀:关节之处绕两圈,下一圈上一圈,逐渐分两边,交叉在拐弯,固定在外边。
四、回返式包扎:用于伤口断端,如头顶部、断肢处口诀:环形两圈,回返若干,螺旋固定,结放外边。
第二篇:桡动脉包扎止血后绷带松解方法桡动脉包扎止血后绷带松解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观察患者绷带包裹处及周围的皮肤颜色,有无出血点,有无肿胀、有无破损,有无渗血,摸止血绷带包扎处以远的桡动脉搏动。
手法:松解绷带时左手拇指固定在穿刺点以上的敷料上,右手慢慢松解绷带。
同时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其感受,分散其注意力。
松解后再次包扎时应暴露穿刺点远心端敷料及皮肤,以便于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
(1)PCI患者每小时松手1次,共2次(也可3次)。
第一次松绷带时,不要完全松开,绷带解开处要留有2指的距离。
而后再次用绷带包扎,但不要太紧。
第二次可完全松开,但松开时一定要迅速,且不要打开敷料,以免出血。
而后再次用绷带轻微用力包扎,以能固定绷带不活动为准。
嘱患者多饮水,右上肢腕关节制动,伤口处不要遇水。
12小时后换药。
(2)单纯冠造影者1小时松开一次,2次即可。
注意事项:1、松手时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依病人情况而定,如患者术后有抗凝药物泵入或已经有皮下血肿,可适当延长时间。
2、如松手时间过早或固定不牢出现出血不止情况时,术者戴无菌手套后双手拇指紧压右手臂中部,防止进一步出血,同时助手用干净敷料擦拭穿刺点血迹以暴露穿刺点,而后术者用右手拇指按住桡动脉穿刺点以上,左手托住患者右臂,按压1小时后,再次包扎桡动脉,重新计时松手。
绷带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技能,它可以有效地固定伤口、止
血和保护受伤部位。
正确的绷带包扎方法可以帮助受伤者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加快伤口愈合。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绷带包扎的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绷带。
绷带应该根据受伤部位的大小和形状
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和宽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弹力绷带或
纱布绷带,弹力绷带适合用于关节部位,而纱布绷带适合用于一般
伤口包扎。
接着,正确的包扎方法。
在包扎之前,我们需要先清洁和消毒
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伤口。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包扎。
首先,将绷带固定在伤口附近的健康皮肤上,然后沿着受伤部
位的形状缠绕绷带,要保持适当的紧度,不要过紧或过松。
在缠绕
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另外,对于关节部位的包扎,我们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
在包
扎肘部或膝盖等关节时,可以采用交叉包扎的方法,即先从上方开
始包扎,然后交叉到下方,再交叉回上方,直到将整个关节包扎固
定。
包扎完成后,我们需要检查包扎是否牢固,是否影响了受伤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
另外,还需要定期更换绷带和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包扎的紧度和位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绷带包扎时,要避免过度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另外,如果伤口出血严重或伤势严重,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总之,绷带包扎是一项简单而重要的急救技能,掌握正确的包扎方法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关键的作用。
希望大家都能学会这项技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
绷带包扎方法

绷带包扎方法外科包扎是外科治疗学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技术。
可用于换药时伤口创面处理完毕,覆盖无菌纱布敷料后;也可用于伤口是污染伤口时,如外伤伤口,为了保护创伤免受再污染而及时进行包扎,还能起到止血,止痛作用,或固定作用等等。
包扎材料三角巾一般在紧急情况(如在战地创伤救护时)及患者较多时,一下子其他包扎材料无法满足需要时为适用。
主要用于头,胸,腹,四肢等处的损伤包扎,另还可用作悬吊带腹带常用于腹部手术或腹部受伤后病人的包扎固定,有防止伤口裂开的作用。
还可以用于病人产后恢复体形。
普通绷带绷带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
如固定敷料、出血伤口的加压包扎、肢体支持与悬吊以及和夹板、石膏一同应用固定骨折等等。
运用绷带包扎机体的各个部位,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包扎绷带是临床外科最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
弹性绷带一种由弹性纤维织成的特殊软绷带,规格有7.5cm×225cm,10cm×225cm两种。
主要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四肢淋巴水肿。
二、绷带基本包扎方法(一)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图1),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二)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
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图2)。
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三)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
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应在伤口与骨隆突处(图3)。
小腿绷带包扎的方法

小腿绷带包扎的方法
小腿绷带包扎的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绷带、固定带、剪刀。
2. 清洁伤口:用肥皂水清洁伤口及周围皮肤,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3. 伸展腿部:将受伤的小腿放在舒适的高度上,使伤口处露出来。
4. 固定伤口:将绷带从伤口下方开始拉紧,固定在小腿上,然后以螺旋状缠绕至伤口的上方。
5. 保持适度紧密:绷带应该紧贴皮肤,但不应该过紧,以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6. 调整角度:伤口处的绷带应该保持正常角度,避免扭曲。
7. 视情况添加额外包扎:若伤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可以添加额外的绷带,甚至用固定带进行固定。
8. 最后固定:使用固定带或绷带封闭绷带端部,确保包扎牢固。
注意事项:
1. 包扎时要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进一步伤害。
2. 包扎后要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疼痛、感染等情况,若有需要及时就医。
3. 包扎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每隔几天取下绷带换新。
4. 如有需要,最好请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包扎。
绷带的包扎与使用操作流程

绷带的包扎与使用操作流程介绍绷带是用于固定伤口、包扎患处或保护受伤部位的常见医疗敷料之一。
正确的包扎方法和使用操作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同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绷带的包扎与使用操作流程,以便更好地应用绷带。
操作流程为了正确使用绷带,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包扎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好所需的绷带、消毒剂和其他辅助工具。
步骤2:清洁伤口在包扎之前,首先要确保伤口及周围部位的清洁。
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伤口,并用消毒剂消毒。
步骤3:选取适当的绷带根据伤口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绷带。
一般来说,伤口较小的情况下可选用较窄的绷带,而大面积的伤口则需要较宽的绷带。
步骤4:开始包扎将绷带的一端固定在伤口附近的健康皮肤上。
用一只手牢牢地将绷带固定住,然后用另一只手将绷带缠绕在患处上。
步骤5:循环缠绕从固定点开始,将绷带循环缠绕在患处上。
在缠绕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张力,既不能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也不能过松使绷带容易脱落。
步骤6:重叠覆盖要保证绷带的覆盖面积一致,避免留下空隙。
在绷带绕过伤口时,要进行适当的重叠,以增加供压和固定效果。
步骤7:结束包扎当覆盖到伤口的范围时,绷带的另一端将其固定在周围的健康皮肤上。
确保固定牢固,但避免过紧以致影响血液循环。
步骤8:检查和调整一旦完成包扎,检查绷带是否牢固。
检查是否存在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在进行绷带的包扎和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包扎过紧,以免血液循环受阻。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绷带并进行清洁消毒。
•注意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如发现红肿、渗液或异常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尽量避免对包扎部位的过度活动和压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如果是使用勒紧绷带止血,需要注意时间控制,必要时定期松开绷带,以保证供血正常。
总结绷带的包扎与使用操作流程简单明了,正确的包扎可以有效固定伤口、保护受伤部位,促进伤口愈合。
医疗培训——绷带包扎

1 医疗培训——绷带包扎
1、环形法
此法是绷带包扎中最常用的,适用于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操作步骤:
1)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左手将绷带头端固定在敷料上,右手持绷带卷绕肢体紧密缠绕;
2)第一圈稍作斜行环绕,环绕第二圈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入环圈内,环绕第二圈;
3)加压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
4)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绷带尾从中央纵形剪开形成两个布条,两布条先打一结,然
后两者绕肢体打结固定。
环形包扎法
2、“8”字包扎
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伤口用“8”字绷带包扎,选用弹力绷带。
操作步骤:
1)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 包扎手时从腕部开始,先环形缠绕两圈;
3) 然后经手和腕“8”字形缠绕;
4) 最后绷带尾端在腕部固定;
(注:包扎关节时绕关节上下“8”字形缠绕)
“8”字包扎法
3、螺旋包扎
适用于上肢、躯干的包扎
操作步骤:
1)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先做环形缠绕两圈;
3)从第三圈开始,环绕时压住上圈的1/2或1/3;
4)最后用胶布粘贴固定。
螺旋包扎法
4、螺旋反折包扎
适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
操作步骤:
1) 先用环形法固定始端;
2) 螺旋方法每圈反折一次,反折时,以左手拇指按住绷带上
面的正中处,右手将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
(注: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 螺旋反折包扎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绷带包扎顺序、原则、要点及方法
绷带包扎顺序原则应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有环行、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
包扎时要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走行方向顺序。
绷带包扎要点及方法:
1.患者准备
工作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使保持功能位置。
检查包扎部。
位皮肤是否清洁并保持干燥。
按包扎部位选择宽度合适的绷带卷,绷带潮湿或落地污染均不宜使用。
2.操作要点
包扎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应注意包扎的起点、止点和着力点以及包扎时绷带的走行方向。
起点:包扎均由远心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周,将其始端固定。
再向近心端包扎。
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移行与着力点:每包扎一周应压住前周的1/3~1/2,用力均匀,松紧适度,使绷带平整均匀,反折部分不可压在伤口或骨隆突处。
包到出血伤口处,宜稍加压力,起止血作用;若是脓腔引流伤口则不要太用力,以免妨碍引流。
止点:包扎完毕时再环绕两周以胶布固定,或撕开带端打结,亦可用安全别针固定。
打结应打在肢体外侧,不可打在伤口、骨隆起及坐卧受压处。
(1)基本包扎法
1)环形:在包扎原处环形缠绕,后一周完全压住前一周。
用于开始和结束包扎时,或包扎项、腕等处。
也可使绷带环向同一方向逐渐错开,适用于包单眼、单耳。
2)蛇形:斜形环绕包扎,两周问留着空隙。
用于绷带不足或临时简单固定夹板。
3)螺旋形:如螺旋状缠绕,后一周压住前一周的1/2~1/3左右。
用于上臂、大腿、躯干及手指等周径相近的部位口
4)螺旋反折形: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每次反折处应对齐以保持美观。
用于包扎径围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5)“8”字型:按“8”字的书写行经包扎,交叉缠绕,包扎牢固,应用较广。
用于包扎肘、膝关节、腹股沟或前臂、小腿、足跟、足背、手掌和手背等处。
6)回反形:用于包扎头顶和残肢端等处。
从顶端正中开始,分别向两侧回反,直到顶端包没为止。
(2)各部位绷带包扎法:根据各部位形态,选用合适的基本包扎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