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发展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En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生态学
2、大城市连绵区
3、邻里单位
4、礼治营建制度(《考工记.匠人》)
5、簇群城市
6、带形城市
7、卫星城市
8、场所
9、四水贯都
10、城廓
11、市肆
12、郊区化
13、新城市主义
14、簇群城市
15、瓮城
16、坊里
二、绘图并解释
1、绘出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并简述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其特点
2、绘制周王城复原想像图,并标注其中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3、绘制隋唐长安城平面图,并标注其中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4、绘出曹魏邺城的复原想象图,并说明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
三、简答
1、简要论述L.柯布西埃的功能理性规划思想。

2、华盛顿朗方规划的城市布局主要特点
3、简要介绍大上海计划及其意义。

4、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5、简要介绍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
6、简述隋唐长安的规划思想
7、介绍平江图及其意义
8、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措施?
9、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

10、简述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的核心观点
11、元大都的规划有何特点?
论述题
1、试论述艾伯克龙比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主要思想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论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
影响。

3、比较《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观点,以此论述现代城市规划的几个主要转变。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讲解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讲解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原始的居住形态(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

两旁两夹,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2023年修改整理

一、名词解释4×5(分)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建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要紧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爱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治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治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进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都市内部用地不足,因此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进展带,起初这些进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治理,便修建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筑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爽朗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都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纳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都市建设的要紧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都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都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古埃及城市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西部为奴隶,东部南北分阶层贵族(北)和中产阶级(南)(死墙东南角墓地)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死者之城左岸、城市在右岸,神庙位于城中、西南向东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两河流域城市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幼发拉底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内护城河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

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 (窣su屠婆)潘陀族的首府印特拉勒斯特和枯鲁族的哈斯底那波勒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古希腊的城市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叫城邦国家。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大题提纲1、我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基础及其条件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2)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出现(3)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组成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2、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评断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准:(1)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2)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宫殿庙宇等行使政治文化职能);(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城市经济中心职能);(4)要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给水、排水、城墙、壕沟);(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包括列国王城平面图)1、城市数量激增,规模扩大,形制多不规整。

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丰富多样。

城廓分工明确,城是政治中心,廓是经济中心。

3、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管子》)4、列国都城一般由大小城组合,并有多种组合方式齐临淄——小城在大城一角鲁国曲阜——内外两重燕大都——大小城并联赵邯郸——大小城相隔一定距离4、宋代都城东京规划特点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5、汉代长安城建设及其规划要点。

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中外城市发展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发展史复习提纲

《城市发展史》复习提纲
2013/12/9
中城史:
典型城市建设思想:
《考工记·匠人营国》
代表性城市:
古都:秦咸阳、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大兴唐长安、北宋东京、明清北京近代主要城市:广州、上海、武汉、天津
近现代城市规划案例
《首都计划》
《上海都市计划》
一五期间洛阳的城市规划
城市住区和商业形态演变:坊里和街市
城市发展与水系和水运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公路铁路交通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学习城建史对当前城镇化形势下做好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的意义
外城史
一、西方城市的形态原型
1. 方格网城市
Hippodamus
希波达莫斯
2. 十字形城市
古罗马的军营
3. 放射形城市
巴洛克时期
(巴黎、华盛顿、堪培拉等)
二、古希腊城市:Hippodamus希波达莫斯Miletus米利都城
三、古罗马城市:罗马、营寨城
四、理解城市的线索
地点:地形:边界:四周:关键性场所:街道:发展进程:市民生活:
目的:帮助大家讲述城市的故事。

五、现代城市的酝酿时期:托尼·戛涅尔工业城市伊·马泰线形城市
六、里程碑:Ebenezer Howard Garden City田园城市
七、规划立法与田园城市与城郊居住区建设:伦敦、芝加哥
八、现代主义与城市规划:集中还是分散、
九、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十、雅典宪章。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外城市建史资料重点复习

中建史1.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1)位置:一般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集中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2.试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括产生时期,基础及产生的条件)?在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传说中黄帝时期,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期间历经数百年之久。

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商人阶段,城市的产生完全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了;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频繁的战争也是导致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夯筑技术发展对这一时期的城池建设也有很大影响。

3.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前提)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的的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排水、给水设施以及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4.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

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5.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并阐述书中所规定的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一书中,书中说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doc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doc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一一个人总结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章早期城市一、巴比伦1、巴比伦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了巴比伦城。

2、新巴比伦城(公元前650年),新巴比伦城成为西亚贸易及文化屮心,其规划与建设于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时达到高潮。

3、新巴比伦城主要特点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平面、两重城墙(防御盂要)、内城设九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普洛采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曲折狭的小巷(1.5 —2米)、空屮花园。

二、孟菲斯1、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城市以白色城墙围绕,故当吋命名为白城。

2、墓葬形式、特点:第二代王朝,重建孟菲斯城,在萨瓜勒按照国王生前的生活方式设计了国王坟墓。

邱萨基地大致等于孟菲斯的内城大小,孟菲斯和墓地都是坐北朝南。

3、发源刚果,从南往北走向,尼罗河三角洲,现开罗以南。

4、玛斯塔巴(早期金字塔)-台型贵族墓-金字塔三、先秦中国1、藤花落古城:位于今连云港,龙山文化时期,内外两重城墙。

2、郑州商城:商代早中期,位于今郑州市区东部,一道城墙。

3、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市区西北,疽北商城,无设防边界,四出羡道,不封不树,司母戊鼎,殷墟宫殿-茅茨土阶。

4、周代城市:早期中心在陕西省岐山县,已无城址。

出现了轴线的概念。

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二进院落组成。

凤雏村,两周建筑。

5、战国齐人编撰《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说明周代王城是有一定规划制度的,对屮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 可并排走三辆车;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6、咸阳:山南水北,秦国,无设防边界,沿渭水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史》复习提纲
2013/12/9
中城史:
典型城市建设思想:
《考工记·匠人营国》
代表性城市:
古都:秦咸阳、汉长安、曹魏邺城、隋大兴唐长安、北宋东京、明清北京近代主要城市:广州、上海、武汉、天津
近现代城市规划案例
《首都计划》
《上海都市计划》
一五期间洛阳的城市规划
城市住区和商业形态演变:坊里和街市
城市发展与水系和水运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公路铁路交通的关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学习城建史对当前城镇化形势下做好建筑设计和城乡规划的意义
外城史
一、西方城市的形态原型
1. 方格网城市
Hippodamus
希波达莫斯
2. 十字形城市
古罗马的军营
3. 放射形城市
巴洛克时期
(巴黎、华盛顿、堪培拉等)
二、古希腊城市:Hippodamus希波达莫斯Miletus米利都城
三、古罗马城市:罗马、营寨城
四、理解城市的线索
地点:地形:边界:四周:关键性场所:街道:发展进程:市民生活:
目的:帮助大家讲述城市的故事。

五、现代城市的酝酿时期:托尼·戛涅尔工业城市伊·马泰线形城市
六、里程碑:Ebenezer Howard Garden City田园城市
七、规划立法与田园城市与城郊居住区建设:伦敦、芝加哥
八、现代主义与城市规划:集中还是分散、
九、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十、雅典宪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