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方法及报告错误原因分析方案
发生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

发生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血型鉴定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操作,但也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医疗事故。
对本医院检验科多年来血型报告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造成错误的因素很多,其中测定方法不对,测定人员的失误及临床标本采集、运送、编号不当等是造成血型错误的主要原因。
加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责任心,保证血型报告的准确性,杜绝因血型错误而危及输血患者生命的医疗事故。
临床输血要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如果血型鉴定错误,将严重危及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笔者在检验科工作多年,发生过不少血型报告错误的事例,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血型报告错误原因1.1操作错误(1)用试管法行血型检测时,红细胞浓度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时,反应最明显。
如红细胞悬液过浓,标准血清中抗体全部被吸收,呈后带现象不明显凝集或凝集;红细胞悬液太浅,抗体浓度相对太高,呈前带现象而不易凝集或凝集很弱,如未经显微镜检查很难被发现,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2)用玻片法血型检测时,玻片清洗不彻底,或者反应时间不够(反应时间不得少于10 min),可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1]。
(3)忽略溶血现象,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结果。
这类为技术原因,经验不足检验者多见。
1.2检验人员责任性错误绝大多数为责任心不强、粗枝大叶造成鉴定错误。
(1)在工作中,由于精力不集中,比如要鉴定一号标本的,错拿2号或3号的标本,造成错误。
或发报告时,将鉴定的血型结果输入电脑时,由于鼠标点击错误而造成血型输入错误。
(2)鉴定血型时,抗A、抗B试剂对调,结果A型跟B型结果也对调,造成错误。
(3)在用试管法血型鉴定时,经离心机离心后摇匀,直接目测鉴定血型,未做显微镜下检查,对小凝集的报告发生错漏。
(4)在用玻片法血型鉴定时,滴在玻片上的血液时间过久,被风干后再滴入血型试剂,出现大的血块,误认为是凝块。
(5)滴定血型试剂的时侯,少量滴到相邻试管,造成污染。
1.3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错误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由护士采集,如果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就极容易将患者标本搞错,要采集这个床号患者标本的,变成采集到另外床号患者标本。
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

初筛血型鉴定不符合原因浅析【关键词】无偿献血;血型鉴定;原因分析血站向临床发送血型鉴定正确的血液是安全输血的保证,作为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应在做血型初筛时,就应严把血型鉴定第一关。
为更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型初筛的准确率,我们对2009年献血工作中ABO血型初筛鉴定错误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我们对参加无偿献血26958人份进行血型初筛鉴定。
1.2 试剂初筛和正定试剂为长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反定试剂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初筛取手指末梢血5微升用单克隆法进行血型鉴定,采集血液后用留样标本回实验室进行正、反正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结果2009全年26958份血型样本初筛中经检验部门确认血型不符合18份,占血液标本的0.067%。
其中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环境因素3例,标本因素和试剂因素各1例。
2.1 环境因素和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16.67%。
由于采血车空间小,在献血人员较集中时,人员嘈杂影响工作人员注意力导致血型误判,或天气寒冷时冷凝集的影响也会导致血型错误。
2.2 标本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
由于亚型、弱凝集和弱抗原的存在,标本与抗血清反应后呈现混合视野凝集,在专用血型鉴定卡上不易判定。
另外血型抗原B相对A较弱,所以侧凝集反应不明显,微弱细小的凝集未能看到,导致血型不符。
2.3 试剂因素1例占不符合标本的5.56%,由于血清效价降低或未妥善放置。
2.4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和其他因素13例占不符合标本的72.22%。
2.4.1 初筛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理论不扎实、技术不够规范,或试剂抗-A、B瓶盖盖反、未能按SOP操作,出现细胞与血清试剂比例不当、细胞与血清试剂未充分混匀、反应时间不够等错误操作[1]9例。
2.4.2 其他因素包括信息录入人员输入错误、血型标签填涂错误等4例。
造成外采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造成外采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标签: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输血治疗作为临床上挽救无数危重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血站是临床用血的供应者和服务者,也是安全输血的保证者。
血液血清学检验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根本,而血型鉴定则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和基础。
但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将会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对我站开展外采血工作以来所发生ABO血型鉴定错误的情况作了回顾与总结,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2002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血站无偿献血官兵的手指血和静脉血,体检结果符合献血员健康检查标准。
1.2 血型试剂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南京华欣公司提供,保存在2-8℃,有效期内使用。
1.3 ABO试剂红细胞(本实验室自制)取等量3~5名同型献血者的红细胞,混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稀释成2%~5%的红细胞悬液。
1.4 方法血型鉴定初检、复检均采用试管法,双人双试剂分别作初检、复检。
献血者血型检验程序:采献血者手指血做正定型,献血后回实验室用静脉血做正反定型。
2 结果2002~2006年我院血液外采血型初复检统计分析见表1。
3 讨论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
红细胞血型是首先发现的人类血型,到目前为止红细胞上已发现20多个血型系统,400多种血型抗原,血型是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特别是ABO血型抗原是临床输血工作中首先要鉴定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型系统。
血型鉴定是采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血型鉴定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造成血型鉴定初复检不符,经事后复查和分析,存在以下原因:①外出采血各部队条件不一,环境温度达不到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夏季和冬季尤为明显。
②标准血清效价低、亲和力不强。
如抗-A效价不高,可将A亚型误定为O型,AB型误定为B型,抗-B效价不高,容易将B型误定为O型。
③血型试剂交叉污染,如麻痹大意将抗A抗B试剂瓶盖盖反、操作时血型试剂被互染造成血型鉴定结果的误判、错判。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

ABO血型鉴定错误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目的总结探讨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26例健康体检人群玻片法和试管法同时进行ABO血型鉴定。
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是完全相符,除AB 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外,其他血型(A型、B型、O型)的人數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在血型鉴定中,如果出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时,应找到对血型鉴定造成影响的因素,针对因素,采取措施。
标签:血型鉴定;影响因素;质量控制红细胞的两大血型抗原抗体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这两大系统在临床输血和遗传学研究上的意义非常重要[1]。
血型鉴定正确与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前提。
生理盐水凝集法是临床最常用ABO血型鉴定方法,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方法。
本文主要对ABO血型鉴定中最常见出现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6月我院226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4.3±3.7)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和血液疾病。
1.2标本采集抽取EDTA抗凝血后在2h内完成血型鉴定操作。
1.3血型试剂采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提供的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抗A、抗B血型鉴定单克隆抗体购置于长春博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
1.4鉴定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步骤方法进行操作。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对226名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中O型人数占比率最多,B型、A型人数次之,AB血型人数占比率最少。
除AB型血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外,其他血型(A型血型,B型血型,AB型血型)的人数存在一定的差异。
3 讨论3.1红细胞方面的原因①血型检测时,因患者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使反应不明显,误判为阴性反应。
血型鉴定常见疑难问题分析及处理

ABO血型系统特殊表达的血型 ABO血型亚型:亚型是指属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 如A1、A2、A3/B3、Ax/Bx、Am/Bm、Ael /Bel,以及相应的AB亚型如A3B、AxB、ABx、ABel等。 输血时血型的选择:除非患者血清中存在37℃下有反应活性的抗-A1/-B1抗体,否则无必要同亚型输血。一般采用同类抗原血型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则可。如A亚型输A型血、B亚型输B型血、AB亚型输AB型血。
三、反定型---血清自身相关问题
6.年龄因素 在未产生自己抗体的婴儿、由母亲被动获得抗体的婴儿,或抗体水平下降的老人,试验时可出现不见凝集或仅见弱凝集反应等异常结果。 7.骨髓移植术后 ABO不同型骨髓移植患者术后。 8.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使用血浆或凝固不完全的血清会形成很小的纤维蛋白凝集包裹的红细胞凝块。
ABO定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获得性B红细胞 * 询问病史 * 酸化抗-B血清(pH6.0) * 唾液型物质检测 * 家系调查证明没有遗传基础
ABO定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混合视野凝集 * ABO亚型:A3、B3亚型等 * ABO不同型输血(非O型人近期输入O型血):询问近期输血史、毛细管离心分离自身红细胞等 * ABO不同型骨髓移植术后 * 单合子的相嵌红细胞、双合子交移体红细胞
一、技术和管理错误
(5)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识别,导致假阴性结果。 (6)漏加试剂,产生假阴性结果。 (7)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8)细胞与血清比例不适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二、正定型---红细胞自身相关问题
1.红细胞致敏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红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在含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产生假阳性结果。 2.异常基因型 ABO亚型的弱抗原常规方法难以检出,产生假阴性结果。 3.Cis-AB型(顺式AB型) 指从父母的一方同时得到A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是从父母中另一方来的O基因。顺式AB细胞的B抗原较弱,类似B3亚型。
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

有遗传性或获得性异常 , 由于白血病或某些恶性肿瘤 , A或 B 使
抗 原 变弱 ; 婴儿 及老 年 人 的红细 胞 抗原 也较 青壮 年减 弱 , 在实 验室 内保 存较 久 的红 细 胞 及部 分 衰 老 的红 细 胞抗 原 性也 会 减弱 , 可造
1 血型报告错误的原因
1 1 血 型测 定的错 误 . 血 型 检 测 时 因患 者 红 细 胞 悬液 浓 度 过 低 或离 心 时 间太 短 ( 未 做 反 定 型 检 测 ) 又 只 用 肉 眼观 察 结 果 , , 在血 型抗 原 较 弱 的 情 况 下 , 弱 , 小 的凝 集 未 看到 , 造 成定 型 错误 ; 者 红 细胞 浓 度 微 细 而 患
用 近 期 内输 血 的 患者 血 液 做 对 照红 细 胞 , 红细 胞 是 多种 细 其 胞 的 复 合物 。患 者红 细 胞 已经被 大 量 抗 体包 被 ( 例如 某 些 自身免 疫 性 疾病 或 新 生 儿溶 血 疾 病患 者 的 红 细胞 ) 红 细胞 悬 浮 于高 浓 或 度 蛋 白的介 质 中 , 细 胞 都 会 白发 的 发 生 凝集 , 红 有些 人 红 细胞 膜
过 高( 未 经盐 水稀 释 ) 使抗 原抗 体 反应 不 成 比例 , 或 , 而造 成 定 型错
误。
1 7 AB . O标 准血清 质量 不高
效价太低或亲合力不强 , 对于亚型难于检出 , 未经灭活 , 造成
溶 血 , 认 为 无凝 集 , 误 而影 响 血 型鉴 定 。
1 8 对 照红 细胞 方面 的原 因 .
综
述
血 型 报 告 错 误 原 因 分 析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摘要】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错误的血型鉴定会危及患者生命。
对工作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加以分析,用以保证输血安全。
血型是人体的遗传性状,是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的抗原抗体差异。
每位患者在输血前要做血型鉴定,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的血型鉴定,血液一旦输成,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回顾多年来工作中遇到17例造成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假阴性是错误重要原因之一假阴性就是应该凝集而未凝集,原因如下:1.1标准血清效价太低血清效价不符合标准,亲和力不强,保存方法不当或储存时间太长而效价不高。
1.2被检红细胞敏感度降低如新生儿红细胞血型抗原形成不足,老年人红细胞敏感度下降。
1.3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反应不明显。
1.4溶血反应标准血清灭活不全,导致溶血。
溶血后红细胞过少或消失,观察不仔细,误将溶血看成不凝集。
1.5溶解性抗原或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未经洗涤的红细胞悬液中,带有血浆中的血型物质。
特别是轻度溶血时,部分溶解红细胞释放大量溶解性抗原,可将血清中相对应抗体中和,导致抗体不足,使红细胞不凝集。
1.6试验时间过短时间不够,较弱凝集就不能出现。
玻片法不少于15min,不完全抗体配血不少于1h。
1.7反应温度不适当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最低可至4℃;不完全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
1.8轻度凝集误认为不凝集。
1.9不完全抗体遮断引起假阴性例如新生儿溶血病时。
2 假阳性所至血型鉴定错误分析假阳性就是本不凝集,却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现象。
原因如下:2.1红细胞缗钱形成可见于血浆蛋白紊乱,血沉加快的各种病例; 实验中温度过高、作用时间过长,至水分蒸发,血清浓缩。
2.2寒冷凝集多数正常人的血清在0-2℃时能凝集本人红细胞,这种凝集素效价不超过1:16。
这种凝集是可逆的,0-5℃最强,20℃时既可消失。
但是在支原体肺炎、自身免疫性贫血、肝硬化、红斑狼疮等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高效价病理性自身冷性抗体。
患者血型初检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批 2 5 、 2 0 1 0 0 9 1 2 、 2 0 1 2 0 3 0 3 ) 。
加一 滴标 准 血清 有关 .血 液抗 原 过 剩使 反应 信 号
弱化 . 因而 血型 检测 时应 先加 标 准血 清 . 再加 1 0 % 红 细胞 悬 液 或全 血 。 比例 为 l : l : 试 剂效 价 降低 1 9
温水 浴箱等 1 . 3 血 型检 测 方 法 A B O血 型初 检 由临 床检 验 科 完成 .采用 纸 板 或玻 片 法进 行 A B O正 定 型 ; A B O 血 型复检 由供 血库 做 .采用 盐水 试 管法 进行 A B O 正反 定型 2 结果
成 结果 漏判 。 而时 间过 长 、 气温 过 高则 易 出现 水分
表 1 患 者 血型 初 检 错 误 原 因
医疗 纠纷 。为 了解济 源市 患者 血型初 检错误情 况 , 我们对 2 0 0 7年 至 2 0 1 2年 血 型 错 误 情 况 做 了分
析. 结果报 告如 下 。 1 材 料 与方法 1 . 1标本来源 2 0 0 7年 至 2 0 1 2年 本 市 2 4家 医疗 机 构受血 者共 计 3 6 5 1 7人 次 。 1 . 2 试 剂 与仪 器 正定 型抗 一 A、 抗一 B血 清试 剂( 上 海 血 液生 物 医药 有 限责 任 公 司 。批号 : 2 0 0 7 0 3 0 7 、 2 0 0 9 0 6 1 8 、 2 0 1 0 0 5 0 6 、 2 0 1 l 1 1 2 3 1 , 人A B O血 型 反 定 型用红 细胞试 剂 f 上海 血液生 物 医药有 限责 任公 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Rh血型系统概述
Rh血型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主要 以 D、E、C、c、e为主要,其中D抗原 最重要,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 可分类红细胞为Rh阳性或Rh阴性。
返回
3. ABO血型鉴定方法
鉴定原理: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 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
返回
ABO血型鉴定
凝胶微柱法
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 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 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 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此法操 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返回
4. Rh血型鉴定
Rh血型血清不含天然抗体, Rh血型的 抗体是通过免疫产生的免疫抗体,根据免 疫抗体的特性,在鉴定Rh 血型时,要用 检测免疫抗体的方法进行测定,用酶法、 聚凝胺法等,如有单克隆的IgM型的抗D, 才可用盐水法。
返回
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④幼儿红细胞抗原未发育完全、老年体弱者抗原性较弱,最好采用 试管法鉴定血型。
1.
⑤玻片法反应时间不能少于10min,否则较弱凝集不能出现,造成假 阴性。
⑥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才可发报告。
⑦反定型法: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血 型抗体可减弱或消失;血清中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冷凝集素效价 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异常均可造成反定型困难;新生 儿体内可存在母亲输送的血型抗体,且自身血型抗体效价又低,因 而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做反定型。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 度下降或被检者血清中缺乏抗A及(或)抗B抗体,可引起假阴性或 血型鉴定错误。
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 上未知的抗原。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 中未知的抗体。
结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在游离状态为阴性
返回
ABO血型鉴定
生理盐水凝集法:
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 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 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 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 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 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低时,易造成漏检或误定。如 加用O型(抗A、B)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 误。
➢ 忽略溶血现象,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结果。
返回
5.临床血型报错常见原因分析
检验人员责任性错误
➢ 在工作中,由于精力不集中,比如要鉴定一号 标本时, 错拿2号或者3号的标本,或者发报 告时,将鉴定的血型结果输入电脑时,由于鼠 标点击错误而造成血型输入错误。
➢ 鉴定血型时,抗a、抗b试剂对调,结果a型跟 b型结果也对调,造成错误。
返回
5.临床血型报错常见原因分析
操作错误
➢ 用试管法检测血型时,红细胞浓度与抗原抗体比例不 适,如红细胞悬液过浓,标准血清中抗体全部被吸收, 呈后带现象不明显凝集或者凝集;红细胞悬液太浅, 抗体浓度过高,呈前带现象而不易凝集或凝集很弱, 若未经显微镜检测很难发现,造成定型报告错误。
➢ 用玻片法检测时,玻片清洗不彻底,或者反应时间不 够(反应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造成假阴性或者假 阳性。
返回
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①所1. 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防止溶血,凝集,避免交叉污染,标 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后,应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用,用毕后应尽快 放回冰箱保存。
②加试剂顺序: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核实 是否漏加血清。
③虽然,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最强,但 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 而37℃条件,可使反应减弱。
➢ 在滴定血型型报错常见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采集标本错误
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由护士采集,若 果其责任心不强,精力不集中,极容易 将患者标本张冠李戴,或者多人抽血未 及时贴标签,或者贴标签时贴错化验单, 导致标本错混现象等
血型鉴定方法及报告错误原 因分析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杨业伟
主要内容
一.血型系统概述 二.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方法 三.血型鉴定注意事项 四.血型报告错误原因分析
1 . ABO血型系统概述
血型是指一个人红细胞上带有或者缺乏一些特 异性的物质。这些特异性的物质称为抗原。
ABO血型分类原则: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 有抗B者称为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 有抗A者称为B型 ;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血 清中无抗A和抗B者称为AB型;红细胞上无A和B 抗原、血清中有抗A和抗B者称为O型。
返回
Rh血型鉴定方法
一、酶介质法 二、盐水法 三、聚凝胺法 四、抗人球蛋白法
返回
Rh血型鉴定
一、酶介质法 Rh血型抗体因其分子量小,在结合了具有相应抗 原的红细胞后,并不能将相邻的红细胞彼此连接 起来,使红细胞发生凝集。酶(木瓜酶、菠萝酶 等)可破坏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唾液酸,降低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 红细胞间距缩小,在不完全抗体的作用下发生凝 集。
返回
Rh血型鉴定
二、盐水法 又称为人源盐水介质抗D试验,是采用二 硫苏糖醇等物质作为免疫球蛋白化学变性 剂,处理采自人源的IgG 抗D血清,使小分 子的IgG 抗体“转变”成类似大分子的 “IgM”抗体的作用。这种IgM型抗D血清 可用于Rh血型系统D血型的快速检测。
返回
Rh血型鉴定
三、聚凝胺法 聚凝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
溶解后能产生很多阳离子,可以中和红细 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间距缩小,发 生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低离子强度溶 液可降低红细胞的Zate电位,可进一步增 强抗原抗体间的引力。
返回
Rh血型鉴定
四、抗人球蛋白法
不完全IgG类抗D抗体结合了含有相应抗原 的红细胞后,因其分子量小,在盐水介质 中只能与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致敏,即 在D红细胞包被一层IgG抗体,而不能使其 连接起来发生凝集。加入经一定稀释的抗 人球蛋白血清后,抗人球蛋白可与红细胞 上结合的不完全抗体结合,将致敏红细胞 连接,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