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无答案)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张家界)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钻木取火 C.木已成舟D.花香四溢1.(2018山东省菏泽市,题号1,分值2)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百炼成钢过程中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18荆州)1.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D.铁杵磨成针(18宿迁)1.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18威海)5.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18凉山州)1.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8南充)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物质的性质 2物理性质(无答案)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8青岛)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8扬州)5、“电视之星18”是第21届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的比赛用球。
它首次由从甘蔗中提取的橡胶制成,节约了资源。
下列不属于橡胶性质的是
A.高弹性
B.耐磨损
C.绝缘性好
D.易溶于水
(18德州)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8重庆B)9.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
(18泰州)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1。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18济宁)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A.干冰升华人工降雨B.大理石硬度大建筑材料C.钢快熔点高金属导线D.过氧化氢易分解制取氧气(18泰安)1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铜——做导线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8荆州)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呈碱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C.铁粉可做食品保鲜剂﹣﹣铁粉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D.金刚石能裁玻璃﹣﹣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金属(18连云港)2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D.聚四氟乙烯塑料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18扬州)1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B.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8黄冈)24、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教育学习】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物质的性质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8青岛)1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8扬州)5、“电视之星18”是第21届俄罗斯足球世界杯的比赛用球。
它首次由从甘蔗中提取的橡胶制成,节约了资源。
下列不属于橡胶性质的是
A.高弹性
B.耐磨损
C.绝缘性好
D.易溶于水
(18德州)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8重庆B)9.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
(18泰州)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K12教育教学文件+试卷+教案。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南宁)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18吉林)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状态C.气味D.硬度(2018•无锡)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 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18仙桃)18.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
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18广元)4.(2018省市,22题,2分)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铜丝在导电导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稀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鸡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灼热的氧化铜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水,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知识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现象(18黄石)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18娄底)9.同学们通过一年来的化学学习,了解了一些物质的“个性”,小真同学对物质“个性”认识错误的是()A.氧气有可燃性 B.浓硫酸有吸水性C.CO有毒性D.石墨有导电性(18巴中)20、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溶解性(18雅安)2.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18绵阳)9.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D.用话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18成都)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18包头)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18长沙)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钢丝用于作导线。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物质的变化与性质5化学方程式2方程式全面解读(无答案)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长沙)6.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B.生成物C.反应条件D.反应物(18南宁)12.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18海南)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 的化学式是A g2S B.H2S 中S元素为-2 价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H2S 是无毒的(18荆州)7.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18台州)7.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
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娶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 高温Si+2CO↑。
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18杭州)2.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 4KOH △2MnO4+ 2H2O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K2MnO4中锰元素显十7价B. KMnO4属于盐类物质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18绵阳)16.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Ni)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①Ni+2HCl=NiCl2+H2↑②Ni 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镍能与氧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B.NiCl2能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D.反应①、③中Ni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8重庆A)11、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4化学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 5综合(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018•赤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标号)a.大理石和稀盐酸 b.NaOH溶液和Na2SO4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A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O=
③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
④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标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4化学反应 3反应类型(无答案)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苏州)23、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8梧州)7.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18温州)4.雷雨天气时.氮气可逐步转化为硝酸盐.其关键反应为:N2+O22NO。
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8乐山)22.硅材料是太阳能电池及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随着一批多晶硅生产企业在乐山建成投产,乐山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
下面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SiO2+2C高温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 2 (18泰安)6、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从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 2+2C 高温Si +2CO↑,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8雅安)6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可利用反应2NaI+Cl 2===2NaCl+I 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此反应属于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复分解反应D .分解反应 (18潍坊)8.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 2O 2H 2↑+O 2↑B .S+O 2SO 2C .NaOH+HCl=NaCl+H 2OD .2Al+6HCl=2AlCl 3+3H 2↑(18广东)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2H 202H 2↑+O 2↑B.CO 2+2NaOH=Na 2CO 3+H 2OC.C+H 2O CO+H 2D.NH 3+CO 2+H 2O=NH 4HCO 3(18桂林)17.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C.D. (18本溪)14.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B .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C .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考点5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8南宁)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
(18吉林)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状态
C.气味
D.硬度
(2018•无锡)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 石墨用于制铅笔
芯
C. 钨用于制白炽灯
灯丝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8仙桃)18.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
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
..的是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18广元)4.(2018省市,22题,2分)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
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
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铜丝在导电导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符合题意;
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稀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鸡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灼热的氧化铜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铜和水,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现象(18黄石)5.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18娄底)9.同学们通过一年来的化学学习,了解了一些物质的“个性”,小真同学对物质“个性”认识错误的是()
A.氧气有可燃性 B.浓硫酸有吸水性
C.CO有毒性D.石墨有导电性
(18巴中)20、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18雅安)2.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D.熔沸点低
(18绵阳)9.生活中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话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8成都)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18包头)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18长沙)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