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基于IEEE1451.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设计

络 址
NeBO t X
网
l
地
2 8 3 25
脉 冲 信 号 接 收 电 路
信 息 模 型 , 使 传 感 器 接 口 与 N CAP
相 连 , 它 使 用 了 面 向 对 象 的 模 型 定
模
受 益 , 这 就 是 I E 1 51标 准 产 生 最 直 接 的 原 因 ” 。 EE 4 在 各 方 努 力 下 , I E和 NI T在 1 9 EE S 9 7年 和 1 9 9 9年 颁
1 2 传 感 器 简 介 .
机 器 人 手 爪 是 机 器 人 执 行 精 巧 和 复 杂 任 务 的 重
一
体 化 地 设 计 和 集 成 到 手 爪 中 , 并 且 在 手
爪 上 集 成 了 传 感 器 的 信 号 调 理 电 路 , 对 外
是一个 1 5芯 的 接 口 来 输 出 传 感 器 信 号 和 接
入 电 源 。 采 用 神 经 元 网 络 方 法 , 对 多 传 感 器 的 数 据 进 行 融 合 , 可 得 到 手 爪 的 握 力 大 小 , 判 断 手 爪 是 否 与 工 件 安 全 连 接 ( 可 靠 即 抓 取 ) 用 机 器 人 手 腕 部 所 受 的 多 维 力 大 小 以
雎
力 , 即 在 机 器 人 手 爪 上 配 置 多种 传 感 器 。 手 爪 通 过 传 感 器 获 得 外 部 环 境 的 信 息 , 以 实 现 快 速 、 准 确 、 柔 顺 地 触 摸 、 抓 取 、 操 作 工件等 。 EM R 机 器 人 手 爪 的 感 觉 系 统 由 具 有 适 当空 问分 布的 l 力 觉 、6个 接 近 觉 、 1个 0个 距 离 觉 以 及 1个 温 度 传 感 器 构 成 。 它 们 被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中的一项热点技术。
智能传感器技术通过采集感知信息和处理数据,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物理量自动转化为数字量,为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监控提供了保障。
一、智能传感器技术概述智能传感器是一种集传感、处理、显示、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集成化器件,能够实现对各种环境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具有高度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等特点。
智能传感器可以完成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声音、振动、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和检测,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通信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传递。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传感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发展是当前的热点和趋势。
1. 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和网络化”。
智能化指的是传感器具备更高的自主决策、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对环境信息的自主感知来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控制。
集成化指的是传感器与其他功能模块如控制、通信、计算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更高效、便捷、安全的操作。
模块化指的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更加模块化,不同型号的传感器可以具备类似的功能模块,方便使用者进行组装和配置。
网络化指的是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进行互联和协作,实现大规模数据采集、监测和控制。
2. 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可穿戴智能传感器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可穿戴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人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糖、血压、呼吸、体温等,帮助用户实现健康管理和病情监测。
此外,可穿戴智能传感器还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的姿态和活动轨迹,为用户提供了运动健身等方面的实时数据,帮助用户全面掌握身体情况。
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优化与应用

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优化与应用智能家居系统是指将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技术等应用于家居环境中,实现智能化的居住方式。
而智能传感器网络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优化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首先,智能传感器网络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传感器网络往往是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对网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优化节点的位置和数量,以及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减少传输延迟和能耗,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路由协议的优化。
传感器网络中的传输路由是实现节点之间通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
采用有效的路由算法,可以降低能耗并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传输效率。
例如,可使用分层路由协议,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层次,减少节点间的通信量,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优化传感器节点的功耗管理来提高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性能。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有限的电池供电,有效的功耗管理可以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采用动态功耗调整策略,根据节点的工作负载和电池剩余容量动态调整节点的功耗,以实现能耗的最优化。
在智能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方面,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许多便捷的功能和服务。
首先是环境监测和控制。
通过在家居环境中部署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状态,并自动调节空调、照明和窗帘等设备,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其次是安防监控。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门禁传感器和烟雾报警器等设备,实现对居住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报警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查看家中的安全状况,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智能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能源管理和健康关怀等领域。
通过使用智能电表和智能插座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提供节能和优化用电的建议。
未来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

未来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作为一种可以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多功能化:未来传感器将更具多功能性,不仅仅能够检测物体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基本物理量,还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如声音、图像、气体成分、生物信息等的检测。
这样的多功能传感器可以为各种领域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
2.微型化: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未来传感器将越来越微型化。
微型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可以灵活地嵌入到各种设备或产品中,为用户提供便利。
例如,未来的智能手机可能会搭载更多的微型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用户的心率、血压等身体指标。
3.网络化:未来传感器之间将会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传感器网络。
这样的网络可以将从不同传感器中获取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和物体的状态。
传感器网络可以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环境监测、交通管理等领域,提升效率和生活质量。
4.智能化:未来传感器将越来越智能化,能够通过学习和适应来改善性能。
例如,一个智能传感器可能会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调整自己的灵敏度和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
智能传感器还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自动交互,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决策。
5.环保与节能:未来传感器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传感器本身的制造材料和生产过程将会更加环保,同时传感器也将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能源管理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环境和资源的使用。
6.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未来传感器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将面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人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例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
同时,用户也需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合理的保护,确保自己的隐私不会被滥用。
总之,未来传感器的发展与趋势将是多功能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与节能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传感器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同时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项技术通过将传感器与网络相连接,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和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述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它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电力系统中各个关键节点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自主地感知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核心是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它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二、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 监测电力设备状态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温度、湿度等参数。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控中心可以及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检测电力质量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对电力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电压波动、谐波、闪变等参数。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控中心可以及时发现电力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用电质量。
3. 节能减排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中的能耗情况,包括用电量、功率因数等参数。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控中心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4. 故障诊断和预测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关键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对故障的诊断和预测。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故障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修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挑战与展望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通信的可靠性、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
迅速崛起的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

打 包 某 一 网络 协 议 数 据 包 输 出
一
数 据 一其 一 网络 协 议 新抿 旬. 入 籀I 解 包 一 壁癸犯为数旧融 醐 陶渗 数 测
圈 1 网络 化 智 能传 感 功 能 模 型 圈
F g F n t n lmo e i g a f n t r e n e l e e s r i 1 u c i a d ld a r m o e wo k d i t l g nts n o o i
中 图 分 类 号 :TP 1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0—9 8 (0 2 0 7 7 2 0 )9—0 0 0 4—0 4
Ra i v l p ng t c o o y f r n t r e nt li e e o p d de e o i e hn l g o e wo k d i e g nts ns r Nhomakorabeal0
引 言
网络 技术 的兴起 , 以及 信 息 高速 公路 的建 设 , 使 信 息在 广 袤空 间传输 和 处理 轻 而 易举 。 图 1为 网络 化 智能 传 感 器功 能模 型简 图 。
自校 准 自补 偿 自诊 断 数 据 融 合 数 据 俜威 器 粥 , 硒 惰 J 诠 断麴棍 9 里裂 T作状 杰 足曲障 裂 曼,
“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它是使智能传感器的处理
单 元 实现 网络通 信 协议 , 与 网络上 的其它 节 点 ( 它 执
行 器 、 rg a po rmma l lgcl o t l r P C) ) 成 b i nr l ( L 等 构 eo ac oe
一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的发 展 和 网络 时代 的 到来 , 别 特
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智能传感器技术

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监测与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环境监测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智能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监测与保护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概述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指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通信技术等相结合,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传统的传感器只能采集环境参数的数据,而智能传感器不仅能够采集数据,还能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具备自主决策和远程控制的能力。
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出现,使得环境监测与保护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
二、智能传感器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大气环境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中,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空气污染事件,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2. 水环境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中,监测水质、水位、流速等参数。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水质异常和水灾事件,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3. 土壤环境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中,监测土壤湿度、温度、酸碱度等参数。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农田、林地等土地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声环境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应用于声环境监测中,监测噪声、声音频率等参数。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城市、工厂、交通等场所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噪声污染事件,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三、智能传感器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优势1. 高效性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需要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耗时耗力,而智能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和数据传输,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
传感器智能化的技术途径

传感器智能化的技术途径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那么,要实现传感器的智能化,有哪些技术途径呢?1. 传感器互联网技术传感器互联网技术是传感器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上,可以实现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从而形成更加智能的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传感器系统的整体性能,使其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化。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传感器系统中,可以使传感器具有更加智能的感知、识别和判断能力。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实现对环境中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的智能感知和识别。
3.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传感器智能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的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平台上,可以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从而使传感器系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4. 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传感器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传感器智能化的关键问题。
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高效管理、挖掘和分析,从而为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
5.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基础。
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高效存储和处理,实现对传感器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传感器系统提供弹性和灵活性,使其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总结而言,传感器智能化的技术途径涵盖了传感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其感知、识别和判断能力,从而为智能城市、智能工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技术:
VI 的两大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硬件技术和 软件技术. VI 依靠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高性能 的显示技术,高速的存储系统,丰富的外部 设备;同时VI还有计算机丰富的软件系统, 包括网络化的操作系统 ( 如Windows NT) 、应 用软件 ( 如 Internet Explorer) 和网络性能 非常强的 VI 软件 ( 如 National Instrument 公 司的 ComponentWorks,G Web Server 等 ) 。所 有这些使VI系统本身具备了强大的网络能力。
让传感器/执行器在应用现场实现TCP/IP协议, 使现场测控数据就近登临网络,在网络所能及的范 围内适时发布和共享,是具有 Internet/Intranet 功能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包括执行器)的研究目 标,也是目前国内外竞相研究与发展的前沿技术之 一。
核心问题:使传感器本身实现TCP/IP网络 通信协议。 通过软件方式或硬件方式可以将 TCP/IP协议嵌入到智能化传感器中。 目前已有多种嵌入式的TCP/IP芯片 (如美国Seiko 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 ichip S7600A芯片),它们可直接用作网 络接口,实现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化仪 器。
Intranet和因特网(Internet)具有相同的技术原理,都 基于全球通用的 TCP/IP 协议,使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等能 直接在Intranet/Internet上进行,既统一了标准,又使工 业测控数据能直接在 Intranet/Internet 上动态发布和共享, 供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这样就把测控网和信息 网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工厂或企业拥有一个一体化的 网络平台,从成本、管理、维护等方面考虑这是一种最佳 的选择。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概述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 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标准
一、概 述
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再加上 测控任务的复杂化以及远程监测任务等迫切需求, 促进了测控仪器向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网络化仪器包括基于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分布 式测控仪器、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虚拟仪器、 嵌入式 Internet 的网络化仪器、基于 IEEE1451 标 准的智能传感系统以及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网络 化仪器系统等。 它们在智能交通,信息家电、家庭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及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利用现场总线技术
智能传感器网络化的实 现
在自动化领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正在逐步取代一 般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各种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器/执 行器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但目前市场上多种现场总线并存,使得基于 现场总线的传感器/执行器(Sensor/Actuator) 接口协议标准各异,如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现 场总线如CAN(控制ibus(过程现场总线)、 HART(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信)、FF(基金 现场总线)等各有自身优势和适用范围,很难在 短期内走向统一。
• 智能传感器连入Internet的两种方式
总体上讲,这些研究可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直接在智能传感器上实现TCP/IP,使之 直接连入Internet; 另一类是智能传感器通过公共的TCP/IP转接口 (或称网关Gateway)再与Internet相连。
(1)直接在智能传感器上实现TCP/IP
HP公司设计的一个测量流量的信息传感器模型。
2.基于Web的虚拟仪器概念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 VI),简单说就是 把VI技术和面向Internet的Web技术二者有机 结合所产生的新的VI技术。 形象地说,VI的主要工作是把传统仪器 的前面板移植到普通计算机上,利用计算机 的资源处理相关的测试需求;基于Web的VI则 更进一步,它是把仪器的前面板移植到Web页 面上,通过Web服务器处理相关的测试需求。
DataSocket 使用一种增强数据类型来交换仪器 类型的数据,这种数据类型包括数据特性(如采 样率、操作者姓名、时间及采样精度等)和实际 测试数据。 DataSocket 用类似于 Web 中的统一资源定位器 ( URL )定位数据源, URL 不同的前缀表示了不同 的数据类型, file 表示本地文件, http 为超文本 传输资源, ftp 为文件传输协议, opc 表示访问的 资源是 OPC 服务器, dstp ( DataSocket transfer protocol )则说明数据来自 DataSocket 服务器的 实时数据。
3.基于Web的虚拟仪器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基于Internet的虚拟仪器 将为用户远程访问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用 户可以通过HTTP协议远程控制和访问测量仪器系统, 可以进行远程排错、修复和监控测试。 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VLab)将完成远程医疗诊治病人、虚拟太空 测试实验、虚拟海底测试实验,也将为测控仪器的 设计与使用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路。
二、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概念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软件技术 基于Web的虚拟仪器发展
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的简要对比:
智能仪器在模拟仪器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 展,应用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如可以通过标 准的IEEE488接口连接到普通计算机,仪器内部一 般内置有处理器和存储器。 但是由于IEEE488接口传输速度有限,智能仪 器存在着实时性差、价格昂贵、扩展能力低以及开 放性差的缺点,而且智能仪器也是由厂商定义的, 用户通常是无法改变的。 虚拟仪器(VI)克服了上述缺点,而将Web和 虚拟仪器结合起来,使 VI拓展到真正的分布式网 络测试应用环境中去,可以丰富测试手段,提高测 试效率,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效的资源。
利用Intranet/Internet技术
对于大型数据采集系统而言(特别是自动化 工厂用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其中的传感器 / 执行 器数以万计,特别希望能减少其中的总线数量,最 好能统一为一种总线或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简化 布线、节省空间、降低成本,而且方便系统维护。 另一方面,现有工厂和企业大都建有企业内部 网( Intranet ),基于 Intranet 的信息管理系统 ( MIS )成为企业运营的公共信息平台,为工厂现 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软件技术以外,还有 National Instrument 的Internet Toolkit for G, Java,ASP等不断发展完善的软件技术,都可以在 基于Web的VI中得到应用。 显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对对象的测试与控制, 是对传统测控方式的革命。测控方式的网络化, 是未来测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充分利用 现有资源和网络带来的益处,实现各种资源有效 合理的配置。
VI和Web结合的基本模型
浏览器 浏览器 浏览器
:
浏览器
Internet
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
图1
虚拟仪器与WWW结合模型
可以看出,在虚拟仪器的基础上,增加其登陆 因特网及网络浏览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基于Web 的 网络化仪器了。从这一角度讲,基于Web的网络化 仪器是虚拟仪器技术的延伸与扩展。
三、嵌入式Internet的网络化智能传感 器
智能传感器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与传统 传感器(Dumb Sensor)相结合,产生了 功能强大的智能传感器(Intelligent Sensor或Smart Sensor),智能传感器的 出现给传统工业测控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在 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其他科技领域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该传感器模型是采用BFOOT-66051(一种带有定制Web 页的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来设计的: STIM(Smart Transducer Interface Module,智能变 送器接口模块)用以连接传感器 NCAP(Network Capable Application Processor,网 络适配器)用以连接Ethernet或Internet。 STIM内含一个支持IEEEP1451数字接口的微处理器, NCAP通过相应的P1451.2接口访问STIM,每个NCAP网 页中的内容通过PC机上的浏览器可以在Internet上读取。 STIM和NCAP接口有专用的集成模块问世,如 EDI1520,PLCC-44,可以在片上系统实现具有 Internet/Intranet 功能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集成。
ActiveX 最 吸 引 人 的 地 方 之 一 , 就 是 ActiveX Controls。 ActiveX Controls 就 是 基 于 OLE(Object Linking & Embedding) 技 术 并 加 以 扩 充 , 符 合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格式的交互式软件 元件。许多原本使用于Visual Basic、Delphi等的 OCX(OLE Control),都可以成为ActiveX Controls。 目 前 支 持 ActiveX 的 开 发 工 具 主 要 有 Visual Basic 、 Visual C++ 、 Visual J++ 以及 Delphi 等多 种编程语言。
NI公司的ComponentWorks 软件包中提供 的DataSocket具备以下三个工具:
( 1 ) DataSocket ActiveX 控件,开发者可以利用
它提供的控件在诸如 VB 、 VC 等 ActiveX 容器中开发 共享数据应用程序。 ( 2 ) DataSocket 服务器,利用 dstp 协议在应用程 序间交换数据。 (3)DataSocket服务器管理程序,它是一个配置 和管理工具,负责确定DataSocket服务的最大连接 数、实现设置访问控制等网络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