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内蒙古兴安盟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8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兴安盟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8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兴安盟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8 人口的空间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0分)1. (4分) (2017高二下·佛山期中)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A . 人口的迁移B . 人口的出生率C .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 . 人口的死亡率(2)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 .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B . 营养好C . 文化教育水平高D . 人口的年龄结构轻2. (4分) (2017高一下·阳东月考) 河南省剩余劳动力赴外省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五个省市。

2011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就业人数出现拐点,省内就业人数首次高于省外就业人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本省的主要原因是()①沿海产业向内地迁移②农民工年龄偏高③内地就业环境有所改善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A . 提高了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B . 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C . 减缓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D . 缓解河南省农村人口与土地的压力3. (4分) (2015高一下·济宁期中) 根据联合国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自沙特空军出兵也门以来,漱烈的冲突和轰炸使 10万多人流离失所,有大量也门难民涌入阿曼境内.据此回答下题.(1)大量也门难民移入阿曼境内是寻求()A . 更高的经济收入B . 躲避自然灾害C . 更好的自然环境D . 更安全的生活环境(2)大量也门难民移人阿曼境内居住,属于()A . 国内人口迁移B . 国际人口迁移C . 国际劳务输出D . 国内民工潮4. (4分)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人口的迁移B . 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C . 人口的机械增长D . 人口的自然增长5. (4分) (2018高二上·睢宁期末) 2017年1月30日,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亚式拉开帷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1. (6分) (2017高一下·容县月考)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A . 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B . 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C . 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D . 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的进行2. (4分) (2017高一下·洛阳月考) 下图中,左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长图,右图为劳动力迁移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四个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为()A . 乙、丁、甲、丙B . 乙、甲、丁、丙C . 甲、丙、乙、丁D . 丙、甲、丁、乙(2)四个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最多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3)城市丁可能位于我国的()A . 西北内陆地区B . 东南沿海地区C . 东北地区D . 西南地区3. (6分)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城市是()A . 开罗B . 大庆C . 悉尼D . 北京4. (6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春节空城”是随着春节的到来,外来务工人员集体回家过年导致某些城市人去城空的现象,是我国传统年节文化的特有现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下图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春节空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 传统年节文化影响力增大B . 城市分布不均衡C . 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 . 人口分布不平衡(2)上海的外来务工者最可能来自()A . 北京B . 广东C . 西藏D . 安徽5. (4分)中国科学院发布报告,主张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章 人口的变化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12/10/2021
3.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4.1995 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12/10/2021
解析:第 2 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 1985-2010 年的人口一 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甲地在 2005-2010 年的人 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 地,故甲表示北京,乙表示广东,则 A、D 错误。河南是我国 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 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丁表示云南。故 C 错误、 B 正确。
12/10/2021
解析:第 1 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 总数。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 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 项错 误。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 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 项错误。人口增长包括自然 增长和机械增长。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 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 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 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 项正确。一般来说,经济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
第 18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12/10/2021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
最新考纲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以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迁出 区和迁入区的影响。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1. (6分) (2017高二下·佛山期中)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

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分析深圳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A . 人口的迁移B . 人口的出生率C .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 . 人口的死亡率(2)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 . 女性比例高,寿命长B . 营养好C . 文化教育水平高D . 人口的年龄结构轻2. (4分)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 “五·一”节到美国旅游B . 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 . 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D . 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3. (6分) (2019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示上海市人口数量最高的年份是()A . 2005年B . 2007年C . 2009年D . 2011年4. (6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全球销售的吉他中,近一半产自贵州遵义市正安县,该县被誉为吉他界的“富士康”。

正安县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吉他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当地吉他生产多为手工生产。

完成下面小题。

(1)正安县被誉为吉他界的“富士康”,得益于当地()A . 雄厚的资金B . 廉价的劳动力C . 先进的生产技术D . 广阔的市场需求(2)影响正安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主导因素是()A . 政策B . 经济C . 家庭婚姻D . 社会文化5. (4分) (2018高三下·浙江月考) 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完成下面小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1. (6分) (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

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

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

据此完成题。

(1)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 中西部经济发达B . 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C .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D . 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2)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 .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 . 加快产业升级D . 调整产业结构2. (4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 .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 .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支援西部建设C . 四川人口支援沿海地区经济建设D . 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3. (6分)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甲、乙和丙是三个不同地区。

其中通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A . A——BB . A——CC . C——DD . E——F4. (6分)(2020·柳州模拟) 农民工在选择务工地时,需要考虑工资水平的高低,也要兼顾家庭的照料和农业生产。

某省是我国最大的劳务输出省,有学者对1091位该省籍农民工的务工地进行统计,下图是统计对象在各务工地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劳务输出省的简称是()A . 湘B . 川C . 鄂D . 豫(2)新疆吸引较多该省籍农民工的主要原因是()A . 经济水平发达B . 空间距离较近C . 就业机会较多D . 自然环境相似(3)选择在离家较远地区务工的群体,其原家庭的经济背景与地形状况最有可能是()A . 村庄经济水平高山区B . 村庄经济水平低山区C . 村庄经济水平高平原D . 村庄经济水平低平原5. (4分)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4高一下·南昌月考)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 .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 .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租水平:乙>甲>丙
B .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 .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 . 据图可知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2. (4分)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 .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 .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 .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3. (6分)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6分)环境人口容量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 . 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 . 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5. (4分)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 . 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丙
C .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 .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2)图b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关于甲国对应情况判断合理的是()
A . 甲国处于A年份
B . 甲国处于B年份
C . 甲国处于C年份
D . 甲国处于D年份
6. (4分)当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A . 深圳的摩天大楼
B . 上海的高架道路
C . 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D . 西藏的布达拉宫
7. (4分)位于京九线与陇海线相交的城市和在青藏线上的的城市分别是
A . 郑州、拉萨
B . 郑州、宝鸡
C . 商丘、西宁
D . 武汉、格尔木
8. (4分)下图为人口基数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③①④
(2)四个城市中人口机械增长最多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9. (4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A . 起步早,发展慢
B . 出现逆城市化
C . 城市发展不合理
D . 城市化水平高
10. (4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 . 同心圆模式
B . 扇形模式
C . 多核心模式
D . 田园城市模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①是低级住宅区
B . 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C . ③处为批发与轻工业区处
D .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3分)
11. (5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2.40.91.5
A国0.91.1
B国1.50.60.9
C国3.70.63.1
(1)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属于上图中的________(填①-④)阶段。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12.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扩展。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13. (10分) (2018高一下·平遥期末)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

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的拉力因素。

(2)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可能会给农村带来哪些影响?
14. (13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期末)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四近年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材料二据统计,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励人口52.1%来自安数和江苏:流动人ロ中78.7%为农业户口。

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有,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三下图为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折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村料三可判断流动入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填“较高或“较低)。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15. (15分) (2019高一下·河南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委。

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概括珠三角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

(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1、
1-2、
2-1、
2-2、
3-1、
4-1、
5-1、
5-2、
6-1、
7-1、
8-1、
8-2、
9-1、
10-1、
10-2、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3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3-1、
13-2、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