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与习俗 宗教

合集下载

英美传统节日文化

英美传统节日文化

英美节日传统文化1、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又称Fourth of July、4th of July或July Fourth)是美国的主要法定节日之一,日期为每年7月4日,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

2、《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佛逊起草,1776年7月4日经大陆会议专门委员会修改后通过,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

3、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美国独立。

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

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

4、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

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5、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6、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圣经实际上并无记载耶稣诞生日期,圣诞节是后人公定的。

7、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

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

感恩节假期一般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8、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

9、耶稣受难日是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基督教节日。

它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就是讲英语的,但就是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就是不相同的。

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就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两种。

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

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与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瞧,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

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

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与尊重。

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但这也并不就是说,她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她们也就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

但如果一瞧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瞧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就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英国就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

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就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

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

老美的最爱便就是所谓的垃圾食品。

英美文化 2

英美文化 2

英国:4月23日/7月---戏剧节--为纪念莎士比亚而举行的盛大文娱活动 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圣诞节---12月25日,情人节----2月14日;感 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开始,持续四天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 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 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 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 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 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 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 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 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 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 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 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 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 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游戏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 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 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 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 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 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 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2023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不同国家与文化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本文将从历史、宗教信仰、节日、饮食、体育等多个方面,来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历史英语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这些国家都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英国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

到了中世纪,英国有了大量的城堡和教堂,这些建筑至今仍然呈现着昔日辉煌的壮丽景象。

同时,英国中世纪的语言和文化也影响了今天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美国和加拿大则是英国殖民地,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

这里还有一些新兴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它们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也非常有特点。

宗教信仰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也是很有特点的。

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其国教为英国国教会,教堂是英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美国则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而澳大利亚在宗教信仰方面则更加多元,既有基督教,还有佛教、伊斯兰教等。

除了这些传统宗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无宗教信仰或新兴宗教。

节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英语国家也不例外。

英国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就是复活节,这是一个基督教节日,是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

美国最著名的节日是感恩节,这是一个表达感恩、团聚的节日,通常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加拿大则有国家庆典节日和圣诞节等传统节日。

此外,在英语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节日和活动,例如在英国的农历新年(又称“春节”)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日”等。

饮食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英国的传统美食包括炸鱼和薯条、肉馅派、面包布丁等。

美国的传统美食则包括汉堡、烤肉、披萨等。

加拿大则以枫树糖浆、生蚝和蒸汽肉饼(Poutine)而闻名。

澳大利亚则以烤肉和海鲜为主,其中烤大虾(Prawns)是美食之一。

此外,在英语国家的主要城市中,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餐馆和小吃摊,比如伦敦的印度餐厅、美国的汉堡王和肯德基等。

英美文化之节假日

英美文化之节假日

英美文化浅谈英美文化之节假日在这学期我有幸选了英美文化这门课,因为我从课上学到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或者是更正了我的一些对西方文化的错误认识,这个课程中我认为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西方的风俗习惯、节假日和宗教。

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理解吧。

1.首先先介绍一下英美这两个国家的概况1.英国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顾名思义,他分为大不列颠王国和北爱尔兰,包括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威尔士(Wales)和爱尔兰(Ireland)。

它实行君主立宪制,有上议院和下议院,政党分为保守党和劳工党。

其领导者为国王(King)或女王(Queen),但他们并没有实权。

在英国,通用语言是英语。

2.美国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

美国是简称,美国人也喜欢叫他“山姆大叔” (Uncle Sam)。

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

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三。

其人口总量也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美国的语言主要也是英语,但其又可以分为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

2.英美的节假日1.新年(New Year,s Da!y 每年1 月1 号。

2.马丁・路德・金纪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Day):每年1月第三个星期一。

(仅美国)3.林肯纪念日(Lincoln’s Birthday):每年2月1号。

(仅美国)4.华盛顿纪念日(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第三个星期一。

(仅美国)5.情人节(Valentine’s Day):每年2 月14 日。

6.耶酥受难日(6。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

英美文化差异知识点总结1. 语言差异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拼写和词汇上。

比如,美国人通常会用“center”来表示“中心”,而英国人则会用“centre”。

此外,美国人口音通常更加平原,而英国人的口音则带有更多的浓郁地方特色。

2. 民俗活动差异英国和美国的民俗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英国人喜欢举行独立日游行、庆祝美国独立日等活动,而美国人则更倾向于参加热气球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传统庆典。

3. 政治体制差异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制。

这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在治理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例如,英国的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而总统则是由普选产生。

4. 饮食习惯差异英美两国的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英国人普遍喜欢喝茶,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喝咖啡。

此外,在食物口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英国人喜欢吃薯条和炸鱼,而美国人则更喜欢吃汉堡和炸鸡。

5. 社交礼仪差异英美两国的社交礼仪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用餐时,英国人通常会使用刀和叉来进食,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使用刀叉和勺子来进食。

此外,英国人比较保守,对于性话题的谈论比较忌讳,而美国人则比较开放,性话题在社交中更容易被提及。

6. 宗教信仰差异英国和美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虽然基督教是主流信仰,但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等。

相比之下,美国则更多是基督教徒,而且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为重要。

7. 教育制度差异英美两国的教育制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学生上学的年龄比美国有些早,通常从4岁就开始上学了,而在美国,则是6岁。

此外,在大学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一般在校园内提供宿舍,而英国的大学生通常需要自己租房居住。

8. 体育文化差异英国和美国的体育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而在美国,橄榄球、篮球、棒球等运动更受欢迎。

9. 性别平等观念差异英美两国的性别平等观念也有不同。

英国的性别平等观念相对较早形成,女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相对较高。

美国文化及风俗

美国文化及风俗

之前的镍币
野牛镍币 (Buffalo Nickel)
美国哥特人作者
格兰特 伍德(1892-1942) ,美国画家。
美国哥特人
此画既代表了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农民们勤劳耕作的 精神,也象征着在19世纪男权社会中,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 和力量。
哥特式建筑
米兰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格言:In God We Trust(英语:我们信仰上帝,1956年—今)
国歌: 星条旗永不落 国鸟: 白头海雕(秃鹰) 国花: 玫瑰花 所属洲: 北美洲
国庆日: 1776年7月4日
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执政党: 民主党 现任领导人: 巴拉克· 奥巴马 面积: 9,629,091平方公 里 人口: 3.11亿人(2011年 统计)
美国
让 我 们 一 起 来 了 解 美 国 文 化
美利坚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简称美国,本土东濒 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 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 墨西哥湾。首都为华盛顿。 美国源自于1776年脱离英 国统治的北美殖民地。美 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 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 整个20世纪。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美国分别与协约国和 同盟国一同获得胜利,并 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后终于 拖垮苏联,成为世界上唯 一的超级大国。
饮食习惯
早餐内容各地自有差别。一顿简单的早饭,可能为果汁、麦
片、烤面包以及咖啡。 午餐:中午12点到下午1点或是下午1点到2点。(最简单) 蔬菜和三明治、汉堡或馅餠、热狗,再来一杯饮料。 晚餐:傍晚6点左右开始丰富晚餐,所以美语中晚饭(dinner) 也有正餐、大餐的意思。在晚饭时一般都会先来一份果汁或 是浓汤,然后再上主菜。常摆在餐桌上的主菜有牛排、猪排 、烤牛腩、炸鸡、炸虾、火腿和烤羊排等。 多数的美国人喜欢在享用完晚饭后再来一些甜食,比如冰激 凌和巧克力。美国多数家庭有在睡觉前吃点小吃的习惯。孩 子们通常喝杯牛奶,吃块小甜饼,成年人则吃些水果和糖。

英美文化知识 节日、礼仪、生活

英美文化知识 节日、礼仪、生活
感恩节是北美特有的喜庆丰收的民间节日,美国的感恩节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它始于1629年。每逢感恩节,美国全国放假三天,有上万的人前往普利茅斯游览,散居外地的人,都在感恩节回家团聚,人们将火鸡肚内填满用核桃仁、玉米渣、香肠、红莓、葡萄干做的馅,然后刷上油用火烤,制成内嫩外酥油光光的烤火鸡,外表很像北京烤鸭,吃时再浇些肉汁。烤火鸡和南瓜馅饼是感恩节必备的传统食品。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圣诞起源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玛丽娅已和木匠约瑟夫订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的。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宗教实践方面,各教派的崇拜活动和宗教生活就更加多 样化了。以圣餐礼(Holy Communion)、讲道 (preaching)和教堂为例。第一,在宗教崇拜活动中, 圣餐礼是重要的纪念耶稣的死亡和复活的仪式之一,在仪 式中使用的面包和酒象征着耶稣的身体和血。绝大部分教 会定期举行这项仪式,而贵格会和救世军(Salvation Army)则不然;各教派对这项仪式采用不同的名称。大 部分新教教会采用“Holy Communion”或“Eucharist”, 罗马天主教会采用“Mass”,东正教会采用“Divine Liturgy”,等等;各教派举行此仪式的频率不同,在仪式 中使用的面包和酒不同,领取圣餐的方式也不同。
• 第三,大部分教派将进行崇拜活动的场所 称为教堂(church),而一些新教教会, 尤其是自由教会,用“chapel”代替 “church”指代教堂建筑,因为他们认为 “Church”一词指的是构成教会团体的信 徒。贵格会将其聚会的场所称为“meeting house”,他们认为信徒构成教会,而进行 崇拜活动的场所并非神圣的建筑。
英国宗教
• 玛丽一世复辟天主教 • 伊丽莎白一世 法定宗教 • 英国国教再次成为英国的
英国宗教类型
• 如按地区划分,在英格兰,圣公会居首要 地位。而相对于城市来说,它在乡村地区 比其它教派具有更强更广泛的影响力;在 威尔士,自由教会(Free Churches,即 非国教化教会)较其它教派势力强大;苏 格兰最大的单一教会是苏格兰国教会;北 爱尔兰地区最大的单一教会虽然是罗马天 主教会,但新教各教会的影响更大。 •
பைடு நூலகம்
• 教堂的外部、内部形象也是各不相同。从外部观 看,许多古老的教堂都有尖顶或塔式的明显特征, 无论在城镇或乡村都极易辨认,另一些教堂具有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外观;从内部观察,卫理公会 和浸礼会的教堂除了墙上的木制十字架之外,几 乎没有其它宗教象征符号,一些教堂在墙上悬挂 彩色旗帜和横幅。教堂一端牧师的讲道坛 (pulpit)前方简易的桌子用来举行圣餐仪式, 而东正教会使用隐在圣障(iconostasis)后的祭 坛(altar)举行圣餐仪式。大多新教和罗马天主 教堂内都有为参加崇拜仪式者设置的座位,但东 正教会的会众大都以站立的姿势参加仪式。
统计事实
• 在现代欧洲,商业领袖、资本所有者,以 及高级熟练工,甚至还包括现代企业中受 过高等技术和商业训练的人员,绝大多数 都是新教徒。
宗教、伦理、资本主义行为
• 新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 经济理性、追求利润
• 新教伦理通过世俗禁欲主义催生了资本主 义精神 • 传统主义阻碍资本主义精神
– 不求改变、安于现状 – 赚钱的目的是满足生活需要
• 犹太教 英国有近30万犹太教教徒,大约有365座犹 太教堂,由英国的犹太人代表委员会负责。 • 佛教 英国活动的佛教信徒大约有5万。
英格兰宗教改革
• 英格兰宗教改革是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 的一部分,以1534年《至尊法案》(Acts of Supremacy)的颁布为开始的标志,英格兰的教 会脱离了天主教。不同于马丁· 路德与约翰· 加尔文 的改革,英格兰宗教改革是由王室发动的,它的 直接导火索是亨利八世的再婚问题,因此,英格 兰宗教改革相比于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普遍被认 为不够彻底。但是,这场运动作为宗教改革运动 的一环,仍然大大地影响了英国和世界。
英国宗教
• 在今天的英国,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基督教教 堂和其他宗教的影子,各种不同的宗教和数不胜 数的教派在英国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 • 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基督教是信徒最 多的的宗教,其后依次是伊斯兰教、印度教、锡 克教、犹太教和佛教。尽管组成联合王国的四个 地区在统一之前就有着悠久的基督教历史,如今 却没有太多宗教习惯,可以算作世俗社会。
• 锡克教 • 在英国有超过40万锡克教徒,有超过200个 谒师所。最大的旁遮普中心在米德赛克斯 的索萨尔。
• 印度教 • 英国有超过50万印度教教徒。位于伦敦的 The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 and Haveli装修精美,体积巨大,是在欧洲第 一个建造的印度教迪尔。除了寺庙和祈祷 大厅,还有一个印度教博物馆。可以再外 面拍照,但相机不得入内,进入之前要把 行李留在外面的停车场行李寄存处。在踏 上任何地毯之前要拖鞋。
• 基督教 • 英国有两个“官方的”教堂:即英格兰教堂(英 国圣公教会)和苏格兰教堂(长老教教派),都 属于新教教堂。在英国,即使你不是基督教徒, 也会欢迎你参加基督教教会服务,但不能参加圣 餐活动(活动中会副主教或牧师会让你喝一口代 表耶稣鲜血的圣酒,吃一口代表耶稣身体的圣 饼),除非你是基督教徒并得到允许。英国只有 不到10%的人会定期参加教堂活动,平均每周的 出席人数大约130万。
英美文化与习俗
张胜玉 公共管理学院
英国文化与习俗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英国概括介绍 英国历史遗迹及城市风光 英国政府与社会福利 英国的教育 英国的社交礼仪与习俗
美国文化与习俗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美国概括介绍 美国风光与人文 美国政府与公民 美国的教育 美国的社会风俗与饮食文化
英国宗教类型
• 如按教派传统划分,英国的基督宗教教派包括: 圣公会(其中又可分为高教会派,即安立甘宗公 教派,Anglo-Catholicism,High Church;低 教会派,即安立甘宗福音派,Anglican Evangelicals,Low Church;以及自由派, Anglican Church with liberal tradition);其 它新教教会(包括卫理公会,Methodist Church, 联合归正会,United Reformed Church,浸礼 会,Baptist Church,五旬节派教会,贵格会, Quakers,又称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 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等等。
• 罗马天主教堂是爱尔兰官方教堂。北爱尔兰达月月有40万天主教徒 (大约有同样数目的新教徒)。英国各处都有天主教堂,但新教徒数 量远远超天主教徒。主要有英格兰&威尔士天主教会、苏克兰天主教 会。这里有多种欧洲教堂,最大的是希腊东正教。还有一些基督教团 体会为国际学生提供友好帮助。
• 穆斯林 • 英国有大约150万穆斯林教徒,超过600个 清真寺。最有名的是伦敦中央清真寺和伊 斯兰中心(也成为摄政公园清真寺)。一 些清真寺被用做穆斯林教徒履行结婚仪式 的场所 ,更多的清真寺因闲置无用而被转 变为穆斯林教徒的住宅、仓库和工厂。
英国宗教
• 英国圣公教会是国教,地位与天主教、基 督教等相同。圣公会的大主教是英国的教 皇,其地位与梵蒂冈的天主教皇约翰保罗 二世相同。圣公会教廷的首都是英国的坎 特伯雷。 •
坎特伯雷大教堂
• • • • • • • • •
除了官方的教堂之外,也有很多独立的新教教堂,包括 卫理公会 浸信会 美国归正教会 救世军 贵格会 爱尔兰长老教会 威尔士长老会(或加尔文卫教会) 五旬节派教会等
韦伯:资本主义的起源
•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于晓等译,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 Max Weber,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translated by Talcott Parsons, New York: Scribner, 1958.
威 斯 敏 斯 特 大 教 堂 皇 家 教 堂
——
圣 保 罗 大 教 堂
剑桥 国王学院礼拜堂
• 国王学院的礼拜堂既是晚期哥特式建筑的 非凡样本,也是重望高名的绝世神殿之一。 • 国王学院独享一项远远超过愉悦一般听众 的殊荣——岁岁年年的平安夜为世界各地 的千万听众倾情演唱《圣诞诵祷与颂歌》。
各教派在宗教信仰与实践中的共同 特征与多样性
• 在宗教信仰方面,各教派所信奉的基本教义内容是一致的, 例如:耶稣基督,上帝,道成肉身,启示,拯救,末日审 判,永生,以及三位一体等。但是,不同的教派从不同角 度强调这些教义的不同方面,或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和表达 他们的信仰。比如,基督宗教的信仰焦点是拿撒勒的耶稣, 他是基督宗教教义与基督徒生活方式的核心。而对耶稣的 教导、生活、死亡和复活的解释,各教派则不尽相同;圣 母玛利亚——耶稣基督之母为千百万基督徒所热爱,但关 于玛利亚在基督宗教教义和基督徒生活中的地位,各教派 有不同的观点;关于对《圣经》的诠释,多少世纪以来各 教派更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 天职观:
– Beruf、Calling含有宗教的概念
世俗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 预定论的困境
–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被上帝选中 – 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能被上帝选中 – 孤独感和焦虑感
亨利八世再婚
• 亨利八世原忠实于传统的信仰,被罗马教皇称为“信仰 的拥护者”。在哥哥威尔士王子亚瑟死后,与亚瑟王子的 妻子,西班牙阿拉贡王国的阿拉贡的凯瑟琳结婚。但是, 由于凯瑟琳长时间只养大一位女儿,他认定凯瑟琳不能为 他生下继承人,并且与女侍官安· 波林发生了婚外情。亨 利八世向教皇提出离婚,但是由于凯瑟琳的外甥——查理 五世兼任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教皇不敢得罪, 权衡之下没有同意。 • 寻求用别的方法解决结婚问题的亨利八世,在时任剑桥大 学教授的托马斯· 克兰麦的建议之下,让克兰麦出任坎特 伯雷大主教,并与安· 波林秘密结婚。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的克兰麦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这样使得亨 利八世和安· 波林的婚姻合法化。教皇废除了亨利八世的 教籍,而英国国会则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 是“英国国教会唯一的最高的首长(the only supreme head on earth of the Church in England)” [1],从此 英格兰的教会与罗马教皇脱离关系,英国国教会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