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七年级遣唐使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

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元时期2.(题文)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开元盛世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B.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吐蕃是唐王朝的一部分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05年6.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这个国家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大秦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8.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0.下列的工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灌溉的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水排11.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以失败而告终C.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D.推翻了唐王朝12.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余人。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精品(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灭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精品(核心素养时代新教学)
3.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 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南方 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 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北)
唐朝灭亡
朱温逐渐控制朝 政,陆续兼并了 北方的大小割据 势力。⑵907年朱 温建立了后梁政 权,唐朝至此灭 亡。
历史解释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
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 年-979年 的合称
北方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起兵反唐 潼关失守 马嵬驿之变 太子李亨即位(唐肃宗)
755年 唐朝的建立
756年
平定叛乱
763年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史料实证
安史之乱的影响
【合作探究】归纳材料,说说安史之乱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1、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口锐减。
材料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从天宝时 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奚②用兵社2次会,危对机南诏:用边兵疆6次形,势……紧在张这,些战社役会中矛,唐盾朝尖军锐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

人教版 历史 七年级下 ,复习 重点 人物 事件 例题

人教版 历史 七年级下 ,复习 重点 人物 事件 例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开元盛世”(七下P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七年级历史《第678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678课》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678课》的知识点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游)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大唐西域记》三、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3、发达的对外交通。

(从陆路、海路可以到达亚洲、非洲、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

)四、都城长安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

(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中央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

(两市营业时间:中午12点到日落前半天时间。

)五、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第7、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火药是唐朝发明的。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金刚经》868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比欧洲(1423)早近600年二、火药1、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安济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比欧洲早700多年。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杜甫“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1、唐朝帝王大都喜爱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这就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材料二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编自《简明宋史》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

南宁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哪方面的发展?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指的是宋代哪个部门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哪些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4)归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答案】(1)农业;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任写两个即可)(3)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或宋代经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农业方面的发展;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句谚语说明了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依据材料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可知,材料二指的是宋代丝织业的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南方的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部门也比较发达。

(3)依据材料三“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上贸易有所发展”可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工商业发达;据材料“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可归纳出为了谋求广开财源;据材料“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可知,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是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城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及其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唐朝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 雀 大 街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看图识史
?谁是卧底
我可以用来在大唐 买东西 我是铸造于唐朝后 期的铜钱
暂停半分钟
我外圆内方很可爱
试一试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遣唐使的影响
遣唐使影响
制 度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幵正式开始改革, 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 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
看图识史
建筑
西 市
东 市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日汉文对照简表平假名 汉字 来自假名 汉字あぃ ぅ

以 宇

ィ ゥ

伊 宇








遣唐使影响
节 日
服 饰
茶 道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建筑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节日、服饰、茶道等
文化 文化 生活 风俗
推荐书籍:
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推荐网站及视频:
/2015/04/24/VIDA1429839997077997.shtml
纪录片:探索发现《大明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