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方,但无法获得。

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索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8《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8《出师表》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

诸葛亮(181-234年),字,号,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散文代表作有《》、《》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朗读节奏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出师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阅读(34分)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倾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病笃:病重。

②嗣子:此指刘禅。

嗣:继承。

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

B.以彰其咎彰:表彰。

C.属以后事属:通“嘱”,嘱托。

D.效忠贞之节效:贡献,献出。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遗诏敕后主阅读答案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遗诏敕后主阅读答案

诸葛亮受遗诏阅读答案|遗诏敕后主阅读答案诸葛亮受遗诏章武三年春⑴,先主于永安⑵病笃⑶。

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⑷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⑸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⑹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⑴章武:刘备的年号。

三年:公元223年。

⑵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

⑶病笃:病重。

⑷嗣子:此指刘禅。

嗣:继承。

⑸股:大腿。

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⑹敕:告诫,嘱咐。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属:谓:效:事:2、通读文言文,把握句中的停顿,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本段文字记叙了刘备临死之前对诸葛亮的嘱托,找出遗诏包含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从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而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感情可用我们学过的《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概括:。

6、对于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后人历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评价他,其实在现代史上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试举出一例,并用一、两句话加以评论。

参考答案:1.属:通“嘱”,嘱托;谓:对……说;效:献出事:侍奉2.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符合题意即可) 4.①肯定(赞扬)诸葛亮的才干;②辅佐儿子治理国家;③若儿子担当不了大任,取而代之。

5.报先帝,忠陛下。

6.(略)。

部编版八下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全册】

部编版八下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全册】

部编版八下全册课内文言文综合习题及答案【期末复习】班级:姓名:说明:部编版八下全册文言文综合复习专题,精选全册文言文重点知识: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及重点注释句子翻译等。

下载后可直接打印使用,无需重新排版。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略无: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亭:4.不见曦.月曦:5.至于夏水襄.陵襄:6.沿溯..阻绝沿:溯:7.素湍.绿潭湍:8.清荣峻茂.茂:9.林寒涧肃.肃:10.属引..凄异属:引:11.空谷传响.响:12.晓雾将歇.歇:13.夕日欲颓.颓:1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15.念.无与为乐者念:16.相与..步于中庭相与:17.盖.竹柏影也盖:1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19.从.流飘荡从:20.泉水激.石激:21.鸢飞戾.天者戾:22.经纶..世务者经纶:23.以顺为正.者正:24.父命.之命:25.与民由.之由:26.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28.百里奚举于市.市:29.空乏..其身空乏:30.人恒.过,然后能改恒:31.行拂乱..其所为拂:乱:32.衡于虑,而后作.作:3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发:喻:3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敌:35.惩.山北之塞.惩:塞:36.出入之迂.也迂:37.毕.力平险毕:38.且焉置.土石置:39.荷.担者三夫荷:40.寒暑易节..易:节:41.固不可彻.彻:42.虽.我之死虽:43.何苦.而不平苦:44.惧其不已.已:45.一厝.朔东厝:46.无陇断..焉陇:断:47.上自劳.军劳:48.军.霸上军:49.介胄之士.不拜士:50.使人称谢.谢: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略无阙处() 2.蝉则千转不穷() 3.窥谷忘反() 4.往之女家()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 7.入则无法家拂士() 8.甚矣,汝之不惠() 9.军士吏被甲() 10.改容式车()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答案(一)《与朱元思书》一、解释加点词语:1、从(随着)流飘荡2、负(凭借)势竞上(争着)3、猛浪若奔(这里指飞奔的马)4、轩邈互相轩邈(高, 邈,作动词用)(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5、争高直(笔直)指6、千转不绝(通“啭”,鸟叫声) (停止、消失)7、好(美丽)鸟相鸣(互相和鸣)8、窥谷忘反(看到)(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10、鸢飞戾天者(至)11、经纶世务者(筹划)二、、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林间)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简答题:1、本文哪句话概写了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本文二、三段所写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答:(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奇”在水之清澈、湍急;“异”在山之峻峭(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也可用原文回答)2、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触景生情,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分)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

作者流露出了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五柳先生传》一、解释加点词语:1、不知何许人也(处所)2、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3、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5、衔觞赋诗(酒杯)6、亦不详其姓字(详细地知道)7、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旧友)8、箪瓢屡(多次、经常)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9、或(有时)置酒而招之10、造饮辄尽(就)11、环(环绕、周围)堵萧然(空寂)12、期在必醉(期望)13、每有会意(体会、领会)14、曾(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离开)留二、、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出师表》和《三国志蜀志》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出师表》和《三国志蜀志》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出师表》和《三国志·蜀志》含答案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4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躬:鞠躬B.当奖.率三军奖:鼓励C.至于斟酌损益.益:增加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4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8.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

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4年1月18日8:10---10:10]2023-- 2024学年度绵阳安州区八年级教育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监测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汴京(biàn)绢本(juàn)翰林(hàn)题跋(bō)B. 衣冠(guān)遒劲(jìn)摄取(shè)桅杆(wéi)C. 擅长(shàn)料峭(qiào)踏青(tà)簇拥(cù)D. 枢纽(shū)沉檀(tán)纤夫(xiān)岔道(chà)【答案】C【解析】【详解】A.跋bá;B.劲jìng;D.纤qiàn;故选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娴熟里程碑筋疲力尽任劳任怨B. 泻气匿名信入目三分鹤立鸡群C. 躁热渡假村微不足道和颜悦色D. 隽刻荧光屏眼花瞭乱诚惶诚恐【答案】A【解析】【详解】B.泻气——泄气,入目三分——入木三分;C.躁热——燥热,渡假村——度假村;D.隽刻——镌刻,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故选A。

3. 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 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

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 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
教象棋
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
【译文】
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

刘备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殷殷教导,一片深情。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朕初疾.()②人五十不称夭.()
③道亡.()④但.下痢耳()
⑤殆.不自济()⑥何所复恨.()
⑦不复自伤.()⑧过于所望.()
⑨勿以.恶小而为之()⑩能服.于人()
2.翻译。

(10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汝父德薄,勿效之。

③何所复恨,不复自伤。

④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文中提到的丞相是谁?(2分)
4. 文题的意思是什么?(4分)
5 .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
【参考答案】
1. ①病。

②夭折,寿命短。

③丢失。

④只是。

⑤恐怕,大概。

⑥遗憾。

⑦感伤。

⑧期望。

⑨因为。

⑩使别人信服。

2. ①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②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③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

④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⑤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3. 诸葛亮。

4. 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5. 略。

四、真题链接(2017年)
阅读《刘备敕刘禅遗诏》,完成1—3题。

(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②何所复恨.()
③道亡.()④不复自伤.()2.翻译。

(6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
【参考答案】
1. ①因为。

②遗憾。

③丢失。

④感伤。

2. ①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②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
③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3.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