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与朱元思书作品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

(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

《马说》原文+解释+翻译+重点问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解释: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

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解释: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

虽:即使。

名:名贵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

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

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翻译: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

解释: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食:吃一顿;食,吃。

或:有时。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解释:食马者:食,通“饲”,喂。

其:指千里马,代词。

翻译: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释:是:这样,指示代词。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原文: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 )鬟( huán)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jiā)背。

凡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liè)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huī)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满井游记》译文: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

(我)(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行。

每次顶着风急速行走,没(走到)一百步就(被迫)返回了。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

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悦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6.自:从;7.至:到;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 绝,绝妙;10.皆:全,都;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23.激:冲击,拍打;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25.好:美丽的;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 ;反,通“返”,返回;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好像;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37.见:看见;38.日:太阳,阳光;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2.详:知道;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7.欣然:高兴的样子;8.嗜:喜好;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1.或:有时;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14.既:已经;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着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23.戚戚:忧愁的样子;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26.兹:这;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28.俦chóu:辈,同类;29.觞shāng:酒杯;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31.:与下面的“”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翻译: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23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词句注释:1.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3.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4.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5.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6.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7.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8.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9.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10.食sì:通“饲”,喂养;11.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12.是:这,指示代词;13.能:才能;14.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16.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17.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18.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19.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20.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21.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22.其:难道,表示推测;2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4.其:其实;25.知:懂得;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着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词句注释:1.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2.致:得到;3.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4.假借:借;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6.走:跑,这里意为“赶快”;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8.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9.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10.硕shuò朔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11.尝:曾;趋:奔赴;12.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13.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1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15.叱chì赤咄duō夺:训斥,呵责;16.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17.卒:终于;18.箧qiè窃:箱子;曳yè夜屣xǐ喜:拖着鞋子;19.穷冬:隆冬;20.皲jūn军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1.僵劲:僵硬;22.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23.衾qīn钦:被子;24.逆旅主人:旅店主人;25.日再食:每日两餐;26.被pī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27.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28.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29.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30.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31.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25、诗词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文: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词语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见赠:送给我;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7.怀旧:怀念故友;8.吟:吟唱;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10.到:到达;11.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14.侧畔:旁边;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16.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翻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赤壁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词语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销:销蚀;⑶将:拿起;⑷磨洗:磨光洗净;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品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⑷絮:柳絮;⑸萍:浮萍;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⑵达旦:到天亮;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⒁但:只;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词句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翻译: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2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4.行:走;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年级⽂⾔⽂⼤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年级⽂⾔⽂⼤全及翻译: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夜,解⾐欲睡,⽉⾊⼊户,欣然起⾏。

念⽆与为乐者,遂⾄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空明,⽔中藻、荇交横,盖⽵柏影也。

何夜⽆⽉?何处⽆⽵柏?但少闲⼈如吾两⼈者⽿。

翻译 元丰六年⼗⽉⼗⼆⽇夜晚,我正准备脱⾐⼊睡,恰好看到这时⽉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兴地起⾝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起游乐的⼈,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就⼀同在庭院⾥散步。

⽉光照在庭院⾥像积满的清⽔⼀样澄澈透明。

⽔中⽔藻、⽔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和柏树的影⼦。

哪⼀个夜晚没有⽉亮?⼜有哪个地⽅没有⽵⼦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罢了。

赏析 ⽂章对⽉夜景⾊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个⽣活⽚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甚少的⽆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态度。

全⽂情感真挚,⾔简义丰,起于当起,⽌于当⽌,如⾏云流⽔,⼀⽓呵成。

本⽂可分为三层来赏析 第⼀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

这天夜⾥,⽉光照⼊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遂动⾝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

张怀民和苏轼⼀样,亦是被贬⾄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

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起来到院⼦中间散步。

这⼀层叙事,朴素、淡泊⽽⼜⾃然流畅。

(寻友夜游) 第⼆层写景:描绘庭中夜⾊ 作者惜墨如⾦,只⽤⼗⼋个字,就营造出⼀个⽉光澄碧、⽵影斑驳、幽静迷⼈的夜景。

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光清朗,洒落庭中,那⼀⽚清辉⽩茫茫⼀⽚好似积⽔空潭⼀般,更妙的是,“⽔”中还有⽔草漂浮,游荡,于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般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及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翻译及解析《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木头的样子刻成各种形象,各自具有情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大概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高大约有二个黄米粒左右。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西东。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
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能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

”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和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出自己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大概是无怀氏时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23、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
宋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隆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穷且艰若此。

【译文】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尊,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

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厚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上比不上其他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艰苦大概就是这样了。

25、诗词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杜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