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合格率
手卫生监测与效果评价

优点:简单易行, 实时反馈
缺点:可能受到 观察者的主观影 响,无法全面了 解被观察者的手 卫生行为
应用:适用于日 常手卫生监测和 效果评价,以及 培训和教育活动
化学检测法
原理:利用化学试剂与细菌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操作步骤:取样、培养、观察、记录 优点: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缺点: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成本较高
传统监测方法的局限性:无法实 时监测,数据准确性有限
创新监测方法的应用:实时监测、 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新型监测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 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
未来展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的监测技术,提高手卫生监测的 效果和效率
医疗机构的参与与合作
医疗机构在手 卫生监测与效 果评价中的重
手卫生监测与效果评价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稻小壳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手卫生监测的重要性
03
手卫生监测的方法
04
手卫生效果的评估指标
手卫生监测与效果评价的实
05
践应用
手卫生监测与效果评价的挑
06
战与展望
1
添加章节标题
2
手卫生监测的重要性
定义:手卫生 后微生物数量
减少的比例
计算方法: (手卫生前微 生物数量 - 手 卫生后微生物 数量)/ 手卫 生前微生物数
量
标准:减少率 越高,手卫生
效果越好
影响因素:洗 手时间、洗手 液浓度、洗手
方法等
手卫生合格率
定义:手卫生 合格率是指在 规定时间内, 手卫生合格人 数占总人数的
医务人员洗手清洗效果评价

医务人员洗手清洗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2-11-30T09:14:41.97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4期作者:曹剑梅周宏张冰李雷李蓓柏荣华茅一萍[导读]曹剑梅周宏张冰李雷李蓓柏荣华茅一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洗手后的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方法对手术室、产房等科室82名工作人员洗手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用卫生手消毒效果作为评价指标,检测手卫生清洗效果。
结果 82份样本中合格样本69份,合格率84.15%;不合格样本13份,不合格率15.85%;82份样本中未检出菌落样本15份,未检出率18.29%;检出菌落样本67份,检出率81.7%。
结论洗手是一个清洁的过程,不能全部达到手卫生消毒的效果。
洗手效果受手部细菌、自来水、洗手液及干手纸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也是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没有要求洗手后进行手卫生效果检测的原因。
关键词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
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于2020年6月1日开始实施。
规范要求手卫生消毒效果达到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但对洗手清洗效果未做任何要求。
规范要求在五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为什么没有对洗手的效果做出要求呢?洗手是否能达到卫生手消毒的效果,其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自来水、3M爱护佳皮肤清洗液(生产许可证:苏妆20160003)、旭乐康医用擦手纸(生产许可证:护卫消证字(2017)第0014号)、无菌棉签、10mL无菌洗脱液等。
1.2 检测方法1.2.1检测区域和人数手术室、产房等科室的82名工作人员。
2024年医院手卫生工作总结

2024年医院手卫生工作总结____年医院手卫生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作为医院手卫生工作的负责人,我秉持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了对手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本年度手卫生工作注重推行严格的操作规范,加强了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力求在医院手卫生工作中取得突破和创新。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加强手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3. 强化对手卫生工作的监督与督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 教育培训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
包括手卫生操作规范的培训,手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随机抽查和考核等方式。
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医务人员对手卫生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养成良好的习惯。
2. 设施建设本年度,我们对医院的手卫生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针对不合格的设施,我们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增加了医院的手消毒器和洗手设施的数量,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3. 监督检查为了确保手卫生工作的有效实施,我们采取了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
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抽查,并及时反馈问题和不足。
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督促。
四、工作成果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得到了明显提高。
通过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规范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各科室的检查中,发现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达到了90%以上的合格率。
2. 手卫生设施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通过对医院手卫生设施的检查和维护,设施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手卫生操作上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和安全的环境。
3. 监督检查机制得到了有效运行。
通过每日的监督检查和问题反馈,我们对医院的手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改进。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得到整改和解决,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考核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
培训考核效果评价:今年2月份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及相关理论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见汇总表),为了解培训效果,院感办3月份陆续对11个科室共抽取83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考核,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91分,平均分95.1分,合格分90分,合格率100%,说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是我们运用PDCA循环工具管理手卫生进入了执行阶段。
改进措施:院感办将会后续追踪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对依从率和正确率高的科室按《医院感染管理奖惩规定(试行)》的要求给予奖励,对依从性和正确率差的科室要求查找原因并整改,同时纳入院感质控考核中,从多层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和正确率,保障医疗安全。
院感办
2021年4月。
院感半年度管理评估分析结果和持续改进措施

院感半年度管理评估分析结果和持续改进措施一、背景医院感染(HAIs)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的病人所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是指对医院感染进行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院感管理是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提高我院的院感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医院感染管理科于今年上半年对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发现了我院在院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措施。
二、评估结果1.感染发生率:今年上半年,我院感染发生率为3.5%,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与其他医疗机构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是主要感染类型。
2.感染病原体:上半年,我院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占感染病例的80%。
其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3.感染防控知识普及:上半年,我院感染防控知识普及率为95%,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但仍有部分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不足。
4.手卫生情况:上半年,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0%,但仍有一部分医护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问题。
5.消毒灭菌工作:上半年,我院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5%,但部分消毒产品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6.无菌操作规范:上半年,我院无菌操作规范执行率为90%,但仍有部分医护人员在无菌操作方面存在不足。
三、持续改进措施1.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医院应加大对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掌握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提高手卫生合格率: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管理的宣传和监督,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行动,确保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
3.优化消毒灭菌工作:医院应加强对消毒产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消毒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合理性,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
方法定期对各科室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监测,并将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共检测医务人员手1216例次,合格率为88.56%,2010年的合格率已达到95.90%;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手术室和供应室洗手合格率较高。
结论快速手消毒使得医务人员手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是行之有效的手卫生消毒方法。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手卫生消毒泛耐药细菌感染目前备受人们关注,减少耐药菌产生和传播,除了合理应用抗生素之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尤为重要。
医院感染多为接触性传播,主要是通过侵入性操作以及患者和医务人员手引起细菌移位而导致感染[1]。
手部卫生是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防控耐药菌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但是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到“重视程度、洗手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不够重视。
随着快速手消毒液的出现,医务人员手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对象操作前、消毒后各类医务人员的手为监测对象。
1.2 采样培养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使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纸片,压迹法采样,置37℃孵箱培养48h,观察结果。
1.3 结果判定根据《消毒技术规范》,Ⅰ类、Ⅱ类环境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 , Ⅲ类环境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 cfu/cm2,且不检出致病菌判定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2 结果2.1 2006-2010年医务人员手部消毒合格率逐年增高见表1。
见表2。
表2 各类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比较美国CDC自1985年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手部卫生的技术指南,而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手部卫生技术指南[2],有的只用流水冲洗,有的用含氯消毒液等,消毒效果难以保证。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不够重视,78%的医生、61%的护士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手部卫生培训[3];喻红波[4]等对100名护士手的细菌谱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细菌6种,金葡、表葡为主(40%);一般护理的工作后,每只手上污染的细菌数可达10-10cfu/cm2。
护理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护理人员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平罗县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查找护理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的原因,以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手卫生质量。
方法采用问卷法、现场查看法对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和洗手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于2010年到2013年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对平罗县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进行采样及监测。
结果共调查护理人员26名,对消毒灭菌的基本定义知识知晓率为88.24%,对六步洗手法等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90.24%,正确掌握洗手指征人数占89.77%,对常用手快速消毒剂知晓率则相对较高,为98.76%。
2010-2013年平罗县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卫生总合格率为92.86%(78/84),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81.25%(13/16)、88.89%(16/18)、95.83%(23/24)和100.00%(2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68,p<0.01)。
结论平罗县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各年度合格率呈正增长趋势。
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还不够,应强化手卫生知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干预和洗手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完善制度,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手卫生;监测【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214-01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平罗县妇幼保健所护理人员手卫生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消毒工作的管理,促进消毒质量提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7号、《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有关规定,于2012年对平罗县妇幼保健所26名护理人员手卫生知晓率和洗手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2010-2013年期间,对平罗县妇幼保健所84名护理人员手进行了卫生学和消毒质量监测。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是衡量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一、医疗机构基本感染控制指标1. 医院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发病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医院感染的整体控制水平。
2. 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从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体的病例数与同期医院感染总病例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3. 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手术导致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与同期手术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水平。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呼吸机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数与同期使用呼吸机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导致的血流感染病例数与同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比例。
该指标可反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控制水平。
6. 尿路感染发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尿路器械操作导致的尿路感染病例数与同期尿路器械操作总数的比例。
该指标有助于评估尿路器械操作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效果。
二、感染控制管理指标1. 感染控制制度执行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方面。
该指标可通过现场检查、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2. 感染控制培训覆盖率:指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活动在全体员工中的覆盖程度。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染控制基本知识、各项操作规范等。
3. 感染控制资源配置率:指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情况。
包括感染控制人员数量、消毒剂、防护用品等。
4. 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率:指医院定期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果。
评估内容应包括感染风险因素、防控措施等。
5. 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率:指医院针对感染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制度宣传:1)手卫生知识宣传部到位;2)手卫生认识误区:认为手看起来不脏就无细菌;3)6步洗手法未普及。4)无惩罚措施。
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调查日期:年月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观察
序号
科室
人员标记
手卫生时机
手卫生操作
手卫生知晓
备注
医生
护士
其他临床人员
其他后勤人员
直接接触病人前
直接接触病人后
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病人环境表面后
暴露体液后
脱去手套后
揉搓双手≥15秒
使用皂液∕6步洗手
干手方法正确
用速干手消∕6步洗手
开关水龙头方法
是否知晓
手卫生知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1.采用盲发观察。2.应执行、执行正确和已执行打√,否则打×
1、调查结果:
我科医护人员依从性、手卫生技术正确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均较差,其中,手卫生依从性顺位护士(54%)>医生()>护工(30%),洗手正确率护士(32%)>医生(25%)>护工(0),知晓率医生(30%)>护士(20%)>护工(0),具体结果见下表。
手卫生调查(PDCA)
根据卫生部新手卫生规范,针对我科医务人员长期存在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的问题,我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运用PDCA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了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感发生。
P(Plan)(6月5日-7月12日)
1、现状调查:
从2013年6月5日至7月12日之间,对我科医生、护士、护工三类医务工作者进行手卫生调查,调查采用盲目观察,从三个方面进行:依从性、正确率、知晓率,共计调查5次,每次调查10人,共计调查50人次,其中医生20人次,护士25人次,护工5人次,具体调查内容见下表及附件一(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1)(合格人次):
调查内容
医生(总20)
护士(总25)
护工(总5)
直接接触病人前
1
8
1
直接接触病人后
13
14
0
清洁/无菌操作前
13
15
3
接触病人环境后
4
13
2
暴露体液后
19
19
2
脱去手套后
1
12
1
手卫生操作(6步洗手法)
5
8
0
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
6
5
0
2)合格率
医生护士护工ຫໍສະໝຸດ 依从性%54%
30%
正确率
25%
32%
0%
知晓率
30%
20%
0%
3)合格率图表(%)
2、分析原因:
1人员:1)院感意识不强:接触病人前洗手率明显低于接触病人后洗手率,说明医护人员保护病人的意识明显弱于保护自己的意识;2)人力资源缺乏:工作繁忙,大多数医生反应没有时间洗手;3)洗手技术掌握差:大多数医务人员洗手不规范,未掌握卫生部6部洗手法。
4其他:我科女性医务人员较多,洗手液明显损伤皮肤,而且长期使用洗手液破坏皮肤酸碱环境,加剧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