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来衣食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来衣食行的变化1978年的春风吹向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战鼓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擂起。
不论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到1992年的一系列作为,都为农村改革开了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的我们造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除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发生变化,一步步实现了小康的美好生活。
我们清水县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难忘的历程。
作为一个90后,我在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成长,我虽没有经历最困难的时代,但改革开放在持续,我也有幸见证改革开放下发展的家乡。
我眼中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下变化的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一、穿服的变化听老人们讲,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中山服、军干服。
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摩登”了。
女装也很朴素,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
偶有城里人到农村,穿着裙子,也就是最时尚的了。
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
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
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
所以就有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话了。
冬天,穿着自己纳的棉袄,一件棉袄穿十多年还在穿。
棉花往往成了板状,依然用它御寒。
至于鞋子,在农村,多数是黄鞋。
那是一种军用胶、布混做的简易轻便鞋。
夏天穿的自己纳的麻鞋。
冬季穿的是自己纳的布棉鞋,由于当时物质匮乏,这种鞋子也是缝缝补补,一穿就是七八年。
至于皮鞋那就是一种奢望,根本想都不敢想。
家里最有面子、最实用的家具是“三转,一响”。
所谓三转是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一响:是收音机。
由于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很匮乏,人民也不富裕,所以在广大农村地区多数百姓是没有能力购买的。
九十年代前,人们的穿着,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普遍十分单调,并多显出几分清贫。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生了历史性,人们的衣着也不断随经济的好转演变着。
计划经济时代早巳成了历史。
二、食的变化“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40年来的中国10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40年来的中国10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
——《奇迹再现》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转眼之间,改革开放将满40周年,回头望去,沧海桑田。
在这激荡四十年里,中国的名义GDP翻了200多倍,许多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领域赶英超美,可圈可点之处数不胜数,从你我的衣食日常,到远方的江河工程与高原天路,一直延伸至头顶星空。
群星璀璨,其中有十颗格外耀眼,我们愿称之为“改革开放的十大奇迹”。
奇迹的名字,让小巴一一道来。
No.1▼高速路网“有了它的奇迹,才有了之后的一切”多年以前,人们谈及贵州,都觉得那是一块被交通限制了发展的地方。
地处二级阶梯,云贵高原,能打开一片生活天地已是奇迹,奢谈什么繁荣富裕?如今,贵州成了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国家级大数据中心随之而来,各种造富机会纷至沓来,GDP增速在各省排名中数一数二。
像贵州这样实现“县县通”的省市,还有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河南、江西、福建、广东、江苏、辽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高速路网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变化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
直到11年后的1999年,高速公路总里程才突破1万。
接着,2002年2万,2004年3万,2007年5万,2013年10万(超越美国)……2016年,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13万。
除了公路,还有铁路。
2009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超350公里)京广高铁武广段试运行。
2013年,高铁总里程突破1万,2016年,突破2万。
我们的目标是,2020年,突破3万。
京沪之间,最快只要四个半小时,高铁的便捷甚至让不少人开始嫌弃坐飞机。
而十三五规划里,高铁网络将实现“八横八纵”,想象着未来的出行,小巴满心期待。
No.2▼摩天大楼“全球前十有六,还在猛增”摩天大楼代表了什么?一个城市的天际线?当然,毕竟是博取眼球的顶尖地标建筑。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是,君不见多少大楼因为经济危机而成为了烂尾楼。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 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时代变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交通的变迁:交通改变生活文字旁白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交通改变生活》我爸爸对我说,他小时候自行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中国却在那个时候被誉为”自行车王国”,大街小巷,几近人手一辆的自行车,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现在我们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我将分四个部分为大家介绍:一交通工具的变迁、二历史性的交通大变革、三展望未来交通、四课间小知识人类在6000多年前有了滚木托运、5000多年前先后有了独轮车和马车、500多年前有了四轮马车中国人出行方式的变化,从古代骑马、轿子、马车、黄包车、人力车到现在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大邮轮等等铁路的演变:从蒸汽机车时期、内燃机车时期、电力机车时期、高速列车时期到磁浮列车时期,还有地铁大概许多人都对老电影当中的绿皮车印象深刻。
在那个年代出远门,绿皮车也是仅有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仅5万公里,还基本上都是蒸汽机车,绝大多数火车时速只有40公里。
而那个时候,祖国刚刚迎来了改革开放,火车站从80年代就开始了它的忙碌。
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铁路运输统计:铁路里程从1978年的2057公里增加到2017年的5317公里;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7664万人和223.3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124万人和27.1亿人公里的3.6倍和8.2倍。
7、太焦高铁是我市境内的唯一客运专线,这一条高铁线路全长达将近362.1千米,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项目建成后,长治至太原和郑州将实现一小时通达,太原至郑州也将步入两小时交通圈。
8、路的变化:从泥泞乡间小道到平坦水泥路到宽阔一级路再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道路的建设变化是从人工到机械道路环境的变化9、改革开放40年山西省公路运输统计:公路里程从1978年的3.2万公里增加到2017年14.3万公里;公路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17333万人和150.4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2375万人和11.6亿人公里的7.3倍和13倍。
改革开放40年,国人出行方式变化超乎想象

改革开放40年,国人出行方式变化超乎想象作者:卢泽华来源:《党员文摘》2018年第07期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
在交通强国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回望过去40年交通发展,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今年入春以来,“金东乡村绿道马拉松赛”“美丽乡村·环浙骑行”等乡村运动旅游活动接连在浙江省金华市举办。
将所有这些活动串联起来的,是各地美丽的乡村公路。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不仅道路更畅通了,乡村公路也成为当地一道道别致的风景,促进了乡村振兴建设。
“村路硬化到地头,公共交通到村头,游客民宿到门头”,在金华市武义县上黄村,曾经期待的“三头”生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实现。
农村公路的改造提升,让上黄村变成了名为“江南布达拉宫”的网红村。
如果将时间的镜头向前拉长,我们会发现,浙江省乡村公路建设经历了一段不凡历程:2003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2006年所有乡镇通等级公路,2011年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2016年全面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017年实现“农村客车村村通”……15年间,浙江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万公里,农村交通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按计划,到2020年,浙江还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创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5万公里。
农村公路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事实上,农村公路建设就是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1978年,中国农村公路里程只有58.6万公里,大量乡镇和村庄都不通公路。
到2002年底,中国农村公路达到133.7万公里。
如今,6亿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
我们这个小镇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无论从衣食住行哪个方面中国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的砥砺奋进,让中国从一个弱国变成了一个强国。
40年的奋发拼搏,让中国从贫穷到富有。
40年的朝气蓬勃,让中国改变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一、穿着的变化穿衣朴素,真诚善良是中国人的自古以来的品质。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穿衣可以看出来,当时的中国人民还都是穿着棉麻布的上衣,所有的衣形没有什么太大的的区别,裤子也都是统一的棉麻裤,所有人几乎都是统一的着装。
衣服颜色也都是大同小异。
每个人都透露着一股质朴的气息。
四十年改变了我们的穿衣风格,现如今人们的穿衣真的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款式。
人们更多的追求是时尚,让人赏心悦目。
现在各种高大上的商场,琳琅满目的衣服,真的是足够的吸引人的眼球。
二、食物的变化记得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在七十年代左右还都是吃了窝窝头、玉米面、红薯粥。
我记得原来常常听他们说那个年代能吃饱饭都已经够好了,有的人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甚至还有许多饿死的人。
当时温饱都是一个问题。
记得后来还吃过窝窝头可是都是一些精细的面粉做出来的,我的爷爷说现在再也吃不出来当年的味道了。
记得父母那一辈的人都是家里有好多的兄弟姐妹,每当吃饭的时候都是一大家人围绕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吃一顿饭就像是打仗一样。
父母跟我说那时候吃饭的桌子都是那种木制的小方桌。
现在一些农村家庭有的还在使用。
凳子也是木制小板凳,大家挤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好不热闹。
四十年是一代人的变迁,现在的家庭家里都是一个两个孩子,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在只是追求温饱,而是开始追求吃的是不是够营养。
是不是足够的美味。
吃饭的环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当有个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商务谈判等各种饭局都开始到各种高档次的额饭店就餐。
改革开放交通工具的前后对比 PPT

新型车正式编号为 CA72,也就是“红旗”。 而仅生产了一
辆的东风牌轿车编号 为CA71,成了红旗轿车的 鼻祖。
1908年3月5日 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
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 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1866年4月,轮船终于造成。这艘木质明轮船,载重 25吨,长55尺,高压引擎,单气筒,航速每小时10公里, 取名“黄鹄号”。
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1958年11月27日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我国第一艘万吨 远洋货轮,交通部将其命名为“跃进号”。
1976年8月23日,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5万吨级远 洋货轮——“西湖”号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建成下水。
在北方较为多见是首批私车用户们的第一选择上世纪80年代拉达汽车不仅曾是北京市的出租车而且还曾是那个年代首批私车用户们的第一选择而我们在北京街头经常看到的这款拉达正式名称叫ladarivavaz2105在1981年推出其源自70年代的vaz2101而2101的出身又可追溯到菲亚特124
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不独一人见没之,错相见!者多就矣是。自” !行!车!!
1951年7月8日,北京 第六汽车制配厂仿照 德国讯达普K500型摩 托车,生产出了我国第 一批定名为“井冈山” 牌摩托车。
1958年江西 南昌井冈山大 道的江西拖拉 机厂!
1958年5月12日,经过艰 苦地研制,东风牌样车终 于成功问世。该车是四门 六座的中级轿车,装有直 列四缸顶置式高速发动机, 三档机械变速箱,最大马 力70匹,最高时速128公 里。
1931年5月31日,国产第一辆民生牌载货型汽车问世 但是在九一八事变时期,被日本人掠夺了
描写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5篇

描写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5篇2020年,对深圳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年,将迎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这一伟大时刻,同时,深圳交通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描写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1自从大运会,在咱们深圳举办,深圳改变了许多。
深圳改变了什么?比如:道路从两道变成了四道,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路边的小摊也少多了,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深圳改变了很多,这是谁的功劳呢?当然是人民的功劳,道路从两道变成四道,是维修工人的功劳,马路从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也是维修工人的功劳,路边的小摊少多了,是大家的功劳,人们都遵守交通过则,不会乱闯红路灯,也是大家的功劳,路边的垃圾少了很多,是清洁工的功劳。
所以说,深圳之所以变成这样,就是人们的功劳。
因为有了大运会,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变得非常漂亮,变得非常的文明,变得非常的友好,我们知道,大运会的口号是“不一样的精彩,从这里开始”什么叫不一样的精彩?就是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那什么叫从这里开始?想体验不一样的精彩,就要从这里开始,我是这样理解的。
本来,我们家旁边的一条小路,那条小路,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臭味,而且那条小路很脏,就这样持续了很久,也没有人来管,我们都投诉了很多回了,他们就是不管,就因为深圳要准备举办大运会,所以,我们家旁边的小路上,变化极大,以前,小路上的快餐店很多的,快餐店门口的路都是非常的脏,还堆满了垃圾,走那条路都觉得恶心,可是,现在劳动人们,改变它的貌相了,路边的垃圾都没有了,都被扔到了指定的地方,路上又换上了新瓷砖,新瓷砖比以前的都漂亮多了,很多小朋友都爱在上面玩,饭店也换上了同一的牌照了,这一小路,旁边的设施,也增加了很多,样样齐全,以后不用再担心,找不到,东西买了,小路的对面还建起了高楼大厦,高楼大厦上的灯光闪烁,天仿佛都被照亮了。
新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制约和影响44110325 许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通过40多年的不断改造与建设。
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运输设施与装备成倍增加,交通运输势力明显增强;技术状况显著改善,运营指标、运输效率明显提高;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已初步形成全国性的综合运输网体系,并向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
交通运输的发展主要呈现一下三个趋势:(1)高速化:交通运输日益向高速发展,以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来缩短运输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例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超音速飞机的发展。
(2)大型化:运输工具的装载量扩大,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提高。
(3)专业化:指某一交通运输工具或设施,专门从事某一种或几种货物的运输。
发展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储费用,便于机械化装卸作业,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下面从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制约和影响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经济结构的演变影响交通运输结构的演变交通运输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为需求的满足而存在,在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而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1952 年时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1:21:28,,到2005 年时调整为37:32:31。
可以看出以农、林、渔、牧业构成的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及建筑业构成的第二产业,和以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以及政府公共服务等诸多行业和领域构成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不断提升。
这种比例调整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加工业、深加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例大幅上升。
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意味着产品结构或货物结构的变化,短、小、轻、薄、高附加值的货物种类在货物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相应地,长、大、笨、重、低附加值的货物在货物总量中的比重相对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交通的变化
今年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十年,在这40年中我国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我国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一派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一个国家把人与行业的发展和行业与行业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关键。
中国的地图看起来像只雄壮的鸡,交通就像是鸡的血管,铁路高速公路是动脉,还有密密麻麻不可胜数的毛细血管。
生命体通过血管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执行生命活动,也通过血管把各个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生命体才能拥有磅礴的生命力。
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就像血管对人一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我国的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的四十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提升。
交通行业的发展相当于我国改革开放这40年的一个缩影。
下面就我国的交通方式进行一一的概述,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几个交通工具和与之共同发展的路说起,从小型出行工具如: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再到大型出行工具如:火车、高铁、地铁等,路如:公路、铁路、高铁等。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自行车,三轮车的引进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取代了较为古老的人力车(黄包车),马车,成为的人们出行和货运的首选。
父母也曾经和我们谈起过那个年代有一个“四大件”的称呼分别说的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戏称为“三转一响”。
80年代,以“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国内自行车行业五大品牌企业为首,中国共有自行车制造厂60余家,自行车零部件厂千余家,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70、80年代中国的自行车数量飞速上升,以至于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作为那个年代的四大件之一充分反映了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所以自行车成为了这一时期交通工具的代表。
再到后来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三轮车和自行车有了电作为能源提供能量进行工作,人力成了电能耗尽时的辅助。
自行车在现在也有了更多的形式与功能,有山地车、变速车等等,也不再只是运输工具而变成了一种运动方式,娱乐工具,尤其是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发展普及,也是人们低碳理念的实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摩托车的引进和普及,摩托车由于速度运载能力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人们重新追求的对象,摩托车从1980年的4.9万辆到1990年的97万辆,到今天的1000多万辆。
摩托车现在依旧在很多地方是比较实用的交通工具。
说到改革开放到了今天距离我们最近的那就是汽车了,汽车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了,在很久以前美国就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但是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是在近20、30年完成的,国产的第一辆汽车是1953年7月13日长春一汽的“解放牌”载货汽车。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初期的摸索后,在1980年生产22.2
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中生产汽车累计163.9万辆,1992年中国汽车年总产量突破100万辆,到2000年年总产量达到200万辆,此间增长100万辆用了8年。
进入21世纪,汽车年总产量迅猛增加,100万辆的增长幅度不超过1年。
从1984年到2005年,我国汽车年总产量由31.6万辆提高到570万辆。
在崭新的21世纪汽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汽车也是新世纪四大件“手机、电脑、房子、汽车”中的一个成为了像70、80年代的自行车一样的地位。
说到交通工具那就不得不说一下路,在之前去哪里大部分都是土路,行驶起来很不方便。
比如说我们村,在前些年村子与镇中心的路都是土路,一下
雨地上都是泥泞的,十分影响人们的速度和出行体验。
在最近的几年不仅镇上的大路变成了柏油路,村子之间的村路和村内都有了水泥路。
有了水泥路人们回到家乡变得更加方便了,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
比方说我的表哥现在有了公路以后,可以去来从帮人拉取货物来获取财富。
镇上也出现了一批工厂,增加地方的收入带动了经济发展。
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是十分快速的,建国初期,我国公路只有8万公里,到了2008年国家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370万公里,仅次于美国。
不但我们不仅从里程上取的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从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国家的高速公路,特别是桥梁、隧道的建设应该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步了。
国家改革开放之后,隧道现在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小型的承载工具是主要是人民自己拥有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型的交通工具比如拥有悠久历史的火车,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诞生的产物此外就是现在高科技产物的高铁、地铁等。
先说铁路,在之前是一项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现在多用于民用。
火车是主要的人口、货物运输工具。
中国铁路有四个世界第一,分别是:旅客周转量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7216亿人公里,在世界前五名中,中国是印度的1.2倍、日本的1.9倍、俄罗斯的4.2倍、法国的9.2倍;货物发送量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在世界前五名中,中国是美国的1.8倍、俄罗斯的2.2倍、印度的5.2倍、乌克兰的6.8倍;换算周转量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换算周转量31013亿吨公里,在世界前五名中,中国是美国的1.1倍、俄罗斯的1.5倍、印度的2.9倍、日本的7.6倍;运输密度世界第一;在世界前五名中,中国是俄罗斯的1.6倍、印度的2.4倍、日本的2.7倍、美国的3.7倍。
火车在1997年后经历了四次提速,1997年4月1日第一次提速,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58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752公里。
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提速,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49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3522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提速,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581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5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提速,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166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779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再说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9日试运行成功,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94公里/小时,武汉到广州3个小时便可到达。
武广高铁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密度最大的高速铁路。
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9356公里。
2018年3月5日,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万5千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铁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
最后说说地铁,以西安地铁为例,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使西安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2017年10月,其开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1、2、3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里程长度共计91.35千米;共设车站66座,其中换乘车站3座。
其在建线路共有6条(段),分别
为1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临潼线(9号线)一期,在建里程180余公里;远期规划共18条线路。
截至2017年10月,西安地铁日最高客流量出现在2017年9月30日,达223.33万人次。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交通行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从方式到速度,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果实的享用者。
交通的进步是国家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从交通这40年的演变能够缩影出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发展。
因为交通是各个行业发展的纽带,与各个行业息息相关,所以从交通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更能反映出改革成果的巨大。
交通不仅带来的是现在的发展而且是将来的发展潜力。
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我们将享受到更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