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实践-20年来仙林大学城地区的发展变化
南京仙林大学城师生对大学城建设规划的满意度研究

南京仙林大学城师生对大学城建设规划的满意度研究
井艺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为更加完善地建设规划南京仙林大学城,借助实地调研结合访谈的形式,通过对大学城内5所大学共390名师生的调查,运用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建设规划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对仙林大学城建设规划的总体满意度特别是居住满意度较高,交通满意程度一般,就医条件以及实践园区和科技园区的建设有待加强.【总页数】3页(P136-137,148)
【作者】井艺娜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6
【相关文献】
1.大学城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之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J], 柳志红
2.关于大学城建设规划中资源共享的研究——兼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规划 [J], 孙德宝
3.江苏省大学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J], 申俊龙;汤少梁;陈文静;冯莉钧
4.高校周边大学城摊贩的身份属性和治理策略研究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J], 楚雯璐
5.社会分层视角下大学生课外培训研究——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J], 刘轩;陈文武;刘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仙林大学城向“科技城”美丽变身

南京仙林大学城向“科技城”美丽变身作者:郑挺颖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7年第10期很多人不知道,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学城之一,这座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东麓的大学城,早于1995年就开始布局规划,并于2002年1月启动建设。
如今,仙林已从南京市的郊区发展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城,并正由单一的大学城向开放型、生态型和国际化的科技城转型。
7月31日,《环境与生活》记者来到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铁波、南京仙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蒋义家等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是如何营造自然和创新“双生态”,把大学城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型、生态型和国际化科技城的。
由大学城向科技城转型在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办公楼六楼会议室,管委会的张铁波副主任向《环境与生活》记者介绍了大学城的历史,“2001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以大学城建设带动新市区发展的战略意图,并于2002年1月同步启动了仙林大学城和新市区建设。
启动建设以来,仙林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
目前,大学城已有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和近20万在校师生。
”仙林大学城坐拥南京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拥有文理工科各个领域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如何有效整合智力资源,将其激发出来,为中国的双创做出更大贡献呢?张铁波说,对此问题,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012年4月初,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仙林大学城向仙林科学城转型提升的意见》,明确提出科学城要构建“一城三圈”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城”即以仙林大学城为核心,“三圈”分别为:围绕创新,打造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科学创新圈;围绕创业,在园区打造以孵化器、创新平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圈;围绕产业化,在开发区打造以液晶谷显示、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圈。
再谈大学城经济发展状况——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

一
、
大 学城 状 况
大学城建 设 已经成 为世界 性城 市发 展趋势 。在美 国拥有两大高校密集区 , 一
图 ) 是加州 的硅谷地 区, 有斯坦福 大学和伯 学 、南京 工业职业 技术学 院等 十余所 高 资的影响。( 1 拥
在大学城周围, 新建住宅林立 , 如仙鹤 克利分校 , 以及加 州的州立 大学 和社区大 校。
这 ( ) 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 对 大学城 经 过 我 们 调 查 发 现 , 其 中 主 要 是大 学校
尚住宅 区 ( 青龙 片区) 两 个组 团为 : ; 玄武 建 设 必 然 会 带 来 对 其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的 追 园与周 围住宅 建设起 了很大 的作用 。而
软 件 园 、 群 科技 园 。在 大 学城 中 已经 建 加。 马 通过回顾南 京栖霞 区各年固定资产投 且, 我们发现大学城周 围的房价正不断地
3 不 同之 处 。 、 一是 资本 项 目下 的外 汇 能力 。
鼢
畅扬
重 点。20 0 7年截至到 8月, 中央银行 已经
4 政 府 决 策 的 经验 。 首先 , 率 稳 定 上 调 了三 次 利 率 , ~ 系 列 的 组 合 拳 在 一 、 汇 这
管制是 当前中 国与其他 各 国最重要 的不 的效 应 。 率 的 稳 定对 于 市场 信 心 的坚 定 定程度上抑制 了房地产泡沫 。再次 , 汇 银行
咏梅 山庄 , 以及快要竣工的香樟 园。 学 体系 ; 二是 1 8公路地 区, 集 了波 士 山庄 、 2 云
顿地 区的哈佛 、 麻省理工学院等 一大批名 仙林大学城的配套设施也慢慢开始完善 , 已经 建 立 了两 家大 型 零 售 商 店 : 果 便 利 苏 校。在我 国的北京 、 海 、 州 、 安 、 上 杭 西 天 苏果社 区店 ; 且 已经有 了一家 百货 而 津、 南京 、 门等 大中城市大 学城早 已经 店 、 厦 商 店— — 仙林 大 成 名 店 , 另 一 家 南 京 商 而 悄然 建 起 来 了 。 文 提 到 的 南 京 仙 林 大 学 本
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块城市设计说明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中心地块城市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仙西新市区的西北部,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仙西新市区总体规划调整确定的现代化综合大学城。
规划未来容纳十多所大学,师生总人数达17万人,居民8万人,规划总用地20kM2。
本次城市设计地段为大学城中心地区,包括大学城公共活动中心和部分开居住发性用地。
规划用地范围北至文苑路,南至仙林大道,西起仙霞路,东止中心公园,区内总用地1.17万平方公里。
中心地块主要服务于各所大学的师生及附近居民,将容纳相当于中等城市中心区所必备的基础功能,同时包含匹配大学城的特定功能。
仙林大学城规划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学习的城市、创业的城市、青年的城市、文化的城市、生态的城市以及生活的城市。
大学城的中心地块将是集中体现上述目标的区域所在。
二、规划设计背景南京自古以来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之美誉,山川形胜,人杰地灵,更有众多文人墨客独领风骚。
今天的南京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为高校、学生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上个世纪初,南京出现了自己的大学,民国时期院校有了重大发展。
至八十年代末,由于主城区土地供应的限制,多所城内高校无扩展之地,纷纷出城建分部。
经历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大学城的建设成为政府所选择的教育和新城的发展模式。
大学城既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类型。
它以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而引人瞩目,为成熟的教育、成熟的城市之体现,成为城市与地区综合实力、形象、文化和文明的象征。
目前仙林大学城内已建南师大、经济学院两所大学,另有7所大学在建和拟建,远期规划再增建数所大学。
至2005年,九所大学可基本建成,全面运行。
大学城中心职能为承担大学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活动等功能为主,为高出各校区基本配置的更高层次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功能。
大学城中心的建设目的在于“以学兴城”、“以城促学”的良性结合,提升城区整体活力,形成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汇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化区域,最终建成一个社区发展的智力支持密集区、文化科技积累与传播的中心区、生态环境良好的新世纪现代化城区。
再谈大学城经济发展状况

再谈大学城经济发展状况提要中国大学城早已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
它们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否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良好机遇,又是否面临一系列坎坷与困境,其前景状况又会如何。
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实证,探讨解决这一系列疑问。
一、大学城状况大学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性城市发展趋势。
在美国拥有两大高校密集区,一是加州的硅谷地区,拥有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州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体系;二是128公路地区,云集了波士顿地区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大批名校。
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天津、南京、厦门等大中城市大学城早已经悄然建起来了。
本文提到的南京仙林大学城隶属于南京栖霞区,是由江苏和南京共同组织建成的一个现代化的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的创建宗旨是建立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城。
它从2002年初宣布建立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至今,总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
已经由四个片区和两个组团组成,四个片区为:大学集中区(仙鹤片区)、国际会展交流区(麒麟片区)、科技产业园(白象片区)、高尚住宅区(青龙片区);两个组团为:玄武软件园、马群科技园。
在大学城中已经建立并运作的高校有: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
在大学城周围,新建住宅林立,如仙鹤山庄、咏梅山庄,以及快要竣工的香樟园。
仙林大学城的配套设施也慢慢开始完善,已经建立了两家大型零售商店:苏果便利店、苏果社区店;而且已经有了一家百货商店——仙林大成名店,而另一家南京商业百货巨头——“金鹰百货”已于2006年开始建设,预计2009年将投入使用。
届时,该家百货店将是集KTV、书店、饭店、网吧等于一身的大型百货商铺。
公共交通也比较发达,97路、50路、70路、165路等十余条公交线路途经仙林地区。
而正在建设的南京地铁2号线也将经过此地。
二、大学城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大学城建设必然会带来对其固定资产投资的追加。
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建设介绍

三、南京近期将优先建设仙林大学城
交通组织
根据江苏省教育 发展“十五”规划,南 京市2005年在校生规模 将达到45万人,占全省 的 1/2 ; 2010 年 达 到 65 万人,占全省的54%。
仙西大学城 江北大学城
学校:南京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 东南大学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农业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审计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在校学生: 用地规模: 现状 ?万人 ?公顷 南京林业大学 2000-2010年 ?万人 ?公顷
三、南京近期将优先建设仙林大学城
高等院校建设 目前,已经和计划进驻仙西地区的高等院校共有九 所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经济学院、南京邮电学院、 森林警察学校、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
医药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应天学院等。占地
规模将达到823公顷。
已经建设的南师大、南京财经大学、森林公安专科学校总平面图
江宁大学城
学校:河海大学 南京正德学院 在校学生: 用地规模: 现状 ?万人 ?公顷 2000-2010年 ?万人 ?公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将建设三个大学城
江北大学城:
目前已建设有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新校
区以及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化
工职业技术学院(浦江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等
主要分布在主城及江
主城现有大学
学校: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森林公安专科学校 在校学生:?万人 用地规模:?公顷 学校:南京大学等共?所 在校学生:?万人
仙林大学城发展规划

仙林大学城发展规划仙林大学城发展规划《创新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期中论文B10050317 李弈珅自动化院自动化专业一.南京仙林大学城简介南京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大城东,定位于南京三个新城之一,该地区是21世纪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
主打高档社区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仙林大学城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为适应这一规划的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拓展南京城市框架,调整老城功能,2002年1月14日,省市政府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拉开了开发建设大学城的序幕。
建筑规划:2002年2月仙林大学城宣布成立时,亚东、汇金的楼盘每平方米即上涨1000元,随着越来越多高校进驻,交通、智能、环境优势凸现,商品房价格也急剧上升,平均涨幅达178%。
目前亚东现有楼盘中,除沁兰雅筑尚有少量尾盘外,仙鹤山庄、金陵家天下、雁鸣山庄、咏梅山庄都已销售一空。
居民只得求助于二手房市场,交易十分火爆。
咏梅山庄当初的开盘价1980元/平方米,现在二手房已卖到7000元,沁兰雅筑双拼别墅从4250元涨到10000元。
现在售楼盘亚东城已达8500元/平米,东方天郡9200/平米。
山水风华、招商溪谷、栖园等别墅双拼1--1.2万,独立别墅卖到1.3---1.5万元。
大学城环境优势、学术氛围带来的房地产投资和升值潜力,也为各地房产商和市民看好。
将于9月11日首次挂牌拍卖的核心区两个地块,面积只有7.7万平方米,尽管住宅地底价已从原来的50万元/亩上升到80万元/亩,商业用地200万元/亩,却吸引了省内外四五十家房地产商前来报名。
梁学忠介绍说,大学城人均林地72平方米,拥有140个小型水库,大气质量达1—2级,一个片区万台电脑可同时上网。
拍卖地建房在南京市率先实行1:1.35的住宅间距,超过现行规划中1:1.2的标准,新区住户拥有充足的阳光权。
仙林新市区将成为以白领为主的中高档居住区。
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实施检讨与建议_胡宏

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实施检讨与建议胡 宏 张 翔 徐建刚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大学城规划与建设如火如荼,大学城被称为“教育地产”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黄金组合,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兴建或拟建集教育、商贸、房地产、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学城项目。
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特别强调“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本文分析南京仙林大学城规划背景,比较规划方案与实施效果,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用地形态分形分析等方法以及ArcGIS 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从用地功能布局、用地结构与强度、用地拓展及动态变化、房地产发展等方面,评价仙林大学城规划实施的进展,检讨其不足。
发现至2007年4月,仙林大学城存在商业用地比例失调,商业中心未成形,商品房入住率低,大学城和周边社区缺乏交流,生态环境建设落后等问题,并对规划实施提出调整建议。
关键词:大学城 城市规划 实施检讨 南京1 仙林大学城规划背景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在2001年调整时确定了南京城市发展的五个等级,即“主城——新市区——新城——重点镇——一般镇”的发展结构[1]。
由此南京城市发展拉开框架,城市用地跳出主城,向新市区和新城发展成为趋势(见图1)。
规划的仙林大学城是南京以发展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市区的一部分。
《仙林新市区总体规划》2002年开始编制,2003年批准实施。
规划时仙林大学城所在地区开发建设强度不高,土地可开发潜力颇大。
南京市对于仙林大学城的开发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以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主要指道路设施;二是通过大学城建设,吸引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入驻,带动仙西新市区的发展。
仙林大学城主要规划四种公共设施用地,分别是文化用地、体育用地、大学城用地、医院用地。
2002年1月14日仙林大学城正式揭牌。
至2007年,南京大学(在建)、南京师范大学(含中北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10所高校都已入驻仙林大学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林大学城地区20年来的发展变化一、导言大学城建设已成为世界性城市发展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数美国的两大高校密集区。
一是加州的硅谷地区,拥有斯坦福大学和伯里克利分校,以及加州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体系;二是128公路地区,云集了波士顿地区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一大批名校。
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需要,北京、上海、杭州、西安、天津、南京、厦门等地的大学城也已经悄然建立起来了,其中,南京仙林大学城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大学城之一。
仙林大学城隶属于南京栖霞区,是由南京和江苏共同组建的一座现代化大学城,自2002年初宣布建立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理委员会至今,总投资已逾100亿元。
截至2016年11月,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等院校及其校区入驻。
仙林大学城定位于南京三个副城之一,是江苏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主打高档社区和科研机构错落分布,借鉴国外高尚人文社区的规划,以高起点,以绿色人文为主题的高发展为目标。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介绍(一)调查目的研究仙林大学城的建立对仙林地区的发展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文献,查阅地方县志,搜集相关新闻报道,采访当地居民等。
(三)分析方法对收集得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比,参考相关文献,最后进行总结。
三、仙林地区的发展变化(一)历史概述在“三大改造”之前,是没有“仙林”这一地名的。
一直沿着仙林大道往东走,直到和句容的交界处右转,会来到西岗,当时的仙林就被称为“仙鹤门-西岗片区”。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蒋王庙乡玄武湖红光蔬菜农业社(1995年划归玄武区)和尧辰乡太平村、花林村(今属栖霞镇十月村)农业社。
当晚,新合、尧辰、乌龙三乡农民讨论筹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1月15日,区境内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简称高级社)正式成立,定名为十月高级农业合作社,包括上花林、下花林、顾庄、俞庄、太平村等自然村。
之后,栖霞、衡阳、摄山、仙林等高级社相继成立。
1958年。
9月1日,衡阳、仙林、尧辰、乌龙、新合5个乡7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成立十月人民公社,入社农户5030户、22387人,耕地33287亩,原7个高级社改变为7个生产大队、160个生产队。
据仙林农牧场的场志记载:大跃进年代,南京市为发展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将栖霞区十月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仙林大队(15平方公里)划出,成立地方国营南京市仙林农牧场。
并先后建起仙林养鸡场、仙林种马场(仙林乳牛场前身)、仙林茶场和仙林果树农作队等。
1996年,国家“211工程”确定,在21世纪,我国将按照国际标准规范,新建100所大学校。
1996年,南师大领导、专家、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等,为选新校址,跑遍整个郊县进行评估,直到9月,最后选定紫金山北麓的亚东新城区,即今天的仙林大学城。
自此,仙林地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2年,仙林大学城正式挂牌成立,启动建设以来,仙林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加到47平方公里,进驻院校由2001年底的2所高校、1所中学、1.5万学生增加到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程”院校2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本科院校8所,地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成为全省高教资源最为集聚和科教优势最为突出的区域。
(二)经济仙林地区因为地处丘陵,区域内以发展农牧业为主,是南京市的主要奶源地。
大跃进时代,仙林作为栖霞十月公社最穷的一个大队,被集中规划成立地方国营南京市仙林农牧场,并先后建起仙林养鸡场、仙林种马场(仙林乳牛场前身)、仙林茶场和仙林果树农作队等。
慢慢形成了以农牧养殖为主体果林为辅的经济结构,根据《南京统计年鉴》所记录,在未建立大学城的2000年和2001年。
栖霞地区的农村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6.68%,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3.9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国家“211工程”的确立以及城市发展的新需要。
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规划,旨在仙林地区建立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城。
仙林大学城现总投资金额已经超过100亿,整个大学城按照规划由四个片区和两个组团组成,四个片区为:大学集中区(仙鹤片区)、国际会展交流区(麒麟片区)、科技产业园(白象片区)、高尚住宅区(青龙片区);两个组团:玄武软件园和马群科技园。
在仙林大学城中,除了已经建成并独立运营的十几所院校外,在大学城周围新建住宅林立,如仙鹤山庄、咏梅山庄和香樟园等。
仙林大学城地区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苏果便利店、苏果社区店、仙林大成名店、金鹰百货、仙林鼓楼医院等。
随着十几万大学生的涌入,也对这片地区的社会消费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刺激。
经计算,在校人数和社会消费品的相关系数高达0.9548,说明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
随着社区的进一步发展,配套设施的完善、院校扩招和新院校的落户,届时年社会消费品总额将超过50亿元。
(二)交通仙林大学城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公里,依托城区内的十余所高校师生,人口早已突破30万。
为了满足众多人口的出行需要,大学城管委会从完善路网建设、优化调整公共交通布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入手,不断加大城区内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道路顺畅、公交优先、交通基础设施人性化的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地铁2号线的施建通车,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轻了公交路线的承载压力,并且大大缩短了仙林地区与市中心的时间距离。
这一部署强有力的推动了城区内的公共交通建设,促进了人才流动与消费流动,加强了城市区域间的联系。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铁开通,仙林站同步开通。
虽然一天只有两班车的的安排引来了很多质疑,但仙林站的开通从客观上便利了仙林地区和上海以及沿线地区的联系。
此外市政道路的建设和公交路线的也在不断推进。
一是建成一批市政道路。
为更好的服务新建科技园区等产业项目,建成地理信息产业园西侧路、仙隐南路等4条道路;文枢西路西延将于近期通车,为仙林大学城新增连接主城的重要通道。
二是公共交通全面优化调整。
投入1000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约8亩的灵山公交场站,高标准配置场站智能化软硬件设备;配合灵山公交场站投用,优化调整区域公交线路,减轻仙林中心区公交场站压力,提高仙林鼓楼医院、市委党校等重要节点公交覆盖率;积极推进仙林地区公交停保场建设。
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
投入170万元,新建成36个公交亮化站台、37处公交站名牌;协调公安、交管部门,在仙林大道、仙隐北路、文枢路等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路设置绿波带,提升安全、畅通指数。
(三)科技创新世界各大城市的大学城历来都是高兴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孵化地,而仙林大学城座位南京着力打造的三大副城之一,也带来了城市功能的创新。
美国的“三角”创业园周围有世界一流的杜克大学、北卡大学、北卡州州立大学和一大批社区大学。
这个地区凭借这些大学作为后盾,凭借因此聚集起来的市场研发体系、人才素质,成为了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各类公司,以及全球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中,政府-企业-学术界合作的典范。
这对于仙林大学城乃至中国大学城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仙林大学城在规划时就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考虑在内,将建大学城与科技园区合为一体。
科技园区位于栖霞区境内,在九乡河以东、七香河以西、312国道以南,面积约为14万平方公里。
该科技园区主要用于安置国际知名大学和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IT、IC、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研发中心。
由于城区内交通条件的完善,科技园区与高校园区将紧密连成一片,以智力密集的高校园区为依托,科技产业园区将成为南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形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知识创新高地,并向外辐射发散,加快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楼市伴随着土地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涌入,栖霞区固定资产也在逐年攀升。
自2002年建设大学城以来,大学城周边的房价不断地进行飙升。
2002年开始,销售售价为1980元/平,到16年8月的挂牌价格32975元/平,经历了16倍的涨幅。
仙林大学城房地产开发,自2000年启动,2015年区域土地基本开发完毕,房地产市场自此进入了存量房时代。
在南京房地产投资的三个重要时段(2006-2007、2009-2010、2015-2016年),仙林大学城一直是南京投资客的三大主战场之一。
四、总结20年的时间,仙林地区从一个落后的农牧乡村,慢慢发展成为一座富有人文气息的现代化大学城,也成为了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的聚集地。
南京仙林大学城是城市扩张、城市边界向外延伸的产物,对优化城市生态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首先促进了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缓解南京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
从仙林新村变迁的阶段看出,大学城的规划建设,使周边用地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居住用地,加速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加快了南京城市化进程的。
与此同时,仙林大学城作为南京的新副城,也为南京的发展的新篇章注入了新活力。
仙林大学城既是“大学”,又是“城”,具有双重的功能。
一方面,它不仅仅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并且能提供人才自由流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交互使用的开放式城区;另一方面,它充分体现了大学的性质和政府、高校以及其他组织组成的管委会共同管理的新型教育产业化。
具备营造“以人为本”、富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环境,对周边社区起先导作用,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氛围,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