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常见的四种类型的研究生导师
考研时如何查询导师信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考研时如何查询导师信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一、导师信息哪里找?
首先,在每个学校的官网以及相应学院的官网上都会给出导师的信息的。
如果网站上没有,就上贴吧、论坛这些地方找一下,有的人会专门整理出导师的名单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自己方向的师哥师姐打听一下,每个老师的喜好脾气等等,都能问的清楚的。
总之,导师信息这个不难打听,只要用心的找一下都是找得到的,而且很多老师是有博客、微博的,包括发表的论文,建议大家都提前看一下没坏处的。
二、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1.人品好,认真负责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品比学术方面更为重要。
读研期间如果遇到一位好的导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遇到困境时能给你指明方向。
而不负责任的导师,可能会对你根本不上心,对你的学术研究也不会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总是忙自己的事情。
更有些导师将学生的论文据为己有,各种压榨,那可有苦日子过了,严重的都会让有的同学得抑郁症。
2.导师的职称选择导师注意看导师的职称,级别越高的导师更可能会接有一些对外项目,那么学生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得以实践,同时积累社会经验。
3.导师的研究方向每位导师都有自己擅长钻研的不同领
域,如果自己对这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今后的学习生活将充满乐趣和动力。
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

研究生需要什么样的导师作者:赵冰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0年第08期摘要:導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实施者和主要责任人,导师应如何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又期望什么样的导师?文章基于研究生视角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然后从研究生对导师的职业发展、学术能力、学术指导内容、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毕业和就业指导、导师的工作态度、指导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导师,从而为导师进行研究生的高效培养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培养现状;满意度;期望;导师;研究生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8-0079-05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责任人,其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在“为谁培养研究生,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怎样培养研究生?”这三个问题中,本文重点论述“怎样培养研究生”这个所有导师时刻都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如何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很多研究从导师的层面进行了论述。
徐爱林认为,导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满意,研究生对导师是否满意不但影响师生关系和谐,也会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资晓洁等从研究生的应为之举和可为之举论述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2];彭耕等从师德师风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路径进行分析,指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吕娜等从导师视角提出了如何进行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4];丛薇等认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她从导师的视角提出了构建研究生和导师良好关系的建议[5];姚文等认为要提高培养质量,首先要提高师德,并从学生的学科、生源和在读时间等因素探讨了影响师德评价的因素[6];王凤清等认为研究生和导师面对面沟通能够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7];孟亚峰等认为导师的人格特征、学术水平、创新意识、指导方式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8]。
2018贸大金融考研导师张颖个人简况

2018贸大金融考研导师张颖个人简况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张颖出生年月:1965年1月Email:leisurean@教育背景与学术经历1986年到原中国金融学院工作,从事金融市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6年开始对金融市场进行研究和实践,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逐渐规范较熟悉);1998年开始客户经理制、个人银行业务和个人理财等方向教学和研究。
目前在中央电大教学平台向全国电大本科学员(84万人)主编、主讲《个人理财》课程。
参与银行业协会进行的“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个人理财》编写。
为包括社会保障部、中行、建行、中信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作个人理财方面的技术支持。
从2002年开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领先在国内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研究生班学员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公司等)层次开设个人银行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等课程。
作为课程设计者和主讲老师受到欢迎。
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个人理财、个人银行业务主要教学课程金融市场学、固定收益证券定价、个人银行业务、个人理财策划、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及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主要学术成果先后在《中国金融》、《金融科学》等全国性货币、金融、经济类核心期刊、报刊上发表论文、专访等多篇;独立编著《个人理财基础》、《个人理财精要与案例》、《金融学》等书籍多本;与苑德军联合主编《个人理财》;与王兆星、吴国祥联合编著《金融市场学》等;参与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李健《金融学》等评审。
主要教学经历1999:客户经理,清华大学高级银行管理人员研修班;2001:个人银行业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民生银行班;2002: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银行培训;2002:个人理财概论,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培训班;2002:个人理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固定收益证券定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个人理财,北京师范大学应用金融学研究生班;2004起:个人理财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研究生班)。
十八种不同的导师风格

请注意,这篇文章说的是“导师可能具有的风格/特点”,不是说每个导师必定如此,也不是说“一个老师不是类型1,就是类型2”,更没有说每种类型的导师都大量广泛存在。
俺只是列举一些我了解的风格和特点。
你的导师如何,请自己分析。
如果你知道其他情况、其他类型的导师,或者有任何关于如何跟老板相处的建议,欢迎来跟warald探讨。
《1》大牛导师简述:学术界各个领域都会有少数大牛,甚至是泰斗级人物,一般扎根牛校。
此类导师能力超强,极其的insightful,你看到了一个idea可以做上几年发点paper,就很兴奋了;他们直接看到了今后若干年,觉得还不够刺激。
大牛学生很多,事务也很多,忙的甚至需要专门的秘书来安排schedule,极端点的情况下,就连学生要见他/她,都得通过秘书预约。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大牛一般不会在新弟子身上花很多时间,典型的做法,就是找个高年级phd, 博士后,或者research associate 之类的手下来带新生;大牛跟你meeting的时候,对一些细节问题,往往也未必有多少耐性,而是希望你能讲清楚idea,一起讨论分析,至于细节和实现,跟组里其他人一起去琢磨吧。
大牛一般愿意放手让学生尝试新的思路,不是很在乎失败造成的funding 损失,反正钱多人多。
有些大牛凌峰绝顶,对一切看的开,不强制学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道路;大牛们也会提供一些建议或者人脉上的帮助,让自己的弟子可以有很好的出路。
Warald点评:1)首先,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仔细琢磨、研究组里的成员,选择那种比较productive或者看上去更有可能出活的人带你,他不但会教你做事,你也可以沾边挂名paper,如果你的这个“小导师”手下一起做项目的人也少,可能你会有很多二作,甚至是牛会/牛期刊的二作。
毕业的时候,即使自己作的不是很好,publication list也不会难看了。
2)一定要自己有打算,做事有主动性,无论是做科研课题,还是职业计划。
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

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研究生导师选博导好还是硕导好?选导师不能绝对的说选博导好还是选硕导好,要根据自身以及专业的实际情况。
建议在选导师的时候考虑以下几点:1,是否仍活跃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2,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牛(一般年纪比较大),或者正在事业上升期、充满干劲和潜力的年轻助理教授副教授,都是不错的选择;3,注意一下找的那个导师,最近几年他带的工作情况;相信你应该更想去一个将来能找到好工作的group;4,自己的个人研究兴趣了。
;5,另外,导师的personality也是需要考虑的。
如果碰到性格特别极品特别奇葩的导师,估计日子会过的很不爽,虽然这种情况不是很普遍。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
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研究生阶段的导师是选硕导还是博导?选导师有几个因素供考虑:名气、学问、人品,地位(导师的职称、职务、在学术界的地位)。
如果你想做学问,那就选个学问好的,其他的就不管了。
如果想找工作便利,选有地位的导师。
综合考虑的话,建议首选人品好、其次学问好、再次地位高的导师。
研究生联络导师找博导还是硕导比较好研究生联络导师,博导与硕导都有其的好处,最终选择看个人而异,具体分析如下:1.博导的优势在于可以连读,而且老师一般比较知识丰富,名气大,硕导的好处是导师一般比较年轻,亲自指导时间的多;2.博导清闲的时间会比较少,硕导有时候会接不到课题,建议硕导寻找年轻的,因为同样的年纪一个是硕导,一个是博导,肯定是选择博导的;3.若考试的分数一般,可以两个导师同时选择问取意见。
2018考研:西财证券与期货学院导师李南成

2018考研:西财证券与期货学院导师李南成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证券与期货学院作为中国全日制高等教育唯一培养证券期货人才的专业性学院,设有学院理事会现在,凯程教育与大家共享西财金融专业的部分导师信息,包含个人经历、身份、参与研究状况等。
一、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李南成性别:男职称:教授职务:证券与期货学院党总支书记社会兼职: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高校分会委员、中国金融工程专门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四川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四川省金通咨询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专家本科毕业学校与专业:南充师范学院数学专业硕士毕业学校与专业:西南财经大学统计系统计专业博士毕业学校与专业:西南财经大学统计系统计专业二、目前承担的主要工作全面负责学院党总支工作三、目前承担的课程教学本科:《计量经济学》硕士:《中级计量经济学》博士:《计量经济分析》MBA:《统计与计量经济分析》《商务统计方法与应用》四、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统计、宏观计量经济模型、金融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五、主要研究成果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省市横向课题11项;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与撰写专著三部,编写教材四部。
六、重要获奖专著《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数量研究》获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报告《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获全国“泰钢杯”优秀统计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的运用》获四川省统计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研究报告《中央银行下季度经济计量模型研究》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进步二等奖报班有什么好处?❶现在开始报班能让你早早的进入复习状态,不至于想考研想复习但是没有实际行动。
❷报班老师给你讲一遍能加深你对考试试题的理解,能学到各种应试技巧,答题技巧,毕竟考研是应试考试,所以这个还是很重要的。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

第3期[总第45期]2018年6月研究生教育研究J o u r n a l o f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N o .3J u n .,2018㊀㊀文章编号:2095G1663(2018)03G0055G04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田建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49)收稿日期:2018G03G12作者简介:田建军(1971-),男,陕西省扶风县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摘㊀要:导师和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两个基本主体,双方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水平;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四种师生关系形态:师徒式㊁合作式㊁冷模式㊁对立式;在导师和研究生相互作用中,导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构建良性互动机制的关键因素.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形态;良性互动中图分类号:G 64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英国G o s s i n g h a m u n i v e s i t y 的Ga s t i n e a u 博士说: 研究生阶段是很可怕的.至今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㊁精神危机㊁情感危机以及与导师关系危机的研究生.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体系如此可怕的原因 [1].近两年来,杨宝德事件①和李鹏事件②的接连发生,以及10%左右研究生调换导师的意愿诉求,考验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构建导师与研究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最大限度地防止悲剧重演,立德树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学习环境,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一、研究生和导师的主要特点深入分析㊁准确判断约束主体,是构建良性科学机制的前提.在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和导师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基本细胞.(一)研究生的特点研究生位于我国人才体系的顶端,承载着国家㊁社会㊁学校㊁家庭的美好憧憬与期待.1.来源广泛.与本专科生来源于高中毕业这个单独渠道相比,研究生来源则广泛得多,一是本科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而直接考研深造的,这是当前研究生的主要力量;二是大学期间由于成绩突出,品格良好而被保送读研的,这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三是已经参加工作的青年人,为了更新知识或改善生活环境,选择考研.2.类型多样.按学位层次,研究生可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按工作状态,可分为统招和同等学力,统招生又分为脱产和非脱产;按培养单位,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高等院校;二是科研院所;三是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之一;按培养目标,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学术型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学位型主要针对应用类人才.3.阅历丰富,生理成熟,独立性较强.研究生年龄大都在23岁以上,生理㊁心理相对成熟,有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基本判断,思想认识已初步定型.4.自我认同度高㊁心理压力大.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研究生一方面自我认同度高,他们人格上自尊㊁自信㊁自立,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大多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另一方面,因为面对学习就业㊁婚姻家庭㊁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容易出现烦躁和苦恼,尤其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挫败感和自我高期望之间就会形成强烈反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问题就会产生.5.围绕导师形成人际关系网.研究生跟导师最为亲密,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网主要围绕导师展开,同一导师的同一届别或不同届别的学生,往往以师兄弟㊁师姐妹相称,学习生活形成小圈子,联系紧密.(二)导师的特点研究生导师一般是招生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明确的研究方向,有些导师还承担国家级㊁省部级课题,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研究生试验器材㊁学术交流和基本生活.1.导师大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是学科㊁学术带头人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承担较重的科研教学压力;有些导师还担任学校重要职务和各种社会兼职,学术之外的日常应酬较多.2.导师中年化趋势比较明显.对比1997年㊁2007年和2016年研究生导师队伍年龄构成可以发现,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导师队伍的主体:40岁以下的青年导师1997年约13851人,占总量的20%,2007年约50691人,占25%,2016年约90631人,占24%,二十年间基本持平;40到55岁的中年导师,1997年约27544人,占38%,2007年约128167人,占62%,2016年约235817人,占62%,前十年增长幅度巨大,后十年总体持平;55岁以上导师,1997年约30203人,占42%,2007年约27176人,占13%,2016年约52499人,占14%,与40到55岁之间导师数量变化方向一致.见表1.表1㊀研究生导师年龄结构一览表㊀㊀㊀比重年份㊀㊀㊀总量(单位:人)40岁以下40岁到55岁55岁以上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数量百分比1997年715981385120275443830203422007年20603450691251281676227176132017年3789479063124235817625249914㊀㊀此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统计数据绘制而成(h t t p ://w w w.m o e .g o v .c n /j y b _s jz l /).㊀㊀3.导师一般都具有博士㊁硕士学位,通过了系统化学术训练,熟悉研究生培养环节和主要问题.当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能够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一般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且很多招生单位明确将学历作为选拔导师的重要条件之一,比如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颁布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聘任办法»中就规定,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4.导师对心理学㊁教育学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大多数高校的硕士㊁博士生导师,虽然参加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也达到了相应水平,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学㊁心理学学习,对教育学规律和心理学知识仅限于主观感悟,不能很好理解青年学生的教育诉求和心理变化,处理矛盾的方法和手段比较生硬,容易跟学生产生对立情绪.研究生与导师,是研究生教育中两个特点鲜明的行为主体,只有正确认识㊁科学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二、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基本类型由于导师在招生㊁资助㊁培养㊁答辩㊁学位授予等环节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研究生与导师的相互关系中,导师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是师生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处于相对的劣势,是师生关系矛盾的次要方面.以双方关系的亲疏程度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师徒式㊁合作式㊁冷漠式㊁对立式四种.(一)师徒式许多导师信奉我国传统伦理关系中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信条,自觉做起了学生在校园的第一监护人,把研究生当成子女,倾注爱心㊁呵护成长,指导学术㊁关心生活,他们会经常跟学生一起吃饭㊁旅游㊁逛街㊁聊天,请学生到家里做客,甚至会代替父母,操持学生的终身大事和工作安排,跟学生建立起亲密无间的良好关系[2].然而,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他们也会对研究生有较为苛刻的要求,深层次地介入研究生的私人空间,混淆了导师和家长的区别,未能正确处理人际界限.目前在读的研究生大都是 90后,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处在师徒关系里的他们大都非常纠结:一方面感恩导师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苦恼失去个性自由,结果就是有的研究生对导师赞誉有加,有的却怨恨有加.(二)合作式这种导师比较看重师道尊严,从不试图与研究生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集中于学术和道德方面,一般通过讲课㊁例会㊁研讨来实65 田建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现,给学生较多自由选择和学术创新的空间.他们会给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和实验器材,双方选定题目,协同攻关,最终成果归导师和研究生共同享有.处在这种关系里的研究生,可能有两种倾向:踏实认真的硕果累累,放任自流的学无所成.(三)冷漠式这类导师因为担任重要职务或者校内外兼职很多,日常事务比较繁忙,与研究生当面交流较少,即学生口中的Q Q导师㊁微信导师或电话导师,有的学生抱怨,读研三年跟导师总共见了五次面:录取一次㊁答辩一次,中间三次.有个学生在分享读研经历时说:研一一年,大概除了第一次研究生导师 学生见面会见过一次后,基本就只活在Q Q上了,冷不丁地分享一些学术资源,偶尔布置个小任务,例如指导大二学弟学妹看英文文献,看看其他同门师兄妹的论文提提意见等等.导师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就是双方关系越来越疏远.(四)对立式坦白说,不会有师生情.我导师也拿顺利毕业威胁过.老师的意思就是合作 你好好给我干活,我应该就会让你毕业.上了研究生就不要想着自己是学生了. 这是一位研究生对导师的评价.的确,在当前导师队伍中,还存在着极少数学术能力欠缺㊁思想道德素质较差㊁言语粗俗㊁心胸狭隘㊁不近人情的导师,他们往往会因为学生家庭出身㊁本科毕业学校㊁考研成绩㊁有没有带礼物㊁听不听话等细枝末节的问题心怀芥蒂,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故意刁难㊁横加指责,造成双方关系势同水火.还有的导师随意把师生关系转化成雇佣关系,引起研究生反感.前两种关系里的研究生,大多数对导师充满感激,即使毕业经年,仍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后两种关系中的研究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学术和心理关照,任其消极情绪蔓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三、导师与研究生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在招生录取㊁课程设置㊁人才培养㊁毕业答辩等方面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崇高㊁道德情操高尚㊁心理素质健康㊁专业素质过硬㊁创新能力突出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㊁面对的主要矛盾㊁追求的战略目标都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㊁新的思维㊁新的方法去解决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紧迫问题.而构建导师与研究生的良性互动机制,显然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共793个,学科11328个,在读研究生198.11万人,居世界第二.研究生导师378947人,其中博士导师18677人,硕士导师289127人,博士硕士生导师71143人.按照研究生教育 十三五 规划,到2020年,我国注册研究生数将达到千分之二,在读研究生规模将超过290万,来华留学研究生不少于总量的3%.如此庞大的社会存在,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进行系统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改变导师与研究生关系中头疼医头㊁脚疼医脚的无序现象,的确是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一)以科学机制,保证研究生和导师相互尊重㊁合作共赢学生经过认真复习㊁数次考试㊁层层选拔,才最终获得研究生就读资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抱着很高期望,希望在导师指导下学有所得㊁学有所成,改变生存环境,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他们对导师的尊重真实可靠㊁发自肺腑,只需适当教育即可稳固.而导师则是师生双方出现对立情绪的主要方面,所以构建科学机制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导师尊重研究生的良好局面.首先,尊重的前提是理解.有的导师觉得自己对研究生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回报,反而招致怨怼,其关键原因就是不能正确理解青年人的成长环境及所思所想.其次,尊重的核心是平等.导师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在学术上颇有成就而瞧不起学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没有理解的尊重往往是干预或放任,没有平等的尊重往往沦为口是心非.我们建立相互尊重机制,核心就是对导师的行为有所约束:一是所有教学科研活动均在办公地点完成;二是每月必须有导师主持的时间确定的研究生学术研讨;三是导师有督促教育研究生的义务;四是研究生对导师在培养中存在的不合理要求可以进行申诉,主管部门应及时答复;五是研究生参与导师评价的机制应健全.(二)导师培训考核机制马克思曾经讲过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的观点,这是非常正确的.很多研究生导师拥有硕士㊁博士学位,可以说是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的,但这种训练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那就有可能演变成狭隘经验论,害人害己.所以,科学的导师培训机制非常重要:一是培训内容选取要科75田建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学,至少应包括哲学㊁教育学㊁心理学㊁人际关系学等科目;二是培训方式要灵活,最好把专家讲解和相互交流结合起来;三是树立典型和榜样,号召大家学习优秀导师的成熟作法;四是培训要常态化.另外,对导师的定期考核与评价很重要.(三)双导师制的健全与完善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研究生教育中,单一导师制越来越受到质疑,比如德国研究生联合会2004年调查,虽然有50%的研究生表示导师能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并且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帮助,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导师的指导质量有待提高:31%的博士认为他们的导师疏于激发他们去战胜研究过程中的困难;42%的博士生建议他们的导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19%的博士生认为导师的知识面比较窄;18%的博士生认为导师不关心博士生是否具有完成研究的能力,为此,德国一些高校开始采用导师小组制.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均采用导师与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制度,重视以学科师资的集体力量对研究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荷兰只有教授才能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俗称大导),另外由高级研究人员或副教授担任日常导师,日常导师基本每周都和博士生会面讨论研究进展(阶段性论文㊁实验结果)㊁解决出现的问题;大导则可能会每月或每两个月与学生面谈一次.针对我国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及导师学术方向固化等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某些高校,也开始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比如复旦大学㊁西安交大等,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双导师不仅没有产生优势互补效应,反倒出现业务重叠和资源浪费,最终形成一实一虚的尴尬局面.为了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设立研究生思想导师具有可行性.思想导师重点围绕研究生思想波动㊁道德困惑㊁心理健康开展工作.一般每30个研究生配备一位思想导师,可以从辅导员㊁党政干部㊁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师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社会志愿者中选拔,条件是充满爱心㊁有耐心和责任心,应该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㊁知识面宽,语言风趣幽默㊁充满激情㊁有感染力;兼职为主,但必须保证随时交流,随时发现问题;学术导师与思想导师各有分工㊁各有侧重,但应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㊁相互监督,学术导师在指导学术之余也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导师要就研究生学术方面的困惑㊁疑难及时跟学术导师沟通,善谋对策.2018年1月17日,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㊁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㊁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㊁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㊁强化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对提升研究生导师素质,尤其是构建导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机制,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7条,明确提出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研究生和导师良性互动关系的确立指日可待.注释:①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杨宝德自杀身亡,其女友随即曝光了杨宝德与导师周某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导师较多介入杨宝德的个人生活,校学位委员会经调查后停止了周某的研究生招生资格.②2016年5月23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系硕士李鹏在导师张建雨创办的公司打工时,在一场爆炸事故中不幸遇难,导师张建雨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参考文献:[1](英)S a r aD e l a m o n t.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M].彭万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导师论导 研究生导师论研究生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3.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B a s i cT y p e s a n dR e a s o n a b l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u p e r v i s o r s a n dP o s t g r a d u a t eT I A NJ i a n j u n(S c h o o l o f M a r x i s m,X i'a n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n710049)A b s t r a c t:S u p e r v i s o r s a n d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 a r e t h e t w o b a s i c p a r t s o f t h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e d u c a t i o n,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d i r e c t l y i n f l u e n c e st h e l e v e lo f p o s t 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A t p r e s e n t,t h e r ea r ef o u rt e a c h e rGs t u d e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o r m s i n p o s t 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i ns p e c i f i c,m a s t e rGa p p r e n t i c e,c o o p e r a t i v e,i n d i f f e r e n ta n d o p p o s i t e.I nt h e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p e r v i s o r a n dt h e p o s t g r a d u a t e,s u p e r v i s o r i st h e p r i n c i p a l a s p e c t,a n di st h ek e y f a c t o r t oc o n s t r u c ta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K e y w o r d s:p o s t g r a d u a t e s;s u p e r v i s o r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f o r m s;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85 田建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及科学构建探析。
瑟瑟发抖!18考研这些学校报考人数均破万,你感到压力了吗?

瑟瑟发抖!18考研这些学校报考人数均破万,你感到压力了吗?据教育部的数据,2018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38万,比去年增长37万,创下历史新高。
凯程静静学姐觉得,虽然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尚未有权威统计,但是,从部分省份披露的数据来看,辽宁、河北、湖南等省份的考研报名人数均创新高。
2018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北京共有12所高校报考人数超过1万,至此,全国已公布报名人数的高校中,共有18所报名人数超过1万。
2018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为322897人(不含推免考生),较2017年增加33402人,增幅达到11.5%,其中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超过一半。
具体来说,在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中,146192人报考学术型专业,占45.3%,176705人报考专业学位,占54.7%;279311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86.5%,43586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13.5%。
在专业上,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从志愿来看,12个招生单位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万人,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
今年是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的第一年,教育部下达给北京的硕士生招生计划为101756人,包括全日制学术学位招生计划45311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36417人,非全日制学术学位招生计划389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19639人。
已公布报名人数的高校中,超过一万的高校还有以下6所:2018考研:报考山东大学考生23018人2018年全国各报考点报考山东大学的确认前考生共23018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考研:常见的四种类型的研究生导师2018考研复习进行中,其中,研究生选导师是个很严肃也很重要的问题,网络上不乏各种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矛盾,选不好一个导师,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同学,极有可能就毁了一生,所以说一定得慎重。
由于每个导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名额有限,考生该选个什么类型的导师呢?在考研复习时也有助于复习定位和资料查找,下面就听听众多在读或已经就业的研究生谈谈他们和研究生导师之间那层神秘的关系。
家长型:科研、工作、生活全包
王军现在是省城某重点高校体育学院的一名教师,研究生期间,他学的是产业经济学,经过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之后,他顺利地留校任教。
"留校很难,导师也做了不少工作。
"王军说,他是以专业成绩第一名考上的研究生,有多个老师希望能够招他至麾下,在这些导师当中,王军一眼就相中了他后来的导师,"他是学院的负责人,又是校聘的关键岗,学术成就也很不错。
"
研究生期间,导师对他的照顾体现在各个方面,几乎就跟家长一样,"比如周末,导师经常会邀请我去他家吃饭,而到了节假日,导师会带着家人和我一起外出游玩,师母甚至还会帮我洗衣服。
"
更让王军感激的,就是师母还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是师母的研究生,比我矮两级,也算是师妹吧。
"如今,两人已经结婚,并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当然,王军在学术上也非常争气。
多篇CSSCI论文先后发表,成绩也一直稳定在专业第一名,并顺利拿到了象征最高荣誉的"校长奖学金",这一系列的成就,也让导师格外自豪。
于是,在导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王军也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
转眼到了毕业的季节,在导师的帮助下,王军顺利地留校任教。
老板型:安排学生四处接活儿
"读我的研究生,就坚决不能考博!"这是齐天第一次见导师的时候,对方给他撂下的一句话,这让他非常震惊。
齐天学的是工程类专业,导师手下的项目特别多,既有科研项目,更多的是一些商业项目。
于是,从当年的教师节开始,齐天和几个男生一起,几乎每周都会替导师出差一次,"大部分是省内的淄博、潍坊和青岛等地,主要是一些ERP软件和物流项目的调试、使用培训等。
"
第一个学期,齐天还觉得挺新鲜,能够定期出差,还有导师每个月给的几百块钱劳务费,"不少同学还特别羡慕。
"
不过,时间久了,齐天越来越厌恶出差。
"反反复复就是那几个活,只是去不同的公司去做调试。
"齐天说,这种生活与他设想的研究生生活大不一样,"不自由,感觉导师成了自己的老板,眼里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老板"这个词,也成了齐天和同门师兄弟们对导师的称呼,"后来有一次,我跟导师提出,想多一点儿时间准备一下毕业论文之类的,导师说,只要你听我的,肯定能过。
"
研究生三年时间,齐天以某项目组专家的身份,去过了大大小小13个城市,毕业论文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东拼西凑后,也顺利地通过了答辩。
如今,齐天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有时候还有点儿怨恨,感觉自己的三年,完全是在给导师打工了。
"
学究型:天天泡实验室做科研
"要是两天没去实验室,导师的电话肯定会准时打过来,问我们到底怎么回事。
"赵健学的是信号专业,导师手里有很多科研项目,每天从早到晚,导师要求他们在实验室里查资料、做实验。
赵健说,读研之后,他本以为会轻松很多,"没想到导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
"每天,导师早早到实验室,安排当天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部分子课题。
于是,从研一至今,赵健几乎每天早晨都是7点半起床,吃完饭后8点钟准时来到实验室,打扫一遍卫生,给导师泡好茶,然后打开电脑和投影仪,坐在座位上等着导师布置当天的任务。
赵健笑着说,同一个实验室的,大部分男生都没有女朋友,"真是把大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实验室啊!"
不过,导师的严格要求也给赵健他们几个带来了不少好处。
实验室中有四个人已经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让赵健有些困惑的,就是他未来的就业去向。
"我不想去科研机构,也不想考博,老是跟着导师做这些科研项目,到底会对自己就业带来什么帮助呢,我也说不上来。
"
放羊型:除了开题答辩,基本不见人
"从入学到现在,我连导师的面都没见呢,中间只是通过邮件联系过几次。
"于晶是省城一所高校研一的学生,她的导师是一名副教授,每年只带一个研究生。
"看到别的导师元旦聚餐,我也特别羡慕,可是,我们导师没有任何动静。
"无奈之下,于晶就经常给导师打电话,询问这一阶段该看什么书,下一阶段该注意哪些问题,导师都会冷冰冰地说,"你给我发邮件吧!"
对于邮件,导师回复得还算及时,不过,于晶提出的一些问题,导师并不是很感兴趣,"比如问导师这一阶段该看哪些专业书,他说没有具体要求,称可以看一些最新的学术期刊。
"而问及看哪一类的期刊时,导师回复,"自己去图书馆阅览室查查就知道了。
"
这种"放羊型"的培育模式,于晶正在逐渐地适应,"比如,同宿舍的舍友,她们导师布置的任务,我也会跟着一起完成。
"
尽管如此,于晶还是有些郁闷。
不过,师姐的一番话终于让她心里有了底儿。
"她说导师一般就是在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的时候出现,平时基本不见人,所以,这三年,我还是自己做好规划,也算是一种锻炼吧!"于晶自我安慰道。
2018考研学子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复习资料与备考经验,可以搜索文都网校进入考研频道,查看2018考研辅导课程,咨询专业老师考研相关内容。
考研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漫漫考研路上,文都网校考研老师会一直陪伴在同学们左右。
祝2018考研学子备考顺利,考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