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课件(共174张PPT)

高考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课件(共174张PPT)

实例演练: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 材料句: 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 金波尔曾说:“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 也不能让他回国。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 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 分析句: 师呢?还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太多高深、 100字内 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 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 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 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结论句: 可见,知识就是力量。
3.材料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 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 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 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 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 人。 4. 分析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 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 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 5.结论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 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
⑸联: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 的重要的历史关头,国家的富 强,事业的腾飞,对广大青年 品德与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了。 要肩负重任,必须具备坚强的 意志和过硬的本领。
⑹总: 每个有志青年应积极 投身火热的斗争生活,艰苦 奋斗,把自己烧制成一块坚 硬的砖。
砖——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做人 应如砖,堂堂正正,刚直不阿。不 畏强悍。自立自强。
一块砖,生活中多么平常 的物品。若问它的用途,每个 人会随口而出,用来建筑高楼 房屋,可是,如果运用多向联 想,平常的砖也会变得不再平 常。
以“砖的联想”为题写 一篇提纲式小作文,三四百 字。
砖的联想
⑴点: 由软泥脱成坯,经烈火烧 制变成坚硬的砖,联想到一个 人要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 硬本领的人,就需经过艰难困 苦的磨练和考验。

议论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议论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重点中学一模议论文汇编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成绩(1)做人和做事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

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②低调做人,首先要学会谦逊。

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

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

谦逊还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③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

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能原谅别人,标志着一个人有风度,这个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与人相处,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而应多想想别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

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常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他自身的狭隘和刻薄。

因此低调做人,还要学会宽容。

④低调做人,还要常怀一颗善良的心。

因为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品德,但我们可以做到心存善良,多做善事。

最近,桑梓树的博文《从公交车让座谈公务员面试》写了自己乘公交车两次让座位的真实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

也许,在外人看来,一起一坐算不上什么,但我却认为,人生就是在许多次的一起一坐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善举的。

⑤做事不同于做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充满自信,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向前,是做事成功的重要成因。

⑥凡是想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三百年”,都体现做大事者的豪迈胸怀。

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富可敌国,正因为他自信心强,广交朋友,把握机会,勇往直前,才造就了一代奇才。

⑦一个人只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认准方向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干下去的决心和毅力。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之五步训练法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之五步训练法

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序列之五步训练法一、学会分析论据,学会“议例”二、掌握叙述事实论据,学会“叙例”三、写好一个完整的议论文段四、掌握设置分论点、学会找“理”五、写好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一、学会分析论据,学会“议例”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足的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却不会对论据作分析。

而分析论据进行“说理”恰恰是议论文文体的本质特征。

针对这一议论文写作“核心”环节的薄弱,可以训练学生六种常用的论据分析方法:求质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对比分析法、辩证分析法。

掌握每一种方法,可通过指导学生经过五个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简要阐释、举例说明、归纳规律、练习掌握、答案参考比如,训练学生掌握因果分析法:①简要阐释: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事出必有其因,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使论据有力地证明观点。

②举例说明: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

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孟子行为的原因,从人的社会属性的角度考虑,阐明了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近墨者黑”的必然性。

③归纳规律:这种方法具体说,就是对论据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其议论分析的文字往往有这样的标志性词语,如“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等。

④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列提供的论据,使它能证明“惟有靠奋斗,才能冲破‘埋没’的压力”这一论点:论据: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一: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尘末四斤一、复习导入我们在必修一学习过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劝学》,还有一篇是《师说》。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文章都强调些什么。

(学不可以已/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些就是各自文章的观点。

文章中对观点的定义是“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那么能够作为文章观点的话必定是一个句子,一个论断;而不是一个短语,一个词语。

这些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来讲,就叫中心论点。

这样的中心论点,配合着各自的文本内容,大家一看就明白,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几篇文章观点都十分鲜明。

二、解说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看法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一般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观点要求必须正确、鲜明。

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违背科学真理;“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鲜明”二字的解释之一。

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

在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句子必须简明、确切。

也有人说: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三、实例探究:那如何做到观点鲜明呢?我们可以以《劝学》一文的行文结构为例,就这一话题作探讨。

四、总结:我们为什么要写议论文?就因为要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为什么要读你的议论文?就是想看看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因此你的议论文观点必须明确,突出重点,表达鲜明。

而且能够对你的观点作出合理的阐述、分析、论证等。

就议论文本身来讲,观点鲜明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要想将议论文观点进行升格,我们在鲜明性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独特性、新颖性、个性化,追求一种深度。

尽管这不是我们这堂课关注的重点,但这一定是我们今后所追求的目标。

【方法点拨】一、怎样提炼观点?方法有三种:1.因果推导法猩猩,兽之好酒者也。

大麓之人设以醇尊陈之饮器,大小具列焉,织草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

议论文作文训练教案

议论文作文训练教案

议论文作文训练教案第一章:议论文基础1.1 议论文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论述为主要形式的文体,通过对事实、观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表达作者的立场和见解。

1.2 议论文结构:议论文通常由引言、论点、论据、论证、结论五个部分组成。

1.3 议论文要素:议论文主要涉及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证据,论证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过程。

第二章:选择论题2.1 选择论题的原则:论题应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可辩性。

2.2 确定论题的方法:从日常生活、热点事件、经典案例、社会现象等途径选取论题。

2.3 论题的表述:明确、简洁、具有争议性。

第三章:确立论点3.1 论点的定义: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

3.2 确立论点的方法:根据论题分析、提炼、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论点。

3.3 论点的表述:清晰、明确、具有说服力。

第四章:收集论据4.1 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数据论据、权威论据等。

4.2 收集论据的方法:阅读文献、调查调研、实证分析、逻辑推理等。

4.3 筛选论据的原则:相关性、可靠性、典型性、权威性。

第五章:论证方法5.1 论证方法概述:论证方法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逻辑过程,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5.2 论证方法的选择:根据论点、论据的特点和文章风格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

5.3 论证过程的展开:清晰、有条理、充分、有力。

第六章:结构安排与逻辑清晰6.1 结构安排的重要性: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有助于读者理解。

6.2 主体段落的设置:根据论点设置相应的主体段落,每个段落应包含一个主要论点和支持该论点的论据及论证。

6.3 逻辑关系的体现:通过使用过渡句、关联词等,确保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紧密,条理清晰。

第七章:反驳观点7.1 反驳的意义:反驳可以加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7.2 识别和理解反驳:学会识别对方观点中的错误和漏洞,理解其论证过程。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4中心论点的分解2

议论文写作训练系列4中心论点的分解2

分析 组一中三个分论点是从不同侧面来对论 题进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顺序可以调换的; 组二中三个分论点按照个体到集体的逻 辑顺序来逐步推进对论题进行分析,其顺 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至于到底哪一种方法好一点,这是相对 而言的,关键看自己论点的深刻与否,并 列式和递进式只是形式上的问题。
分论点1:诚信在古代是人们推崇的品质。 分论点2:诚信在现代也是人们看重。 分论点3:诚信在将来依然会是被推崇的品质。
(按照时间顺序:过去—现在—未来;当然时间顺 序不仅只有这一种,可以很具体,如鸦片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少年—青年—老年……)
组二:话题“创新”
分论点1:创新是深圳崛起的重要原因。 分论点2:创新是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灵魂。 分论点3:创新更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共同进步的动力。
3、辩证式分解论点
示例A:
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 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 示例B: 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 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 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 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
第四课
中心论点的分解(2) ——递进式和辩证式
《横岗高中议论文训练系列》
学习目标 1. 掌握递进式、辩证式分解中心论 点的方法。 2. 从给定材料提炼论点,并用并列 式分解论点,然后写成整篇的议 论文。
导入:辨析并列和递进 要弄懂什么递进式分解,就要弄懂什么是递 进,要弄懂什么是递进就要弄懂什么是并列。 那什么是并列,什么是递进。 请写出一组并列的词语和一组递进的词语
二、递进式分解有哪些方法?

202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系统训练(三十一)

202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系统训练(三十一)

2023届高考议论文写作系统训练(三十一)【作文题目】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指物有千差万别是自然规律,万物的多样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

国庆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履铿锵、气势恢宏,给我们带来美的震撼,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

有时参差百态是一种美,有时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一、注意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参差百态,整齐划一,美。

二、参差百态指不同的姿态,其美表现为多姿多彩,用处广泛,富有活力等。

三、整齐划一是指有秩序、统一,其美表现为力量大、和谐、团结等。

四、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1.整齐划一与美之间的关系——美或不美2.参差百态与美之间的关系——美或不美(这个“态”就有着各种状态、样态,美有态,丑也有态。

)(这两种讨论美和不美之后,应该有一个价值引领,就是我们最终还是要追求美的,从不美走向美,研究不美是为了最终走向美。

)3.参差百态美,整齐划一不美4.整齐划一美,参差百态不美5.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都美6.参差百态美里有整齐划一美的因素7.整齐划一的美里有参差百态美的因子8.从“参差百态的美”走向“整齐划一的美”9.在“整齐划一的美”中发现并包容“参差百态的美”……【例文分析】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寻找美世间万物有千差万别的特征,形成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阅兵仪式上战士们队列整齐划一,形成协调一致、高度统一的美。

这两种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并无高下之分。

也正是对美的不同认知,造就了如今世界各领域的斑斓色彩。

【中心论点】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这体现的便是一种认为差异带来美的观点。

所谓差异,即是物体所具有的个性,以这样的视角评价无疑是将自身置于微观个体的层面,肯定了个性的作用。

对个性的尊重,在14—16世纪的西欧表现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中国则表现为唐朝时对万邦的包容。

议论文写作提纲训练

议论文写作提纲训练

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 灭一个人.(点 )
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 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 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 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 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 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 迹.( 正 )
写作训练:
假如我能阻止一颗心碎\我的一生就不会虚度\假如 我能缓解一条生命的疼痛\或者平息一种痛苦\或者 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再次回到巢中\我就不会虚 度——《狄金森诗选》
从这首诗中你得出怎样的启发,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
请你以《悲悯的情怀,充实的人生》为 题,用“六步定式法”写一篇提纲。
该微博介绍了一种新鲜的做法:“人们自发预付咖啡钱甚至是饭 钱,等待喝不起咖啡或吃不起饭的人来享用。”随后,有网友发 起和参与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待用快餐”活动。
“待用快餐”的发起人之一,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 微博里表示:将倡导“待用XX”,比如“待用快餐”“待用饮用 水”“待用电影票”等,让有需要的人有尊严地享用。掷臂一呼, 应者云集,多家餐饮企业提供“待用快餐”。
6、温婉的怜恤来叩门,坚厚的铁门也开放。——莎士比亚《鲁 克丽丝受辱记》
写作训练:
作家冯冀才对王蒙讲述关于世界拳王阿里的 一段故事:阿里每逢比赛总要事先出钱雇一些人,作 为自己的反对者,让他们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 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鼓满 全身,肌肉膨胀,精神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他需要 挑战."冯骥才说.此时王蒙的眼睛灼灼发光,他似乎 说,我也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议论文系列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基本常识。

2、掌握议论文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议论文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三、论证的基本类型(论证方式)立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四、常用的论证方法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运用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c、对比论证通过事物之间的正反对比,从而证实某个论点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方法,就叫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d、道理论证法五、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六、作业1.请以“近墨者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请以“近墨者未必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七、教学后记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并能运用。

教学过程:一.论证方法介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二.论证方法举例1.举例论证例1.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形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还是困难。

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

这也是最基本的。

海伦·凯勒就是凭着自己的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

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耳聋思想不糊、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是多么高的称赞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

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他自信,他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他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为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他自信,他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还是做到了。

他也靠着自己那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下依然不翻。

我们感叹他们很厉害,厉害什么?厉害的就是比我们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2.引用论证例1.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

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

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

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例2.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

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

“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

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

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

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3.对比论证例1.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在父亲的刻意安排下,羁留异国,饱经磨难,终成雄才大略才实现的。

世界著名文豪小仲,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人物的能力才获得成功马的。

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

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则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

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

历史上的后主刘禅及李煜不都是鲜明的例子吗?例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例3.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4.比喻论证例1.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

谬误,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

5.类比论证例1.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例2.鸟儿飞翔需要浮力,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需要动力,人要取得成功也离不开毅力。

三.练习1.下面一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三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2.下面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蚌在自由自在生存的过程中,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体内,生命的磨难由此开始,为了摆脱痛苦,它不断地砥砺,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抗争,结果,体内的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变成了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

它曾经是一只伤痛的蚌,而现在成了珍珠的载体。

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会有挫折和苦痛,只要我们敢于抗争,美景是属于我们的。

”《要正确对待挫折》三、教学后记1.引用论证。

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二:比喻论证。

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

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三:对比论证。

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强调了诚实的可贵。

2.类比论证怎样用好例证法教学目标:掌握例证法,会用例证法。

教学过程:一、议论文事例论据运用的原则:宁用一百字写三个材料,也决不用一百字写一个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二、议论文事例论据选择安排运用(一)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在所有论据中具有代表性,不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二)新颖: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三)准确:论据的真实准确及运用的准确。

1、真实准确: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

2、运用准确:论据必须要与论点有内在的联系,切忌张冠李戴。

错例: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

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

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

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上述论据与论点没有内在联系。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

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

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

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四)叙述简洁在举例论证过程中,叙事拖沓冗长的原因有三:其一,将议论文中的事例等同记叙文中的事例;其二,概括叙述事例的能力差;其三,围绕论点定向复述事例的能力差。

例:以“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的高考优秀作文《给“从谏如流”上把锁》中的一段举例论述就极精练: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于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逼行。

(五)叙议结合各个事例内部要有与中心论点照应的词句,叙述完事例后要紧扣论点理性分析所举事例,只有这样丝丝入扣地边叙边议,文章才能逻辑严密、叙议交融。

2004年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列举任务事迹:晚年遭受贬谪的苏轼面对人生的挫折,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视挫折淡化苦痛的平和心境洗练了东坡的豪放词风。

身受腐刑的司马迁,一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而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他由一介匍匐于得的殿臣站立成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