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病毒病

合集下载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蛋鸡是农村家庭养殖和规模化养殖中常见的家禽之一,但是蛋鸡常常受到病毒疾病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为了防止蛋鸡受到病毒感染,保障蛋鸡的生长健康,需要加强病毒病的防控工作。

本文将就蛋鸡常见的病毒病和防控技术进行介绍。

一、传染性喉头渗出病(ILTV)传染性喉头渗出病(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简称ILT)是一种由传染性喉头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重型和轻型两种病理类型。

重型病鸡表现为气管炎,可有严重窒息、特征性发声、全面发炎、扁桃体和气管黏膜。

轻型病鸡表现为气管炎,气管上皮细胞脱落和轻度增生。

传染性喉头渗出病毒能在30摄氏度下存活两个月,使鸡舍成为潜在的污染源,扩大了病毒的传播范围。

防控技术:1.加强管理,做好卫生防护。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鸡舍内的干净卫生;在鸡舍内放置消毒剂,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定期更换水质,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加强检疫,做好防控。

引进新群时进行隔离检疫,确保没有携带病毒的鸡只进入鸡舍;定期对鸡只进行健康检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二、鸡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贫血(Gumboro Disease,简称IBD)是一种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鸡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引起严重的内脏损害,主要影响鸡的肠道和免疫系统。

防控技术: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合理配置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加饲料中的抗氧化物质,提高鸡只的免疫力;饲养环境保持安静,减少饲养密度,保证鸡只的休息和运动,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2.加强免疫防护措施。

对于新群鸡只进行疫苗接种,选择质量优良的疫苗,提高鸡只的抗体水平,预防传染性贫血的发生;在环境中使用病毒灭活剂,有效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减少鸡只受到病毒的感染。

三、鸡传染性非洲病鸡传染性非洲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IBDV)是由鸡传染性非洲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主要影响鸡只的淋巴系统,导致免疫功能衰竭。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

蛋鸡常见病毒病防控技术
蛋鸡是养殖中常见的家禽,但在养殖过程中,蛋鸡常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生产受损甚至死亡。

蛋鸡常见病毒病的防控技术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蛋鸡病毒病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一,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为了防止禽流感的传播,养殖者要严格执行禽流感疫苗的注射程序,确保鸡只免疫力的提高。

养殖场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要严格控制鸡只的外界接触,减少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的疾病。

为了预防新城疫的发生,养殖户需要定期给鸡只注射新城疫疫苗,以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养殖场要保持干净整洁,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或者天气变冷时,要加强防控措施。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为了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养殖户需要对鸡只进行法氏囊病疫苗的注射。

定期进行鸡舍的消毒工作,保持鸡舍的卫生。

要做好防疫检查和鸡只的隔离工作,避免病毒的传播。

蛋鸡常见病毒病的防控技术包括定期疫苗注射、鸡舍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的传播,提高蛋鸡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蛋鸡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防控措施应该根据不同的病毒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蛋鸡是重要的家禽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蛋鸡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其中腹泻是常见的一种病症。

腹泻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蛋鸡的生命。

因此,对蛋鸡的腹泻进行诊断和防治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四种传染病在蛋鸡中引起的腹泻症状和防治措施。

1.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蛋鸡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常引起腹泻、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另外,该病还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等。

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减少疫源。

同时,在病情发生时,应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2.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是蛋鸡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也是造成蛋鸡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肠道炎症导致的腹泻、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感染,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都需要做好,对病情发生时,采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适量添加益生菌可帮助改善蛋鸡的肠道营养吸收,减少大肠杆菌感染的发生。

3. 真菌病真菌病是蛋鸡常见的混合感染病,常引起腹泻、消瘦、口角炎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真菌病,应注意饲养环境卫生和养殖密度,加强蛋鸡的营养管理和免疫力增强。

对真菌病患蛋鸡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4. 鸟传流感鸟传流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常表现为腹泻、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症状。

此外,该病还可引起卵巢萎缩、卵产量下降等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问题。

为了防止鸟传流感的发生,应做好防疫措施,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和消毒措施,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蛋鸡腹泻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传染性疾病是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和防治蛋鸡的腹泻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病因采用对应的方法,加强养殖管理和环境卫生,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

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近年来,随着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蛋鸡因其生长速度快、产蛋量高等特点,成为现代家禽养殖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蛋鸡在养殖过程中易患各种传染病,而其中腹泻是四种传染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本文将介绍蛋鸡以腹泻为共症四种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一、诊断1.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黄绿色或黄棕色,常有脓血,严重的可导致脱水、体温升高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控制,病鸡将有严重的死亡情况。

2. 鸡霍乱鸡霍乱是一种由哈维氏菌引起的急性肠炎症状,传染性非常强。

该病主要症状是腹泻、口渴及食欲减退等。

在短时间内,患病鸡的体重会明显下降,严重的还会发生死亡。

3. 鸡弓形体病鸡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浑身发热、呼吸急促、神经障碍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病鸡会出现眼睛肿胀、身体瘫痪、死亡等症状。

4. 鸡肠道病鸡肠道病是由沙门氏菌、棒状病毒等细菌引起的病症。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稀水、有时还有呕吐等症状。

病鸡体温有所升高,食欲减退,随着病情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病鸡会出现憔悴、光泽度的下降、死亡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整洁卫生管理保持蛋鸡舍内的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繁殖。

此外,饮水器、饲料器等应勤换勤清,以保证饮水、饮食的清洁卫生。

2. 严格饲养管理对蛋鸡进行科学养殖,饲养密度要合理,饲料要均衡,营养充足。

同时,饮水也要保证质量和干净卫生,防止水源受到污染,成为病原菌传播的途径。

3. 预防接种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蛋鸡的健康。

常见的疫苗有狂犬病疫苗、鸡瘟专用疫苗、鸡肝炎疫苗等。

4. 普及知识,加强检疫通过普及相关农业知识,让种养户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学会如何预防和治疗传染病。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检疫力度,排除患病蛋鸡,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蛋鸡养殖常见病的治疗用药及注意事项

蛋鸡养殖常见病的治疗用药及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业发展迅速,很多蛋鸡养殖场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饲养密度越来越大,同时给疾病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此外,很多蛋鸡养殖场,养殖户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养殖培训,对蛋鸡用药常识了解不深入,经常凭经验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甚至形成用药越多越好、时间越长越好、剂量越大越好的错误用药观念,导致药物使用成本增加,病原微生物易产生耐药性,且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因此,做好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安全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还能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一、细菌性疾病1.大肠杆菌病。

抗生素是治疗该病较好的药物,对于产蛋前发病的蛋鸡养殖常见病的治疗用药及注意事项文│高军花(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农村局)蛋鸡,可选择的药物相对多一些。

如果是腹泻型肠道症状,可口服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如硫酸新霉素溶液、庆大霉素可溶性粉等。

若表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等症状,则是菌血症型大肠杆菌感染,可选择注射性抗生素治疗,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头孢噻呋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等。

对于结膜炎型病症,可将青链霉素溶解后局部滴眼治疗。

产蛋期应考虑到用药对产蛋量、蛋品质的影响,治疗以中药、微生态添加剂和兽用生物制品为主。

中药可选择清瘟止痢散、三黄散、雄连散、白头翁散, 微生态添加剂可选以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兽用生物制品以转移因子、免疫血清等为主。

2.沙门氏菌病。

对于产蛋前发病的青年鸡和雏鸡,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硫酸黏菌素以及头孢类药物都对沙门氏菌敏感,临床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给予西药治疗的同时,添加中药巩固治疗效果。

实践中,生蒜具有清热的功效,将生蒜拌入饲料中,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功能,对动物胃肠痉挛症状、实验性溃疡症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蛋鸡产蛋期如果发生沙门氏菌病,可选择白头翁散,也可使用含有噬菌体成分的兽用生物制品,既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保证食品安全,而且治疗成本不高。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蛋鸡腺病毒(EDS)是一种引起蛋鸡高病毒性感染的病毒,会导致蛋鸡生产力下降和死亡率上升。

病原学研究表明,蛋鸡腺病毒主要侵入蛋鸡体内,通过细胞内复制,导致病鸡腺炎,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鸡是一种特殊的无特定病原体鸡种,其对EDS的致病性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一、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蛋鸡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蛋产量减少,蛋质变薄,鸡蛋断壳率升高,甚至一些鸡群出现蛋产停止现象;患鸡腹部腺体明显肿大,严重时体表出现水肿,可见腺炎和肠炎症状,死亡率上升。

诊断主要依据病鸡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需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病理学检查主要观察腹部肿胀及腺体肿胀情况,可发现脏器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学检测来确诊。

通过PCR技术对样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引物针对EDS病毒的特异性序列,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病毒是否存在,为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还可以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来判断鸡群是否感染EDS病毒。

针对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目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为及时采取控制和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 SPF鸡对蛋鸡腺病毒病毒的致病性SPF鸡是一种无特定病原体的鸡种,在科学研究和养殖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蛋鸡腺病毒感染的研究中,SPF鸡对此病毒的致病性研究尤为重要。

SPF鸡对蛋鸡腺病毒的致病性研究,可通过将SPF鸡进行感染实验来观察其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和病变情况。

通过对SPF鸡模型的建立,可以研究蛋鸡腺病毒对蛋鸡的致病性及传播途径,也可以研究疫苗的有效性和防治策略的制定。

对于SPF鸡对蛋鸡腺病毒的致病性研究,可以为蛋鸡腺病毒疫苗的研发和防治技术的探索提供重要参考,为蛋鸡腺病毒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结语蛋鸡腺病毒感染是影响蛋鸡生产的重要疾病,对蛋鸡的生产性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蛋鸡腺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蛋鸡养殖业的疾病,能够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对SPF鸡的免疫系统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危害。

对蛋鸡腺病毒的感染进行准确诊断以及对SPF 鸡的致病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蛋鸡腺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和生殖系统症状。

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泻、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等。

对于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需要多方面综合分析,首先是通过观察蛋鸡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确定。

目前,对于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来进行。

病毒分离和鉴定是通过将病毒分离出来并鉴定其种属和亚型来进行诊断的,主要通过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和鸡胚接种等方法来进行。

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蛋鸡体内的抗体水平来进行诊断,主要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凝集试验和血凝试验等方法来进行。

分子生物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蛋鸡体内的病毒核酸来进行诊断,主要通过PCR、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来进行。

除了以上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进行诊断,通过观察蛋鸡的临床表现和对感染情况的调查来进行初步判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对于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需要多方面综合分析,通过实验室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来进行确定,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防治。

二、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SPF鸡是一种特殊的优质种鸡,其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对各种疾病的抗性较低。

蛋鸡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蛋鸡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蛋鸡腺病毒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毒的致病性研究,主要是病毒对SPF鸡的传染能力和毒力大小的研究,通过动物接种实验和鸡胚接种实验等方法来进行。

二是病理学研究,主要是通过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测来研究蛋鸡腺病毒对SPF鸡体内各器官的影响和损害程度。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1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及对SPF鸡的致病性蛋鸡腺病毒是一种流行于全世界鸡群中的病毒性疾病,可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减少。

该病毒属于禽腺病毒科的腺病毒属,是一种非包膜病毒,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蛋鸡。

蛋鸡腺病毒感染对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以及对SPF鸡的致病性。

一例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一般而言,蛋鸡腺病毒感染会在鸡群中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和产蛋减少。

如果疑似有蛋鸡腺病毒感染的情况,首先需要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

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样本进行检测,确诊蛋鸡腺病毒感染。

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检测法(IFA)、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进一步,还可以通过实验室鉴定手段,对样本中的蛋鸡腺病毒进行分离和鉴定。

主要的鉴定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免疫组化和基因序列分析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蛋鸡腺病毒,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鉴定分析。

对SPF鸡的致病性: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鸡是指特定病原体无菌鸡种,是科研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鸡种。

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薄弱,对病原体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此在研究病原体的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蛋鸡腺病毒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SPF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蛋鸡腺病毒感染会导致SPF鸡产蛋量减少、卵质量下降甚至不育等问题,影响其生产性能。

2. 对SPF鸡的免疫系统影响:蛋鸡腺病毒感染会使SPF鸡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免疫抑制,导致其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易引发继发性感染。

在进行蛋鸡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控时,也需要重点关注其对SPF鸡的致病性和影响,以维护SPF鸡的健康和科研使用的准确性。

蛋鸡腺病毒感染是一种对蛋鸡生产和免疫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

对于疑似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确认诊断,以便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其防制一、家禽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防制(一)鸡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也程亚洲鸡瘟、伪鸡瘟,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紊乱、下痢、黏膜和浆膜出血,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人感染新城疫后可出现结膜炎症状。

本病1926年首次发现于印尼,同年发现于英国新城,根据发现的地名而称为新城疫。

本病现流行于世界各地,1928年我国已有记载,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病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Rubulavirus),为单股RNA 型,完整病毒粒子近圆形,有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均由糖蛋白组成,分别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血凝素能吸附于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小鼠)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并引起红细胞凝集,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因此可用HA和HI鉴定病毒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NDV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

NDV有一个血清型,根据NDV对鸡和鸡胚的毒力不同,病毒分为强毒型、中等毒力型和弱毒型3型;根据各NDV毒株对鸡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又把NDV分为速发型嗜内脏型、速发型嗜肺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

NDV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囊腔接种于9~10日龄鸡胚,强毒株在30~71h死亡,弱毒株3~6d 死亡。

死亡的鸡胚,以尿囊液含毒量最高,胚胎全身出血,以头部、足趾、翅膀出血最为明显。

当鸡胚含有母源抗体时,弱毒株不能全部致死鸡胚,胚液的血凝滴度低,所以分离NDV的鸡胚,应来自SPF鸡群或未接种ND疫苗的鸡群。

新城疫病毒在60ºC 30min失去活力,真空冻干的病毒30ºC可保存30d。

病毒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

在直射阳光下,病毒经30min死亡。

NDV对乙醚、氯仿敏感,常用的消毒药如2%氢氧化钠、5%漂白粉、70%酒精,20min即可将NDV杀死。

它对pH稳定,pH3~10环境下1h不被破坏。

【流行病学】鸡、火鸡、珠鸡、鸽子、鹌鹑、野鸭对本病都有易感性,鸡最易感。

各种年龄的鸡,易感性也有差异,幼雏和中雏易感性最高,两年以上鸡易感性较低。

水禽(鸭、鹅)对本病有抵抗力,但可从鸭、鹅泄殖腔中分离NDV。

哺乳动物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但人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以及在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受感染的鸡在出现症状前24h,就可由口、鼻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

而痊愈鸡带毒排毒的情况则不一致,多数在症状消失后5~7d就停止排毒。

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尘土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结膜传染易感鸡。

创伤和交配也可引起感染。

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种蛋、幼雏、鼠类及人畜均可机械地传播病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较易流行。

本病在易感鸡群中呈毁灭性流行。

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95%或更高。

近年来,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其它疾病存在抑制ND抗体的产生,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NDV一旦在鸡群建立感染,通过疫苗免疫的方法无法将其从鸡群中清除,而在鸡群内长期维持,当鸡群的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2~14d,平均5~6d。

发病的早晚及症状表现依病毒的毒力、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感染途径及剂量、有无并发感染、环境因素及应激情况而有所不同。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势缓急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根据鸡症状和病变是否典型分为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新城疫。

1.典型新城疫(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明显症状而迅速死亡。

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2)急性型最常见。

病初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委顿,垂头缩颈,眼半闭,状似昏睡,鸡冠及肉髯渐变暗红色或紫黑色。

产蛋鸡产蛋量下降,畸形蛋增多。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黏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咯”的喘鸣声。

口角常流出大量黏液,为排出此黏液,病鸡常作摇头或吞咽动作。

病鸡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常有大量酸臭的液体从口内流出。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

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头颈歪邪或后仰等,最后体温下降,不久死亡。

病程约2~5d,雏鸡1~2d.。

死亡率达90%以上,不死者转为慢性。

(3)亚急性或慢性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渐见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

有的病鸡貌似正常,但受到惊吓时,突然倒地抽搐,常伏地旋转,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病鸡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d死亡。

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但生产性能下降,慢性消瘦,有些病鸡因不能采食而饿死。

当非免疫鸡群或严重免疫失败鸡群受到速发型嗜内脏型和速发型肺脑型毒株攻击时,可引起典型新城疫暴发。

2.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ND是鸡群在具备一定免疫水平时遭受强毒攻击而发生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是由于雏鸡的母源抗体高,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不能获得坚强免疫力;或因免疫后时间较长,保护力下降到临界水平,而鸡群内本身存在NDV强毒循环传播;或有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或免疫程序不合理、抗体不整齐、疫苗质量不佳或免疫剂量不足等原因,当强毒侵入时,仍可发生新城疫,其主要特点是病情比较缓和,症状不很典型,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低。

雏鸡:呼吸道症状明显,张口伸颈,气喘、咳嗽,口有黏液,有摇头或吞咽动作,并出现零星死亡。

1周左右大部分鸡趋向好转,少数出现神经症状,如歪头,扭脖或呈仰面观星状,翅腿麻痹,安静时恢复常态,但稍遇刺激或惊扰,神经症状又复发作。

中鸡:常见于二次弱毒苗(Ⅱ系或Ⅳ系)接种之后,排黄绿色稀粪,呼吸困难,10%左右出现神经症状。

成鸡:很少出现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产蛋明显下降,幅度在10%~30%。

并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糙皮蛋。

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有时伴有呼吸道症状。

鸽ND主要表现神经症状,其次是拉稀。

死亡率亦可很高,影响产蛋。

鸵鸟、鹌鹑、火鸡ND与鸡相同,主要发生于雏火鸡。

人感染后主要表现结膜炎,并可伴有流感样全身症状。

在国外,常将新城疫分成四个类型:①速发性嗜内脏型:又名称亚洲新城疫,通常是由某些速发型毒株引起,可使各种年龄的鸡发生急性致死性感染,主要病变是消化道黏膜出血。

我国常见这种类型。

②速发性嗜肺脑型:又名Beach型,亦由某些速发型毒株所致。

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鸣。

食欲减退,产蛋减少或停止。

1~2天后,一般不超过1周就出现神经症状,翅腿麻痹,头颈扭转。

病死率不定,成年鸡一般10%,未成年鸡50%~90%。

③中发型:又名Beaudette型,是由一些中发性毒株所引起,主要引起幼龄鸡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时亦呈现神经症状。

死亡率较低,年龄较大的鸡很少死亡,病程1~3周。

④缓发型:又名Hitchner型,由缓发型毒株所致,是鸡的一种轻度或不明显的呼吸系统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很少死亡。

但在雏鸡中如有并发感染,可出现30%死亡。

【病理变化】1.典型新城疫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黏膜、浆膜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为明显。

最急性型:由于发病急骤,多数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个别死鸡可见胸骨内面及心外膜上有出血点。

急性型:病变比较特征,口腔中有大量黏液和污物,嗉囊内充满多量酸臭液体和气体,在食管与腺胃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常见有条状或不规则出血斑,腺胃黏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明显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这是比较特征的病变。

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有时形成溃疡。

由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黏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灶,呈“岛屿状”凸出于黏膜表面,其上有的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后即成溃疡,这亦是新城疫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

盲肠扁桃体常见肿大、出血和坏死(枣核样坏死)。

严重者肠系膜及腹腔脂肪上可见出血点。

喉头、气管内有大量黏液,并严重出血。

肺有时可见瘀血或水肿。

心外膜、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

产蛋母鸡的卵泡和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脾、肝、肾无特殊病变;脑膜充血或出血。

亚急性或慢性型:剖检变化不明显,个别鸡可见卡他性肠炎,直肠黏膜、泄殖腔有条状出血,少量病鸡腺胃乳头出血。

2.非典型新城疫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时,其病变不很典型,仅见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但多剖检数只,可见有的病鸡腺胃乳头有少数出血点,直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

【诊断】1.现场诊断:典型新城疫可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鸡出现临床症状后,大多数器官和分泌物中即有多量病毒存在。

取病死鸡的呼吸道分泌物、脾、脑、肺、肠等组织。

将病料研磨后用磷酸盐缓冲液作成1∶5悬液,加双抗处理后,取上清液于10~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0.1~0.2ml,每天检查鸡胚,24h内死亡胚弃去,其后死亡鸡胚检查病变,收集尿囊液和羊水,与1%的红细胞悬液作血凝试验,同时用已知抗新城疫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即可确认。

强毒株可使鸡胚在36~48h内死亡,第一次鸡胚培养,其死胚尿囊液的血凝价一般在1∶8至1∶64之间。

但是,弱毒株疫苗亦可感染鸡胚引起死亡,因此单以鸡胚是否死亡是无法区分强毒与弱毒。

鸡群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后,病毒在免疫鸡体内各器管带毒时间一般脑内4~5d、肺10~11dd、脾3~4d、直肠9~10d、血液3~4d。

如果超过上述带毒期分离到病毒可认为是感染野毒。

(2)血清学诊断①血清抗体的检查:病鸡在恢复期,血清中可出现与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通过抗体检查,可以确定鸡群是否感染NDV。

一般常用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

血凝抑制试验(HI):鸡只一般在用弱毒苗进行预防接种后12~25天血凝抑制价达到高峰,其中I 系疫苗最高,然后效价逐渐降低,到3~4个月时仅有抗体痕迹。

再次接种时抗体效价明显升高。

因此I系疫苗免疫后4~5个月,血凝抑制效价在1∶256以上时可判断为被野毒感染。

本病疫区的鸡群,可于发病前后测定20份血样的血凝抑制效价,进行对比,以做出判断。

如果第二次的血凝抑制效价比第一次明显升高,可判定此次发病为新城疫。

②病毒抗原的检查:将病变组织制成冰冻切片或抹片,再用ND荧光色素标记抗体染色检查。

此种免疫检测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准确等特点,适用于快速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