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文化资源
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流经区域旅游资源调查

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流经区域旅游资源调查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流经区域旅游资源调查⼀、⽯泉县(⼀)⽯泉县概况⽯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汉江⾃西向东穿境⽽过,地形轮廓呈“两⼭夹⼀川”之势。
全县总⾯积1525平⽅千⽶,耕地约2万公顷。
辖15个乡镇,219个⾏政村。
总⼈⼝18.2万,县城⼈⼝5万。
规划⾯积15平⽅千⽶。
因城南⽯隙多泉⽽得名,颇具“清泉⽯上流”之韵。
特产有⾹菇、⿊⽊⽿等。
阳安铁路、西万公路与汉⽩公路在县城交会,汉江⽔运贯通。
名胜有千佛洞⽯窟、回龙寺造像等。
百度地图景点:库区观景台、⽯泉古街、⽯泉县衙、⽯泉县属、清真寺、滨江公园、莲花古渡、汉江三峡风景区、中坝⼤峡⾕、桂苑(⼆)⽯泉县旅游资源1、⾃然景观城区:莲花湖风光、⼭⽔园林城市、北⾠森林公园。
南区:莲花湖风景区、莲花⽯风景区、烟波湖风景区、燕⼦洞风景区、中坝⼤峡⾕风景区、中坝⼩峡⾕及黄龙峡景区、⿊沟河风光、喳⼝⽯景观、⾼洞⼦瀑布景观、天池⼭风景区、喜河电站风光;北区:云雾⼭⿁⾕岭国家森林公园、对窝⽯景观、响⽔岩、草池湾风景区、双樟塘、霹雳神峰、九台⼭风景区、南沟风景区、杨家峡景区、肖洞⼦景观、⿊夹⼭风景区、龙洞湾风景区、⼀品宝印景观、龙王峡风景区、西峡风景区、铜钱峡风景区、处⼥泉景观、⾦盆湖风景、炮打龟景观、两河、汶⽔河、⾹波湖;东线:马岭朝阳景观、龙王沟瀑布、关沟风景区、池河⽔倒流景观、龙谭⼭庄风景区、池河⽔⽩鹭景观、筷⼦铺库区风光、西沙湖风光、万家宝库区风光、娘娘洞景观、千年古银杏树、⼸箭沟风光。
2、⼈⽂景观城区:禹王宫遗址、江西会馆遗址、关帝庙遗址,东、西、南城门遗址;城关镇:刘家庄园、⽑家湾遗址;曾溪镇:李公馆遗址、望江寺遗址、左溪天池寺遗址;后柳镇:后柳古集镇、⽕神庙遗址、⽯佛寺遗址、古⼭寨、⼋亩⽥遗址、蒿坪寺遗址、中坝纸⼚、⼿把崖⽯窟、⾰命⽼区;熨⽃镇:熨⽃古集镇、古戏楼、灵雀寺遗址、巴⼈墓葬(岩葬)、古⼭寨、⾰命⽼区;喜河镇:挡⼭⽯佛寺遗址、洞沟瀑布、⾰命⽼区、千佛洞遗址、三观殿遗址、⾰命⽼区;云雾⼭镇:九台⼭真武宫遗址、⿁⾕岭天台观遗址、悬棺遗址、⾰命⽼区;饶峰镇:饶丰古集镇、将军塔、绕峰关遗址、古⼦午道、⼀马跳三坑、滚⿎坡、观⾳岩;两河镇:雪门寺、⾰命⽼区;池河镇:池河古集镇、马岭坝遗址、谭家湾遗址、桂花村古官渡、西魏直⾕⼤战遗址、⾰命⽼区;中池镇:泰⼭庙遗址、⼦午栈道遗址、告⽰碑、张家花屋、⾰命⽼区;迎丰镇:千佛洞遗址。
用优秀乡土文化助推农村教育发展

- 68 -2022年 第9期一、案例背景汉滨区处于安康中心城区,曾是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
同时,汉滨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13项、市级非遗名录58项、区级非遗名录94项。
但是,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80%的项目因后继无人而逐渐走向濒危。
近几年,为了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树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我们主动走进农村校园,开展非遗展演、展览、培训、讲座活动,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主要做法(一)利用好公共文化资源首先,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及文化志愿者结合工作职能做好当地优秀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建档、研究、宣传工作,利用本地非遗实物陈列馆、村史馆、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场所和资源开展优秀乡土文化的参观、体验、推广活动。
其次,策划、组织汉滨剪纸、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骨干培训和非遗示范课活动。
(二)编写非遗教材,举办非遗知识讲座在已编辑出版28册汉滨区“非遗”系列丛书和《戏剧》《曲艺》《书法》等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培训辅导材料的基础上,聘请非遗专家和传承人编写汉滨区《安康小场子》《安康道情》《安康采莲船》等非遗项目进校园的乡土教材;邀请非遗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定期开展汉滨龙舟风俗、安康道情、安康火龙等非遗专题讲座和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举办“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学传统文化·讲安康故事”非遗系列讲座暨读书分享活动。
(三)充分调动各中小学及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第一,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策划、组织、实施非遗进校园系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第二,举办“乡村儿童剪纸(泥塑、木雕、面塑等手工)班学员剪纸作品大赛”“我眼中最美传承人摄影大赛”“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征文等活动;第三,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非遗项目传习示范基地”,让非遗传承成为打造特色校园、创新校园文化的有力抓手和亮点工程;第四,协助乡村中小学筹建文化遗产陈列馆(室)和农耕博物馆(室)等,用图、文、实物、影音等多种形式展示本土非遗项目和农耕文化;第五,组建校园非遗志愿者服务队伍,分别组建教师、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爱故乡”非遗志愿者服务团队,让“慈善+非遗”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在非遗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习非遗,成长自我,传播文明。
汉滨区文化

这个城市有一种低调温暖的美丽,随意而不杂乱,安 静却不沉默。她不排外,不冷漠,没有钢筋水泥的环抱, 却坐拥真正的绿树蓝天。作为一个小城,安康有着一座 城市的本分——让生活更美好 车出西安,一路向南。起初多半是土黄色的山体, 飞灰中时而点缀着几抹鲜绿。及至秦岭,便是满坑满谷 的郁郁葱葱。穿越整个秦岭山脉,两个半小时后,脚下 踩着的已是安康的土地。和想象中飞沙走石、黄土满面 的景象不同,这里目之所及,都是鲜活的绿树、通透的 蓝天和清澈的白水,颇有几分“小江南”的味道,恍然 间,竟以为身处江浙水乡。
楼西之大殿,布有城市规划展览,把安 康之昨天、今天和明天一一展现;照片、图 表,使四壁光鲜,中臵阔大“锦绣秦巴”之 微缩景观;此展之丰富、大气、绚丽,令观 者震撼。出殿西行,又见白石牌楼耸立近前。 中嵌“安澜公园”四字,因柱上无联,总觉 缺憾。笔者斗胆,自撰一联,权作引玉之砖: 西来汉水 波澜不惊兆安康 东去清流 沛澍永续润京华 呜呼!安澜楼立,童谣亦起:“安澜楼, 楼安澜,汉江水流随人愿。不遭灾,无水患, 安康永享丰乐年”!
第二站
洞天福地 名胜香溪
香溪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 。 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 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 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 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一处集自然 与人文景观一体的风景胜地。香溪洞 为道教石窟。据现存碑文及地方志记 载,创建已有500 余年。历经各代修葺 增筑,楼台殿阁,桥梁洞府俱有,规 模宏阔,工艺精巧。
盛世安康,和风扑面。江左塔楼,谓之 安澜。 名取“安澜”,意蕴深含。缘史上汉水, 灾祸连年,轻者毁田殁舍,重者泽国城垣, 民不聊生,难得平安。今世治汉,成效大显: 壁锁平湖,垒石砌岸,洪祸无忧,城乡安然, 横桥卧波,百世安澜。筑斯楼也,堪当民愿! 楼苑新成,乃斯域地标,康城名片。其高五 层,斗拱飞檐,回廊抱厦,雄伟壮观;黛瓦 粉墙,赤柱梁椽,玲珑精巧,秀姿美颜。雄 毓秦岭,秀熙巴山,屹立葱茏,岿然凌汉。 堪为安康名楼首善者焉!
安康市重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联合投资经营、参股、控股等
道胜
香溪生态欢乐谷建设项目
市盛力工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项目位于市汉滨区香溪洞风景名胜区香溪湖,占地亩,建设有水上游乐园 、狩猎场 、滑索、欢乐谷 、卡通乐园 、农耕文化体验区 及度假小木屋 。年月开始建设,建设工期三年。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香溪洞天然风景优势,引进国先进大型的游乐设施,沿溪边修建。溪流叠瀑、小桥流水,树木、花草形成世外桃园型的体验度假圣地,为游客提供梦幻般的娱乐体验,填补了香溪洞景区乃至无“动”区可娱的空白,改变了香溪洞景区目前游客进景区单线返回的旅游路线,增加和美化了景区的景观大建设。
亿元
合资、 合作
运哲
玉石饰品、工艺品加工项目
市晨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该项目位于汉滨区五里镇龙头村,占地面积亩,目前已投资万元建起工厂和设备,已开始初步加工。将新建厂房(车间)、库房、办公及各类辅助设施面积平方,购置满足产品加工必须的机械器具及配套设施,同时,建设产品展示、列及销售设施,以满足生产经营的基本需要。
总投资万元
联合投资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
道胜
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项目
文化产业投资集团
万元
项目补助、项目合作
典军
香溪旅游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市盛力工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香溪旅游文化广场项目位于市区南环主干道与香溪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占地亩,是香溪洞风景名胜区的主入口,也是大香溪旅游区的西南门户区。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及综合管理办公区㎡、道教及养生文化展示区项目㎡、民俗文化展示区㎡、广场㎡、商业服务区㎡及生态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书画古玩市场、汉水文化汇演戏楼、旅游文化特色商品展示中心和陕南旅游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展示的博览交流中心。还可解决余人就业,改善目前香溪洞风景区车辆停放混乱、人流不畅的局面,成为香溪洞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我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汉水陶艺生态的新契机

来留扬、张晓霜、方圣舟(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汉水陶艺脱胎于古兴安陶艺,古兴安即现今的陕西省安康市。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南依巴山北麓,北邻秦岭主脊,汉江横贯东西。
这里所定义的汉水陶艺是指发轫于汉水流域的制陶文明,主要指处于汉江中游地区的陕南安康,它属于中国陶艺发展历史上长江陶艺文明的支流,历史悠久。
[1]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息在汉江流域安康地区的先民们就进行了陶器的烧制。
如今的汉水陶艺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水陶艺立足于传统土陶塑造技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升级。
陶艺师将自己的创作理想、思想观念,以及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融入陶器的设计、生产中,从而实现对土陶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陶瓷文化传古至今,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彰显出一个民族的底蕴,是中国的代名词,是民族强大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需要精心守护的文化火种。
因此作为文化传承的个体,人们更应该了解、尊重历史,保护、传承文化,让饱蘸历史沧桑的文化遗产在精心呵护中得到滋养,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在继承陶艺文化的同时也将采取创新的形式促进其发展。
汉水陶艺创作出来的器物,按器型可分为单口杯、酒器、土陶烧水壶、陶塑肖像等。
这些陶艺作品器型多样、色泽纯正、品质优良,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汉水陶艺作品将安康本地文化元素与陶器制作有机融合,形成了既承载当地风土人情又极具浓厚安康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例如汉水陶艺系列作品《吉祥安康》,就是以蚕食桑叶为点缀,以安康本地黄泥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寄寓了农耕时代居住在秦巴汉水河谷盆地的居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建设蚕桑之乡,团结奋进共建和谐家园的美好向往。
另一项作品《石梯古渡陶瓶》,则是在陶器上还原了当年石梯古渡兴茂繁盛的商业胜景。
汉江航运兴盛时期,石梯镇境内渡口是汉江商船往来重要停泊码头,石梯渡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沟通安康市东部汉江两岸南北交通的要津,也是金州八景之一。
安康市汉滨区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未来展望
产业规模扩张
未来,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推动,汉滨区文化产业 规模将继续扩大,涵盖领域将更加广泛,产业产值将不断 提高。
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汉滨区文化产业将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教育、文化与体育等,形成更加完善 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未来,汉滨区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大 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出更多具有 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03
汉滨区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汉江
汉江流经汉滨区,是安康的母亲河,沿岸风景秀丽,适合 徒步和垂钓。
香溪洞
位于汉滨区城南,香溪洞风景名胜区四面环山,亭台楼阁 错落有致,是一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 地。
瀛湖
位于安康市区西南18公里处,是安康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 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湖面水域面积377平方公里,湖岸线 长200公里,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历史建筑
总结词
汉滨区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载体。
详细描述
汉滨区历史建筑包括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寺庙、祠堂等,这些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其中,张滩明清古街、月河古镇等区域保存了大量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工艺
总结词
VS
详细描述
汉滨区的传统工艺包括竹编、剪纸、刺绣 、陶艺等,这些工艺品在材料选择、工艺 流程和图案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当地人民 的智慧和技艺。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艺术 价值,还广泛应用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
非遗项目
总结词
汉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领域。
安康地域文化特征

远古文化中多民族汇集融合的胎记
汉水中上游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物产丰饶,是人类理想的生息繁衍之地。初民们总是缘水而居,因而古代文明与河流结有不解之缘,接连的考古发现证明,汉水中上游正是人类的一个摇篮。
1970年在与安康东部接壤的湖北郧县“龙骨洞”发现的猿人牙齿和打击石器被证明在时间上早于北京猿人。1989年在郧县曲远河口发现的更新世人类头骨化石是35万年前的直立人遗骸。1980年至1983年在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南郑县的梁山龙岗发现了大量旧、新石器文化遗址。1990年,在安康市汉江北岸关庙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其文化内涵与梁山旧石器一样,具有旧石器早期中期特点,成为联结黄河与长江流域旧石器文化的重要环节,集合了我国南北方石器制作的风格,形成一个文化过渡带。证明20—200万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安康劳作生息繁衍,他们的拓荒为新石器时期汉水中上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燧人、有巢、华胥、神农、伏羲、太昊、黄帝、少昊、蚩尤、颛顼等历史传说人物,大体反映了母系、父系氏族社会的状况,其时代约为新石器时期。在安康有史料可考的氏族主要有:
古华胥氏族。华胥为伏羲之旧族,散居泗水一带,华胥裔支后来西迁入华山而陕南,《华阳国表》的范围就包括安康。
汉水流域是楚人故乡,也是荆楚文化的源头。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劳动产品充裕,人们不需过度劳作而可生活,(见《汉书·地理志》:“楚有汉江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种水薅,民食鱼稻,以渔猎伐山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信巫鬼,垂瑶祀,与巴蜀俗同。”)因而人际间的生存斗争尚不激烈,宗法观念也淡薄于中原。平等的物质生活使楚人崇尚自然,喜幻想,富于浪漫精神。
仰韶李家村文化类型目前已查明主要分布在汉水中上游一带。东起旬阳县构元新天铺,西至汉中南郑龙岗寺。在安康境内发现的遗址有石泉县马岭坝铺等。把安康文化有据可考的发生时间提前到了7000年前。说明仰韶文化时期,在安康这块土地上,原始农业经济已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大量考古证明,安康自远古就是南北文化交汇地区。
安康名胜古迹

安康名胜古迹安康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金库”的美誉。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那么你知道哪些安康的名胜古迹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安康名胜古迹:安康简介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安康历史悠久,5000年绵延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物名胜;而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给当地带来了雄奇隽秀的自然风光。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上许家台南宋古墓、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安康灿烂的文化底蕴。
安康名胜古迹:香溪洞香溪洞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
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风景区周围山环峰绕,层峦叠嶂。
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涨急流,悬序挂布,蔚为壮观。
山谷间野花香草,色彩绚丽。
其中有花名:“香团刺”,叶状如商,花间黄白。
阳春三月,花香远播,漫谷飘香,故名香溪。
溯溪而上,谷狭山峭,悬石夹道。
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成仙。
后人在此架桥筑楼,凿岩开洞,名之“香溪洞”。
安康名胜古迹:天柱山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峰,简称主峰。
海拔1488.4米,在潜山县城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
《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它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
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
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