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要点

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要点

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要点老年急腹症是指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急性腹痛,常见于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腹部急性疼痛。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和免疫力下降,对疾病的反应较弱,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容易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误。

以下是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治要点。

临床特点:1. 腹痛特点:老年人腹痛常呈持续性、在上腹部或中上腹部为主,部分可放射至脐周、腹股沟、背部等区域。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或压痛,且常常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 活动性:老年人的活动性常降低,无按摩刺激所致的活动性反应的腹痛,应引起警觉。

3. 伴随疾病: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等,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常会引起老年急腹症。

老年人的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会导致临床症状复杂,不易诊断。

4. 感染症状: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抵抗感染能力较差,常伴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感染症状,但炎症反应常较轻,体温不一定升高。

5. 心衰表现:部分老年急腹症患者在腹部疼痛的基础上伴有心衰表现,如肺部湿啰音、心率改变等,需注意与心脏性急腹症鉴别。

诊治要点:1. 详细搜集病史:了解患者既往疾病、手术史、服药情况等,及时发现与腹痛相关的慢性疾病并发症。

2. 腹部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腹壁皮肤、腹部轮廓、触诊、听诊、叩诊等,了解腹腔内是否有包块、压痛、肠鸣音减弱等病征。

3.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特别是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肝功等指标,有助于了解炎症程度、感染有无等。

4. 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腹部X线、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有助于确定腹腔内有无异物、梗阻等情况。

5. 心肺功能检查:老年人的急腹症可能伴有心衰或呼吸系统疾病,应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X线等检查,以排除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腹痛。

6. 个体化治疗:老年人的体质虚弱,代谢能力差,药物代谢和排泄减慢,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个体化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急腹症是指由许多原因所引起的腹部疾病,出现严重的腹部痛或不适,需要立即进行鉴别诊断和处理。

下面我们将从病因、症状、检查和处理方面来详细介绍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病因急腹症的病因主要包括:胃肠道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破裂、腹腔积血、急性肠炎、急性胃炎等病变。

症状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1.腹部疼痛。

急腹症的最常见症状就是腹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

并且疼痛部位不固定,也不受活动与休息影响。

2.反应迅速。

急腹症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率加快,痛苦显而易见。

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体征明显。

患者体温增高或降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检查1.化验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多项化验检查可协助鉴别疾病。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确定疾病的范围和定位。

3.腹部触诊。

医生通过对患者腹部的触诊,可以判断腹式肿块的部位、位置、大小、形状和质地等信息,从而协助鉴别病情。

处理由于急腹症病因复杂,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抗生素、止痛药等,但是要依据医生的处方按照要求使用,不可随意用药。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急腹症的一种常见方法,常见的手术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肠道切除术等。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包括内窥镜治疗、介入手术和造影治疗等。

小结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遇到腹部剧烈疼痛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多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引发急腹症的发生。

急腹症10例的诊治经验分析

急腹症10例的诊治经验分析

急腹症10例的诊治经验分析
(1)急腹症的诊断对于急腹症患者,通常首先要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建议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如可以根据患者最初出现的症状、体征等信息,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用临床诊断流程来确定患者的急腹症诊断。

(2)急腹症的治疗对于急腹症患者,建议采用多模式治疗,既要进行症状缓解治疗,也要进行恢复性治疗。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抗炎治疗、抗凝血治疗等措施,以此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并在合理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营养、免疫功能。

(3)急腹症10例的诊治经验分析 1. 针对不同病情,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1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需要采取较为复杂的治疗手段,如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等;另外5例患者病情不太严重,可以采取较为简单的治疗手段,如抗炎治疗、抗凝血治疗等。

2. 抗炎治疗对急腹症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在1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采取了抗炎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3. 抗凝血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1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采取了抗凝血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4. 营养支持治疗也是急腹症治疗的一部分,在10例患者中,有
8例患者采取了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

小儿外科急腹症20例诊治分析急腹症是指突发、严重的腹部疼痛,需要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疾病。

小儿急腹症的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分析20例小儿急腹症的诊治情况。

一、临床资料本次分析的2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1.2,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占比较高。

患儿主要症状有腹部疼痛、呕吐、发热以及排便异常等。

体格检查发现15例有腹部压痛,13例有反跳痛,5例有腹部包块。

二、诊断20例患儿中,先天性疾病引起的急腹症有8例,包括肠套叠、肠梗阻、消化道畸形等。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腹症有10例,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有2例,包括胆总管结石、肠扭转等。

三、治疗1. 保证患儿安全:对于腹痛剧烈、症状明显的患儿,要保持患儿体位舒适,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疼痛加重或并发症发生。

2. 静脉输液: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容量稳定。

3. 病原治疗:对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腹症,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敏感药物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调整。

4. 疼痛控制:对于腹痛明显的患儿,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等,缓解患儿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5. 有病因的急腹症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有明确病因的急腹症,如肠套叠、肠扭转等,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以恢复肠道通畅性,并防止坏死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效果评估20例患儿中,经积极治疗,疼痛明显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6个月,无复发情况。

五、总结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任务,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小儿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对于小儿外科医生来说,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对小儿急腹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急腹症临床诊治思路

急腹症临床诊治思路
B超检查—普遍常用
肝、胆、胰、脾、肾—损伤破裂 —病理改变
腹腔积液—积血 积液
CT检查—针对性、必要性
实质脏器—破裂、出血 急性胰腺炎—重要意义
内镜检查—上、下消化道出血
—确诊意义
腹腔穿刺—— 移动性浊音
腹腔内出血 腹腔内积液
急腹症的病理类型
炎症性急腹症 穿孔性急腹症 梗阻性或绞窄性急腹症 脏器扭转性急腹症 出血性急腹症 损伤性急腹症
急腹症的病理类型
炎症性急腹症
起病慢,腹痛由轻转重,呈持续性。 病变部位有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局限于 病变局部,可随病变加重而扩展范围,体 温升高,脉搏加快,白细胞增加,核左移
急腹症的病理类型
穿孔性急腹症
腹痛常突然发生或突然加重,呈持续 性剧痛,常伴有休克。腹膜刺激征明显,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可有气腹和腹腔渗 出液
急腹症的处理
四 抗
抗休克
(创伤性、感染性和失血性休克)
抗感染 (感染性急腹症) 抗失水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抗腹胀
利用胃肠减压的方法,抽净胃内容物和肠内容物 和气体,有利于改善肠麻痹引起的腹胀,也保证麻醉 的安全
急腹症的处理
手 术 五 原 则
选择合适麻醉 选择恰当手术切口 系统探查腹腔脏器 防止腹腔继续被污染 控制出血
内科腹痛的特点
发病缓慢,腹痛缓起,可以持续数天、 数周甚至数月,腹痛性质和程度一般不象 外科急腹症那样明显和剧烈
急腹症与内科腹痛鉴别
内科腹痛的特点
内科疾病的腹痛,往往先有全身症状, 如发热、乏力、贫血、食欲不振等;以后 才伴有腹痛症状,而且腹痛症状并不是最 突出的症状。即患者的全身其它症状比腹 痛症状更为明显

临床实践中的急腹症诊断与处理

临床实践中的急腹症诊断与处理

临床实践中的急腹症诊断与处理急腹症是指由于腹部内脏或周围组织器官的疾病而引起的急性腹痛。

这种疾病往往迅速发展,病情危重,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疾病及其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胃肠道急腹症1. 溃疡穿孔: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

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腹膜刺激征等。

诊断依据为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剧烈腹痛、血压下降、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治疗应包括紧急手术修复。

2. 肠梗阻:肠梗阻是由于肠腔内或肠壁外的阻塞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通过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吸引性肠减压、及时手术等。

3.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通过肛门部脱出,外推形成突出物。

患者常表现为肛门坠胀感、便血及便秘等。

诊断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直肠指检等。

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矫正。

二、肝胆胰腹腔急腹症1.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内胆结石引起的急性炎症。

患者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胆囊切除术。

2.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常见症状为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等。

诊断依赖于血清酶学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应包括休息、禁食、补液和疼痛控制等。

3. 腹腔脓肿: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感染所致的脓性积液。

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肌肉紧张等。

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主要包括广谱抗生素治疗和引流术等。

三、泌尿系统急腹症1.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和肾实质的急性感染,症状包括发热、腰部胀痛、尿频等。

诊断依据有病史、尿液分析和血清学检查等。

治疗应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处理。

2. 肾绞痛:肾绞痛是由于肾结石阻塞尿路引起的剧烈腰痛。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绞痛,并放射至腹股沟。

诊断依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治分析

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治分析

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

方法:收治妇科急腹症患者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患者4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8例,其中异位妊娠23例,黄体破裂2例,急性盆腔炎8例,卵巢肿瘤蒂扭转7例,卵巢肿瘤破裂2例,急性阑尾炎6例,脾破裂1例,急性肠胃炎4例。

无死亡病例。

结论:根据病史、体征、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和后穹隆穿刺等,妇科急腹症多能得到明确诊断,但要提高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妇产科急腹症诊断治疗方法妇科急腹症是妇科急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其病因多样,且易与内外科疾病混淆,因此必须提高急腹症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误诊[1,2]。

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3例,年龄22~47岁,平均35.4±3.2岁,已婚42例,未婚11例。

均以腹痛为主诉就诊,其中伴停经26例,不规则阴道出血14例,盆腔包块11例,休克5例。

经手术证实其中异位妊娠23例,黄体破裂2例,急性盆腔炎8例,卵巢肿瘤蒂扭转7例,卵巢肿瘤破裂2例,急性阑尾炎6例,脾破裂1例,急性肠胃炎4例。

治疗方法:手术患者4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8例,手术患者均采用全麻插管,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的术式采用头低臀高仰卧位或截石位。

于脐轮上缘切开皮肤10mm,穿刺气腹针注入co2气体,压力维持在12~14mmhg,在腹腔镜监视下,左下腹穿刺直径为10mm trocar,右下腹穿刺直径为5mm trocar。

23例异位妊娠者有3例行病侧输卵管切除,20例行病灶清除,保留输卵管;2例黄体破裂行黄体囊肿剥除术;2例卵巢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行囊肿剥除术;7例卵巢畸胎瘤扭转中有5例行囊肿剥除术,2例行一侧附件切除。

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45例手术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标题: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与分析引言:急腹症是指突发、剧烈腹痛,伴有全身症状的一类病症。

由于急腹症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详细分析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策略,并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一、临床表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具备特异性。

临床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确定诊断。

1.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男女发病率相近。

主要表现为以中上腹转移到右下腹为特点的腹痛,压痛位于“McBurney点”。

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2.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发作性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可出现Murphy征阳性。

3. 急性胰腺炎:腹痛持续时间长,胰腺区位于脐下、中上腹,辐射至背部。

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膜炎体征等。

二、鉴别诊断:对于病情危急的急腹症患者,早期准确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有助于及时开展相应处理。

1. 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或确定诊断。

2. 腹腔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这些疾病所致的腹痛一般伴有系统性症状,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线索。

3. 外科腹痛:如肠梗阻、胃肠穿孔、腹膜炎等,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腹部平片、CT等),可以帮助鉴别。

三、治疗策略:急腹症的治疗目标是尽早确定病因并进行有效处理。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策略。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没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和广泛腹腔感染的患者。

包括禁食、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疼痛缓解等措施。

2. 手术治疗:适用于急腹症伴有腹部器官破裂、穿孔、广泛腹腔感染等严重情况。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及时控制感染、修复病变器官,并对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急腹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急腹症疾患产生的原因,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根据患者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分析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

结果通过治疗护理,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在20d 内成功痊愈,其余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并进行特别护理,诊治符合率95.46%。

结论急腹症临床表现形态复杂,具有一定特殊性,利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可以发挥诊治效果,稳定病情,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标签:急腹症;临床诊治;研究与分析
急腹症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病情变化类型多、对人身体危害严重,甚至容易引起其他疾患。

以往,受急诊主、客观条件的约束限制,急腹症的临床诊治效果并不好。

随着急腹症诊治经验的不断丰富,典型病例的多年积累,医院在诊断急腹症患者临床病症时,基本可以初步确定病理原因,并迅速做出正确的诊治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某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份接收的46例急腹症患者中,男性患者27(58.69%)例,女性患者19(41.31%)例,平均年龄(31.24±
2.35)岁。

46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25(54.34%)例、溃疡病急性穿孔5(10.86%)例、急性肠梗阻3(6.52%)例、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4(8.69%)例、急性胰腺炎5(10.86%)例、腹部外伤4(8.69)例。

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各有不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2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46例急腹症患者的病症状态进行初步诊断可知,患者病种集中在急性阑尾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几方面,诊治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治疗方法
3.1.1体液疗法根据急腹症患者入院初步诊断结果,结合患者其他患病史,对患者进行体验,除化验检查之外,还需对患者腹水进行液体电解质检测,查看
其电解质失衡情况,计算患者临床诊治补水量,并适当调整其他诊治措施[1]。

3.1.2抗生素类药物患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炎症的患者,病情恶化速度快,为此,在初步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让患者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病毒进一步滋长或扩散。

对特殊体征患者,进行系统检测,对即将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事前使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手术结束之后,也要根据病情定期服用[3]。

3.1.3激素及其他药物患者经过试验检测,仅95.34%的患者存在并发感染性休克、阑尾脓肿或阑尾炎腹膜炎、硬化性胆管炎等问题。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缓解病情恶化,抑制病毒细胞滋生,防止病变部位出现条索和硬结。

对于患有免疫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应适当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采用其他药物,先使用小剂量激素使用,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发展,可适当提高使用剂量。

使用激素以期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3.1.4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诊治急腹症患者胃肠病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常用手术方法。

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在患者口腔、鼻腔部位插入胃管,吸出胃肠道中多余积液,降低患者胃肠道压力,缓解胃部因积液过多而造成的膨胀现象。

针对存在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必须采取抑制手段,防止积液从破损处流出,转入腹腔。

同时,针对存在肠梗阻、胃肠穿孔的患者,可以选用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降低胆道积液压力,也可以利用胰腺手术,降低患者胃肠道压力。

3.2诊治体会
3.2.1处理好诊治缓急关系在诊治急腹症患者时,需对患者病状有个客观的判断,处理好不同病患诊治措施的轻重缓急关系。

虽然急腹症发病速度快,病状变化率高,但是在制定诊治方案之前,仍必须要完成相关辅助性检查工作。

如B 超检查、CT扫描、腹部平片检查等,这些辅助性检查对诊断结石性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等病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3.2.1系统分析病患的内、外因急腹症发病原因复杂,患者体内器官、组织、生理系统运行紊乱,都会造成急腹症发病。

为此,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体质特征和遗传病史,包括患者近期饮食、创伤、病源感染情况。

因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外部因素,会直接导致内因变化。

由此可见,临床诊治急腹症,病源分析内因、外因都不能忽视,应当深入探讨外部致病因素是任何通过机体而使内在矛盾激发的[5-6]。

参考文献:
[1]张大辉,靳小石,田占发.老年急腹症102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12(03):110-112.
[2]吳秀佳,韦美湖.48例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4(06):177-178.
[3]费阳,李基业.老年急腹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治分析[J].人民军医,2006,22(05):259-261.
[4]黄朝宗,张朝阳,关忠艳.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5(02):207-208.
[5]唐建东,包晓鹏.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6(14):1110-1111.
[6]傅华欣,盛成胜.基层医院小儿急腹症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35(216):135-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