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志识别暴力破解
实战-sshd服务防止暴力破解-xinetd-telnet服务服务搭建与管理

实战:sshd服务防止暴力破解方法1:1、密码足够复杂:密码的长度要大于8位最好大于14位。
密码的复杂度是密码要尽可能有数字、大小写字母和特殊符号混合组成。
2、修改默认端口号3、不使用root用户名登录是否可以禁止root身份登录?不行,因为有些程序需要使用root身份登录并运行。
另外判断一个用户是不是超级管理员,看的是用户的ID是否为0。
[root@xuegod63 ~]# useradd mk改:mk:x:500:500::/home/mk:/bin/bash为:mk:x:0:0::/home/mk:/bin/bash[root@xuegod63 ~]# vim /etc/passwd改:root:x:0:0:root:/root:/bin/bash为:root:x:0:0:root:/sbin/nologin另外,改下面内容后,mk用户也是登录不上的。
只判断UID是否为0,不查看用户名的:[root@xuegod63 Packages]# vim /etc/ssh/sshd_config改:#PermitRootLogin yes为:PermitRootLogin no[root@xuegod63 ~]# service sshd restart测试:[root@xuegod63 Packages]# ssh mk@192.168.1.63mk@192.168.1.63's password:Permission denied, please try again.一般情况这个就可以解决了暴力破解的问题了。
情况2:暴力破解问题比较严重。
需要把暴力破解的用的IP地址直接禁掉[root@xuegod63 log]# lastbmk ssh:notty Tue Mar 3 20:43 - 20:43 (00:00) root tty1 Tue Dec 18 09:45 - 09:45 (00:00)[root@xuegod63 log]# ll -h /var/log/btmp-rw-------. 1 root utmp 76M Mar 3 20:43 /var/log/btmp实战背景:最近公网网站一直被别人暴力破解sshd服务密码。
安全事件日志记录与分析

安全事件日志记录与分析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和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风险,安全事件日志记录与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事件日志的记录安全事件日志是指对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安全事件和信息进行记录的行为。
通过记录这些安全事件,可以了解系统运行的状态、用户的行为和安全问题的存在,为后续的安全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具体的记录内容包括:1. 登录事件:记录用户登录系统的操作,包括用户名、登录时间、登录IP等信息。
2. 访问事件:记录用户对系统内各个资源的访问行为,包括访问时间、访问路径、访问目的等信息。
3. 异常事件:记录系统异常行为,如登录失败、权限越界等,用于排查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
4. 安全事件:记录系统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如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有助于及时响应和应对。
二、安全事件日志的分析安全事件日志的记录对于日积月累的海量安全事件日志,仅凭人工分析无法高效地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因此,进行安全事件日志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安全事件日志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通过对安全事件日志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安全事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分析登录失败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发现是否有暴力破解的攻击行为。
2. 关联分析:通过建立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不同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将异常登录和异常访问进行关联,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黑客入侵行为。
3. 异常检测:通过建立正常行为的模型,检测出与之不符的异常事件。
例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建模,发现不符合模型的用户行为即为异常。
4. 实时分析:采用实时监控和分析的方式,对安全事件进行即时响应和处理。
例如,通过设置阈值,当发现异常事件超过设定值时,即刻触发报警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发现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机安全测评的八个环节

主机安全测评的八个环节主机安全测评是指对计算机主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安全性和漏洞情况。
主机安全测评的八个环节如下:一、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主机安全测评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了解被测主机的基本情况和配置信息。
信息收集可以通过扫描工具、网络嗅探器等手段来实现。
二、漏洞扫描漏洞扫描是主机安全测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发现被测主机存在的漏洞。
漏洞扫描可以使用专业的安全扫描工具来完成。
三、系统识别系统识别是指通过分析被测主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信息来确定其所属系统类型。
系统识别可以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操作系统指纹识别工具等来实现。
四、服务枚举服务枚举是指通过分析被测主机上运行的服务类型及其版本号等信息来确定其存在的风险。
服务枚举可以使用端口扫描工具等手段来完成。
五、口令破解口令破解是指通过暴力猜解或字典攻击等手段来获取被测主机上的用户口令。
口令破解可以使用专业的口令破解工具来完成。
六、漏洞利用漏洞利用是指通过利用被测主机存在的漏洞来获取系统权限或执行恶意代码等操作。
漏洞利用可以使用专业的渗透测试工具来完成。
七、后门检测后门检测是指对被测主机上已经存在的后门进行检测和排查。
后门检测可以使用专业的安全扫描工具和反病毒软件等手段来实现。
八、日志分析日志分析是指对被测主机上产生的各种日志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安全事件或攻击行为。
日志分析可以使用专业的日志分析工具和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系统(SIEM)等手段来完成。
综上所述,主机安全测评中包括了信息收集、漏洞扫描、系统识别、服务枚举、口令破解、漏洞利用、后门检测和日志分析等八个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全面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主机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
安全审计就是日志的记录。

安全审计就是日志的记录。
安全审计是指通过对系统、应用程序或网络设备产生的日志进行分析和记录,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遭受攻击的过程。
安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测、防止和应对安全事件,并为后续的安全分析和调查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
安全审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志收集:安全审计需要收集和保存系统、应用程序、网络设备等产生的日志信息。
这些日志可以包括用户登录记录、系统操作记录、网络连接记录等。
2. 日志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日志进行分析,安全审计可以检测出异常事件和潜在的安全威胁。
例如,检测到多次登录失败的记录可能意味着有人在试图暴力破解密码。
3. 安全事件响应:一旦安全审计检测到异常事件或潜在的安全威胁,相应的安全团队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这可能包括封锁恶意IP地址、修复系统漏洞或应用程序缺陷等。
4. 合规性要求:对于一些行业或组织而言,安全审计是履行合规性要求的重要手段。
例如,金融机构需要符合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 DSS),其中一项要求就是对日志进行定期审计。
总之,安全审计通过对日志的记录和分析,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IPSec与网络日志分析:检测异常事件和保护安全性(一)

IPSec与网络日志分析:检测异常事件和保护安全性在今天的数字时代,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
然而,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IPSec协议及网络日志分析技术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IPSec协议。
IPSec,即IP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安全协议,用于保护互联网传输的数据安全性。
它通过加密和认证技术,保障了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IPSec协议通过在网络层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网络日志分析也成为了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
网络日志包含了网络活动的各种信息,如IP地址、数据包的来源和目的地、时间戳等。
通过对网络日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漏洞。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监控和安全事件响应等领域。
有了IPSec和网络日志分析技术,我们能够在网络中检测到各种异常事件,并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首先,IPSec协议可以加密数据传输,防止黑客对数据进行窃听和修改。
通过在网络层对数据进行加密,我们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这对于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比如在网上银行或电子商务交易中,确保用户的个人和财务信息不被盗取。
其次,网络日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监控和分析网络日志,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如暴力破解密码、SQL注入等攻击。
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我们可以立即采取措施,如禁止特定IP地址的访问、增强密码强度等,以防止进一步的攻击。
此外,IPSec和网络日志分析还有助于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的状况和性能。
通过分析网络日志,他们可以获得网络流量、连接数、响应时间等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网络设置,提升网络性能。
同时,他们也可以检测到流量的异常情况,如异常增长或异常流向,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网络。
gateway 审计日志

gateway 审计日志Gateway 审计日志是一种记录和追踪网关活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和监控这些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保障网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围绕着Gateway 审计日志展开,介绍其作用、内容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日志来提升网络安全性。
一、Gateway 审计日志的作用Gateway 审计日志是记录网关活动的重要工具,具有以下作用:1. 监控网络流量:通过记录和分析网关的审计日志,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安全威胁。
2. 追踪网络攻击:审计日志可以记录网关上的所有网络活动,包括入侵尝试、异常访问等,通过对这些日志的分析,可以追踪攻击者的行为轨迹,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3. 识别异常行为:审计日志可以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访问行为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识别出异常的访问行为,比如多次登录失败、非法访问等,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
4. 辅助安全决策:审计日志可以提供关键的安全数据,为安全团队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二、Gateway 审计日志的内容Gateway 审计日志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 用户登录信息:记录用户的登录账号、登录时间、登录IP地址等信息,用于追踪用户的访问行为。
2. 网络流量信息:记录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情况,包括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时间、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传输协议等信息。
3. 安全事件信息:记录网关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入侵尝试、恶意代码传播等。
4. 系统运行信息:记录网关的运行情况,包括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系统日志等。
5. 网络连接信息:记录网关上的网络连接情况,包括建立连接的时间、连接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连接的状态等。
三、Gateway 审计日志的分析方法对Gateway 审计日志进行分析是提升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网络安全威胁分析网络安全威胁是指对网络系统、设备和数据进行非法访问、破坏、窃取或篡改等活动的行为,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针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威胁的类型、来源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升网络安全的保护能力。
一、威胁类型网络安全威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网络渗透、暴力破解或植入恶意软件等手段,获取非法访问系统、窃取敏感信息的权限。
2. 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和恶意软件通过通过电子邮件、文件下载或可执行程序等方式进行传播,以破坏或窃取系统的数据。
3. 木马攻击:木马是一种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恶意代码,当用户运行该程序时,木马将在后台执行破坏、窃取等活动,而用户自己则毫不知情。
4.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或意外情况下,敏感信息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
5. 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指攻击者利用人们的社交习惯和心理漏洞,通过欺骗、诱导或胁迫等手段获取非法访问系统或窃取信息的权限。
二、威胁来源网络安全威胁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攻击者:外部攻击者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对目标系统进行非法访问、攻击或者窃取数据的攻击者,包括黑客、网络犯罪分子等。
2. 内部人员:内部人员是指具有合法权限的员工或者业务合作伙伴,他们可能通过滥用权限、泄露敏感信息或植入恶意软件等方式危害网络安全。
3.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可能涉及到数据存储、网络设备或者软件服务等方面,在保护措施不足的情况下,可能成为攻击者获取非法访问权限的入口。
4. 社会工程:攻击者可以通过伪装成公司员工或者业务合作伙伴,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方式进行欺骗和诱导,从而获取非法访问系统的权限。
三、威胁分析方法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安全事件日志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等的安全事件日志,寻找异常事件的模式和特征,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
暴力破解知识点总结

暴力破解知识点总结
暴力破解(brute-force attack)是一种常见的密码破解方法,它通过穷举法尝试
所有可能的密码组合来获取对应的密码。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暴力破解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本文将对暴力破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暴力破解的原理是通过尝试大量的密码组合来猜测目标密码。
攻击者通
常使用自动化工具来执行这个过程,这些工具会通过将可能的密码进行排列组合,然后依次尝试这些密码,直到找到正确的密码或者尝试完全部可能的组合。
暴力破解的速度和成功率取决于目标密码的复杂度和破解工具的性能。
复杂度
较低的密码容易被猜解,而包含数字、字母大小写和特殊字符组合的密码更具安全性。
为了防止暴力破解攻击,有以下几个常见的安全措施:
1. 强密码策略:使用复杂度较高的密码可以有效防止暴力破解。
建议使用至少
8个字符,包含字母(大小写)、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2. 密码锁定:限制用户尝试输入密码的次数,并在一定次数的失败尝试后锁定
账户。
这样可以防止攻击者通过穷举法进行暴力破解。
3. 双因素认证:通过使用额外的身份认证方式,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
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4. 安全监测和日志记录:定期监测登录尝试,并记录相关的日志信息,包括失
败尝试的次数和来源IP地址等,以便分析和防范潜在的攻击。
总之,暴力破解是一种常见的密码破解方法,为了保护个人和机构的账户安全,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此类攻击。
建议用户始终使用强密码,并遵循相关的安全策略,同时系统管理员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日志识别暴力破解
作者:邹沪湘
来源:《计算机世界》2013年第30期
编者按:本文介绍了暴力破解事件,并尝试使用日志分析方法识别暴力破解事件;同时介绍了日志分析方法的原理,日志分析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指出了日志的范式化和关联分析是识别暴力破解事件的关键所在,并实际构建了相应的关联分析规则。
通过日志分析的方法,IT管理者可以实现对企业内网中暴力破解和暴力破解成功事件的关联分析规则的创建,实时识别内网中存在的该类攻击事件。
在企业内网中,有许多重要的信息系统,基本都采用了用户名和口令的安全认证机制。
用户的口令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变得尤为关键。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首先要保证口令的安全,对于口令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口令的长度和复杂性。
对于长度和复杂性都达不到一定要求的口令,很容易被破解。
企业内网中虽然部署了防火墙等访问控制设备,但只能防范外来的攻击和入侵。
很多对信息系统的攻击都来自于网络内部,而对信息系统内部的攻击常常以破解口令为主要攻击方式,最直接的攻击方法就是暴力破解。
暴力破解法或称为“穷举法”,是一种针对密码的破译方法,即将密码进行逐个推算直到找出真正的密码为止。
如何识别暴力破解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IT管理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当前网络安全技术中,安全管理人员通常采用在网络中部署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产品的方式来发现暴力破解事件,IDS通过对用户和网络流量的分析,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入侵
攻击行为。
但是,IDS系统在进行入侵检测时,由于基于特征检测,会产生误报和漏报的情况。
安全研究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也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实时发现暴力破解事件的发生。
本文不借助于IDS产品,而从日志的关联分析角度来进行暴力破解事件的实时识别。
借助工具分析日志
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里面,日志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
它可以记录下系统所产生的所有行为,并按照某种规范表达出来。
通过日志,IT管理者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
而通过对安全相关的日志的分析,IT管理者可以检验信息系统安全机制的有效性,这就是安全日志审计。
安全日志可以帮助IT管理者进行事故处理、入侵检测、事件关联分析,以及综合性的故障诊断工作。
由于信息系统中存在多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系统等,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日志各不相同、千差万别,因此,IT管理者分析来自这些设备和系统的海量日志时,存在日志分散、格式不统一、日志量巨大的困难。
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借助一个日志分析工具来为其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这个日志分析工具应该能够对分散的海量日志进行收集,并对这些日志格式进行规范化统一描述,实现对日志的集中化存储、泛化、过滤、归并、关联分析、审计、实时告警和综合展示。
关联分析是关键
关联分析在信息安全过程中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日志数据进行自动化、持续性分析,通过与用户定义的、可配置的规则匹配来识别网络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复杂的攻击场景,从而发现真正的安全问题,达到对当前安全态势准确、实时的评估,并根据预先制定策略做出快速的响应,以方便管理人员全面监控网络安全状况的技术。
关联分析可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率和防御能力,并为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关联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一、减少误报,将单个告警事件与可能的安全场景联系起来;
二、消除重复报警,对相同、相近的报警事件进行处理,例如过滤和压制等;
三、为达到识别有计划攻击的目的,增加攻击检测率,对深层次、复杂的攻击行为进行挖掘,并以一定的规则表达式表示出来;
四、提高安全事件分析的实时性,提醒安全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内进行响应。
日志格式的泛式化是日志分析的基础,而日志关联分析引擎是日志分析的关键,强大的日志关联分析引擎,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实现更多的安全事件分析能力,满足多种安全场景的检测需求。
借助先进的智能事件关联分析引擎,日志分析系统能够实时持续地对所有范式化后的日志流进行安全事件关联分析。
系统具备多种关联分析方法和能力:
首先是基于规则的事件关联。
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规则编辑器,用户可以定义基于逻辑表达式和统计条件的关联规则,所有日志字段都可参与关联;
规则的逻辑表达式支持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位于……之间、属于、包含等运算符和关键字;
规则支持统计计数功能,并可以指定在统计时的固定和变动的事件属性,可以关联出达到一定统计规则的事件。
其次是基于基线的事件关联。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系统能够建立周期性基线和非周期性基线,通过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的方式来判断实际流量特征信息(称做特征指标)与基线/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而判定导致流量异常的攻击或者违规行为。
系统采用了具有自学习和自反馈机制的基线生成/修正算法;
通过单事件关联,系统可以对符合单一规则的事件流进行规则匹配;
通过多事件关联,系统可以对符合多个规则(称做组合规则)的事件流进行复杂事件规则匹配。
暴力破解事件规则构建
借助于强大的关联分析引擎,安全管理人员可以构造关联分析规则,实现对范式化后的日志的关联分析,自动化实时发现网络中的暴力破解事件,向安全管理人员提出告警。
暴力破解事件的安全场景为短时间内不断地尝试登录主机、设备或应用系统,可能使用同一账户,也可能尝试不同账户,但登录失败。
鉴于这种登录行为,设备、主机或系统会产生登录失败的日志,每次登录失败都会产生相应的一条日志。
故暴力破解的行为从日志的表现上为短时间内产生并发送了多条相同的登录失败的日志。
系统在匹配到满足该规则的日志信息后,会产生实时告警,从而帮助安全管理人员发现暴力破解的安全事件。
依据暴力破解的关联分析规则,更进一步可以设计出暴力破解成功的关联分析规则。
暴力破解成功的安全场景为,日志分析系统先产生大量短时间内登录失败的日志,在之后产生一条
登录成功的日志,且两种日志记录的源目的IP地址均相同,并且二者之间有时序上的逻辑关系,即登录成功日志产生于大量登录失败的日志之后。
通过实际系统,结合以上关联分析规则,确实可以实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暴力破解事件,有效降低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对范式化进行扩展,只有更多的日志范式化描述的字段信息,才可以依据这些字段的组合构造出我们已知的安全场景的关联分析规则。
同时,需要研究更加复杂和深层次的安全攻击场景,充分利用日志关联分析功能,构造出符合这些场景的关联分析规则。
借助先进的智能事件关联分析引擎,日志分析系统能够实时持续地对所有范式化后的日志流进行安全事件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