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PPT课件 实用优秀
合集下载
《诫子书》优秀课件

诸葛亮对子女品德培养要求
01
02
03
诚信为本
诸葛亮要求子女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不虚伪不做 作。
谦逊有礼
他强调子女应谦逊待人, 尊重长辈和他人,注重礼 仪和规矩。
勇于担当
诸葛亮鼓励子女勇于承担 责任和使命,不逃避困难 和挑战。
当代家庭教育观念反思与启示
重视品德教育
立志为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勤奋读书
当代家庭教育应重视品德教育,注重培养 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
《温公家范》
司马光所著,以儒家经典 为依据,阐述家庭伦理和 家庭教育原则,对后世影 响深远。
历代名人对《诫子书》评价汇编
诸葛亮
朱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句被广为传颂,表达了诸葛亮 对子女淡泊名利、追求远大志向的期 望。
“孔明所言,皆实事也。”认为《诫 子书》言辞恳切,内容实在,对家庭 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Part
03
诸葛亮家庭教育观念探讨
诫子书中体现的家庭教育原则
STEP 02
STEP 03
勤俭持家
诸葛亮提倡勤俭节约,反 对奢侈浪费,认为这是家 庭和睦、国家富强的基础 。
STEP 01
德行为先
立志为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 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 为一个人的德行是其立身 之本。
他鼓励子女立志学习,勤 奋读书,培养气质和学识 。
忠诚
文中强调忠诚于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观念,要求人们始终保持正直的品格,不背 叛自己的信仰和职责。
孝道
文中倡导孝道,强调尊敬和关爱父母,认为这是为人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
谦逊、节俭等个人品质塑造要求
谦逊
《诫子书》ppt课件

内心恬淡, 没有什么可以 明确, 志向
达到 远大目标
夫不慕学名须利 静用也来,,没才办法须学坚定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
淫 慢则不能励 精,险 躁则不能治来自性。放纵 懈怠振奋 精神 轻薄 浮躁
修养 性情
年与 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随同 疾行,指迅速逝去
丧失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诸葛 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终因积劳 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定军山,享年54岁。
去 太丘舍去 ——动词,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 ——动词,距离
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迟缓,速度低。
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 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 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 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 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 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 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新课导入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y爻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君子 忠臣 智者
慈父
诸 葛 亮
学习目标
一 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二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 四 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诫子书》优秀PPT课件(精)

重视家庭教育:现代家庭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而非仅仅关注学习成绩和技能培训。
艺术特色与文学成就评价
开篇点题,明确中心思想
文章开头即明确表达主旨,为全文奠定基调。
பைடு நூலகம்
03
意蕴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使读者在品味中领悟人生真谛。
01
用词精准,言简意赅
字词注释
选取文中的经典语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进行欣赏和解读。
经典语句列举
解释经典语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
语句含义解析
探讨这些经典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将这些智慧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现实意义探讨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诫子书》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文中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孩子的德行,注重道德品质和修养的培养,而非仅仅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德行培养为核心
诸葛亮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以及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展示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要求儿子要勤奋学习、严谨做事,自己则以身作则,成为儿子的楷模。
汇报人:某某
2023-12-26
《诫子书》优秀PPT课件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艺术特色与文学成就评价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个人经历
提出《隆中对》,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南征北战,稳定蜀汉局势;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展现卓越的才华。
《诫子书》优秀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5
疏通文意
接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ppt课件
6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行:指操守,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ppt课件
7
译文: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的 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 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 品德。
文中提到“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ppt课件
23
志与学的关系
人首先要坚定自己的志向,有远 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些志向、理 想,才能保证自己会去学习,而在 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增长才干,才 能学业有成。
ppt课件
24
拓展延伸
• 为本文补充论据
ppt课件
25
道理论据
淡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ppt课件
8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ppt课件
9
译文:
不看轻世俗名利就不能 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 平静就不能达到远大。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ppt课件
16
思考回答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 (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ppt课件
17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 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 望。
ppt课件
《诫子书》优秀PPT课件

《诫子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对文学创 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诫子书》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对文化交流和 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出师表》、《前出师表》、《草庐 对》等。
生平经历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后 投靠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作为丞相 ,他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致力 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蜀汉偏居西南,面对内忧外患的 局面。诸葛亮为了教பைடு நூலகம்儿子,写下这封家书 。
家庭背景
诸葛亮46岁才得后诸葛瞻,对这唯一之子寄 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品德与才华兼备的 人才。
,促进家校合作。
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社区教育
将《诫子书》引入社区教育中,通过讲座、宣传等形式,提高居 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企业培训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引入《诫子书》的道理,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社会公益活动
在公益活动中,组织以《诫子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06
时代背景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诸葛亮希望通过 家书教育儿子保持高尚品德,不为私欲所动 摇。
作品影响
文学价值
《诫子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是中国古代家书的代表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育意义
文章强调了修身养德、淡泊名利的 重要性,对后世家庭教育产生了深 远影响。
思想意义
文章体现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道 德准则,对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才须学也
04 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
《诫子书》优质课-精品PPT-人教版新编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浮华尘世中充斥着太多旳欲望和诱惑,欲望旳追求是没有止
境旳,不妨偶尔为自己疲惫焦躁旳心灵斟一杯清香旳淡茶。
天晴旳时候到小园香径中去走走,体味一下“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旳闲适自然;或者在难得闲瑕时到山林中去看
看,感受一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旳明快清朗;或
者干脆静寞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
宁静与淡泊其实是同一种境界,宁静之态也是一种美,
像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行
动时仍如弱柳扶风般温柔静雅,怎样不美?当然心灵旳宁静
更是一种境界,宁静是一盏灯,只有在宁静中思索才干照亮
和清除心灵旳污秽。南北朝有个僧人叫神秀旳主张人要时常
打扫心灵,修身,俭以养德。
高尚君子旳行为,以宁静来提升本身旳涵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旳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互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大目的。
通译全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起源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补充注释:
诫:警告,劝诫。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夫:语气词,文言虚词旳一种,用于句首。如“夫”、“盖”。表 达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旳作用。古代称之为“发语词”。
以:用来。 修身:涵养身心。
广:扩展 。
成学:成就 年与时驰:年华
励精:振奋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旳最佳旳例证。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语文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 书信告诫诸葛瞻。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 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 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 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课堂延展
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 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 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 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诸葛亮的个人修养与品行
关于淡泊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隆中 “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身养性的 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抚平 了父母早逝给他带来的心灵 创伤,也益于他养成淡泊宁 静的胸怀气度。
诫子书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
教学目标
文高解借结 的阅文助合 能读章工课 力浅大具下 。易意书注
文,,释 言提理并
子体把理反 的会握解复 谆诸文课诵 谆葛章文读 教亮主内课 诲对旨容文 。儿,,,
《诫子书》PPT优秀课件

艺术成就
思想深度
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刻,主题鲜明,反映了作者对人生 、社会和家庭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学价值
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诫子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表达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深度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和探讨。
04
《诫子书》的现实意义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01
02
03
培养品德
强调品德修养在家庭教育 中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念。
详细描述:阐述《诫子书》的主题思想,包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并对主题思想进 行深入剖析。
重点词句解析
总结词
关键词句详解
详细描述
对《诫子书》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包括关键词的含义、用法和表达效果等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03
《诫子书》的文学价值
表达手法
直抒胸臆
作者通过直白的语言,将自己的 内心感受和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 表人物。
写作背景
01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 围绕如何做人与处世展开论述。
0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了修 身养性、节俭寡欲的重要性,告 诫儿子要注重德行,不要被物欲 所迷惑。
作品影响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训的 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树立榜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 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己 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
关注内心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 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 惑和问题。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
立志高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文意
放纵
振奋 轻薄
修养
淫 漫则不能励 精,险 躁则不能治 性。
懈怠,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
疏通文意
凋落,衰残。比
迅速
喻人年老志衰,
随同 逝去 意志 消失 最终 没有用处
年与时 驰, 意与日 去, 遂成 枯落,
大多对社会
穷困潦倒之
没有任何贡献 人住的陋室
有关诸葛亮的典故、成语、俗语、歇后语典故:
典故:三顾茅庐,隆中对,草船借箭,七擒孟获,舌 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足鼎立;欲擒故纵;等等。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等等。 歇后语: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拓展延伸
读透人物
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
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 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 ,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他拒不接受 邓艾的高官诱惑,同他的儿子诸葛尚一起战 死沙场。
拓展延伸
诸葛亮几千前对儿子说的话,今 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
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 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并说 说几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立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关系:学习才能增长才干,立志才能 学有所成,要增长才干必须要珍惜时光。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又 怎么
将复 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合作探究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主旨
作者在信中告诫儿子修身养性, 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表达了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合作探究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发奋图强,避免老来后悔。 (2)治学要宁静专一 (3)要淡泊名利 (4)树立远大志向 (5)珍惜时间
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本文句式特点: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翻译课文 全体朗读;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文言文翻译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原则:语“表达达”要,求就和是习译惯文,明无白语晓病畅。,符合现代汉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 优美。
方法: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 立志,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 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 情感?请分别设想站在父亲和儿子的 角度体会本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教诲, 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合作探究
夫 淡泊
suì
lú
遂 穷庐
yín
淫慢
zào
险躁
读准停顿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阐释放纵懈怠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 性产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什么?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合作探究
阐述“学”、“志”、“才”之间关 系的句子是什么?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 是从 修身 和 治学 两个方面 进行论述的。
本文用了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中文言字词。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积累名言警句,提升自己品德修养。
解题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 一封家书,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 作目的。
朗读
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体会本文句式特点。
读准字音
fú dàn bó
——孔子
(2)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傅玄
(3)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拓展延伸
警句推荐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7)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
无以
明确志向
明志,
集中精神 达到 远大目标
非宁静无以 致
远。
翻译: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 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疏通文意
必须
夫学须
宁静专一
静也,才须学也。
连词,用来
立志 达到
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 …广,增加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 成。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 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 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 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 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 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 有多篇《诫子书》。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 为清心寡欲,内心保持宁静,不贪物欲。
“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是屏除杂念,安 宁专一,心无旁骛地学习。
“静”就是淡泊名利。淡泊和宁静才能明志。 否则,心若不静,就不能安心学习,就不能
增长才干,就更谈不上修养身心了。
合作探究
——鲁迅 (8)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 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2、家庭作业: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成语俗语、诗词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言简 意深。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拓展延伸
读透人物
诸葛亮一生勤俭,曾经向后主刘禅主动
申报自己的家产,说自己“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赢财”。临终遗嘱“因山为坟,冢 (zhǒng)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山上挖一个能够放进 棺材的墓穴,下葬时穿上平时穿的衣服,不 要放什么随葬品。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 株,薄田15公顷。
诸 葛 亮
2019/8/15
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
成都武侯祠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 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 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 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被后世誉为“人臣的楷模, 智慧的化身。”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疏通文意
助词,用于
句首,表示
发端。不译
品行
夫 君子之行,
品德高
尚的人
节俭 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 和干扰, 宁静专一
静以
修养身心
修身,
用,凭借,依靠。 介词,引进动作 行为的目的
翻译:君子的品行,是用宁静专一来修养 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疏通文意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拓展延伸
警句推荐
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 忍不拔之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拓展延伸
警句推荐
3、惜时:(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