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诫子书复习PPT课件

自由复习 达标检测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
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
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
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乃昂然而出。[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 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当存 高远的厚望。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布七星灯阵,三顾茅庐, 取西蜀: 占领西川, 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借东风,火烧赤壁。
《诫子书》
• 这篇古文,乃是三国时的大智者诸葛亮所作的名篇《诫子书》, 全文虽只有短短八十六字,但却把为人求学的道理解说得极为透 彻,以至于千载之下,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奉为修身养性、勉 诫训子的宝典。
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 却很深刻。
拓展阅读: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 醉,无致迷乱。 【译文】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 表达情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 到了就该退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 人的情意还未尽,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 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子书复习课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 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下志向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 消失 (7)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最终都会成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的人,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只能悲哀地困守在那穷困的陋室,(那时再 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1、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
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 静中下功夫,最忌懈怠险躁。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 是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阐释放纵懈怠和轻浮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 生不好影响的句子是什么?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阐述“学”、“志”、“才”之间关系的 句子是什么?
7、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 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 何理解的。 有关“志”的语句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 志无以成学”。 理解:作者很重视“志”的作用。 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来“明志”,也就是时 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 一方面强调无“志”就不能“成学”,意思是 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不能专 一。
《诫子书》复习课课件

文学风格
衡山君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 具有感情丰富、形象生动的 特点。
主要内容概述
1
第一部分:忠孝篇
讲述了如何忠于国家、孝顺父母,是起
第二部分:教育篇
2
到开篇作用的部分。
重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
有效的教育。
3
第三部分:人生篇
通过讲述不同人物的遭遇和故事,深入 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核心思想解读
家国情怀
《诫子书》强调了家庭和国家的 重要性,提倡忠诚和奉献精神。
教育的关键
教育被视为培养人才和塑造个人 品质的关键,注重家庭教育和师 生之间的关系。
人生意义探索
作品通过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真理, 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关键人物分析
1 孙子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代表了勇敢、聪明的一面。
2 乐羊子
这个角色表现了努力追求梦想的精神,给了读者积极向上的启示。
3 隐士
他是作品中的哲人形象,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智慧之美。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1
技巧一
认真阅读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2
技巧二Leabharlann 记住作品的关键词和句子,以便在应试时能够用上。
3
技巧三
结合故事和人物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解读。
《诫子书》复习课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诫子书》复习课的课件!我们将会讲解这部古代文学作 品的重点内容,历史背景,作者及作品简介,主要内容概述,核心思想解读, 关键人物分析以及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请大家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出 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教育思想的追求
语文第15课《诫子书》(30张PPT)

A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2分)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4、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2分)
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4课件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诸葛亮不仅是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正式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探讨:《诫子书》对我们现代生活,学习启示和借鉴意义。
生活上: 修身养德,培养节俭习惯,提升品德修养。内心宁静,专注自我,在快节奏生活中不迷失。珍惜时光,不虚度人生。
学习上:淡泊明志,确定目标,为学习提供动力。静心专注,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勤奋学习,增长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猜猜这首诗写的是谁?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诫子书》简介
诸葛亮一生为国事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在他晚年,深感时日无多,为了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立志,遂写下这封家书。此时,诸葛亮已到暮年,对人生、事业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希望通过此信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儿子。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证明论点
治学:(静)
修身:(躁)
( 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静-学 才-学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淫慢-不励精 ( 面)险躁-不治性
诫子书
反
第15课《诫子书》复习课件

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 隆中,于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为武乡侯, 领益州牧。谥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故事有:三顾茅庐 隆中对 草船 借箭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诸葛亮是从__修__身____和___养__德___两
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4.作者抓住一个“静”字,主要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
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小结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 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淡泊 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 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 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 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5.本文论述了哪些关系? 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6.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7.学习的最佳境界是什么? 淡泊宁静。 8.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第15课《诫子书》复习课件(共38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解释词语
〔夫〕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增长。
解释词语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 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 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
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那几个 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 献身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成为令世人敬仰的伟人。
5.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 “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俭以养德”与“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 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 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 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 础上的美德。
(5)《诫子书》中,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是 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
。
(6)《诫子书》中,阐述学习与才干之间的关系
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诫子书复习》课件

诫子书复习PPT课件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诫子书简介 3 诫子书PPT课件制作 4 诫子书PPT课件的使用 5 诫子书PPT课件的拓展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诫子书简介
诫子书的背景
作者:诸葛亮 创作时间:三国时期 目的:教育儿子 内容: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影响:成为后世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
PPT课件的布局和设计
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主题
色彩搭配:协调统一,符合主题风格
目录设计:清晰明了,便于观众了解 内容结构
动画效果:适当使用,增强视觉效果
内容设计: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易于 理解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讨论等环节, 提高观众参与度
PPT课件的文字和图片处理
图片处理:选择与内容相关 的图片,调整大小、位置, 确保图片与文字协调
PPT课件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PPT课件 案例进行分析,如“如何制作 PPT课件”、“PPT课件的设计 原则”等
研究内容:包括PPT课件的设计、 制作、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等
研究结果:总结PPT课件的优点 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 案
诫子书PPT课件制作
PPT课件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增强互动性:PPT课件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插入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方便快捷:PPT课件制作简单易学,修改方便,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诫子书简介 3 诫子书PPT课件制作 4 诫子书PPT课件的使用 5 诫子书PPT课件的拓展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诫子书简介
诫子书的背景
作者:诸葛亮 创作时间:三国时期 目的:教育儿子 内容: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影响:成为后世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
PPT课件的布局和设计
封面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主题
色彩搭配:协调统一,符合主题风格
目录设计:清晰明了,便于观众了解 内容结构
动画效果:适当使用,增强视觉效果
内容设计: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易于 理解
互动环节:设置问答、讨论等环节, 提高观众参与度
PPT课件的文字和图片处理
图片处理:选择与内容相关 的图片,调整大小、位置, 确保图片与文字协调
PPT课件的案例分析和研究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PPT课件 案例进行分析,如“如何制作 PPT课件”、“PPT课件的设计 原则”等
研究内容:包括PPT课件的设计、 制作、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等
研究结果:总结PPT课件的优点 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 案
诫子书PPT课件制作
PPT课件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增强互动性:PPT课件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插入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方便快捷:PPT课件制作简单易学,修改方便,可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诫子书》复习课 PPT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 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 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译文: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 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
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_静_ ”字,诸葛亮告诫儿子
怎样才能成才?
以俭养德 以静求学 以学广才
五、内容理解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
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 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 现了家教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 进行“家教”的?为了增强效果,作者采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修身和治学 对比论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 后果?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
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无用于 世悲守穷庐。
五、内容理解
1.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即学习的最佳 境界是: 淡泊、宁远
4.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要宁静,要有志向。
1 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 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子孙后代志存高远的殷殷期盼之情。
2 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这句话蕴含深刻哲理,告诫人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 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 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2)非学无以广才( ) (3)悲守穷庐( ) (4)又相天子( ) (5)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6)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 (7)夫君子之行( ) (8)险躁则不能治性( )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2)增长(3屋子)(4)辅佐(5)在 (6)因为(7)发语词,无实意(8就)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 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 。 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 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一文学常识: 诸葛亮 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______,
三国 时 孔明 ,琅琊阳都人,____ 字______ 蜀汉 政治 家、_____ 军事 家。 ____ _____
背诵课文
二 解词: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 发端。 夫: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静: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以: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淡泊: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明确、坚定。 志:志向。 致:达到。 广才: 增长才干。 淫: 放纵。 慢: 懈怠。 励: 振奋。 精:精神。 险:轻薄。 躁:浮躁。 治: 修养。 性:性情。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翻译课文
夫君子之行,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 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 就无法学有所成。
思想内容:
修身治学 议论 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_______ 1 本文是一篇以____ , 淡泊宁静 的价值。 强调________ 2 本文的观点句(论点句、表达中心的句子)是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 和___ 俭 。“静” 3 作者在文中认为修身养德的方法是___ 就是淡泊、宁静 _______,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 品德修养 内心宁静对个人 精神状态。“静以修身”强调______ ______ 的重要作用。“俭”是节俭、俭朴 ________。“俭以养德”强调 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品德修炼 的关键性作用。 _______ 对个人________ 4 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立志、学习、惜时 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条件的关系是什么? 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参考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 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 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 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 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 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 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 ;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 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 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 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 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 重吗?”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 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 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 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 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 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 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
理解默写:
1 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 句(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 其心态的句子;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 话;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 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 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 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4 对那些心浮气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来劝勉他们。 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
• 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 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 何理解的。
• 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 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 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 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 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1 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 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子孙后代志存高远的殷殷期盼之情。
2 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这句话蕴含深刻哲理,告诫人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3 文章就哪几方面进行论述?修身、治学。 4、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5、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译文: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 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 又怎么来得及!
总结: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1句:首先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 第2句:接下来阐发“静”的价值,指出唯有宁 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
第3句:接着先正后反,论述“静”“才”“志” 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的途径——学。 第4句:然后,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 慢”“险躁”的害处,彰显“静”的价值。 第5句:最后,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 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