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概念整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概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部概念
一、数的概念
1.数: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符号或符号组合,可以是自然数、零、负数、分数、小数等。
2.自然数:1、2、3、4、5、6、7、8、9、10、11、12、13、14、15……
3.零:表示没有数量的数,是自然数的补充。
4.负数:表示小于零的数,用负号“-”加上自然数表示。
5.分数:表示一个数量分成几份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6.小数:表示一个数量分成无穷多份的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用小数点“.”分开。
二、运算概念
1.加法:将两个数的数量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2.减法:将一个数的数量减去另一个数的数量,得到一个差的运算。
3.乘法:将两个数的数量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4.除法:将一个数的数量除以另一个数的数量,得到一个商的运算。
三、图形概念
1.点:图形中最小的单位,表示位置的符号。
2.线段:由两个点连接而成的线段,可以用来表示距离。
3.矩形:由四条相互垂直或平行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
4.圆:由一个点和一个半径组成的圆形。
5.三角形:由三条相互垂直或平行的线段组成的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数
-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 整数的比较、相反数和绝对值
- 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 整数的加减法法则
- 整数的乘法法则
第二章:小数
- 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认识
- 小数点的概念和读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章: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 分数的化简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
- 点、线、面的概念
- 直线、曲线和线段的区别
- 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认识第五章:长度和面积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厘米、分米和米的换算
- 面积的认识和测量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六章:时间和钟表
- 年、月、日和星期的概念
- 时、分的认识和读法
- 钟表的指针和刻度的认识
- 钟表上的时、分的表示
第七章:容量和质量
- 容量的认识和测量
- 毫升和升的换算
- 质量的认识和测量
- 克和千克的换算
第八章:数据和统计
-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柱状图和折线图的认识
- 图表中的数据读取和分析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梳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梳理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1. 数的认识与比较:
- 十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组成
-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2. 加法与减法:
-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进位和借位的概念与运用
- 问题解决中的加法和减法应用
3. 乘法与除法:
- 乘法表的背诵与运用
- 乘法口诀的认识与应用
- 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 问题解决中的乘法和除法应用
4. 数字的计算:
- 数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
- 加减运算中的进退位操作
- 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5. 分数的认识:
-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
6. 图形与几何:
-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 直线、曲线和封闭曲线的区分
- 角的认识和测量
7.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
- 数据的图表分析和解读
- 统计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梳理1. 数与算法1.1. 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百位的概念,数的读法、写法•数的比较:使用图形、物品等进行数量的比较1.2. 加减法•加法:数的加法法则,横式竖式运算法,进位不进位的概念•减法:数的减法法则,横式竖式运算法,借位不借位的概念1.3. 乘法•数的乘法法则,口诀表的背诵,横式竖式运算法1.4. 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认识:负整数、零、正整数的概念•整数的比较:使用数轴进行整数的比较•整数的加减法: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负数加正数的概念2. 几何与图形2.1. 平面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的认识2.2. 立体图形•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体的认识2.3. 空间位置与方向•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概念•表示方向的箭头和简单的指示方向语言3. 数据统计和图表3.1. 统计图表的认识•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数据表格的认识•图表中数据的表示方法3.2. 数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释3.3. 问题求解•通过图表中的数据进行问题的求解4. 时间、金钱和计算4.1. 年、月、日的概念•年、月、日的认识•大小月的概念4.2. 时间的计算和表示•时、分、秒的认识•时钟的读法和表示4.3. 金钱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4.4. 价值与计算•前缀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用以上为四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点的梳理,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可以建立完整的数学概念框架,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整数1. 整数的概念2. 整数组的比较和排序3. 整数组的加减法4. 综合运用整数进行计算二、小数1. 小数的概念2. 小数组的比较和排序3. 小数组的加减法4. 综合运用小数进行计算三、算式1. 算式的构成和意义2. 算式的加减法3. 算式的乘法4. 算式的除法5. 综合运用算式进行计算四、倍数与约数1. 倍数的概念2. 求某数的倍数3. 约数的概念4. 求某数的约数5. 综合运用倍数和约数进行计算五、分数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法4. 分数的除法5. 综合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六、图形1. 图形的种类和性质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计算3. 综合运用图形进行计算和分析七、度量衡1. 长度的度量2. 重量的度量3. 容积的度量4. 时间的度量5. 综合运用度量衡进行计算和比较八、时间1. 时间的概念2. 时间的计算3. 综合运用时间进行计算和分析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综合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十、逻辑推理1. 逻辑推理的概念2. 数字的逻辑关系3. 图形的逻辑关系4. 综合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十一、面积和周长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2.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3. 圆的面积和周长4. 综合运用面积和周长进行计算和比较以上为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每个知识点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数学定义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整理版)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 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3、的距离。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第一单元:四则会和运算1.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读数:1、10个一是一十,10个一十是一百······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3、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4、万级的数按个级的数来读,并在后面加上“万”字。
5、个级上全是零,这些零不读。
6、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7、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零”。
写数:1、写数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2、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比大小:1、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用“万”或“亿”作单位:1、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用计算器算:1、电子计算机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组成。
加减法的关系:1、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除数=被减数/ 差加法运算律: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分配律:a-b-c=a-(b+c)第四单元:角1、黑板的一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顶点。
2、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3、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顶点。
4、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后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顶点。
5、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顶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认识:认识整数和自然数,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排列。
2. 加法和减法: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掌握列竖式计算。
3. 乘法和除法: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规则,掌握列竖式计算。
4. 分数的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5. 小数的认识:认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四则运算。
6. 长度、重量和容量:学习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单位和换算。
7. 二维图形: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了解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8. 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9. 数据统计: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示方法,了解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
10. 时钟和日历:学习表达时间的方法,了解时钟和日历的使用。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还包含了一些其他重要的概念和技能,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
11.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他们会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块,并用分数来表示每一块的大小。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蛋糕被分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明吃了5块,那么他们一共吃了多少块?这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12. 数量和数值的认识:在四年级,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不同数值的意义和作用。
他们会学习将数值和抽象的对象联系起来,如用数字表示具体物体的数量、用时间来表示一段时间的长短等。
在这个阶段,学生还会学习使用适当的符号和约定来表示不同的数值关系,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等。
13.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除了基本的二维图形,四年级学生还会学习认识和分类更多复杂的图形,如梯形、菱形和六边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上数学概念整理第一单元:升和毫升1.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用字母“L”表示。
2.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3.1毫升水大约只有十几滴。
4.1升=1000毫升(1L=1000mL)5.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6.生活中升和毫升的运用:脸盆可装水大约10升;水槽可装水大约30升;浴缸可装水大约400升;一小盒牛奶大约250毫升;一汤勺水大约10毫升。
7.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
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4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④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四舍五入”试商:①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小于5时,可以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②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可以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3.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①解决这样的问题从条件想起比较方便。
②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
③可以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
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这样的算式没有意义。
)补充:①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缩小几倍,商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5.应用规律对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①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划去相同个数的0,而不是末尾所有的0。
②注意余数要还原,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掉几个0,就要在除得的余数后面添上相同个数的0。
6.简单的周期:①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②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
③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
④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2.把朝向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确定了前面,上面、右面自然确定了。
我们通常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1)根据一格多少,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
(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直条)。
(3)涂上颜色或画斜线。
(4)填写日期。
2.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不同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3.分段整理数据有时统计要分段整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
4.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先合再分,即用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人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5.运动与身体变化:通常情况下,体育运动都会引起脉搏的加快,而不同运动量所引起的脉搏加快的程度也不一样。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解决问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式解答。
(4)检验反思。
2.分析数量关系的时候:(1)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2)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第六单元:可能性1.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可能、一定、不可能。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数量相同,可能性大小相同。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的。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4.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6.角通常用符号“∠”表示。
角可以记作∠1,∠1读作角一。
7.直角等于90°。
平角等于180°。
锐角小于90°。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周角等于360°。
8.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9.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
10.怎样量角的大小?(1)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2)0度刻度线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0°开始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4)标出所量角的度数。
11.角的度数可以用量角器测量,也可以计算。
量角器同一刻度线内圈和外圈的度数之和是180°。
12.钟面上时针一小时转30°,分针一小时转360°,分针一分钟转6°(360°÷60=6°)。
钟面上的针走一大格是30°。
13.怎样画角?(1)先画一条射线,这是角的一条边。
(2)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从0°起找到要画的度数,作出标记,画出另一条边。
(4)标出所画角的度数。
14.一副三角尺的度数分别是:30°、60°、90°和45°、45°、90°。
15.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30°+45°=75°30°+90°=120°60°+45°=105°60°+90°=150°90°+45°=135°90°+90°=180°45°-30°=15°60°-45°=15°16.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1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18.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只能画一条垂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即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19.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0.画垂线的方法(1)将直尺、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
(2)在直尺上移动三角尺到想要的位置,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垂线。
(3)标上直角标记。
(4)注意画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两端要出头;垂直线段是一条线段,两端不能出头。
21.画平行线的方法(1)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直线重合。
(2)将直尺和另一条直角边重合。
(3)在直尺上移动三角尺到想要的位置,沿着直角边画出平行线。
2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可以画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23.经过几个点中的每两点最多可以画多少条直线:(点子数-1)×点子数÷2=直线的条数24.数角的方法也可以用:(射线的条数-1)×射线的条数÷2=角的个数25.数线段的方法也可以用:(端点数-1)×端点数÷2=线段的条数26.风筝线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越大,风筝飞得越高。
27.丹顶鹤结队飞行时通常排成“人”字型,角度一般保持在110°左右。
28.斜坡与地面成45°角时,物体滚得远一些。
29.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的折痕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
30.用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的折痕一定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