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农作物施肥技术

农作物施肥技术
,有利于 H2PO4-、SO42-、BO33-、NO3-吸收。
溶液碱性,吸收阳离子多,有利于 K+、Ca2+、Mg2+、Zn2+吸收。
C、溶液与叶面接触时间
时间少,吸收不完全,无风傍晚好, 遇雨重喷,营养液加湿润剂。
D、叶子部位
叶背面有气孔,易吸收;叶正面液体 易存留,注意喷施。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一合理施肥方式一合理施肥方式时期时期方式含义播前或定植前施用的肥料播时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目的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要施用原则培肥土供养分易吸收无毒害促生长不过肥料种类有机肥为主失的化肥充分腐熟的有机速效化肥化肥为主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方法结合深耕撒施集中施条施穴施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根外追肥条施穴施1撒施
3、作物营养的基本特点
1)数量:作物需16种必需元素是通性;



但作物种类不同,所要求的数量不同: 块根、块茎类作物:如马铃薯、甘蔗需 钾多; 以收获叶子为主的蔬菜、茶、桑需氮多; 豆类作物:能固氮,需氮少,需磷、钾 多; 油菜、甜菜需硼多; 大豆、马铃薯需钙多; 水稻需硅多。
2)比例:各种作物对不同营养的要求有一定

通气影响吸收的原因:根系的有氧呼吸; 养分的形态及转化;二氧化碳含量等。 深翻整地、中耕松土、形成良好结构等都 有利于通气,促进吸收。

3)酸碱反应
♣ 主要影响养分形态及有效性:各种养分在中 性时有效性高
4)土壤水分
各种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方可吸收,土 壤水分太多,造成通气不畅。 ★ 田间持水量的70%-80%有利于吸 收。 ★ 水分影响: 养分溶解; 养分扩散; 土壤通气。

河南省2011年土、肥、水工作指导意见

河南省2011年土、肥、水工作指导意见
O 6 g, 食 作 物 每 6 7 本 增 效 6 .k 粮 6 m节 O 元 左 右 。加 强 全 省 墒 情 监 测 工 作 。 测 监 点 总 数 达 5 个 以上 ,并 及 日 组 织 监 测 5 寸
发 布墒 情信 息 。

2 1 年全 省 土 、 、 工 01 肥 水
间试验数据 成果分析汇总进程 。 一步 进
省农业农村工作大局 。 动各项工作再 推
上 新 台 阶 , 土 肥 站 日 前 印 发 了 《 南 省 河 省 2 1 年 土 、 、 工 作 指 导 意见 》 01 肥 水 。 2 l 年 全 省 土 、 、 工 作 总 的 指 O1 肥 水 导 思 想 是 ,坚 持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围 绕 粮 食 增 产 、 业 增 效 、 民 增 收 大 农 农 局 ,推 进 土 肥 水 资 源 节 约与 高效 利 用 ,
完 善 测 土 配 方施 肥 技 术 体 系 , 进 项 目 促 成 果 转 化应 用 。
4 强 化 示 范 带 动 。 大 力 推 进 村 级 、
作 的主 要 目标
( ) 土 配 方 施 肥 工 作 一 测
/ 土 配 方 施 肥 成 果 转 化 与 应 ]J 0央测 I
( ) 肥 测 试 体 系 建 设 四 土
动员组织广大农 民群众广辟肥源 ,
想方 设 法 增 加 有 机 肥 积 造 总 量 。 全省 积 造 有 机 肥 力 争 达 到 2 4gm : 织 实 施 . { 。组 好 2 个县 土壤 有机 质提升 补 贴项 目 , O
商 品 有 机 肥 施 用 量 达 到 3. 55t 应 用 4) ,
重视耕地质量建设 与管理 , 进一步深入
开 展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大 力 推 广 科 学 施 肥 、 力 培 肥 和 农 田节 水 技 术 。 粮 水 利 用 率 由 目前 旱 的5 % 高到6 % 0提 O ,每 6 7 m 降 水 6 m每 m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05.30•【字号】鲁农财字[2011]20号•【施行日期】2011.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农财字〔2011〕20号)有关市农业局(农委)、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大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粮棉油持续均衡增产。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制定了《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

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附件:2011年全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粮棉油生产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为总抓手,健全工作机制,转变生产方式,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率先落实抗灾增产技术,率先推进农机农艺结合,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

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全省粮棉油等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一)创建规模今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安排我省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31个(不含青岛,下同),其中小麦152片、玉米99片、水稻7片、马铃薯7片、花生20片、大豆4片、棉花42片。

(二)具体任务目标1.小麦高产创建一是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

在82个项目县(市、区)共建设15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

在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要设立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

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要达到600公斤以上,或者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12%以上。

尿素硝酸铵

尿素硝酸铵

脲铵氮肥1释名2增效机理3发展意义1释名脲铵氮肥是一种新型肥料,但它不是一种“新化肥”。

不同形态氮肥协同效应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脲铵氮肥是在我国国内率先利用不同形态氮肥协同效应工业化生产的商品氮肥。

根据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G/T 4214-2011《脲铵氮肥》中的定义,脲铵氮肥是指含有尿素态氮、铵态氮两种形态氮元素的固体单一肥料。

本文就脲铵氮肥的增效机理及其发展意义进行探讨。

2增效机理1.脲铵氮肥可减少氨的挥发损失。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铵氮形态。

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铵态氮会分解释放出易挥发的氨气。

硫酸铵、氯化铵是典型的生理酸性肥料。

脲铵氮肥施入土壤,铵态氮肥被根系吸收后,降低了土壤pH值,可有效减少氨的挥发。

[1] 另外,生理酸性肥料形成的酸性土壤环境以及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分子矿化成铵态氮的速度。

2.脲铵氮肥可减少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损失。

硝态氮是以阴离子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

而阴离子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很容易随水流失(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硝态氮还可以被反硝化细菌转化成氮气和氮氧化物。

脲铵氮肥能减缓或抵制“尿素分子→铵态氮→硝态氮”的转化过程,可降低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损失。

氯离子可有效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

脲铵氮肥能保持土壤中较高的NH4+:NO3-比例,能满足喜铵作物的需要。

3.脲铵氮肥可提高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平衡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之一。

注重氮、磷、钾大量元素的同时,补充中微量元素是平衡施肥、提高肥效的重要措施。

但是,中微量元素多以金属离子为有效形态,这些金属离子易与磷酸根结合形成不溶或难溶性的化合物,降低肥效。

将中微量元素肥料与氮肥一起造粒制成商品肥料,可以有效地降低与磷酸根结合固化的比例,提高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以上增效机理决定了脲铵氮肥有显着的增产效果。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原农林厅)组织的土壤肥料试验机构对脲铵氮肥(尿素态氮15%+铵态氮15%+锌0.2%)的肥效试验结果(右图)表明脲铵氮肥的增效效果明显。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促 控措 施 ,促进 弱苗转 化 ,提 高 成 用 ,控 制 群体 旺 长 ,预 防倒 伏 和 贪 沉 实 土壤 ,提 墒保 墒 。镇 压 要与 划
穗数 ;控制 旺 长 田块 ,预 防后 期 倒 青 晚 熟 。一 般 可 在拔 节 后 期施 每亩 锄结 合 ,先压 后 锄 。对 于 浇 过越 冬 伏贪 青 。 2 .肥水 管理 指导意 见 施 尿素 8 0公斤 。 —1 水 的旱地 , 解冻 返青前及 早划 锄 , 于
蔑 事 n讽 植 土 化 磅十 . 保 肥 hc l 日 O n
2 1年 春 季 主 要 作 物 科 学 施 肥 指 导 意 见 1 0
口 农业春 季 作 物 科 学 施 肥 指 保 苗 ,同 时每 亩 施 用 尿 素 7 0公 亩施人 尿 素 5 1 7公斤 ,如果 生育 中
0 农 市 十 — 农 行 店 佳 o 6 化 场 — 化 业( 体 } 最 9t / J
植 土 蔑化事 保肥 踢
( ) 肥 料 投 入 不 足 的 田块 , 2 种偏 晚 ,秸 秆 还 田量 大 、基 肥施 用 磷 肥 ( 2 P O )3~ 4公 斤 /亩 ,钾 要 抓 住 时 机 ,适 时 进行 小 麦 早 春 追 量 不 足 , 已经脱 肥 发黄 的麦 田 ,在 肥 ( O)3~ 5公 斤 /亩 ; 在 缺 K, 肥 。旱 地 小麦 可 在 2月底 到 3月 l 早 舂 返 青 期 每 亩 追 施 尿 素 5 0公 锌 或 缺硼 的地 区 ,每 亩基 施 硫 酸锌 0 —1
导 ,农业 部 测土 配方 施 肥 技术 专 家 斤 ,促苗 返 青早 发 ,待返 青 生 长后 后 期 遇 降 雨 每 亩 再 追 施 尿 素 5 0 一l 组 结 合 主要 农作 物需 肥 特 点 ,以测 再在 起 身拔 节期 结 合浇 水 每亩 追 施 公斤 。 土配 方施 肥 项 目成 果 为 主要 依据 , 研 究制定 了 2 1 年春 季 主要作 物 0 1 尿 素 1 1 0 5公斤 。 对 底 肥 没施 磷肥 的或 缺磷 田块

江西省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江西省年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为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促进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部《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施肥指导意见。

总的原则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一、早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存在问题氮肥用量偏高,穗粒肥比例较低,有机肥施用量少,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适当增施穗粒肥;、增施有机肥料,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倡秸秆还田;、基肥深施,施后耙田以使土肥相融;、引导农民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加大配方肥的推广使用;1 / 8、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三)施肥建议在亩产~公斤产量水平时,根据测土结果,施肥量控制在氮肥总量()~公斤亩,磷肥()~公斤亩,钾肥()~公斤亩,缺锌、缺硫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公斤、硫磺公斤。

选用配方肥料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追补的尿素、氯化钾作为分蘖肥和穗粒肥。

选用单质肥料的,氮肥的~作为基肥,作为分蘖肥,~作为穗粒肥;钾肥的~作为基肥,~作为追肥;有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

提倡施用有机肥料。

施用有机肥料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化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公斤亩。

二、中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存在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肥比例过大,后期施肥量不足,缺锌、缺硫地区对锌肥、硫肥施用重视不够。

(二)施肥原则、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适当增加钾肥用量;、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2 / 8、基肥深施,施后耙田以使土肥相融;、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在菜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施肥总量;、引导农民按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加大配方肥的推广使用;、酸性土壤适当施用土壤改良剂或基施生石灰。

农业生产指导意见

农业生产指导意见

农业生产指导意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制定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指导意见非常必要。

下面是一些通用的农业生产指导意见。

一、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的作物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选择作物种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条件,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确保农民收益最大化。

二、科学施肥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施肥不当会导致土地贫瘠,无法为作物提供充分的养分。

因此,在选择肥料时,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科学施肥,合理补充土地养分。

三、科学灌溉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灌溉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灌溉不仅可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以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

因此,在选择灌溉方式和时间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地和水资源等因素,科学灌溉,提高灌溉效率,同时避免对土地造成污染。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

科学防治病虫害是确保作物安全、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在防治病虫害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地和作物品种等因素,采用合适的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保证作物得以正常生长。

五、科学收获和贮存在作物成熟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收获和贮存。

科学收获和贮存可以避免作物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在收获和贮存时,需要注意作物的品质和营养成分,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确保作物品质和营养不变。

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是互相联系的。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农田、河流等自然资源,保护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2012年夏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2012年夏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便 、菜 籽 饼 等 ,忌 用 没 有充 分 腐 熟 午高温时追肥 以及过于集中追肥。 的有机 肥料 。 ( 3) 根据 土壤 钾 素状
况 ,注重施 用钾肥 ,补 充钙 、硼 、钼
2施 肥 量 及 比 例 .
率 。采用膜 下沟灌 、滴灌 等方式 ,灌 溉水 量每次每亩不超过3 立方米 ,砂 0

2 ,氮肥 ( 方 N) 5 1 ~侣公 斤,磷肥 肥 ( N)2 5~3 公 斤 ,磷肥 ( 2 ) 0 P05 ( z )4~5 斤 ,钾肥 ( )1 8~1 公斤 ,钾肥 ( 2 )3 P05 公 K0 0 2 K0 0~3 公 5

1 公 斤 。 目标产 量在 2 0 公 斤, 以 2 00 亩
次 进 行根外追肥 ;对 于缺硼地块 ,在幼 续2~3 。
瓜 前期施肥 ,以控 为主 ,保 证后期生 设施 黄瓜
苗期 、莲座期 和 肉质根 膨大期各 喷施

长 。有 机 肥 和磷 肥 全 部 作 为基 肥 施
( 1】目标 产 量 在 4 0 公 斤 / 以 土一般掌握在2 立方米较为适宜。 00 亩 0
等 ,亩施用有机肥 ( 农家肥 ) 2

2施 肥 量 和 比例 .
3 ,氮肥 ( 方 N) 8 2 公斤 ,磷肥 1~ O
(1】 根据 目标 产量 确定 适 宜的

3~4 斤 ,钾肥 ( 2 )1 公 K0 0~1 公 肥 施用 ,4 % ~5 %作为追肥施 用 。 3 0 0 斤。 ( 2)有机 肥和 磷肥 全部 作 为基
( 偏酸土壤在整地 时可施用石灰调 公 斤 ,磷 肥 ( 2 3) P 05) 0~2 公 斤 , 2 5
肥 施 用 ;氮 肥 总量 的 3 % ~5 %作 节 土壤酸碱 度 ,同B ̄ 充钙 素 ,磷肥 钾 肥 ( 2 )4 0 0 tF , K0 0~4 公 斤 。 目标 产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为加强春季作物科学施肥指导,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结合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研究制定了《2011 年春季主要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总体原则是: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经济合理施肥量,优化施肥时期,采用科学施肥办法,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倡导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综合产出能力;突出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特点,有针对性合理调控水肥管理,以肥促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一、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华北平原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根据底(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因地因苗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用量和时间,水、肥管理相结合。

(3)抓住早春土壤解冻和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数;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倒伏贪青。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受旱严重的麦田:对于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死苗的麦田,于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浇水保苗,同时每亩施用尿素7-10公斤,促苗返青早发,待返青生长后再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麦苗偏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麦田应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5)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中耕镇压,减少氮肥施用,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

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施每亩施尿素8-10公斤。

(6)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镇压与划锄结合,提墒保墒,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

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再追施尿素5-10公斤。

对底肥没施磷肥的或缺磷田块要配施磷酸二铵,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的,可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也可通过施用有机肥覆盖,起到保温、保墒、改善营养的作用,促进水肥协调。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钼、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

(二)西北旱作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墒情和苗情,抓住时机,尽早采取有效的抗旱保墒措施。

(2)进行早春追肥和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旱地小麦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小麦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

于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

镇压要与划锄结合,先压后锄。

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于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

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 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行小麦早春追肥。

旱地小麦可在2月底到3月10日左右进行一次“顶凌追肥”或结合降雨施肥,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

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

(3)对于播种较早,施肥量高造成的冬前旺长田块,要促控结合。

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

(三)长江中下游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根据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

(2)肥水管理与抗旱相结合。

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及时春灌。

密切注意小麦返青前天气状况,特别是降雨(雪)情况。

如旱情持续,则就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

(2)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

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

(3)因地因苗追肥。

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量大、基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在早春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再在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5-10公斤。

对于群体总茎蘖数较足、叶色正常的麦田可在拔节孕穗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东北(黑龙江等)寒地水稻1.存在问题黑龙江等寒地水稻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导致无效分蘖过多,后期早衰、倒伏严重,产量及品质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

2.施肥原则(1)提倡秸秆还田,重视稻田土壤培肥。

(2)增加基施氮肥的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3)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磷肥选择碱性的钙镁磷肥。

(4)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5)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6)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

3.施肥量及比例(1)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在土壤偏酸的田块,适当基施含硅碱性肥料。

(2)氮肥的40%~45%作为基肥,20%~25%作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1.存在问题长江中下游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少。

2.施肥原则(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

(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

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400~450公斤条件下,氮肥总量(N)8~11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适量施用锌肥或硼肥;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的40%~50%作为基肥,25%~30%作为蘖肥,20%~2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穗肥。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1.存在问题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

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四)西南地区一季中稻1.存在问题西南地区一季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分配时期不合理,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表施;大部分土壤酸化。

2.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

(6)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9~12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8~11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3.5~5公斤/亩。

(2)氮肥基肥占35%~55%,蘖肥占20%~30%,穗肥占25%~35%;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五)华南双季早稻1.存在问题华南双季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氮肥普遍施用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大部分土壤酸化严重。

2.施肥原则(1)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在土壤酸化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

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400~450公斤的情况下,氮肥(N)推荐为9~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5~7公斤/亩;缺锌土壤要适当施用硫酸锌。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0%~35%,分蘖肥占30%~35%,穗肥占30%~4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作基肥和蘖肥(各占5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

(4)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

三、东北春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1.存在问题当前东北春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一是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

二是磷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磷钾肥肥效。

三是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

四是种植密度较低,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应用效果。

五是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易旱易倒伏。

2.施肥原则(1)氮肥分次施用,磷酸二铵作种(口)肥,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

(2)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3)土壤pH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

(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