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大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

⼤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春主要农作物及蔬菜栽培技术⽔稻直播技术要点选择品种:选择⽣育期⽐岗优725短或相当,且抗倒性较好的优质品种如Q优6号或宜⾹优2115等。
⽥块选择:有⽔源保障,排灌⽅便的冬闲⽥。
浅⽔机耕机耙或⽜耕⽜耙,将⽥整平。
冷浸烂泥⽥要开排⽔沟。
确定播期:清明后,⽓温稳定在15℃以上,晴天播种。
确定播量:每亩⽤稻种1—1.2公⽄;稻⾕1—1.2公⽄煮熟。
按1:1混合,分厢匀播,注意防鸟害。
芽前除草(封):1、亩⽤乐吉直播青TM苄嘧·丙草胺40%粉剂60克。
2、直妙TM苄嘧·丙草胺35%粉剂60克。
3、扫茀特?丙草胺30%乳剂100克。
以上药剂任选⼀种播种后0—3天内兑⽔60公⽄(2桶)喷施⽥⾯。
⼆叶期除草(杀):⼆叶期除草剂1、秧⽥⼀次净30%粉剂(有效成分为25%⼆氯喹啉酸+5%苄嘧磺隆)50克;2、杜邦?农德时?10%粉剂30克。
以上药剂任选⼀种,兑⽔60公⽄(2桶)喷施⽥⾯,施药3天内保持湿润状态。
分蘖期除草(补):对杂草较多的稻⽥,1、亩⽤36%苄·⼆氯粉剂80克;2、亩⽤秧杰4号(20%双草醚18克+10%氰氟草酯60毫升+有机硅8克)。
以上药剂任选⼀种,兑⽔60公⽄(2桶)喷施⽥⾯,施药3天内⽥间保持湿润状态。
多次施肥:1、底肥亩⽤NPK各15%的复合肥30公⽄(占总量的30%);2、四叶肥:亩⽤尿素8公⽄(占总量的40%);3、七叶肥:亩⽤尿素5公⽄(占总量的20%);4、穂肥:拨节期亩⽤尿素2.5公⽄(占总量的10%)。
科学管⽔:播种后彻底放⼲⽥⽔,20天内⽥间不能积⽔。
三叶前保持⽥间湿润,只有脚印处见⽔,促根系下扎防⽌倒伏。
三叶期到七叶期花花⽔促分蘖。
⼀般在6⽉中下旬排⽔晒⽥控苗再次促根系下扎,直到厢⾯开⼩裂⼝后再复⽔。
后期管⽔同⼀般稻⽥。
防治病⾍:5⽉底注意防治螟⾍;破⼝期防治螟⾍、稻瘟病、稻曲病。
注:根据南充农科院⽔稻所所长竭润⽣资料整理。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促 控措 施 ,促进 弱苗转 化 ,提 高 成 用 ,控 制 群体 旺 长 ,预 防倒 伏 和 贪 沉 实 土壤 ,提 墒保 墒 。镇 压 要与 划
穗数 ;控制 旺 长 田块 ,预 防后 期 倒 青 晚 熟 。一 般 可 在拔 节 后 期施 每亩 锄结 合 ,先压 后 锄 。对 于 浇 过越 冬 伏贪 青 。 2 .肥水 管理 指导意 见 施 尿素 8 0公斤 。 —1 水 的旱地 , 解冻 返青前及 早划 锄 , 于
蔑 事 n讽 植 土 化 磅十 . 保 肥 hc l 日 O n
2 1年 春 季 主 要 作 物 科 学 施 肥 指 导 意 见 1 0
口 农业春 季 作 物 科 学 施 肥 指 保 苗 ,同 时每 亩 施 用 尿 素 7 0公 亩施人 尿 素 5 1 7公斤 ,如果 生育 中
0 农 市 十 — 农 行 店 佳 o 6 化 场 — 化 业( 体 } 最 9t / J
植 土 蔑化事 保肥 踢
( ) 肥 料 投 入 不 足 的 田块 , 2 种偏 晚 ,秸 秆 还 田量 大 、基 肥施 用 磷 肥 ( 2 P O )3~ 4公 斤 /亩 ,钾 要 抓 住 时 机 ,适 时 进行 小 麦 早 春 追 量 不 足 , 已经脱 肥 发黄 的麦 田 ,在 肥 ( O)3~ 5公 斤 /亩 ; 在 缺 K, 肥 。旱 地 小麦 可 在 2月底 到 3月 l 早 舂 返 青 期 每 亩 追 施 尿 素 5 0公 锌 或 缺硼 的地 区 ,每 亩基 施 硫 酸锌 0 —1
导 ,农业 部 测土 配方 施 肥 技术 专 家 斤 ,促苗 返 青早 发 ,待返 青 生 长后 后 期 遇 降 雨 每 亩 再 追 施 尿 素 5 0 一l 组 结 合 主要 农作 物需 肥 特 点 ,以测 再在 起 身拔 节期 结 合浇 水 每亩 追 施 公斤 。 土配 方施 肥 项 目成 果 为 主要 依据 , 研 究制定 了 2 1 年春 季 主要作 物 0 1 尿 素 1 1 0 5公斤 。 对 底 肥 没施 磷肥 的或 缺磷 田块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在农村,种地可是一门大生意。
每当春暖花开,农民朋友们就开始忙着准备播种。
可是,光有种子可不行,土壤的养分才是大宝藏。
想要让农作物长得健壮,科学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嘿,别小看这施肥,真是有讲究的,搞不好可就“枉费心机”了。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科学施肥的事儿,轻松点儿,别紧张。
要知道每种作物都有自己的“口味”。
比如说,小麦可喜欢氮肥,像个爱吃肉的小孩子。
而玉米呢,它可偏爱磷钾肥,简直是个“小食神”。
所以说,咱们得先搞清楚自己种的是啥,才能对症下药,别让肥料白花钱。
想象一下,如果你请客吃饭,结果点了一堆自己不喜欢的菜,那可真是“心里苦啊”。
所以,了解作物的需求,是施肥的第一步。
再说了,施肥也不是“随便撒撒”。
这就好比你要做一道菜,调料可得恰到好处。
每种肥料的使用量都得精打细算,别让“浓汤变稀粥”。
太多了,反而对作物不好,土壤也受不了。
想想看,你一不小心把盐撒多了,结果整道菜都毁了。
适量施肥,才是“稳稳的幸福”。
施肥还得分阶段,刚开始可以多点,后面要逐渐减少,就像是恋爱中的热情,得循序渐进嘛。
说到施肥,咱们还得提到土壤的情况。
不同的土壤可不是“同一块布”,有的土壤肥沃,有的则贫瘠得很。
这时候,土壤测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简单来说,就是要摸清家底,看看土里有什么缺的,补上它。
像家里的冰箱一样,有的东西该吃完了,有的还要多存点。
土壤可不是“万金油”,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施什么肥好呢?哈哈,这可得看你心里打的算盘。
化肥、农家肥,各有各的优缺点。
化肥见效快,但如果用多了,可能会把土壤搞得“脆弱不堪”。
农家肥呢,虽然见效慢,但可是“老好人”,长久用下来,土壤会越来越好。
就像咱们平时吃饭一样,荤素搭配,才能吃得健康。
别光顾着贪吃某一样东西。
施肥的时间也很讲究。
通常在播种前、出苗时和灌浆期,这三个时间点特别重要。
就像照顾小孩,得在关键时刻给点营养,才能长得快又壮。
施肥的时候,天气也很重要,阴天施肥效果好,阳光明媚的时候,土壤水分蒸发快,肥料也容易“跑掉”。
述论农作物合理施肥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述论农作物合理施肥的原则及技术要点合理施肥是一种以科学方法进行的土壤管理措施,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废弃物和财务成本。
一个良好的施肥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灌溉水的质量、以及其他因素。
下面我们将分析农作物合理施肥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原则:1. 土地养分平衡原则。
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应该均匀分布,避免过度施肥导致土壤富含某些元素,而缺乏其他养分,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
2. 科学定量施肥原则。
依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量,合理进行施肥计量,即科学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以及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再根据肥料的含量进行合理施肥。
3. 区域化施肥原则。
考虑农业生产区的不同特点、土壤性质和作物类型,制定科学的不同施肥方案。
4. 针对性施肥原则。
在不同地区采用适应性施肥,针对不同农作物,科学施用适应性肥料。
5. 综合施肥原则。
综合考虑有机肥、化肥、绿肥、微生物肥等多种肥料的使用,适度实行循环农业,提高效益。
技术要点:1. 善于分析土壤性质和土壤养分条件,增量、增肥可分施。
2. 加强肥料选择,科学施肥,同时使用农业工具进行施肥,以减少损失。
3. 合理肥料种类和使用时期。
建议采用控释肥、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磷钾肥料等不同种类的肥料,以保持土壤营养的平衡。
4. 优化肥料施用量。
对于一些优质农产品,应该增加施肥量,而相对比较不需要的则可以减少施肥量。
5. 善于利用各种有机物质进行肥料制备。
丰富经济和环保利益,同时减少粉尘飞扬,节约肥料成本。
6. 既注重施肥质量,也重视细节实施。
采用合理的施肥方法,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对施肥进行不同的调整和管理。
7. 进行田间实测和监测,不断调整施肥计划、提高效益。
总之,适当地进行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增加农民的收入。
施肥管理的正确与否,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施肥应该遵循科学、区域化、针对性、综合、定量化等原则,同时注重细节,平衡营养、优化施肥种类和使用时期、控制种植密度,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施肥的三个基本定律

科学施肥的三个基本定律
佚名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①养分归还学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此学说。
其中心内容是:植物
仅从土壤中摄取为其生活所必需的矿物质养分,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这种摄取势必引起土壤中矿物质养料的消耗,长期不归还这部分养分,会使土壤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轮作倒茬只能减缓土壤中养分的贫瘠和较协调利用土壤中现存的养分,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总页数】1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7.2
【相关文献】
1.基于LISA数据库对文献计量学三个基本定律的研究述要 [J], 刘婧;魏建香
2.正、负温度系统下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的表述探究 [J], 冯文林;吴英;陈太红;;;
3.正、负温度系统下热力学三个基本定律的表述探究 [J], 冯文林;吴英;陈太红
4.离心泵三个基本定律的研讨 [J], 王德润
5.科学施肥走向精细化时代——从《2014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把脉科学施肥 [J], 贾然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

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引言:农作物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肥原则、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以及施肥管理等方面,探讨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施肥原则1.1 营养平衡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农作物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保持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避免因长期单一施肥而引发的营养失衡问题。
1.2 土壤环境适宜原则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质地、酸碱度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方式,避免因施肥不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
1.3 时期适应原则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育期和需求特点,科学安排施肥时间,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要,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施肥时间2.1 基肥期基肥期是指农田开垦、整地、肥料施用的初期。
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一般在播前或移栽前进行施肥,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2.2 追肥期追肥期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适时进行补充肥料的施用。
一般可以在作物萌发后的生育期及生长旺盛期进行追肥,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壮实。
三、施肥量3.1 营养需求量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时期和产量目标,合理确定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量。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避免养分过量或缺乏。
3.2 施肥比例施肥应根据农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比例进行科学配置。
通常认为,大部分作物对氮的需求较高,磷和钾的需求相对较低,但具体比例还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四、施肥方法4.1 施用方式施肥方法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
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施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施肥。
4.2 施肥方式施肥方式有点施、沟施、穴施、条施等多种形式。
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布局和土壤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接触作物根系,提高利用率。
慈利县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

慈利县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为确保我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增产、经济、环保”施肥理念,以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为依托,以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核心,以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巩固传统技术推广模式的同时,着力在推进“一制三化”上下工夫,通过进一步完善配方肥推广应用机制,大力推进技术服务个性化、施肥指导信息化、基础工作成果化,全面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农业发展,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2014年计划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5万亩,推广配方肥20000吨(实物量),配方肥推广应用面积达60万亩以上。
整建制推进乡镇,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0%、配方肥推广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
1、取土化验。
按照“三年一轮回”的要求开展取土化验,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500个以上。
2、肥效试验。
根据省站统一安排,完成7个田间肥效试验,其中棉花不同用量试验1个、中稻、棉花、玉米、油菜肥料利用率试验各1个、茶叶“2+X”试验2个。
3、专家咨询系统开发。
建设完成较为成熟的主要粮食作物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初步开发主要经济园艺作物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模块。
4、示范区建设。
全县结合粮油高产创建建立3个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在整建制推进乡镇零溪镇,每个行政村分别建成1个1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方。
5、信息服务。
按照取土、送土样点制作发放施肥建议卡,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发放施肥建议卡。
在75%以上行政村设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
6、技术指导服务。
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8场次以上,每个乡镇创建2个以上标准化配方肥服务网点,开展对乡镇技术人员、肥料经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强化个性化指导服务,对接lOO个以上种植大户,5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个性化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冬小麦(一)华北平原灌溉冬麦区(包括山东省和天津市的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关中平原,山西省南部)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苗情长势,分次施用氮肥,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施用比例;根据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温度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和时间;因地、因苗、因时追肥。
(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量和时间,做到水肥管理一体化。
(3)抓住小麦返青拔节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贪青倒伏。
2.施肥指导意见(1)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在返青期采取中耕镇压,推迟氮肥施用时间和减少氮肥用量,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
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对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块要追施磷酸二铵。
未施钾肥的或少施的建议在返青或拔节期追施氮钾复合肥;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磷钾肥。
(6)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和锌肥,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7)缺硫地区麦田,如底肥没有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钾、硫基复合肥等,应在第一次追肥时选择施用硫酸铵,每亩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二)华北雨养冬麦区(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东南部)1.施肥管理原则(1)针对不同地方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与中耕划锄结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温,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2)把握分层多次少量原则,降雨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后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气中。
(3)严格控制播期、播量,旱地小麦要高度重视调控冬前水分利用。
2.施肥指导意见(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条施,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后盖土,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可再追施尿素5~8公斤。
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缺钾地块追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施肥后掩盖。
(2)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提墒保墒。
镇压要与中耕划锄结合,先压后锄。
小麦封行前,每亩用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3)如果年前发生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由于小麦群体过大养分消耗严重,春季麦苗发黄或垫片发黄,可在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干旱导致小麦群体过小的,(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的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节期内分2~3次进行追肥,跟随降雨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次。
(5)要结合纹枯病防治、“一喷三防”等手段进行根外追肥补偿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和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
(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
(2)肥水管理与抗旱排涝及病虫草害防治相结合。
2.施肥指导意见(1)密切注意小麦返青前天气状况和苗情。
如旱情持续,则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
(2)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
(3)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6~9公斤/亩;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9~12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2~17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
(4)在微量元素缺乏地区,提倡结合病虫草害(蚜虫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且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四)西北雨养旱作冬麦区(包括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东部)1.施肥管理原则(1)去年冬季西北旱区降水偏少,今春不少地方雨雪较多,应针对各地墒情,在小麦返青前进行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防寒防冻,促进苗情转化,增强小麦抗旱御寒能力。
(2)针对苗情,抓住时机,进行早春顶凌追肥和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
2.施肥指导意见(1)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
在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或划锄,提墒保墒。
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在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消除裂缝。
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降雨时机,适时进行早春追肥。
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
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每亩施磷酸二铵8~10公斤。
(3)播种较早,施肥量高造成的冬前旺长田块,要促控结合。
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
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
(4)播种偏晚、苗情偏弱的田块,宜结合保墒尽早浅划锄,提高地温,促进弱苗转壮。
(五)西北灌溉麦区(主要以春小麦为主,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中西部,青海省东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目标产量,减少氮磷肥投入,补充钾肥,适量补充微肥。
(2)增施有机肥,全量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3)“氮磷钾配合、早施底肥、巧施追肥”。
保证苗齐、苗全。
适时追肥,防止小麦前期过旺倒伏,后期脱肥减产。
(4)施肥应与灌溉有效结合。
强调早施基肥、机播种肥、灌水前追肥、孕穗期根外喷施锌和硼等微肥。
2.施肥指导意见推荐配方:17-18-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2)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3)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4)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5~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5~10公斤/亩。
水稻(一)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包括黑龙江省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部分县)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结果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
(2)减少基蘖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氮比例达到30%左右。
(3)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
(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地补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采用硫酸铵作追肥。
(6)基肥施用后旱旋耕,实现全层施肥;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施肥前晒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带氮。
2.推荐配方及施肥建议推荐配方:13-19-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18~2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5~7、3公斤/亩;(2)产量水平55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29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7~8、3~4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3)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29~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10、4~5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4)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1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4~5、2~3公斤/亩。
(二)东北吉辽内单季稻区(包括吉林、辽宁两省全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部分县)1.施肥管理原则(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地块的合理肥料用量。
(2)控制氮肥总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时期,适当增加穗肥比例。
(3)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数量。
2.推荐配方及施肥建议推荐配方: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2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9、4~5公斤/亩;(2)产量水平600~7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8~33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9~11、5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3)产量水平7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3~38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11~12、5~6公斤/亩,穗粒肥追施氯化钾1~3公斤/亩;(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9~24公斤/亩,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6~8、3~4公斤/亩。
缺锌或冷浸田可以基施硫酸锌1~2公斤/亩,硅肥15~20公斤/亩。
(三)长江上游单季稻区(包括四川省东部,重庆市全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的部分县,湖北省西部)1.施肥管理原则(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相结合。
(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3)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4)选择中低浓度磷肥。
钾肥选择氯化钾。
(5)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的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2.施肥指导意见(1)产量水平450公斤/亩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氮肥(N)用量8~10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氮肥(N)用量10~12公斤/亩;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