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解剖学重点概括
艺用人体解剖学

骨盆的性差
女性骨盆外形短而宽, 骨盆上口近似圆形,较 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 下角较大,女性耻骨下 角可达90°~100 °, 男性则为70°~75°
.
男女骨盆的倾斜角度
.
男女骨盆的区别
男骨盆 骨盆窄而高
骶骨窄, 两边髋骨之间距离小 耻骨下角为70°~75°
轴线近于垂直
女骨盆 骨盆短而宽
骶骨宽, 两边髋骨之间间距大 耻骨下角可达90°~100
.
解剖学术语
解剖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双脚合拢, 足尖向前, 两手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
人体的轴与面
轴: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面: 冠状面 矢状面 水平面
.
上 正中线
下
外
内内
内 外外
侧侧
侧侧
.
动作术语
屈与伸
.
外展 内收
.
环转
.
第二章 躯干、四肢的骨骼
.
成人有206块骨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相互辅助
.
准达 图芬
奇 手 稿
—
人
体
比
例
标
.
“人体可以成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如脸 可以构成正方形,叉开的腿成为等边三 角形,而伸展的四肢形成的图形是希腊 人认为最完美无缺的几何形——圆。”
——达芬奇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
达 芬 奇 手 稿
轴线下端向后方倾斜
.
肱骨小头 肱骨滑车 鹰嘴窝 内上髁 外上髁
肱骨头
桡 神 经 沟
外上髁
内上髁
石政贤美术艺用解剖学笔记

石政贤美术艺用解剖学笔记
石政贤是一位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他的美术艺用解剖
学笔记是他多年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总结和经验。
在这本笔记中,石
政贤可能会涉及到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结构、肌肉分布、人体比例和体态等方面的内容。
他可能会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强调对人体结构的准确理解对于绘画和雕塑创作的重要性。
在笔记中,他可能会通过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人体各个部位
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此外,石政贤可能会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经验,分享一些在实
际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他可能会探讨如何将解剖学知识
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如何通过对人体结构的把握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生动和立体感。
在这本笔记中,他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艺术史和美
术理论方面的内容,探讨不同艺术流派和时期对于人体结构表现的
特点和风格。
总的来说,石政贤的美术艺用解剖学笔记可能会是一部结合理
论和实践、丰富而全面的教材,对于学习美术创作和人体结构表现
的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笔记可能会
成为一部权威的教材,对于推动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章艺用人体解剖学概论

58
达 芬 奇 手 稿
编辑版pppt
59
拉 菲 尔 习 作
编辑版pppt
60
拉菲尔习作
编辑版pppt
61
圣 母 怜 子
•
米 开 朗 琪
罗
名
作
编辑版pppt
62
63
编辑版pppt
米 开 朗 琪 罗 名 作
•
Angel with Candlestick
•
Crucifix
米 开 朗 琪 罗
名 作
编辑版pppt
8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内容
❖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人体比例 解剖结构 形体结构 人体动态
编辑版pppt
9
❖ 人体比例:
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及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
是人体绘画最初的表现手段,有助 于准确表现人物造型。
编辑版pppt
10
编辑版pppt
11
编辑版pppt
12
❖ 解剖结构: 人体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
❖ 五官比例: 三停五眼
❖ 面部形态:
八格
编辑版pppt
75
整个艺用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为一个从
❖原发性---自觉性----自由性的发展过 程
编辑版pppt
76
准备要求
❖ A4规格大小的 白纸本一个
❖ 铅笔、橡皮、 钢笔或碳素笔
❖ 以上物品下次 上课时带来。
编辑版pppt
7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版pppt
37
第四节 解剖学的历史
❖ 外国:
《艺术解剖学》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由于西方艺术观念来源于“模仿说”或“再现说”,因此西方 艺术史从古希腊尤其是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的印象派,都是属于 征服视觉真实的历史。所以西方艺术家非常重视对人体结构、比 例关系等的准确表现,这就有了他们对人体或动物解剖结构 的 分析和研究,并把解剖结构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在艺术创作
中。
18
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4
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5
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一、丁皋《传真心领》 丁皋所著的《传真心领》、《画人补遗》为清代著作,按 理说,清代与西方的艺术交流已经很频繁了,西方艺术中 的解剖学、透视学已经进入了中国宫廷画家的视野中。 二、骨相学与解剖学 中国骨相学有它神秘的一面,譬如它把人物全身各部位以 三山五岳、天地星象来形容。
我们列举了西方艺术中的雕刻和绘画作品,来 印证西方解剖与造型艺术的紧密联系,同时通 过解剖学在艺术中的运用,说明了西方征服视 觉真实的艺术史需要解剖学的支撑,也由此证 实了艺术解剖学对于史学的研究和艺术理论的 建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19
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第三节 艺术解剖学与造型艺术的价值和史论意义 正确认识解剖学在艺术中的运用,是我们建构艺术解剖学 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我们一直强调艺术解剖学主要有两个 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一是大家目前都非常重视的它对艺术 的“造型”价值,即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如何去解决和 处理遇到的“形象”塑造问题,二是初学造型艺术者需要 掌握艺术解剖学作为艺术技巧,没有一定的艺术解剖学的 知识,要学好写实性的造型艺术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6
第三章 艺术解剖学认识论
人物骨相表示某个天地自然位置,也是依据了一定的人体 解剖结构的,并非凭空想象出来的“骨相”结构。 这里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是中国古代的解剖知识用于骨相学; 二是中国古代解剖知识用于验尸破案和医学; 三是《黄帝内经》分析和研究了人体内脏器官用于医学
对《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的归纳及其他

对《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的归纳及其他
艺术人体解剖是一种将人体的器官、骨骼等结构表示出来的艺术手段。
它是一种以观察身体各部位,反映空间和造型特征的技术,可以用于艺术作品、医学教学和人体研究。
艺术人体解剖非常重要,而且有许多诸如技术方面的技能可以学习。
第一,艺术人体解剖的技术方面的技能。
要学习艺术人体解剖,首先要学会画出细节丰富的轮廓线。
画轮廓线的技巧需要充分的记忆能力,必须要对人体的整体和部分的形态有较深的理解。
其次,要学习渲染技术、人体视觉表现技巧,例如使用细节和明暗描绘肌肉突出,或者使用半明暗突出表情特征,还要学会使用颜色突出肌肉的部分。
综上所述,学习艺术人体解剖技能非常重要。
第二,认识人体,包括观察人体的结构和外形,分析器官及细胞结构,理解空间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要学会正确看待人体,熟悉身体结构,分析人体的各个部位,重点解剖不同的部位,了解关节的运动状态,以及肌肉组织结构,特别是骨骼和肌肉。
第三,学习艺术人体解剖理论,包括研究人体的造型构成要素、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以及比较不同的技法的优缺点,学习画出真实、自然的人体造型,要根据不同的效果或造型效果,来选择合适的人体表现技法,以及采用不同的视角去描绘人体。
总之,学习艺术人体解剖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人体,也可以为艺术医学研究和教学提供帮助。
艺术人体解剖要求学习者熟悉不同的技能,掌握观察、解剖和理解人体
结构的要领,在学习期间要做大量的练习,反复探索,最终形成一种对人体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自己的艺术审美的效果。
艺术解剖学部分整理

艺术解剖学部分整理艺术解剖学的价值以解剖技术和处理结构为基础,上升到艺术情感、艺术史学与⽂化层⾯,价值在于艺术家从开始学习艺术到艺术创作,都能对它进⾏实际有效的运⽤。
艺⽤解剖学与医⽤解剖学的差异医⽤解剖学是医学属性,它对⼈体⾃⾝各个器官、肌⾁、⾻骼、经脉、⾎管等进⾏了解,对⼈体解剖结构的⾃然现象进⾏研究,⽬的是寻找与研究如何消除⼈们⾝体疾病。
艺⽤解剖是艺术解剖学的主要内容,是⼈们对⼈体外部的结构进⾏⼀定常识性解剖的研究,⽬的是使艺术造型有⼀种情感和⽂化的表达。
艺⽤解剖学主要是“解剖”在艺术中的具体运⽤;⽽医⽤解剖学则是在医学解剖的具体运⽤。
造型艺术创作必备知识1、初学艺⽤解剖学阶段,是为了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为以后从事艺术创作做好准备2、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解剖学能够帮助艺术家在创作中,随⼼所欲地表达⾃⼰所需要的艺术形象。
艺术解剖学于艺术中的地位⼀、造型艺术的技法基本要素艺术解剖能让艺术家更准确地表现⼈物、动物的形象。
⽆论是中国还是西⽅的雕塑和绘画,⼈物还是处于主导地位。
⼆、体积结构的本质元素物体体积的结构,实际是物体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的,所谓内部组织构造,就是我们说的解剖结构。
三、造型艺术创作必备知识1、初学艺⽤解剖学阶段,是为了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为以后从事艺术创作做好准备2、艺术创作阶段,艺术解剖学能够帮助艺术家在创作中,随⼼所欲地表达⾃⼰所需要的艺术形象。
四、艺术史论的资源⼈体解剖对艺术史学艺术和艺术理论建构,与透视对艺术理论建构有⼀样的意义。
⾻盆的外形结构特征,是构成男⼥性别特征明显的重要造型因素:1、⼥性⾻盆⽐男性⾻盆阔⽽浅,造成⼥性臀部特别宽⼤的特点;2、从侧⾯观察,⼥性⾻盆的倾斜度明显⼤于男性;3、由于男性⾻盆的髂前上棘向下作⼀垂轴,男性⾻盆的趾⾻联合⼤约位于垂直轴的额状⾯上;⽽⼥性⾻盆的趾⾻联合则在此额状⾯较后之处。
这说明男性⾻盆呈垂直状,⼥性⾻盆呈向后倾斜状,故⼥性有明显的臀弯。
湖北民族学院艺用人体解剖复习总结

第一章概论一、将艺用解剖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重点)1、人体比例;2、解剖结构;3、形体结构;4、人体动态第二章部位区分一、部位•1、头部:头顶至下颌底及枕外隆凸的结构部分;•2、躯干:人体下颌底、枕外隆突至耻骨联合、腹股沟、髂嵴、骶甲的结构部分,包括“颈部、胸部、腹部、背部”;•3、上肢:游离上肢和上肢带(锁骨和肩胛骨);•4、下肢:游离下肢和髋。
二、突、结节、粗隆、髁的区别1、突:是突出面积较小,突起较高的部分;2、结节:突起面积大,突起部分较小;3、粗隆:骨面粗糙而较为隆起的部分,附着肌肉和肌腱;4、髁:是关节处突出较大的部分.三、总体划分1、头骨(1)、面颅骨:鼻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 (2) 、脑颅骨:额骨、颞骨、顶骨、枕骨; 2、躯干骨骼•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胸廓(胸骨、肋骨、胸椎)。
3 、上肢部骨骼4 、下肢部骨骼1、头部肌肉:(1)、表情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2)、咀嚼肌:咬肌、颞肌2、躯干部前面:胸锁乳突肌、胸大肌、前锯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背部:斜方肌、背阔肌4、下肢肌臀: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大腿:•缝匠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内侧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小腿:•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跟腱一、理想化的男性成人身体比例:除了基本的比例之外头高为身高的1/8;•从正面观:•头顶至足底之半--------耻骨联合处;•人体上半部之半处------乳头横平线;•颈长是下颌底至肩峰的高度约为头部的1/3高;•肩宽------左右肩峰的连线,为2头高;•上肢垂直靠拢躯干时,肘部鹰突约与肚脐齐平;腕部正为股骨大转子处。
•臀宽(左右股骨大转子的连线宽度)小于胸宽(左右腋窝的宽度)。
•从人体背面观:•头顶至足底之半为尾尖处(即尾骨末节尾椎);•头高相当于头顶至第三颈椎处;•第七颈椎与肩峰齐平。
艺用人体解剖

头顶
人体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金分割点
1.肚脐:头顶到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肚脐
2.咽喉:头顶到肚脐的黄金分割点 3.膝盖:肚脐到脚底的黄金分割点
脚底
头顶
人体比例
成年人正常比例约 为7个半头长,分 别是: 头顶----下颏 下颏----乳点 乳点----肚脐 大转子----大腿中部 大腿中部----膝盖 膝盖----小腿中部 小腿中部----脚底 肚脐----大转子(半个头长)
艺用
人体解剖
教师:李伟
知识点简介
概述 黄金分割点 人体上的黄金分割点 人体比例 人体形态概括
概述
艺用人体解剖是研究人体运 动器官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与 个体外型的关系。也就是说, “艺用人体解剖”是研究决定人 体外型的人体内部构造的知识。
黄金分割点
y z
x
假设一条线段为x; 在这条线段上找到一个点,将线段分为y段和z段; 如果可以满足公式:z:y=y:x=0.618 那么这个点就是:黄金分割点
下颏
乳点
肚脐 大转子
大腿中部
膝盖
小腿中部
脚底
人体形态概括
一竖:脊柱---呈“S”形。 两横:肩峰连线和髂前上 棘连线 三体积:头部、胸廓、 骨盆
优秀作品欣赏
《达芬奇手稿》
BACK
《泉》
BACK
《大卫》
BACK幻 灯片 8
《维纳斯》
BACK
课后作业
1.了解人体美学(黄 金分割的概念)
2.掌握人体比例及 人体形态
3.自选优秀作品临摹
下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用解剖学重点概括
1.学习艺用解剖的目的和意义:
“艺用人体解剖”是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比例、体块、节奏、运动透视,以使学生能准确、生动地进行人体造型。
2.学习艺用解剖的方法:
(1)向大师学习;
(2)向自然学习;
(3)向艺术境界学习;
4)向社会需要学习。
3.基本术语:
人体是对称的,分左侧和右侧、前面和后面
(1)正中线:位于身体正中的垂线。
(2)前面和后面:身体面部的一面为前面,身体背面的一面为后面。
(3)内侧和外侧:接近正中线的为内侧,远离正中线的为外侧。
人体动作可以分为伸、屈、外展、内收。
(1)伸:肢体两部分渐相远。
(2)屈:肢体两部分渐相近。
(3)外展:肢体远离正中线的动作。
(4)内收:肢体靠近正中线的动作。
4.人体比例:
以人的头部为度量单位,中国人约为七个半头长,西欧人约为七个半至八个头长。
“立七,坐五,盘三半”是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口诀。
人体的具体比例:
(1)人的上身自头骨至耻骨约为四个头长:头顶至下颏骨为一个头长,下颏骨至乳头为一个头长,乳头至肚脐眼为1个头长,肚脐眼至耻骨线为1个头长。
(2)人的下身为4个头长:从髂嵴至膝关节为2个头长,从膝关节至脚跟2个头长,髂嵴比耻骨线高约半个头长,所以全身长约为7个半头长。
(3)手臂为3个头长:上臂(肩峰至肘关节上部)为1个头长,前臂(肘关节上部至腕关节上一点)为1个头长、手(腕关节上一点至中指尖)为1个头长,肩宽为2个头长、(以胸锁骨窝为中线一边1个头长)。
男女人体的差异:
男肩宽,女肩窄;男躯干短,女躯干长;男臀部窄,女臀部宽;男胸部厚实,女胸部双乳突出;男腿长,女腿短。
人体的四大部分
(1)头部。
(2)躯干:颈、胸、腹、背。
(3)上肢。
(4)下肢。
人体的形体结构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一般将人体各局部以立方体、球体、柱体、多面体、曲面体来表现。
这样有助于我们概括、记忆、把握住复杂的人体结构,使其绘画性更强。
三大体块
头部、胸部、臀部,这是人体不变的三大体块。
脊柱把它们连接起来,随着脊柱而上下、左右、前后运动。
四肢可以支撑身体和产生行走、伸屈、推拿等运动,在保持身体平衡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行走、跑步、担负器物,以及协调身体重心转移时起着支撑作用。
5.头部的比例和结构:
比例(图一)
三庭五眼(面部的比例标准):
(1)三庭:脸的长度比例。
眼睛位于头部的二分之一处,发际线至眉骨线为一庭,眉骨线至鼻底线为一庭,鼻底线至颏底线为一庭。
(2)五眼:右眼,左眼,两眼中间距约一个眼睛宽,右外耳孔至右眼外角占面部右边进深距离平面化1个眼睛宽度,左外耳孔至左眼外角占面部左边进深距离平面化1个眼睛宽度。
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分为两部分:头骨、下颌骨。
头部的形体分为三部分:头盖骨、面部骨骼、颌骨。
图一
图二必记
图图
图三(必记)
6.人物头部基本分为八格:国、由、田、目、用、风、甲、申。
(填空)
7.躯干:躯干的骨骼由胸部和脊柱组成;胸廓由部分脊柱、胸骨和十二对肋骨组成。
8.主要肌肉的起止和作用:
(1)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上端的颈窝,止于头部耳后的颞骨乳突点。
其主要作用是伸屈头部,使颈部左右回旋。
(2)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1/2处和胸部,止于肱骨前侧上端。
其主要作用是将肱骨拉回躯干。
(3)前锯肌:起于1~8肋骨间,止于肩胛骨脊椎前侧。
其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
(4)腹外斜肌:内质部起于胸部侧面5~10肋骨,止于髂嵴;大部分肉质移引成腱膜,止于腹中线。
其主要作用是回旋躯干。
(5)腹直肌:起于胸骨下端、正中线外侧,止于耻骨联合。
其主要作用是屈曲躯干。
(6)斜方肌:起于头部以下至脊椎的第十二胸椎,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外侧1/3处、肩峰、肩胛冈。
其主要作用是使肩头上升。
(7)背阔肌:起于脊柱的第七胸椎,向下至骶骨,止于肱骨内侧上端。
其主要作用是将上举的上臂拉向下、向后等。
(8)骶棘肌(深层肌):起于骶骨,髂嵴后缘及腰椎,止于各椎骨的面侧,上达头骨。
其主要作用是侧屈或后伸脊柱。
图四(必记)图五(必记)
9.上肢的解剖结构:上肢的骨骼(图六)上肢的肌肉(图七)
(1)三角肌:起于锁骨外侧1/3处即肩峰、肩胛冈,止于肱骨1/2处。
其主要作用是外展上臂。
(2)肱三头肌:起于肩关节后侧,止于尺骨鹰突。
其主要作用是展前臂。
(3)肱二头肌:起于肩关节前侧,止于肘关节下端。
其主要作用是屈前臂。
(4)前臂外侧肌群:起于肱骨外髁1/3处,止于桡骨大头等。
其主要作用是使起前臂向前旋、向后旋。
(5)前臂屈肌群:起于肱骨内髁附近,止于手部掌侧。
其主要作用是屈腕、屈指。
(6)前臂伸肌群:起于肱骨外髁附近,止于手部背侧。
其主要作用是伸腕、伸指。
图六(必记)
10.手的比例:(图八)
手由腕、掌、指三大部分组成。
五根
手指扇形的骨架从腕关节散开,伸展和
握拳时,大拇指基部是它们的共同中心;
手指内收时,食指至小手指的延线交于
这一中心。
一般来说,手的比例是:
正面手掌长=正面手的中指长=4∶3;
正面手的中指长:手掌阔=1∶1;
正面手掌长:背面手的中指长=1∶1;
大拇指头约在食指基节一半;
食指头约在中指甲节一半;
无名指头约在中指甲节三分之二;
无名指头约在中指甲节三分之二;
小指头约在无名指甲的横折线。
图八(必记)
11.下肢的骨骼(图九)
下肢的肌肉(图十)
(1)臀部肌群。
起于髂嵴前后、骶骨侧缘,止于大转子附近。
其主要作用是外展、后伸大腿。
(2)股四头肌。
起于髋骨前侧,股骨后缘,经公共腱止于胫骨隆起。
其主要作用是前伸小腿。
(3)股背侧肌群。
(包括肱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起于髋骨的坐骨结节等,上端被臀部肌覆盖,外侧止于腓骨小头,内侧止于腓骨上端内侧。
其主要作用是后屈小腿,前屈大腿。
(4)缝匠肌。
起于髂嵴前端,止于胫骨粗隆内侧。
其主要作用是后屈小腿。
(5)胫骨前肌。
起于胫骨外髁上2/3处,止于足内侧跖面。
其主要作用是伸足。
(6)腓骨肌。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起于腓骨小头,经外髁、跟骨侧缘止于足底。
其主要作用是屈足。
(7)腓肠肌比目鱼肌。
起于股骨内外髁、腓骨小头后面,以公共腱止于足底。
其主要作用是屈足。
(此图中有一错别字:“内裸”改为“内踝”)
12.人体运动的韵律与节奏:
(1)平衡
人体在运动中为了保持重心稳定,各部位均会产生各种伸、屈、仰、俯动作,以达到身体的平衡。
人体运动有如钟摆,当它静止时,“钟摆”垂直不动;当它向左右摆动时,重心固定不变。
摆动中的“钟摆”达到最大限度时,又会回到重心垂线上,这样就可以达到平衡,在这种平衡的过程中会产生连贯性和韵律。
(2)韵律
凡有生命的事物都会产生律动,如大海潮汐,树木花草,春夏秋冬,音乐中的节拍,诗歌中的节律,绘画中的线条、色彩。
人体运动时也一样存在韵律,轮廓线的长短、强弱、快慢、疏密、厚薄、轻重、方圆等都会产生节奏,形态的高低、起伏、转折、伸屈的轨迹也会产生韵律,我们在研究中要细心体会它、捕捉它。
13.着装衣纹的处理(理解性记忆就好)
人体着装必须合适,一般要求能行动自如。
服装的皱褶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和服饰上的线条形成的。
画着衣形体时,先要考虑好形体的比例关系和大体形体结构。
人(模特)总是会动的,每动一次,衣纹就会变化;如果每动一次就改一次,那么就永远也画不好衣
纹。
所以,要理解透形体结构的转折变化。
(1)能反映内在形体结构的衣纹是真实的。
(2)能抓住大的衣纹变化是理智的,不能让微小的细节破坏大形体。
(3)衣纹处理必须要使形体整体得到体现。
(4)近形体者实,远形体者虚;形体折处密,形体平直处疏。
(5)注意衣纹的韵律,有凹必有凸,有宽必有窄,有进必有出,相反相成,绝不会出现同一性。
但画面应该富有含蓄的、微妙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