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文学活动本质论
•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 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 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 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 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PPT课件
13
文学创作论
•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 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 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 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 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 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及批评传统》
文学发展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 文学本质论
文学理论任务与文学活动结构关系相对应 文学活动结构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本书的逻辑线索
PPT课件
11
文学发展论
•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 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 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 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 呢? 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PPT课件
14
作品构成论
• 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 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 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 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 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 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PPT课件
15
文学接受论
• 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 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 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 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 的生命体。
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小结)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 其它四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 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 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 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 上。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 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 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的借鉴态度。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 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 性。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 出不同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 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 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以新时期文学为例)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之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 社会集团的观点。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然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的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 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这就是说文学活动在意 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 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 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 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 形态。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文学理论课件

文学鉴赏中的价值判断与评价
价值判断
读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对作品的整体质量和价值进 行评估和判断。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因时代、文化、个人等因素而异,但通常包括作品的思想 性、艺术性、审美性、社会意义等方面。
比较评价
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读者可以对作品的整体水平、风格特 点、作者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与想象
灵感获取
通过观察生活、阅读经典文学作 品、体验自然等方式,获取创作
灵感。
想象力发挥
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文学 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灵感与想象融合
将灵感与想象相结合,使故事情节 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够深入挖 掘人物内心世界。
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与启发
共鸣
读者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或他人的 影子,对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事件等产生强烈的认识、启 示或灵感,对生活、人生、社会 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自我认同
读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 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人生目
标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05
文学作品选读与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 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诗 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 表之一,其中李白的《将 进酒》、杜甫的《春望》 等都是经典之作。
04
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文学批评的定义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一 种理性思考和评价活动,旨在挖 掘作品的意义、价值和社会影响 。
文学理论PPT课件

文学理论
.
1
绪论
一、学习文学概论的意义
1、研究文学的需要
2、提高个人理论思维能力的需要
二、如何学好文学概论
1、认真听讲
2、广泛阅读
3、勤于思考
4、积极实践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1988年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
2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
3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以文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 律的科学。
.
4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四个方面:
世界
读者
作家
作品
.
5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从实践产生 实践中完善 为实践服务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坚持唯物和辩证的方法
.
6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
7
文学概论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美] 雷 韦勒克、奥 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吴中杰:《文艺学导论》,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陈传才 、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专著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 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 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0年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三联书店1989年 英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 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9版
《文学理论大纲》课件

文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文学理论
中世纪文学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文学 理论
现代贺拉斯等为 代表,提出了悲剧、喜 剧、史诗等文体的理论 和创作原则。
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 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和 精神净化作用,代表人 物有奥古斯丁等。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 调文学的真实性和自然 性,代表人物有薄伽丘 、达芬奇等。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方法将文学作品置 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中,以探讨作品与社会、文 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
创作心理
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构思、想象、 情感体验等,这些心理活动有助于作家创
造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创作动机
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通常受到 某种动机的驱使,如表达情感、传
递信息、探索人性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和超越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并试图超越其限制 。这一流派关注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对传统叙事和文学价值的质疑和颠覆
。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声音
VS
详细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旨在揭示和纠正文学作 品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强调女 性的地位和声音。这一流派关注女性作家 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她们如何塑造和 挑战传统的文学规范和价值观。
A
B
C
D
修改与完善
作家在完成初稿后,通常会进行多次修改 和完善,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表达效果。
写作技巧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 修辞手法、叙事技巧、人物塑造等,以提 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文学理论(全套课件582P)

亚里士多德: ‚净化‛说
立普斯: ‚移情‛说
康德:‚审美态度‛ 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
荣格:‚原型‛ 说
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
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中西文论中言意关系
20世纪的语言学和符号学
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
卡西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 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 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 ‚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 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 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 ‚投射‛说、‚心理距离‛说、‚直觉‛ 说
《文学理论Ⅱ》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学理论概述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 • 文学批评实践 • 文学理论的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理论概述
文学理论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词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系统研究,旨在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文本本身,还关注文学与文化、社会、 历史等方面的关系。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探究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以及理解 文学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04
文学批评实践
文本选择与背景了解
文本选择:
01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深 入思考和讨论。
03
0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文学 发展历程和特点。
04
背景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学流派。
05
06
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技巧,以及作品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解读与批评观点
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在未来,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新的文学现象和 文本,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论。
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加 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学理论也在 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综 合性等趋势。
人物与角色
总结词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形象,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 的身份。
详细描述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的虚构形象。 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身份和地位,能够反映社会关 系和文化背景。
马工程文学理论全套PPT课件26773全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进行 了大胆的挑战,提出了“美是 生活”的定义,系统探讨了俄 国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并宣 传革命思想。
➢ 科学性的体现:观察、研究与感悟——概念、 判断、推理和理论概括——揭示特征和规律。
➢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同 于自然科学的要求,即需要主体做出价值判断。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 分支
文艺哲学 文艺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语言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文艺哲学
文学活动中有哲学(包括美 学)问题 ➢ 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 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 形式与内容、美与丑、真与 假等范畴
柏拉图
文艺社会学
文学中有社会学问题 ➢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
与时代、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环 境、文学与社会心理等
卢那察尔斯基
文学心理学
文学涉及许多心理学问 题 ➢ 文学与情感、文学与体 验、文学与联想、文学 与想象、文学与回忆、 文学与意识、无意识等
1 .文学艺术的特点
➢ 建构性:是劳动分工后人们所建构的观念体系, 是人们与现实的一种想象性关系。
➢ 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一定利益集团的心声, 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 异质性:不同意识形态之间乃至同一意识形态内 部存在着矛盾因素,且并存于同一社会阶段。
案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阿·布洛夫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1、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3、与绘画、音乐相比,文学的长处在于善于传达人的情意和思考4、文学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提出者是艺术直觉5、孔子游齐国,三月不知肉味,是欣赏活动中的延留效果6、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7、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无功利,形象,情感8、审美意向的基本特征有象征性、荒诞性、哲理性、抽象思维直接参与9、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形式具有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10、提出风格即人的是法国学者布封11、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是恩格斯12、提出期待视野的是德国期待美学代表人物姚斯13、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提出者是白居易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是指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种是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2、灵感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3、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4、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5、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7、大众文学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8、文化市场狭义的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商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费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厅舞厅、录像放映厅等。
广义的文化市场泛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9、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10、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人们据以分析、评价和判断文学作品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或准绳。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简答1、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艺术真实是指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显然,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它不是一种如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同一的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是指文学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模仿,而是与挖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联系在一起的。
假定的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
2、什么是形式创造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
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要遵循的原则有第一从内容出发去选择与创造形式;二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三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3、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一从内容出发去选择和创造形式二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三重视形式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4、怎样理解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比一般形象更有艺术魅力,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美学特征有:文学典型的特征性:特征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从外延看,特征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人物关系、一个事件等。
从内涵看,特征有两个特征:其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是文学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啥姆雷特、堂·吉坷德、林黛玉都是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文学典型,然而艺术魅力却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综合审美效果。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5、怎样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其特征有(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
有了三种情真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虽不言情,但情藏泉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情中见景式,第三情景并茂式。
(二)虚实相生。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索;亠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
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
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是指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热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言不尽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回味不尽的美的因素它包括情、理、意、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风格的特征与形态有哪些特征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
形态有:简约与繁丰,所谓简约是力求语词简洁扼要的风格形态;繁丰则相反。
刚健与柔婉,刚健是刚强、雄伟的风格形态,柔婉则是柔和和优美的风格形态。
平淡与绚烂,绚丽力求富丽,用词华美。
平淡则相反。
疏放与谨严,谨严是指从头到尾严严谨谨。
疏放则循乎自然。
7、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时代性也称为时代风格,它是民族风格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历时性的形态,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因此,在同一时代作家作品中,又必然带有某种共同的为该时代所特有的思想情调和艺术特色。
这种文学时代的风格,,一般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表现在作品题材的时代特色上。
其次,表现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上。
再次,反映在作品形式的时代特色上。
8、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民族风格是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意义上所显示出来的作家所属民族的特色,是作家所隶属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打在文学作品上的印记。
因为任何作家都是属于一定民族,并在一定民族的生活土壤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他不仅从民族的生活里提取创作是题材,而且这种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特点,必然会反映到作家的审美意识中,制约着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对题材的提炼和加工、以及对表现手法的选择的运用,并通过作家的创作活动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使得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无不打上本民族的印记。
这就使得民族性不仅成了文学、甚至一切精神产品的最基本的特征。
文学作品与作家所属的民族的关系也是这样。
这样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
辨析1、一个时代或社会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其文学的发展,二者是一致的这是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现象。
马克思在谈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决定作用的同时曾特别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其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指文学的某些艺术形式(种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成就,不仅不是后世所能超越,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而走向衰落。
这就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2、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
没有文学创造也就没有文学创造的主体。
然而,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的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作家一开始就从属与资本),那么,他就是“自身的丧失”,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
我们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3、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是真正的作品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作品,而只能被称为“第一文本”。
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而存在。
“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论述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观(书P358)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的整体掌握程度,重点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
要求学生从这两个方面具体阐述并且要特别把握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辩证的统一关系。
2、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书P314)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程度,这是有一定理论性的论述题,要强调说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文学消费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书P57)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