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 组》。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文章为我 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 3 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 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 这 3 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 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 3 个片段是人物 描写的经典。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 3 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和文章的写作方 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
1 / 24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 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1、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本文的三个人物来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激起阅读的 兴趣,是我们语文课要追求的。 所以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触摸作品中的人物,触动他 们读书的欲望。 2、在学习中总结学法。 这是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小异,采用同种教学方 法会显得重复枯燥,同时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实 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导学,尝试自学,合作研读三个环节,引 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分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儒林外史》、 《红楼梦》三部作品的认识,初步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
2 / 24

的性格。 第二课时,从片断入手,具体感受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本课时我分四步进行。 一导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出示自学提示①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小嘎子的特点?请画出
相关的句子。 ②小胖墩也是个拦路摔跤的惯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③读一
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先重点指导 小嘎子的句子有 ⑴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
不跟他一叉一搂。 小嘎子机警敏捷,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蛮干。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
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猴儿似的"充分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 "总想使巧招"说明小嘎子在比赛中肯动脑筋,不硬拼。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嘎子输在身材,力气不如小胖墩儿。 ⑵让学生带着体会后的这种感情读好这几句话。 小胖墩的句子
3 / 24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定,硬是扳不运输 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确实不赖,占了身体优势,并不像外貌 所表现的"傻大憨粗" 4、学习写作方法 我说同学们,这只是一个片段,然而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深 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再读一读片段,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样描写的。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刻画,用词准确生动。 板书动作 5、总结学习方法 让学生归纳一下刚才学习这个片段的方法我和学生归纳总结出三个 步骤一读片段找句子,二读句子谈感受,三读片段悟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或是学生间的交流代替 个体的感悟,因此,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教师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 】 二自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1、让学生运用以上三步骤方法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断。 2、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 让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
4 / 24

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伸着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的严监生看见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又不能说话,
只得伸着两个指头,挣扎着不愿断气,细节描写使人们岁这个吝啬鬼的形 象过目不忘。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严监生"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不是因为几年未曾见面的亲人,而是不放心两茎灯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作者对任务的刻画细致入微,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这里着墨不多,但却是前文层层设置悬念的揭晓,又对守财奴临死 前的担忧做了绝妙的映衬。 】 3、再读片段,学习方法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 表现夸张放大,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不愿断气,进行细致刻画。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如一声不倒一声、伸着两个指头、两眼睁得滴 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登时断了气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语言简练但 又极富表现力。 板书神态
5 / 24

【在上节课老师逐步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的尝试,实 现了由扶到半放。
回顾学习方法一环,要让学生明确步骤及目的,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效。 】 三合作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通过前两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三步走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⑴外貌描写—俗气、狡黠板书外貌 2 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⑶动作描写—圆滑 【学生在实践总结与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检验教学 效果;指导到位、组织有序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在全班交 流的环节中,教师相机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的内涵。 】 四整体感知,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你们会 用什么词?交流后板书可爱、可笑、可怕 2、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 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3、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
6 / 24

点拨。 点拨的要点 1 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 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
单的"狡猾" 2 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如严监生临死前身处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
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从整体入手,从片段分析,再回归整体,对写作方法来一个总结,
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 的知识网,会学以致用,实现对写作方法的借鉴。
】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打电话》是人教社国标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 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 其内。 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 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 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 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
7 / 24

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 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 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 二、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 要意义。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 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 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 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
8 / 24

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 的理解。
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 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 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 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 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 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 引人发笑的地方。
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 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 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 我姓啰,我叫啰嗦。 "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 形式来体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 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 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
9 / 24

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 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 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 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 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 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 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 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 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 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 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 分的准备。 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 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 指名两三组表演。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
10 / 24

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 的表演。
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 术牵手了。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 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 么呢? 2 揭题打电话。 3 谈打电话。 1 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 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 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 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 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 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
11 / 24

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 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正音。 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 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 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 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 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 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 甲不知道你猜猜。 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 呃,猜不着我告诉你。 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 甲我正找你呢。 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
12 / 24

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 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 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 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 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 漓尽致。 3 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 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 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 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 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13 / 24

3 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 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 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 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 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三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牧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丰富学生的语 言,发展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 今天我将以浅薄而又真诚的见解,谈谈我对《牧童》这一课的教学构 想。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 计""说教学预期和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诗。 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14 / 24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 洞宾。
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 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 下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 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 精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诗通俗易懂,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 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 往。 "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 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
15 / 24

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还 不能深刻地体会到。
虽然本节课学生只能经过二十分钟的预习,而且手中无任何工具书, 但因为本诗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浅显,所以在课上,我淡化了对诗意的讲解, 直指重难点。
从今天的课堂来看,学生抓关键词语的能力还不够,品词析句能力也 有些欠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 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 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在下 面的教学过程中将作详细阐述。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音乐引入,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悠扬的笛子独奏《小放牛》,让学生欣赏。 随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由以前学过的古诗《所见》引出课题《牧 童》,并板书。 这样的安排,简洁明快,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 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笛声所特有的美感,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
16 / 24

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 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 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重点读写"蓑"字,突破读写的难点。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
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
大意。 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 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懂诗意,还要想象画面。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 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
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 三抓重点词,悟诗中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
悟诗中情境。
17 / 24

1、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 诗中一个"横"字、一个"弄"字、一个"卧"字,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 在品读第一二句诗时,我抓住一个"铺"字,引导学生感受原野的碧绿、 茂盛,有一个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平坦,可以说是超出我预期的课堂生成的 意外之喜;聚焦一个"弄"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乐器的经历换位思考, 感受牧童弄笛的轻松、自在;品味数词"六七里""三四声",感受原野的辽阔 和笛声的悠长。 学生在品味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趣,用心灵捕捉了诗的意 象和境界,慢慢地将古诗读胖读厚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通过对字词的品析,自然无痕地引导学生入情入 境地朗读;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 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读可谓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第三四句诗意思比较浅显,加上配有课文插图,学生感悟画面不是难 点。 我从"卧"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会怎么卧?他为什么不脱蓑衣就" 卧"?这样,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以上的教学设计,我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 通过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 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2、跳出这首诗,以一带三,感受"牧童"情怀。
18 / 24

站在一首诗的角度,看中国人的"牧童"情结,显得比较单薄。 怎样把诗读透读厚,我选择了拓展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共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拓展性阅读 第一方面是学习诗的前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之后, 第一次引入栖蟾《牧童》中的前四句,同样感受牧童所在环境的美好和那 份自在;——这次读是以主带次地读。 第二方面学习"笛弄晚风三四声"时,为了理解"笛弄"的内在含义,我 补充了雷震《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让学生感受到牧童吹笛的自得其乐;在学习了"不脱蓑衣卧月明"以后, 再次补充栖蟾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的牧童"何人 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的自由洒脱——这是诗间互补地读。 第三方面最后完整地呈现栖蟾的《牧童》,雷震的《村晚》和课前提 到的袁枚的《所见》,学生通过诵读积累同题材的古诗。 ——这是将诗揉合在了一起,以点带面地读。 这些诗句的拓展性阅读不是平行式的,更不是简单的叠加式的,而是 通过以主带次,以点带面的形式实现了诗句、诗意、诗境等方面的比照, 从而达到了古诗间的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 四、探诗中人,品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 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 层次的深入。
19 / 24

自然,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 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引入诗人吕岩的资料,先由八仙过 海的传说,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然后由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人境遇, 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我本来还预设将中国古诗词中的牧童情结作一点提示,因为时间关系, 这个环节就省略了。 五、说板书设计 牧 童 蓑 铺 自由 弄 自在 文化 卧 悠闲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自由自在、悠闲"二词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 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 最后想稍微挖掘一下古诗背后的深意,因为时间关系,只点到为止, 未完成既定板书设计。
20 / 2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