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样本

合集下载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生产中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稳定运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石门揭煤防突是一种常用的防护措施。

以下将阐述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及石门揭煤防突的范本。

一、煤与瓦斯突出预防措施1. 加强瓦斯监测与通风控制: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应持续不断地进行瓦斯监测,及时掌握矿井内部瓦斯浓度的变化情况。

在遇到瓦斯浓度超标的情况下,应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的瓦斯浓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矿井巷道的支护工作是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

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应合理选用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提高巷道的稳定性。

同时,巷道支护工作不仅要注重表面支护,还要加强底煤支护,防止煤与瓦斯突出。

3. 加强煤层掘进与回采技术: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层开采技术密切相关。

应采用合理的掘进和回采技术,降低煤层的应力集中,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概率。

同时,应严格控制掘进速度,适当增加采动面的支护密度,保持煤层的稳定性。

4. 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预警与应急救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前往往存在一定的预兆,可以通过瓦斯涌出量、煤尘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来判断突出的可能性。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突出的预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急救援,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石门揭煤防突范本石门揭煤防突是煤与瓦斯突出防控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在煤巷的掘进工作面上设置石门,实现煤与瓦斯的隔离和锁定,以减少突出灾害的发生。

石门揭煤防突一般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 巷道准备工作:在进行石门揭煤防突之前,首先要对煤巷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清除巷道内的煤尘和杂物、加固巷道支护、完善通风系统等,确保巷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石门设置:选择合适的位置,在煤巷的掘进工作面上设置石门。

石门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够有效地隔离煤与瓦斯。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范本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常见的一种危险灾害,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以及石门揭煤防突的范本。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1. 做好瓦斯涌出预测和监测:通过瓦斯涌出的预测和监测,及时掌握瓦斯涌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2. 做好煤层赋存条件的探测:对于煤层的赋存条件,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煤层中的裂隙、断层等情况进行探测。

了解煤层条件,有利于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3. 合理设计和实施支护措施:根据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和煤层的赋存条件,合理设计和实施矿井的支护措施,增强矿井的稳定性,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

4. 加强瓦斯抽放和瓦斯治理:采用合理的瓦斯抽放和瓦斯治理措施,有效降低矿井中瓦斯的浓度,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5. 做好检修和维护工作:加强煤矿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矿井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

二、石门揭煤防突范本1. 石门揭煤防突的目的: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和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石门揭煤的措施,防止因煤与瓦斯突出而导致的事故。

2. 石门揭煤的时机:石门揭煤的时机通常是在煤与瓦斯突出风险较大的时刻,例如矿井开拓的初期、煤柱逐渐减小、煤层部分或全部断裂或变形等情况。

3. 石门揭煤的范围和方法: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石门揭煤范围和方法。

一般来说,石门揭煤的范围应覆盖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发生区域,包括已知的煤与瓦斯突出风险区域和潜在的突出风险区域。

揭煤的方法包括揭顶揭煤、揭门梁揭煤、揭边柱揭煤等。

4. 石门揭煤的作业步骤:石门揭煤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组织人员和设备:确定石门揭煤的负责人,组织合适的人员和设备参与作业。

2)制定作业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石门揭煤的作业方案,明确作业范围和方法。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

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主斜井掘进工作面石门揭煤措施一、主斜井揭煤情况说明(一)石门揭煤概况1、主斜井掘进作业点位于回风井及副斜井之间,北至煤矿办公大楼煤柱,西到断层,南以副斜井煤柱为界,设计长度为310米。

2、主井井口标高1670m,斜井按-15倾角,在煤系地层中穿层布置。

担负煤炭的运输、进风、行人、铺设管线等任务,掘进断面11m2,净断面9.4m2,采纳半园拱形断面,砌碹或锚喷支护;3、主斜井掘进作业估计穿过煤层分别为:井口距煤5斜距60米、煤12斜距90米、煤19斜距130米、煤20斜距195米。

掘进工作面掘至每层煤发线距离距5m时做防突措施。

(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岩性特征依据煤矿井下观测和钻探岩芯资料:煤层顶板完好,底板无明显的泥化现象。

其稳定性为稳定至较稳定。

5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按10m 统计,顶部0.5m为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较坚硬,致密、较稳固。

12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夹菱铁矿薄层,不稳定,易垮落;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薄煤层、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有泥化、底鼓现象。

19号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不稳固,易垮落;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煤层组成,稳固性较差,有泥化、底鼓现象。

20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较稳固;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及薄煤,稳固性较差。

图1煤层结构表示图估计井筒穿过煤层4层,编号为5、12、19、20。

其一般特征见表。

(二)煤层瓦斯赋存情况1、瓦斯根本参数测定煤矿瓦斯根本参数测定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在打钻过程中曾显现卡钻、顶钻、抱钻、等瓦斯动力现象。

2、接近矿井情况煤矿井田内断层较发育,易于产生较多的吸附瓦斯,并且岩浆冷却后成为煤层顶板,阻隔了瓦斯的逸出,煤层瓦斯含量较大,煤层牢固性系数(f)普遍很小;煤矿邻近矿(恩盛煤矿、东渔煤矿)在生产中未显现过煤与瓦斯突出或瓦斯涌显现象。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范本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范本

XX投资有限公司XX煤矿XX石门揭过XX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揭煤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编制:编制日期: 2017年7月25日审批单位签字:掘井队: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通防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机电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矿长:年月日会审栏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会审意见: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7)一、工程位臵及周围开采基本情况 (7)二、煤层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8)三、瓦斯地质概况 (8)四、巷道施工参数 (8)第二章通风系统及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 (9)一、揭过煤期间需要风量计算及风机选型 (9)1、风量计算 (9)2、风机选型 (10)3、风速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通风方式及通风路线 (10)三、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构建和安全技术措施 (10)1、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构建 (10)2、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安全技术措施 (11)第三章揭煤作业程序 (11)第四章控制煤层层位的措施 (13)第五章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预测) (14)第六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区域防突措施) (14)第七章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及验证 (15)一、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5)二、区域防突措施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补充防突措施 (17)第九章安全防护措施 (18)一、压风自救 (19)二、防突反向风门的管理措施 (19)三、远距离爆破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9)1、起爆地点 (19)2、停送电、撤人、设岗 (20)3、突出预兆 (21)4、避灾路线 (21)四、隔离式自救器使用要求 (21)第十章爆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23)一、爆破设计 (23)二、打眼、装药、放炮作业 (24)三、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24)第十一章加强揭过煤段巷道支护的措施 (25)第十二章组织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26)一、揭煤组织措施 (26)1、成立揭煤领导小组 (26)2、揭煤时各岗位职责 (26)二、瓦斯管理措施 (28)1、加强工作面通风 (28)2、加强瓦斯检查 (29)3、加强瓦斯监控 (30)三、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30)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与管理措施 (30)五、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32)六、防灭火管理措施 (32)七、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32)八、本设计附图 (30)xx石门揭过xx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前言:为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管理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定》(2010年版)、《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26—200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等以及xx矿xx石门有关资料,特编制xx石门揭过xx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组织措施。

石门揭煤防突措施图解

石门揭煤防突措施图解
2
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分析
距煤层法距不小于10m处 (地质构造带20m)
控制层位钻孔

正常掘进距煤层法距不小于7m处

突出危险性预测




深部
施工排放钻孔
流 浅部 程
少量排放孔
防突效果检验
有效
无效
补充排放钻孔
煤层加固措施
正常掘进距煤层法距不小于1.5m处
安全防护措施
远距离放炮揭穿(开)煤层
穿过煤层进入底板岩层距煤层法距23m以上
3个预测钻孔
预测方法:综合指标法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 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16
10.石门揭煤局部防突措施
第八十一条 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包括预抽 瓦斯、排放钻孔、水力冲孔、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或 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措施。
立井揭煤工作面可以选用前款规定中除水力冲孔以外的各项措 施。
金属骨架、煤体固化措施,应当在采用了其他防突措施并检验 有效后方可在揭开煤层前实施。斜井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应当 参考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进行。
(三)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 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 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 2m的范围;
10
抽采钻孔见煤点
检验孔

石 门 揭 煤
域 措 施 效 果 检
钻 孔 布 置 图
21
石门揭煤程序示意图
远距离爆破 最后验证
局部防突措施 预测、检验
探煤
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效果检验
22
23
21
20

石门揭煤的防突措施

石门揭煤的防突措施

石门揭煤的防突措施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石门揭煤是一种常用的矿井开采方式。

然而,石门揭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突措施来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

本文将对石门揭煤的防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石门揭煤是一种特殊的采煤方法,在开采过程中,矿工要穿过一道被称为“石门”的顶板岩层。

这个石门岩层通常比较厚,强度也较高,因此防控突如其来的岩爆是石门揭煤中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为了防止岩爆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1.合理的支护设计:在开采过程中,对石门岩层进行合理的预支护和后期支护设计。

预支护可以采用顶板定型、梁架支护等方法,有效地改善岩层的稳定性。

后期支护可以采用液压支柱、支架等方式,增强矿井的整体稳定性。

2.强化对岩爆危险区域的监测:通过安装地面监测设备和现场监测设备,对岩爆易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危险信号,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3.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防护意识的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

矿工要熟悉岩爆危险区域的特点,了解岩层的变化情况,并学会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工具。

4.疏导气体:石门揭煤过程中,煤炭中的瓦斯和煤尘往往会积累在矿井中,增加了岩爆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在揭煤之前要进行有效的瓦斯抽放和煤尘处理,减少气体的积聚,降低爆炸和火灾的风险。

5.岩层注浆:岩爆易发区域的岩层可以进行注浆处理,增强岩层的强度并提高稳定性。

注浆材料可以选择高效的岩层固化剂,确保注浆效果。

6.高效通风系统:矿井的通风系统是防突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要保证矿井中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给,降低爆炸和窒息事故的发生风险。

除了以上措施,还应加强矿井巡查和监理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的维护。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煤区域和矿井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更为细致和全面的防突措施。

此外,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防突技术研究和安全管理工作,致力于提升矿井的安全性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

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

距煤层7m 距煤层
距煤层5m 距煤层
抽瓦斯钻孔、水力冲孔、水 抽瓦斯钻孔、水力冲孔、 力冲刷. 力冲刷.
距煤层 5m~2m
连续突出危险性预测及措 施效果检验, 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 掘进至最小安全岩柱处
①施工金属骨架; 施工金属骨架; 固化煤体、煤层注水; ②固化煤体、煤层注水; ③远距爆破等安全防护措施
揭穿煤层
穿煤后30m范围 范围 穿煤后
石门30m 石门30m范围的煤层巷道 30m范围的煤层巷道 掘进须加强支护, 掘进须加强支护,严格执 行防突措施
1
石门揭煤区 域防突措施
倾向控 制范围
≥5米
12 6m m
≥5米
急倾斜煤层石 门揭煤区域措 施控制范围
48°
倾向控 制范围
≥ 5米
12m
12 m
距煤层10m 距煤层10m
地质构造复杂,岩 地质构造复杂, 层破碎法距20m 20m外 层破碎法距20m外
探清工作面前方煤层赋存、 探清工作面前方煤层赋存、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及石门与煤层 的相对位置 采取区域防突措施:预抽 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瓦斯钻孔. 瓦斯钻孔. ①区域措施验证; 区域措施验证; 实施边探边掘; ②实施边探边掘; 采取局部防突措施。 ③采取局部防突措施。预
≥ 5米
缓倾斜煤层石 门揭煤区域措 施控制范围
20°
7m
控制层位钻孔
立井揭煤探测钻 孔布置俯视图
8米
立井揭煤区域防 突措施预抽钻孔 布置俯视图
2
石门揭煤局部 防突措施
石门及斜井揭煤 局部防突措施布置示意图
≥5m ≥5m
≥5m
突出 煤层
突出 煤层 排放钻孔
≥3m 石门 石门揭煤局部防突措施 倾向控制范围示意图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模版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模版

煤与瓦斯突出预防及石门揭煤防突模版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矿井灾害,其危害性较大。

为了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矿井安全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同时,矿井内部设备的安全性也是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并提供石门揭煤防突的模版。

1. 确保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疏导瓦斯。

定期检查瓦斯抽放设备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瓦斯抽放管道的管理,确保井下瓦斯能够顺利疏导出去。

2. 严格控制煤层的掘进速度,避免过度开采煤层。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合理规划掘进工作面的数量和布局,控制开采速度,避免过度开采引发突出。

3. 加强对井下矿压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预警。

建立完善的矿压监测系统,对井下的矿压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通过对矿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预测矿压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

4.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合理规划巷道支护方案,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

及时对受到压力的巷道进行加固和修复,防止瓦斯和煤层突出对巷道的破坏。

5. 提高瓦斯抽放井的抽放能力。

根据井下矿井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瓦斯抽放井,并加大瓦斯抽放井的抽放能力。

6.加强对瓦斯浓度的监测,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严禁瓦斯浓度超限的作业。

7. 增加瓦斯抽放井的密度,提高瓦斯抽放能力。

在煤层的压力较大的区域,增加瓦斯抽放井的密度,加大瓦斯抽放的能力。

8.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

通过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宣传册子等方式,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防范意识。

9. 定期组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演练。

通过定期组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演练,增强矿工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石门揭煤防突模版:1. 应由负责巷道支护工作的人员进行揭煤作业,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斜井石门揭煤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我属高瓦斯矿井, 尚未进行××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按突出矿井管理。

主斜井掘进从石门揭露××煤层时, 为保证主斜井石门安全揭煤, 特制定如下安全措施:一、区域防突措施( 一)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严格落实区域防突措施先行,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抽, 消除突出危险性。

1、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主斜井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斜井)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 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 。

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 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 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 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 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结合现有条件, 在主斜井中巷道两侧( 距离掘进工作面5m外) 各布置抽放钻场。

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抽放钻场: 至少布置2个钻场1#、 2#, 钻场深度3.5m×钻场宽度3.5m×钻场高度2m。

钻孔见煤终孔间距按4~5m 设计。

钻场1#具体设计35个钻孔; 钻场2#具体设计28个钻孔。

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见附图1 主斜井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钻孔平面示意图、附图2 主斜井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钻孔平面放大示意图、附图3 主斜井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钻孔终孔平面示意图、附图4 主斜井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钻孔剖面示意图。

2、区域预测或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 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 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其中, 在采用残余瓦斯压力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含立、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³/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否则, 即为突出危险区, 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斜井)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至少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 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 而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

附图5: 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测试点布置示意图。

( 2) 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含立、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能够参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三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期间还应当观察、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它突出预兆。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 在石门工作面距所揭煤层最小垂距5m时, 至少打3个钻孔( 不能利用探煤钻孔作预测钻孔) , 在其钻进煤层时, 用1~3mm的筛子分钻屑, 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值。

测定时, 应考虑不同钻进工艺条件下的排渣速度。

各煤层石门揭煤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 在确定前可暂按附表1中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附表1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表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临界值, 而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 则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否则, 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3、区域验证( 1) 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的区域验证, 应当采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七十一条所列的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预测。

( 2) 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业。

但若为采掘工作面在该区域进行的首次区域验证时, 采掘前还应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 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 3) 所有突出煤层外的掘进巷道( 包括钻场等) 距离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小于10m时( 在地质构造破坏带为小于20m时) , 必须边探边掘, 确保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5m。

( 二)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即”四位一体”的防治突出措施包括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

1、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石门揭开煤层前, 本措施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为: 在石门工作面距所揭煤层最小垂距5m时, 打至少两个、直径为75mm的预测钻孔( 不能利用探煤钻孔作预测钻孔) , 在其钻进煤层时, 用1~3mm的筛子分钻屑, 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值。

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临界值, 以矿上实测数据为准。

当前, 矿上无实测数据,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提供的数据, 参照附表2所列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当指标超过下表中的任一临界值指标时, 该石门工作面就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附表2 用钻屑解吸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表石门、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 m( 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 应适当加大法向距离) 前进行。

在经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可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 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若经验证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 否则, 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

当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 直到经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2、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在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 必须打钻孔控制煤层层位、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预测石门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为:○1在石门工作面掘至煤层10m( 垂距) 之前, 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 底) 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 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准确掌握煤层层位、厚度、倾角变化等情况;○2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5m( 垂距) 以外, 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的测压( 预测) 钻孔, 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3为了防止误穿煤层, 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m时, 在石门工作面顶( 底) 部两侧补打3个小直径( 42mm) 超前钻孔, 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2m;○4石门揭煤工作面与煤层之间必须保持不小于2m的岩柱。

见附图4-1 石门揭煤前探钻孔布置示意图。

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可采用抽放瓦斯、排放钻孔、金属骨架等措施。

设计结合该矿区域性预抽煤层瓦斯情况, 在施工接近煤层时, 首先安排对石门揭煤位置进行抽放, 经抽放工作面仍未消突时, 再实施排放钻孔防突措施。

控制范围必须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8m以上( 底部或下帮为5m以上) , 钻孔必须穿透煤层顶( 底) 板0.5m以上。

增加采用钻孔排放瓦斯措施时, 排放钻孔的布置要求为:排放钻孔布置在石门周界外8m的煤层内, 排放钻孔直径为Φ75mm, 钻孔间距根据实测的有效排放半径确定, 当前, 矿井无实测有效排放半径数据, 孔底间距按2m考虑, 石门揭煤工作面排放钻孔布置见下图。

石门揭煤工作面排放钻孔布置图3、防突措施效果检验3.1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 应当根据经试验考察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

在确定前能够按照如下指标进行评判: 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指标进行检验,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残余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检验, 而且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否则, 即为突出危险区, 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也能够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含立、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 如果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附表2的临界值则为无突出危险区, 否则, 即为突出危险区, 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但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它明显突出预兆时, 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 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当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值进行检验时, 若任何一个检验测试点的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有突出危险的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时, 则此检验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即为突出危险区。

3.2对局部防突措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控制范围必须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第49条要求。

1) 在实施钻孔法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 分布在工作面各部位的检验钻孔应当布置于所在部位防突措施钻孔密度相对较小、孔间距相对较大的位置, 并远离周围的各防突措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各防突措施钻孔保持等距离。

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带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检验钻孔。

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必须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1) 检查所实施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满足有关的规章、标准等, 并了解、收集工作面及实施措施的相关情况、突出预兆等(包括喷孔、卡钻等), 作为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的内容之一, 用于综合分析、判断;( 2) 各检验指标的测定情况及主要数据。

对石门和其它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 应当选择《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71条所列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但所有用钻孔方式检验的方法中检验孔数均不得少于5个, 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和两侧。

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该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 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 则措施有效; 反之, 判定为措施无效。

4、防治突出的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