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原因及预防

糖尿病的原因及预防
糖尿病的原因及预防

糖尿病的原因及预防

糖尿病的原因

通常疾病的出现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糖尿病更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许多人患上了糖尿病,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案例,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防范糖尿病,就必须要知道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下面就让妈网百科来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1、遗传因素

平时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遗传的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显突出。如果夫妻两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所生下来的孩子有一半机会是会患上糖尿病的。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虽然小孩不一定会得糖尿病,但是会成为糖尿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所生孩子的患病率也会相对较大的。

2、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外,糖尿病发病原因就是来自于病人平时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轻时的操劳过度,导致机能受损,或是先天的不足后天又失去平衡,或者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的人等,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干扰到了心脏、肾脏、肺脏、肝脏和血管障碍等。这些因素致使胰腺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不足,这种现象都会产生糖尿病的得病机会。

糖尿病的症状

相信在大家的意识中,应该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比较了解,但是事实上很多患者的这些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一些患者往往是在体检,住院或者其他症状就医时才发自己的了糖尿病,其实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很多的蛛丝马迹,只要留心注意,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还是有迹可循的。以下是妈网百科为大家总结的患有糖尿病的一些症状。

1、伤口的愈合能力下降

由于局部循环和代谢障碍,导致糖尿病人的伤口比普通人难长好。特别是糖尿病人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恢复不佳,清洁伤口反复感染,经常变成难以愈合的溃疡,尤其在四肢部分容易出现。

2、眼皮会变得下垂

糖尿病导致动脉硬化,造成供应动眼神经的小血管缺血而引起眼皮下掉。

3、尿液变得粘稠

排些后如果尿点迸到便池外,脚踩上会有黏黏的感觉。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里含有糖分

4、没精神,整天打鼾

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报告,常打呼噜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而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时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面红如关公

据介绍,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但有人调查过千例隐匿性糖尿病病人,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颜面色泽较红,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面色发红。 ...

糖尿病的危害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的食物加工越来越精细,谁知却导致饮食结构趋于非合理化。这种高水平的生活也催生了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且数量正以每天至少增加3000的速度不断刷新。相信大家对于糖尿病会带来什么危害还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是妈网百科总结的一些糖尿病会带来的危害。

1、肾脏功能受到影响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2、心脑血管受到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并发症。这一类危害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

3、周围血管难逃厄运

-糖尿病中医保健健康讲座

糖尿病中医保健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 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 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 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食疗药膳方为: 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 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 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 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糖尿病保健操

糖尿病保健操 食疗和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糖尿病保健操是专为糖尿病人设计的强身康复操,是运动与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成果。她是针对糖尿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部位和病理特点系统设计的。对于恢复胰岛功能,全面控制多种代谢紊乱,有效防治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做操前的准备 第一节:补脑运动——防治和康复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及颈椎病。 正立,闭目,头部做前低后仰运动。 头前低头后仰头再前低头再后仰 第二节:开心运动——防治和康复糖尿病心脏合并症。 正立。曲臂阔胸、伸臂上举、曲臂阔胸、伸臂后甩,4拍交替。 双臂向后阔胸伸臂上举再阔胸伸臂后甩 第三节:壮肾运动——防治和康复糖尿病肾脏并发症。 正立。曲臂转腰,先左转后右转。 曲臂左转腰曲臂右转腰再左转腰再右转腰 第四节:护足运动——防治和康复糖尿病足部并发症。 正立。举手、投足、扶膝下蹲、起立交替。 双手投足扶膝下蹲起立 第五节:踢腿运动——防治和康复糖尿病腿部并发症,增加葡萄糖利用。 正立,双手掐腰。左前踢、右前踢、左侧踢、右侧踢,4拍交替。 左腿前踢右腿前踢左腿侧踢右腿侧踢 第六节:按胰腧——减轻胰岛负担,修复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储备。 体位:放松站立成小马步。 取穴:在压豆处。 按摩方法:两人配合交替做。一人在前,闭目,意守丹田,另一人在其后,用食指与中指分开,分别指到前一人的后背压豆处按摩。 第七节:摩太阳——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预防和康复糖尿病中枢神经并发症。 体位:正立,闭目 取穴:太阳穴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向太阳穴处。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同时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前后方向交替。 第八节:揉睛明——明目养眼,有效防治和康复糖尿病眼部病变。 体位:正立,闭目。 取穴:穴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母指指肚顶住穴位,双手同时轻轻按摩。 第九节:点丝竹——清爽头目,防治糖尿病视神经和面神经合并症。 体位:正立,闭目。 取穴:穴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母指指肚顶住穴位,双手同时轻轻按摩。 第十节:揉风池——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风、脑神经合并症。 体位:正立,闭目。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肚顶住穴位,双手同时轻轻按摩。

糖尿病的日常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预防与日常保健 组织人: 对于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是因为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越发地具有普遍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预防糖尿病呢?再有,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人,又该怎么办呢?这里有几个原则: 第一,饮食要坚持少荤多素的原则。在糖尿病初期,病人应该多以黄豆等豆类食品为主。 第二,患病之后,要少懒多动。多运动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脾主运化,也就是干活的,如果你不让脾干活了,反而对它的损伤更大。所以患糖尿病的初始阶段不要太在意指标,要在生活当中注意锻炼,吃好睡好,这样情况就会很容易改善。 第三,补脾阳和肾阳。从中医理论上讲,脾的功能之一就是主肌肉、主统血。因此,治糖尿病一定要补脾阳和肾阳。补脾的运化功能就是让这个丫鬟重新好好去工作,而不是补脾阴,这个要特别注意区别。 第四,灸法可以治愈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可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因为灸关元穴可助脾阳,并能让命门火动起来;灸中脘穴可治脾胃,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往往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在患上糖尿病以后,一定要做好糖尿病保健工作,这对于患者病情康复有利,可以有

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糖尿病保健的几点知识:糖尿病保健一、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以后,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不能因为症状不明显就不检查。糖尿病必须坚持定期体检,要特别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不但有助于了解自身病情,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自身病情有帮助。 糖尿病保健二、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的进行血糖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从患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一般而言,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越好。 糖尿病保健三:不能忽视药物引发的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不要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不要用药过猛,给糖尿病患者身体带来伤害。 糖尿病保健四:关注体重。做好糖尿病保健工作,一定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如果出现了肥胖现象就要重视。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超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不利。 糖尿病保健有关知识就是这样。专家提醒,糖尿病发生以后,患者只有积极做好糖尿病保健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有帮助。

糖尿病预防知识

若单是空腹血糖超过正常值,还不能单凭这一项结果来判断是否糖尿病,还需要完善其他相关检查,例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等。 糖尿病主要是看血糖,而不是尿糖。近期一定要低糖饮食,淀粉类,含糖高的食物不能吃。乏力,困的症状不一定是糖尿病导致的 诊断糖尿病要看你所测得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的两小时的血糖值。 血糖不正常,关键要看是何时的不正常。血糖不正常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下降。 血糖:空腹正常血糖值为3.9-6.1。如果空腹血糖高于7.1,不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可做OGTT(口服糖耐量实验)实验或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确诊看是否为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

多一少”症状。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受损;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饮食和运动可以预防糖尿病,对于血糖的控制也非常有益。但是如果真的确诊为糖尿病,只考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不行的。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很多,参考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5314278396.html,/view/923.htm#5 网址的信息非常具体。 上面有关于怎样测血糖值,以及具体的参考值。因为是表格形式,这里不方面黏贴。请参考。

预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18第(六)期 XXXX卫生室 2018年xx月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预防糖尿病,提高身体素质,XXXX 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预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计划

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X卫生室举办预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什么是糖尿病? 2、那些人易患糖尿病。 3、如果诊断糖尿病。 4、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5、糖尿病的治疗 6、糖尿病的预防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X卫生室 xxx年x月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预防糖尿病,提高身体素质,XXXX 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预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X卫生室举办预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什么是糖尿病? 2、那些人易患糖尿病。 3、如果诊断糖尿病。 4、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5、糖尿病的治疗 6、糖尿病的预防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X卫生室 xxx年x月x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 预防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习题以及答案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习题 1、(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正确答案:B 2、(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正确答案:ABCDE 3、(单选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主要管理对象为: A.1型糖尿病患者 B.≥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 C.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 D.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B 4、(单选题)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是: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血糖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按摩理疗、血糖监测 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按摩理疗、教育及心理治疗 D.健康教育及心理改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正确答案:D 5、(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检测前应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C.采血部位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 D.便携性血糖仪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校准正确答案:B 6、(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 Kg/m2: A.≥28 B.18.5-23.9 C.24.0-27.9 D.17.0-18.5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糖尿病确诊方法是: A.血浆胰岛素水平测定 B.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C.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D.血浆C肽水平测定正确答案:B 8、(单选题)以下关于随机血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血糖是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B.可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 C.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可诊断糖尿病 D.也可用来了解患者目前血糖控制情况正确答案:B 9、(多选题)下面关于糖尿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陷 B.病程久了一定会发生并发症 C.一定有“三多一少”症状 D.以高血糖为特征 E.一定超重或肥胖正确答案:AD 10、(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A.身高 B.体重 C.BMI D.腰围 E.足背动脉搏动正确答案:ABCDE 11、(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A.空腹血糖5.8mmol/L,OGTT2h血糖7.6mmol/L B.空腹血糖6.5mmol/L,OGTT2h血糖10.6mmol/L C.空腹血糖5.6mmol/L,OGTT2h血糖12.2mmol/L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正确答案:D 12、(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A.葡萄糖耐量减低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C.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正确答案:B 13、(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A.5.0-7.0 B.3.9-6.1 C.2.0-3.6 D.6.1-8.0 正确答案:B 14、(多选题)以下属于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的是: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妊娠期糖尿病 D.特殊类型糖尿病 E.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正确答案:ABCD 15、(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最新版本

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讲座小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村卫生所于2017年10月2日我村为广大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但是,有50 %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了需要要注意几点: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测定血糖; 二、坚持吃药,不能断断续续;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多做运动,保持新陈代谢畅通。五、更改糖尿病药物的剂量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严

防低血糖或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普及与掌握糖尿病预防知识,起到了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们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天的讲座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为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确保良好的健康习惯,促进良好的心态,我们会定期进行类似的讲座活动,将更多有益的知识传播给村民。 **卫生所 2017年10月2日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

糖尿病防治知识试题(二)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2分) 1、通过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2、糖耐量受损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3、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基本因素()。 4、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5、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重要防治方法,而药物则是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方法()。 6、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并随病情的进展而不断调整的管理过程()。 7、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病保健食品或药品,一部分含有降糖药或激素,长期服用对糖尿病有好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应多吃糖尿病保健食品()。 8、糖尿病管理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其管理和教育应是连续和全面的()。 9、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0、1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保护残存的胰岛B细胞功能()。 11、糖尿病的筛查首先要进行检测胰岛素和C肽()。 1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个体化()。 13、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统一化()。 14、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主要由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来完成()。

15、糖尿病三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主要在一级医院完成;二级预防在二级医院完成;三级预防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完成()。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 1、中国人糖耐量受损每年有约()转化为糖尿病患者。 A:5%;B:10%;C:15%;D:20%。 2、糖尿病的筛查主要是针对()。 A:1型糖尿病;B:2型糖尿病;C:妊娠糖尿病;D:特殊类型糖尿病。 3、通过筛查检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约有()。 A:30%;B:40%;C:50%;D:60%。 4、糖尿病筛查的重点人群不包括()。 A:儿童;B:≥45岁的人,体质指数≥24;C:空腹血糖受损;D:糖尿病的一级亲属或有巨大胎儿出生史的妇女。 5、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要利用医院的资源,而且要尽量利用()资源。 A:国际;B:国家;C:社会;D:家庭。 6、1型糖尿病的筛查主张()。 A:推荐筛查;B:推荐高危人群筛查;C:不推荐筛查;D:推荐儿童筛查。 7、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主要是在()完成。 A:医院;B:家庭;C:社区;D:专科医院。 8、糖尿病防治管理和教育最有效的形式是()。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保健(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保健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其病因多与禀赋不足、肾精亏损、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有关,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都是其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本病病位在肺、胃、肾三脏,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二、中医辨证治疗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炙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胭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1、针灸治疗:中国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 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2、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较为广泛,其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 3、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厚3—4mm,直径2cm 进行隔姜灸,以上数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合随证加减,每穴灸10—30 壮,隔天灸一次, 24 次为一个疗程,共2 个疗程。 四、中医养生保健 1、生活起居 (1)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富含盐和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及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务必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 我国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病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 ,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 1.6 亿,比 1991 年增加 7000 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 30.2% 、 24.7% 和 6.1% 。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通过服药治疗,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有 2976万,不接受治疗的患者竟有12048万。共有 1.5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失控。 如果不能将血压长期平稳的控制在正常值内,就会引发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严重危害生命和健康。 我国每年有 150万人死于因高血压病引起的中风。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糖尿病我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而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发布的14省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调查显示,在部分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水平已达到10%。糖尿病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控制,高血糖带来的微血管和大

血管并发症,将导致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卒中,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 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庭高血压病患者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 1、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必定发生高血压。 2、具有高血压副基因,这些人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则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素质还是很困难的。 体重因素 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前瞻性研究也证明,在一个时期内体重增长快的个体,其血压增长也快。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营养因素 近年来有关膳食结构与血压调节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多,而比较多的研究认为,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

(完整版)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它的特征表现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异常升高及尿中有尿糖。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病,糖尿病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防治糖尿病该从日常生活入手。 1.感染及预防许多Ⅰ型糖尿病在发病前都有明确的感染史。病毒感染引起胰岛炎症,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外,使部分潜伏糖尿病变成显性糖尿病,使轻型糖尿病变成重型糖尿病。积极防治各种感染,平时注意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增加体质,也要注意避免受凉受潮,过于劳累等因素造成抵抗力下降,易发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诊治,用抗病毒药或抗生素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加重。 2.肥胖与减肥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发病有明显关系,肥胖时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敏感性下降,导致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限制总热量摄入,吃高纤维素饮食;增加运动量,消耗多余的体脂。不要用减肥药来减肥。 3.脑力与体力活动的平衡。运动状态下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利用最活跃。还能改善胰岛素受体功能,降低血糖。许多糖尿病病人有精神压力超负荷的病史,如长期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思想压抑,或者精神打击等等。因此,脑力劳动为主的人要多参加体力活动,如散步、游泳、打拳等。工作后更要去放松身心,如听音乐、运动,作些园艺和书画的活动。

4.注意生活节奏,保持愉快心境。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都有生理规律性,如果不按时作息,工作强度和时间安排不顺应人体的生物钟,容易使器官功能紊乱。应注意保持愉悦的心境,学会为自己减压,有利于器官代谢和功能调节,改善胰岛细胞的供血和代谢分泌功能。 5.注意科学饮食,避免高糖负荷对胰岛细胞的损害。近几年糖尿病发病率增加与进食能量过高有很大关系。经常饱餐,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使胰岛细胞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发生糖尿病。科学研究已揭示,糖尿病人可能携带遗传基因,但如果注意科学工作生活可以不发病,否则发生糖尿病。也有一些父母无糖尿病的患者,因为饮食超负荷而发生糖尿病。平时应多吃粗粮、蔬菜等高纤维和低糖低热量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处方。 6.注意隐袭症状。①不明原因体重减轻;②经常疲乏无力;③皮肤瘙痒,反复出现皮肤疖、痈;④肢体溃疡不愈;⑤饥饿、出汗、手颤等症状,进食可好转;⑥男人阳痿;⑦年轻人早发动脉弱样硬化; ⑧视物不清,早发眼底病变;⑨呼吸道或泌尿道反复感染。 7.坚持治疗和监测血糖达标。糖尿病病人治疗不当会引发心脑血管病、肾病、眼病、骨关节病、神经系统病变等,因此要保证治疗后血糖达到理想范围,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用药,不要听偏方。定时检查血糖,每年复查重要器官功能和影像变化,做到合理调药,对胰岛素分泌低者及时应用注射胰岛素,有助于保护心脑肾器官。 糖尿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生活工作方式,防止重要脏器损害。

糖尿病的预防及养生保健

糖尿病的预防及养生保健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要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首先要知道糖尿病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就先说说糖尿病的成因。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 1、晚睡觉:睡眠不足与血糖控制失调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睡眠质量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不能排除这是造成2型糖尿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2、多吃: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身体肥胖,从而造成胰岛素长期、成年累月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体内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血糖也随之升高。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更多的是由于过食肥甘、过量吃大鱼大肉所导致的富贵病。 2、多吃: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身体肥胖,从而造成胰岛素长期、成年累月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体内出现了胰岛素的抵抗,血糖也随之升高。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更多的是由于过食肥甘、过量吃大鱼大肉所导致的富贵病。 3、少运动:新的研究结果指出,经常活动的人要比不经常活动的人寿命为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要小得多。专家建议,平时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据有关专家研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葡萄糖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 现在很多人忙于工作都没空照顾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糖尿病,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预防呢?下面小编就介绍下预防糖尿病的12种方法 1、注意饮食 饮食不当,就可能会引发糖尿病。发表在美国文献,2008年10月刊上的糖尿病研究证明,每天喝两份以上含糖果汁的人,比起每月喝一份以下含糖果汁的,患糖尿病的比率高31%.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吃之前搞清楚哪些水果果糖含量少。 2、注意运动

国家基层糖尿病管理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国家基层糖尿病管理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 血糖 7.5mmol/L (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厂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g.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l≥()Kg/m2: D.2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 (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l)正常范围()Kg/m2: B.18.5-23.9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厂|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不同日两次OGTT2h 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 mmol/L (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mmol/L,OGTT2h 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C.糖耐量异常可能 (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身高厂|B.体重厂C.BMI厂 D.腰围厂E.足背动脉搏动(多选题)具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B.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厂 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厂 D.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厂 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 (单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B.年龄36岁,FPG 6.7 mmol/L,2hPG7.1 mmol/L (单选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的血糖控制状况: B.2-3月 (单选题)女,45岁。轻度肥胖,无明显口渴、多饮和多尿现象,空腹血糖 6.8mmol/L。为确定是否有糖尿病,最应该做的检查是: 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C.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 (多选题)1型糖尿病特异性自身免疫抗体包括 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B.胰岛细胞抗体(ICA) C.人胰岛素细胞抗原2抗体(IA-2A) D.锌转运体8抗体(ZnT8A)(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C.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倾向小厂E.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时体重多超重或肥胖(多选题)以下属于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小结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于年月日下午在云岭村村部,为广大百姓上了一堂名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它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但是,有50 %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另外还特别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了需要要注意几点: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测定血糖;二、坚持吃药,不能断断续续;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多做运动,保持新陈代谢畅通。五、更改糖尿病药物的剂量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严防低血糖或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通过开展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对普及与掌握糖尿病预防知识,起到了早预防,早治疗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们听了今天的讲座后,个个受益匪浅,大家都说,今天的讲座对我们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大帮助。 ! 高腾蛟

浅析糖尿病的预防及其治疗

浅析糖尿病的预防及其治疗 发表时间:2015-09-11T09:36:21.4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8期供稿作者:翁建聪肖雪[导读]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翁建聪肖雪(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30000)【摘要】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人类健康第三大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2 亿,预计2025 年将达到3.7 亿。因此,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维护人类健康已迫在眉睫,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65-01 糖尿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 或胰岛素抵抗(IR)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尿糖,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积极开展糖尿病的预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1、糖尿病的病因及分类相关研究表明,引起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功能紊乱、人体代谢产生的各种毒素以及微生物感染等。由于这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导致出现胰岛功能减退和/ 或胰岛素抵抗,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以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频尿多及形体消瘦的“三多一少”为特征。糖尿病包括两种类型,即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其中1 型糖尿病患者以青少年为主,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故多需要依赖长期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以维持生命。2 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主要由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IR)所引起。IR 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的敏感性降低,即产生了抵抗性。IR 普遍存在于2 型糖尿病中,高达90% 左右。 2、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3、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包括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干预措施。 3.1 一级预防干预措施主要通过改变周边的环境因素和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以达到预防目的。其主要措施包括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使其充分认识到合理饮食对于保持自身健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其开展多种趣味性体育锻炼并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以期预防和纠正肥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 3.2 二级预防干预措施以2 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为对象。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40 岁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筛选,以期尽早发现隐匿性糖尿病患者,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和延迟糖耐量减退向2 型糖尿病转变,杜绝或减少多器官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措施:①合理膳食:要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保持饮食均衡,以保持血糖平衡,并根据理想体重合理控制摄入总热能。提倡采用粗制米、面和杂粮,绿叶蔬菜、豆类、含糖成分低的水果,多选用鱼、禽、奶、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限食各种高热量食物。伴有肝肾疾病者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喝水,少吃盐。②适量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既不可间断,又必须循序渐进,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最好选择在饭后0.5 ~ 1 h 进行。③戒烟限酒:吸烟可减低胰岛素敏感性,加重IR,升高血糖,升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13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使细胞内皮功能失调,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此外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是糖尿病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3.3 三级预防干预措施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除继续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应采用饮食、运动、药物疗法以及并发症监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措施,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糖尿病治疗:药物治疗4.1 中药治疗在中国历代医籍中有关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方药。清朝《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渴门》载治疗消渴病的复方 95 首,单方135首,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一百余种[7]。至今任在用的验方更是不计其数,如:李今庸验方,主要由山药30g,花粉30g,银花30g,生地15g,赤芍 10g,槐花10g 组成;上六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分早晚两次温服,日一剂;主治消渴之血热毒盛、生津亏虚型,适用于糖尿病三多一少症显著者。 4.2 西药治疗4.2.1 磺脲类: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为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Ⅱ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最佳。 4.2.2 双胍类:甲福明、苯乙福明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 4.2.3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餐前即服时才能发挥效果。 4.2.4 噻唑烷二酮迄今为止最新的口服降糖药。能改善与胰岛素低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该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须密切注意肝功能。 4.2.5 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近年开发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餐后血糖有效好效果,故又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进餐前服用。 4.2.6 胰岛素对各型糖尿病均有效,并且可以纠正细胞内缺钾。 5 、结语糖尿病目前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法根治。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参考文献:[1] 岳凤平,张兵.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及干预[J]. 社区医学杂志,2006,4(18):58-59.[2] 邢鸿雁,张晓坤.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J]. 社区医学杂志,2004,2(2):62.[3] 翁建平.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移植[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4] 于肯名,李金田,顾正义,药理学[N]2008:188-192[5] 魏庆芳,《糖尿病防治策略》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年 1月[6] 静思之,《糖尿病防治一本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

糖尿病的防治与保健

糖尿病的防治与保健 发表时间:2011-08-15T15:15:34.903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马学平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糖尿病以迅猛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负担。 马学平(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门诊部河南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179-02 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异常严峻??? 1.1 进入21世纪以来,糖尿病以迅猛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负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生活水平改善和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肥胖人群的增加,糖尿病防治形势日趋严峻。自1980年我国开展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至今,糖尿病患病率已由当时的不足1%增加到目前的10%左右,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更高达15.5%,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32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5.6%为1型糖尿病,93.7%为2型糖尿病,其它类型占0.7%。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糖尿病病人基本都是2型。通过对多家单位近年来干部健康查体结果的调查,糖尿病发病率(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均处于较高水平。 面对严峻的形势,大力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糖尿病预防和治疗,通过早发现、早筛查和早诊断,有效地实施干预,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各种危害应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1.2 年龄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糖尿病患病率更加明显,可能与肥胖、高甘油三酯有关。研究发现,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0%;中心型肥胖或以前肥胖者糖尿病风险增加1倍;甘油三酯每升高50毫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3倍。 1.3 亚洲人更易患此病相对于欧美人来说,因为其长期以狩猎为生,体形偏胖,胰岛分泌功能较好,即使体重增加,达到肥胖的程度,也可能仅是糖耐量异常;而长期以农耕为生的亚洲人,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偏胖一点就可能成为糖尿病,因此,对于亚洲人而言,控制体重就更为重要。 1.4 糖尿病发病率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早在上世纪就有调查显示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地区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足2%;在人均收入达到3000-7000元的城市或富裕农村,糖尿病患病率则达到4.27%。第一个患病峰值对应人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另一峰值为发病最高峰,对应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快速上升的同时,全民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 2.1 ?糖尿病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危险因素对于个体患者存在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两种危险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家族史、年龄、性别、妊娠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缺乏运动、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饮食因素、严重创伤和感染等。1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故我们目前预防的重点应是针对2型糖尿病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干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范围还应扩展至全体人群(零级预防)。 2.2 遏制糖尿病流行,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血压异常、糖尿病家族史等)必须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再者,就目前研究的结果,任何干预措施都不能长期甚至终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干预一旦停止,糖尿病风险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干预就应是长期的或终生的,这也要求我们的干预措施要更经济、简单、副作用小,依从性高,以利于有效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2.3 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几个要点一是自我监测饮食和运动;二是确立目标,如明确减轻体重的目标,以便更有效地强化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三是强化认识,自我暗示,增强信心;四是环境支持和激励。研究结果显示,达到体重减轻>5%、膳食总脂肪<30%、膳食饱和脂肪含量<10%、膳食纤维含量>15克/1000 千卡以及运动>4 小时/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分别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66%、53%、54%、71%和62%。在糖尿病病程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均可实施预防措施,比如教育大众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35%-60%的发病;教育糖尿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二级预防),可减少40%-50%的失明、30%的慢性肾衰、50%的心脑血管病和60%的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积极运动者较不积极运动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50%以上。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人人所追求的目标。 3 科学的营养处方是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 3.1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共同前提。没有合理的饮食就不可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控制、营养、合理。 3.2 要控制总能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可以应用“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公斤)”计算获得。标准体重±10%即为理想体重;超过20%视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也可以应用体重指数(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米平方)为指标评价胖瘦,>24 为超重,>28为肥胖, <18.5 为消瘦。每日能量应结合患者的体形(肥胖、消瘦或者理想)、体力活动情况、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一般男性的需要量高于女性,年幼者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高于年长者,劳动强度大者高于劳动强度弱者。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要尽可能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减少或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总脂肪占饮食总能量的25%以下,每日烹调用油最好低于25克。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使其不超过总脂肪量的10%。食物中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入量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3.3 要平衡营养,膳食应多样化每日应均匀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豆类以及油脂类食品,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蛋白质的量按每公斤体重0.8-1.0克为宜或日总量为50-70 克,过于消瘦者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至少占总蛋白质的1/2。要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每日25-30克,供给方式以进食天然食物为佳。合理充足的无机盐、维生素,但钠盐要限制,每日食盐3-5克。 3.4 餐次安排和食量调配要合理三餐食谱内容搭配合理不仅有利于减缓糖的吸收,也符合营养配餐的要求。为减轻胰岛负担,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按早、午、晚餐各1/3的能量,或早餐1/5及午、晚餐各2/5的主食量分配。在活动量稳定的情况下,要求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或容易出现低血糖者要求在三次正餐之间配合2-3次分餐,晚睡前半小时加餐更加重要。以城市一般职员为例,他们的营养处方可参照下式制定:体重消瘦、理想和肥胖者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要的能量(千卡)分别是35、30、25。算出自己每日所需总能量后再根据“食品交换份”就可大致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主要食物了。如果是离退休老同志则分别再减5千卡。粗略地算,在一天所需的食物中,主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