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护士年度病例分析总结(3篇)

护士年度病例分析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科室全体护士在年度内对护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护士年度病例分析总结进行阐述。

一、病例选择与分析1. 病例选择本次总结主要针对我科室在年度内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科室的病例。

2. 病例分析(1)内科病例病例一: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加重伴气喘1周入院。

经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氧疗护理等。

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

病例二: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胸痛1小时入院。

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迅速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等。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康复出院。

(2)外科病例病例一:患者,男性,45岁,因车祸致右上肢骨折入院。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病例二:患者,女性,50岁,因胆囊结石入院。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心理护理等。

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

(3)妇产科病例病例一:患者,女性,30岁,因妊娠期糖尿病入院。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做好血糖监测、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顺利分娩。

病例二:患者,女性,28岁,因先兆流产入院。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做好保胎治疗、心理护理等。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顺利分娩。

二、护理问题与对策1. 护理问题(1)护理工作量大,护士工作压力大。

(2)部分护士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

(3)患者心理需求较高,护理满意度有待提高。

2. 对策(1)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3)加强患者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

三、护理质量改进措施1.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安全。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病例 1 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病例 2 胸闷、气短、浮肿病例 3 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双下肢浮肿病例 4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病例 5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病例 6 发作性胸痛、胸闷病例 1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于××,男性,48 岁。

主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 2 年,加重 20 天伴晕厥 1 次。

现病史患者 2 年前于快速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后约3~5 分钟左右疼痛逐渐缓解。

此后每于快速步行、工作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时均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或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

20 天前工作劳累时再次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大汗,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被迫休息约20 余分钟后症状缓解。

此后发作次数较前频繁。

10 天前患者于上班途中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小便失禁,具体持续时间不详,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抽搐 ,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醒后自觉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

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夜间憋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8 年,血压最高达 145/110mmHg ,曾规律服用珍菊降压片 1 片/次,每日 3 次,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左右,近 1 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 130/80mmHg 左右。

“腔隙性脑梗塞”病史 8个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 个月(具体治疗不详)。

否认肝炎、结核、肾病病史,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 T 36.8 ℃;Bp:右上肢 125/70mmHg ,左上肢 120/70mmHg ,右下肢 130/75mmHg ,左下肢 130/80mmHg 。

R 18 次/分; P 76 次/分。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无扩大,心左界最远点位于左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 ,心率 76 次/分,节律规则, A2=P2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循环系统 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 病例分析
体检:体温36.8℃,脉率120次/分,呼吸率34次/分,血压 21.3/8.6 kPa(160/65 mrnHg);两肺闻及哮鸣音,两肺底 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呈靴形增大,听诊心尖区闻及奔 马律,心率124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主动 脉瓣区及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脾未及。下肢无水肿。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五十四分。
(3)健康指导
(见保健指导)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五十四分。
病 例(二)
46岁男性患者。夜间睡眠中突然感到呼吸受“憋”而醒。 被迫坐起,额部冷汗甚多,端坐呼吸,喘息,面色灰白, 口唇发绀。阵阵咳嗽,咯出粉红色泡沫状痰。近6个月多来。 已有3次类似发作,但程度均较轻。
(3)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如积极抢救可挽回声明,然肺 功能难恢复正常。以后还会因感染等有音再度发作,并如 此反复数次,最终多死于呼衰。
(4)在暂时获救缓解期,尤其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进行腹式 呼吸功能锻炼业等,可打太极拳以增加肺活量,改善症状,提高 呼吸道防御功能。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盐为原则,下 肢水肿时严格控制食盐量
病 例(五)
66岁男性患者,原发性高血压19年。经常有头痛、 头晕、耳鸣、失眠等,近3~4年常感上眼睑肿胀、 恶心、食欲不振等。
体检:血压24.0/14.7 kPa(180/110 mmHg), 脉率80次/分,律齐,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A2>P2, 两肺呼吸音稍粗但无啰音,肝、脾肋下未及,肾区 无叩痛。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8.1 mmol/L,血肌酐131.2umol/L,内生肌酐清除 率75 ml/min。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五十四分。
请解答
(1)您认为该病人患何病?;其心功能如何? (2)请列出您的护理诊断。 (3)如何对该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2007年某院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2007年某院循环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统计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 的住 院病人 中 , 以脑血管病 、 血压 、 高 缺血性心 脏
病为主要 的 疾病 构 成 , 占该 系 统 病 种 比率 分 别 为 4 .7 、 53% l.9 1. 5 。其 中脑 血管 病 为主 要 的疾 病构 成 , 亡 率 7 5 %、5 3 % 病 高达 5 4 % , .4 见表 1 。
[ ] 尚天裕. 6 中国接骨学 [ . M] 天津 : 天津 科学技术 出版社 ,94:1 — 19 2 9
2 治疗 的主要 原 因。我 院收
治 的病 人 7 %来 自农 村 , 5 农村 的基本 医疗保 险制度 尚不健 全 ;
( 收稿 日期 :0 70 -1修 回 日期 :0 8 11 20 -82 ; 20- — 0 9)
20 0 7年 某 院循 环 系统 疾病 住 院病人 统 计 分析
陈楚 玉 钟 玉霖 徐 丽 萍 冯 秀娟
【 要】 目的 摘 对 20 07年某院的循环 系统疾病住 院病人进行 统计分析 , 医院临床 管理 提供数据参 考。 法 为 方 利
用 医院统计报表 数据进行分析。所有 数据均利用 办公软 件 E c1 x e 分析处 理。结果
作者单 位 : 5 0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145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东省
之一 。
3 3 老年人骨折的 主要 原 因有 : . 骨质 疏松 , 的强度 降低 ; 骨 由
于衰老 , 机体功能退化 , ] 神经肌 肉调节能力低下 , 关节灵活 骨 性降低 ; 内科慢性疾 病 , : 血压 、 如 高 脑血 管疾 病等使 患者 易 出




[ ] 张存仁.3 4 1 5 7 例损伤和 中毒病例分 析 [ ] 中 国医院统计 , 0 , J. 2 18 0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修改(含答案)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修改(含答案)

01病例摘要:女性,68岁,间断性头晕10年,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

患者10年前因经常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增高:160/100mmHg,此后感头晕时测血压多在160~170/100~105mmHg左右,间断服用降压0号。

近1个月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可以缓解。

偶有四肢乏力,无发作性头痛和呕吐,二便正常。

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每天1包,少量饮酒,父54岁时死于高血压病、脑出血。

查体:T36.5℃,P89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神志清,巩膜无黄染,口唇无紫绀,双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律齐,心尖部2/6级BSM,A2亢进,A2>P2,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38g/L,WBC6.8×109/L,PlT160×109/L,尿常规:蛋白(+)、尿糖(-);血肌酐88μmol/L,BUN7mmol/L,血K+5.0mmol/L,空腹血糖5.6mmol/L,总胆固醇6.1mmol/L。

分析步骤: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扩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高胆固醇血症。

其诊断依据是:(1)高血压病2级:BP160/100mmHg。

(2)极高危:○1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病家族史)。

○2心脏靶器官损害;心尖呈抬举性搏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2/6级BSM,尿常规:蛋白(+)。

○3并发症,心衰的临床表现:劳力性胸闷气短,双肺底湿性罗音。

(3)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1mmol/L。

2.鉴别诊断(1)肾性高血压(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冠心病(4)瓣膜病3.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2)超声心动图(3)心脏X线检查、眼底检查(4)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5)腹部B超或CT4.治疗原则(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盐、减体重、有氧运动。

循环系统案例

循环系统案例

循环系统案例 1一、病例简介:女性、32岁、大学教师。

以“全身疲乏无力2周,突发晕厥1次”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3周因受凉“感冒”,经口服头孢拉啶( tid)、清热灵(1包 tid)、泰诺(1片 qid)治疗5天后“感冒”症状消失。

入院前2周无诱因下出现全身疲乏无力,并逐渐加重持续至今,伴有低热、头昏、心慌、劳力性气短。

无皮肤粘膜黄染、腹痛、腹泻,也无咳嗽、咳痰、胸痛等。

昨晚7时在家看电视时突觉心前区闷胀不适、头晕、烦躁,继之意识丧失、面色发绀、小便失禁、双上肢抽搐,持续数秒钟后恢复,但胸闷、心悸、疲乏无力明显,口服白糖开水约100ml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随即由120救护车送到某市级医院急诊科就诊。

查血糖L,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09/L,N79%,Hb96g/L[110-150g/L]。

以“低血糖症”收入内分泌科。

当晚9时许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二便失禁,经值班护士急救,数秒钟后意识恢复。

急请心内科会诊,查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室性逸搏心律,经肌注阿托品、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转入心内科,拟急诊安装临时起搏器。

9时50分再次突发昏厥,表现同前2次发作,查心音消失、脉搏和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心脏停顿。

立即进行正规心肺复苏,安装临时起搏器等治疗,随即意识恢复,四肢抽搐消失。

起搏心率86次/min 。

但自此以后尿量显着减少,直至24小时完全无尿,并逐渐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患者平素罹患“感冒”,无心脏病、肾病、病毒性肝炎等病史。

体检:℃,R24次/分,P110次/分,BP90/58mmHg。

神清,面色苍白,中度贫血外貌,多汗,精神差,半卧位。

颜面及眼睑水肿(+),巩膜黄染(+),口唇紫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

颈静脉无怒张。

双胸背部肩胛下角水平以下可闻及中细湿罗音,双肺可闻少许哮鸣音。

心界左下扩大,心音低顿,心率110次/分,可闻舒张早期奔马律,早搏5-8次/分,心尖部可闻及3/6级吹风样、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无传导。

循环系统病理学实验课与病例分析及评估

循环系统病理学实验课与病例分析及评估
治疗原则
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并发症。
病例三:心肌炎与心肌病
病例描述
患者青年男性,近期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病理生理分析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引发心肌炎;心肌病则是一组以 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
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活 检等。
机遇
随着循环系统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未来有望实现对循环系统疾病更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 疗;此外,通过多学科协作和资源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THANKS.
01
实验课优点总结
02 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 和掌握循环系统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03 实验操作规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 能力。
实验课总结与改进建议
• 病例分析环节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病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验课总结与改进建议
01
实验课改进建议
02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 临床表现。
0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临床思维和诊断水平。
实验课内容与安排
实验二
高血压病的病理形 态学观察。
实验四
心肌梗死的病理形 态学观察。
实验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三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 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五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改善心功能 、减轻症状。
实验课评估与总结
04
实验课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度评估
通过课堂表现、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 与程度。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3
• Q: – 1、写出该患者的诊断 – 2、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 – 3、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4
患者,孙××,男性,65岁。2小时前因上腹部阵 发性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一次,半小时后突然晕 厥,出冷汗伴濒死感而急诊入院。 体检:T 37.9℃,P 108次/分,R 26次/分,BP 70/50mmHg,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湿冷。 心律规则,第一心音减弱,两肺及腹部检查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WBC 11.9×109/L,N 0.70,L ESR 26mm/h,心电图:V1~V5导联ST段明显抬 高,与T波相混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无异常Q波。
病例分析1
• 患者,女,69岁,农民 • 心悸,胸闷8年,下肢浮肿2年,加重伴尿少3天 • 患者8年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心悸,胸闷,劳累后明 显,由于经济条件差未曾医治,症状逐年加重,2 年前开始出现下肢浮肿,以下午较重,3天前心悸Bp正常,脉搏110bpm,呼吸喘促,口 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底闻细湿罗音,心界向 左右增大,心率120次/分,律不齐,心尖区闻Ⅲ 级吹风样SM及隆隆样DM,向左腋下传导
病例分析3
• 男性,60岁,心前区痛一周,加重二天 • 一周前开始在骑车上坡时感心前区痛,并向左肩放 射,经休息可缓解,二天来走路快时亦有类似情况 发作,每次持续 3-5分钟,含硝酸甘油迅速缓解, 为诊治来诊,发病以来进食好,二便正常,睡眠可, 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 150-180/90- 100mmHg,无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 史,吸烟十几年,1包/天,其父有高血压病史。 • 查体:T36.5℃,P84次/分,R18次/分, Bp180/100mmHg,一般情况好,无皮疹,浅表淋 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 律齐,无杂音,肺叩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 触及,下肢不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病例分析病例1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病例2胸闷、气短、浮肿病例3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双下肢浮肿病例4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病例5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病例6发作性胸痛、胸闷病例1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晕厥于××,男性,48岁。

主诉阵发性胸骨后疼痛2年,加重20天伴晕厥1次。

现病史患者2年前于快速步行时出现胸骨后疼痛,呈憋闷样疼痛,位于胸骨中段,范围约手掌大小,休息后约3~5分钟左右疼痛逐渐缓解。

此后每于快速步行、工作劳累或者情绪激动时均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或者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能缓解。

20天前工作劳累时再次出现胸骨后憋闷样疼痛伴大汗,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被迫休息约20余分钟后症状缓解。

此后发作次数较前频繁。

10天前患者于上班途中突发意识不清,跌倒,小便失禁,具体持续时间不详,当时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醒后自觉胸骨后持续性闷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

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夜间憋醒,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二便如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达145/110mmHg,曾规律服用珍菊降压片1片/次,每日3次,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近1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130/80mmHg左右。

“腔隙性脑梗塞”病史8个月。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个月(具体治疗不详)。

否认肝炎、结核、肾病病史,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T 36.8℃;Bp:右上肢125/70mmHg,左上肢120/70mmHg,右下肢130/75mmHg,左下肢130/80mmHg。

R 18次/分;P 76次/分。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界无扩大,心左界最远点位于左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心率76次/分,节律规则,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问题1该患者应该首先做哪些检查?解说①心电图V1~V4导联呈QS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2mv,T波倒置。

②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0.28ng/ml,CK-MB2.4ng/ml,肌红蛋白56ng/ml。

血常规:WBC10.5×109/L。

问题2根据目前的临床资料能否明确诊断?解说能明确诊断。

从病史上看,患者胸痛的诱因、性质、部位、范围、持续时间以及缓解因素等特点均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变特点,近20天疼痛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均加重,病情逐渐发展至不稳定心绞痛,或为梗死前的表现。

10天前突发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可见V1~V4导联呈QS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1~0.2mv,T波倒置。

心肌损伤标志物提示肌钙蛋白升高,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可以明确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Ⅰ级的临床诊断。

问题3该患者持续性胸痛还应该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如何进行鉴别? 解说需要鉴别的其他可导致胸骨后疼痛的疾病:①肺动脉栓塞此病可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以及休克等表现,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浮肿等。

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变化,该患者无咯血、休克,查体未见相应体征,心电图无特征改变,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可以行D-二聚体检查。

②主动脉夹层该病多发于长期高血压患者,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为撕裂样疼痛,并放散至背、肋、腰、腹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关闭不全等表现,该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本次疼痛逐渐加重,两上肢血压对称,因此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可酌情提检心脏彩超、X线以及CTA等检查以明确。

③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可以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但是该患者既往无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等相应病史,无消化不良、胀气、厌食油腻等情况,目前无恶心、呕吐、巩膜黄染、发热等症状,无肌紧张以及反跳痛等体征,考虑此类疾病可能性不大,可以酌情行相关检查以明确。

该患者主动脉以及肺动脉CTA检查未见肺栓塞以及主动脉夹层样改变。

D-二聚体检查阴性。

血尿淀粉酶阴性。

腹彩未见异常。

问题4患者10天前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解说患者10天前发生意识丧失,清醒后出现持续性胸痛,考虑当时即发生心肌梗死,而一过性意识丧失可能由于心肌梗死导致的一过性严重心律失常造成,比如室速、室颤或者窦停搏以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问题5患者近1年停用降压药物,血压仍可以维持在130/80mmHg 左右,导致血压改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可进一步行哪些检查?解说患者停用降压药后血压仍维持在正常范围,结合患者近8个月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该病可以造成机体代谢率减低,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改变,考虑患者血压不高可能与此有关。

需要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患者甲功检查结果为:超敏促甲状腺素:7.03uIU/ml,超敏游离T4、游离T3正常,应该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问题6造成该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解说高血压病、长期大量吸烟史均为该患者导致心肌梗死的易患因素。

此外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此病导致血脂异常,引起血脂升高,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使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应该行血脂检查。

患者血脂结果回报:胆固醇升高。

现已明确“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目前给予降脂,抗动脉硬化治疗以及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问题7该患者目前的最佳治疗措施有哪些?进一步的治疗措施有哪些?解说患者心肌梗死诊断明确,结合患者病史、发病时间、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考虑患者10天前即出现心肌梗死,目前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仍有阵发性胸痛发生,考虑为梗死后心绞痛,仍然存在存活以及濒死心肌,为了尽早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应该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脉病变并确定具体的治疗措施,比如进行PCI 治疗或者CABG治疗。

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左前降支近中段100%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处90%狭窄。

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原则有:针对心肌梗死应该进行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以及长期的防止心室重构治疗。

针对该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可以选择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以解决冠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术后给予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治疗,比如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防止心室重构治疗,如果患者血压、心率条件允许,应该尽早给予防止心室重构的药物,比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以及螺内酯等药物治疗。

该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分别于前降支以及对角支各植入支架1枚。

术后给予常规抗凝,预防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应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等药物)以及口服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预防心室重构治疗。

治疗后患者胸痛明显缓解,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好转出院。

出院后应该进行长期随访以及做好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具体的随访措施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酶等指标,因为氯吡格雷可能会影响造血系统,而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肝脏损害以及横纹肌溶解的不良后果。

该患者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长期口服阿司匹林、ACEI类等药物;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监测血压、心率;长期口服他汀类降脂药;戒烟忌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加强科普教育以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定期复诊。

案例短评本病例旨在让学生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过程以及鉴别诊断,了解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特别是PCI治疗相关内容以及术后防止心室重构和做好二级预防等内容。

病例2胸闷、气短、浮肿李××,男性,45岁。

主诉发现心脏大5年,反复胸闷、气短2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大,未在意,亦未行系统诊治。

于两年前因劳累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无胸痛等症状,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普大,有心脏杂音(诊断不详)。

给予纠正心衰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病情反复发作,劳累或感冒可诱发,并逐渐出现厌食、乏力、腹胀、双下肢浮肿,均经住院治疗后好转。

于3天前劳累后胸闷、气短加重,无咳嗽、咳痰,夜间有憋醒,自服药物(不详),无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病重以来,饮食、睡眠欠佳,尿量减少(24小时800ml左右)。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

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T 37.2℃,P 124次/分,R 30次/分,Bp 130/80mmHg。

端坐位,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双肺布满干、湿性音。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4次/分,律不齐,心音钝,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性质较粗糙,向左腋下传导。

腹部软,肝肋下2cm,剑突下4cm,质韧,无压痛。

双下肢中度浮肿。

问题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应该考虑哪些疾病?给出初步诊断?解说病史中有典型的劳累性呼吸困难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提示有心功能不全,体检及当地医院曾发现有心脏普大、心脏杂音,所以,其病因应考虑有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脱垂所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杂音为全收缩期吹风样的杂音,可向左腋下、左肩胛下传导,在典型的二尖瓣脱垂为随喀喇音后的收缩晚期杂音,该患者从查体上不支持本疾病。

高血压病、冠心病,该患者无高血压病及胸痛病史,亦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不考虑此类疾病。

该患者为不明原因的心脏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符合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通过症状、体征,可初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心功能Ⅳ级。

问题2为明确诊断应提哪些相关的检查?解说对该患者诊治所提检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心肌活检。

检查结果如下:X线: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50%,肺淤血。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超声心动图:心脏各腔均有增大,左室内径65mm,右室内径33mm,左房内径50mm,右房内径40mm,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彩色多普勒显示二尖瓣重度返流,FS 26%,EF 30%。

应查心内膜心肌活检(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活检:可见心肌细胞肥大、变性、间质纤维化等),但患者拒绝。

问题3针对目前的诊断,应给予哪些治疗?解说因本病原因未明,尚无特殊的防治方法。

目前的治疗原则是针对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

本病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应慎用。

为预防心肌重构给予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