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
氧化淀粉是一种常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具有增稠、增稳、增光等作用。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氧化反应、水洗、干燥等几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预处理。
淀粉作为氧化淀粉的原料,需要经过清洗、研磨等处理,去除杂质和颗粒的外层。
清洗可以使用水或者酸洗等方法,研磨则是将淀粉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是氧化反应。
将处理好的淀粉浆液与过氧化氢或过氧化氮等氧化剂进行反应,使淀粉分子中的羟基部分氧化为醛基、羧基等活化基团,从而改变淀粉的化学性质。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化剂浓度等,需要根据淀粉的特性来确定。
通
常情况下,反应时间较短,保持在10分钟左右。
然后是水洗。
在氧化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反应产物进行充分的水洗,以去除残留的氧化剂、酸、盐等杂质。
水洗一般分为多次,每次洗涤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水洗涤液需保持清洁。
最后是干燥。
水洗后的淀粉需要进行干燥,使其含水率降至目标值以下。
干燥方法可以采用喷雾干燥、烘干等方式,具体选择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条件来确定。
以上就是氧化淀粉的主要生产工艺,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可以制得具有一定粘度、透明度、稳定性的氧化淀粉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卫生、设备清洁等方面的要求,确保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需要,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改性处理,以满足市场需求。
氧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研究主要就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得、成本较低得、性能优良得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
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得制备、粘合剂得配方与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得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与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得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得H2O2)得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得用量为0。
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氧化淀粉粘合剂得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1。
1、1糊化淀粉粘合剂 (1)1。
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1。
1。
3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
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发展状态 (3)1、2。
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研究进展 (3)1、2.2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得应用进展…………………………………………41、3 本研究得内容及意义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6)2。
1实验主要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2、3实验步骤 (6)2。
3.1氧化阶段 (6)2、3、2 糊化阶段 (7)2。
3。
3 还原阶段………………………………………………………………………72、3。
4 交联阶段………………………………………………………………………72、3。
5消泡与稀释阶段 (7)2.4 淀粉粘合剂性能得表征方法 (8)2。
4、1 粘度 (8)2。
4、2 初粘力 (8)2、4。
3 粘合强度 (8)2。
4、4 储存稳定性 (8)第3章结果与讨论 (9)3。
催化氧化制备氧化淀粉

2005年8月第20卷第4期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 ils A ss ociati onVol.20,No.4Aug.2005催化氧化制备氧化淀粉陈彦逍1,2 胡爱琳1 王公应1(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1,四川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北京 100039)摘 要 研究了以Cu2+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玉米淀粉经氧化处理后羧基含量和粘度的变化,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pH值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选用Cu2+作催化剂,最适合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02%(淀粉干重)、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0h、反应pH7.0。
在此催化条件下,双氧水用量20mL,可制得羧基含量为1.21%的氧化淀粉。
关键词 Cu2+催化剂 氧化 氧化淀粉 羧基含量 粘度0 前言淀粉作为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因其价格低廉和易于获得,已成为一种丰富的再生性工业原料,然而天然原淀粉因其结构和性能上的缺陷影响它的应用效果,因此,国内外对淀粉变性及深加工的研究十分活跃。
氧化淀粉是变性淀粉主要品种之一,氧化淀粉和天然淀粉相比,具有流动性好、粘度稳定性高、渗透性强、粘结力好等优点,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在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国外近几年对氧化淀粉的研究主要放在氧化剂和催化剂的选用上,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如美国专利4838944研究了锰离子存在下双氧水降解淀粉[1]。
对氧化淀粉深入研究方面,中国与国外对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生产氧化淀粉主要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
次氯酸钠虽然价廉,但其生产带来的污染给人们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采用安全卫生、氧化性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在Cu2+催化下,氧化玉米淀粉制备高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主要仪器与试剂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省收稿日期:2004-07-16作者简介:陈彦逍,女,1976年出生,博士研究生,变性淀粉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予华仪器有限公司;S-212恒速搅拌器: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P224S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NDJ-7型旋转粘度计:上海天平仪器厂;30%双氧水、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无水亚硫酸钠均为AR;玉米淀粉,工业一级,吉林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氧化淀粉、酸性淀粉生产流程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水 2.5%NaOH 、10%HCL 水 水 NaCLO 污水处理 淀粉 淀粉乳 反应罐 合成罐 9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 精乳高位罐水 污水处理 分离机 精乳罐蒸汽筛选 自动包装秤 成品 注: 1.经泵至车间反应工段(关键控制点1),淀粉乳通过外循环加热或降温,用配制好浓度的NaOH 、HCL 调节pH 值。
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pH 值、时间,配合化验室检测数据,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取代度反应完的淀粉乳由泵泵送至合成罐,加入水调成14Be ′,经过9级旋流器,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洗去过量的试剂、杂质、盐分,达到一定的浓度(≥19 Be ′)后,经泵送入离心脱水工段(关键控20~23Be ′温度、pH 值、时板换加热或降温 泵 浓度废水 泵 精淀粉乳≥19 Be ′ 稀释洗涤调节pH 洗涤废水精淀粉乳制点2),脱去部分水分后,经螺旋输送入闪蒸干燥器,通过控制送入干燥器的淀粉量,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水分2.淀粉通过干燥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成品筛,通过分离作用,达到工艺要求的细度后,进入包装机,包装成成品3.关键控制点1参数:温度(43~48℃)、反应pH 值(8.5~9.5)、时间(2小时)4.关键控制点2参数:蒸汽温度(130~145℃)、尾风温度(<50℃)、蒸汽压力(0.6~0.7mpa )酸处理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水 2.5%NaOH 、10%HCL 水 水 污水处理 淀粉 淀粉乳 反应罐 合成罐 9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 精乳高位罐 水 污水处理 级旋流洗涤 精乳罐蒸汽筛选 自动包装秤 成品 20~23Be ′温度、pH 值、时板换加热或降温 泵 浓度废水 泵 精淀粉乳≥19 Be ′ 稀释洗涤调节pH 洗涤废水精淀粉乳注:1.经泵至车间反应工段(关键控制点1),淀粉乳通过外循环加热或降温,用配制好浓度的NaOH、HCL调节pH值。
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pH值、时间,配合化验室检测数据,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取代度2.反应完的淀粉乳由泵泵送至合成罐,加入水调成14Be′,经过9级旋流器,用一定量的水洗涤,洗去过量的试剂、杂质、盐分,达到一定的浓度(≥19 Be′)后,经泵送入离心脱水工段(关键控制点2),脱去部分水分后,经螺旋输送入闪蒸干燥器,通过控制送入干燥器的淀粉量,以期达到工艺要求的水分3.淀粉通过干燥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成品筛,通过分离作用,达到工艺要求的细度后,进入包装机,包装成成品4.关键控制点1参数:温度(50~55℃)、反应pH值(0.5~1.0)、时间(6小时)5.关键控制点2参数:蒸汽温度(130~145℃)、尾风温度(<50℃)、蒸汽压力(0.6~0.7mpa)。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设计

氧化淀粉生产工艺设计概述氧化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设计。
原料选型淀粉原料氧化淀粉的主要原料是淀粉。
淀粉可来自多种植物,如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在选择淀粉原料时,需要考虑淀粉含量、成本以及可靠的供应渠道。
同时,不同淀粉原料的特性也会对后续的工艺设计产生影响。
氧化剂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氧化剂进行氧化反应。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在选择氧化剂时,需要考虑其氧化效果、安全性及成本。
工艺流程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包括淀粉预处理、氧化反应、后处理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艺设计。
淀粉预处理淀粉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淀粉的可溶性和反应活性。
常见的淀粉预处理方法包括湿热处理、酶解处理等。
通过预处理,可以使淀粉颗粒的结构更加开放,有利于后续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氧化淀粉工艺的核心步骤。
在氧化反应中,将淀粉与氧化剂反应,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淀粉。
同时,控制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的浓度等,可以调控氧化淀粉的品质。
后处理后处理是对氧化淀粉进行粉碎、筛分、干燥等工艺处理。
这些处理步骤可以使氧化淀粉的颗粒均匀、稳定,并达到一定的颗粒度要求。
同时,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以确保氧化淀粉的品质。
设备选型在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选用适当的设备进行淀粉的预处理、氧化反应和后处理。
根据工艺流程的不同,设备选型也会有所差异。
常见的设备有混合器、反应釜、筛分机、干燥设备等。
在选用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工作效率、可靠性及成本。
工艺控制氧化淀粉的生产工艺需要进行精细的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工艺控制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反应温度控制反应温度对氧化淀粉的品质影响较大。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控制好反应温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氧化反应。
氧化剂浓度控制氧化剂的浓度对氧化反应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
一种氧化淀粉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将淀粉与一定比例的过氧化氢反应得到。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淀粉:淀粉可以从玉米、马铃薯等植物中提取得到。
2. 溶解淀粉:将淀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溶解成稀糊状。
3. 添加过氧化氢: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缓慢加入淀粉溶液中,同时充分搅拌均匀。
4. 反应:将混合液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通常是在30-50C的条件下反应几个小时。
5. 过滤与洗涤:反应结束后,过滤固体产物并用水洗涤,以去除残留的过氧化氢和其他杂质。
6. 干燥:将洗涤后的固体产物放在通风条件下自然干燥或使用烘干设备进行干燥,直到得到氧化淀粉。
需要注意的是,氧化淀粉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过氧化氢的使用量,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过度氧化淀粉。
此外,为了获得更高的氧化程度,可以在
反应结束后进行降解处理,以去除未反应的过氧化氢和降低黏度。
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检测

2003,32(9):24 -27.
[2]冯国涛,陈慧,单志华.双氧水对淀粉氧化程度影响的研究[J]. 皮 革科学与工程,2005,15(2):46-50 [3]苏琼, 王彦斌 .淀粉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其应用 [M]. 北京 : 民族出 版社,2004.79-81.
双氧水的氧化性较弱,大部分的氧化淀粉为醛基淀粉,加入少
量铁或者铜离子做催化剂可加强其氧化性,使其大部分为羧基
淀粉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双氧水在Fe2+的催化下属于游离基反应 其反应机理分为三步:
a.链的引发:
Fe2++ H2O2→Fe3++ OH-+·OH 该反应的活化能只有39.3KJ· mol-1,因此反应容易进行。
二、实验原理:
b.链的传递
(1)羟基自由基和淀粉的反应:
(2)羟基自由基和H2O2的反应
HO·+ HO-OH→H2O + · O-OH · O-OH + HO-OH→H2O + · OH +O2↑ (3)H·和H2O2的反应 H·+ HO-OH→H2O+ · OH
二、实验原理:
c.链的终止
羧 基 含 量 较 多 的 淀 粉
HO·+ · OH→H2O2
HO·+ · H→H2O
破坏氢键,羟基获得自由,反应便可顺利进行: 氢氧化钠是破坏氢键最有效的试剂, 在高pH条件下淀粉氧化程度比较高
双氧水在高pH条件下双氧水易分解产品羧基较多
用标准浓度的氢氧钠溶液滴定,来确定反应中产生的羧基含量
三、实验试剂
可溶性淀粉
硫酸亚铁均为分析纯
五、实验步骤
5.2 氧化淀粉中羧基的检测
合成氧化淀粉实验步骤

一、氧化淀粉制备1羧基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 的玉米淀粉乳,用1% 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 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玉米淀粉质量的30%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羧基会影响PH,应调节PH保持恒定。
反应完成后,将PH提高到10,双氧水停止氧化,反应中止。
所得产品经过离心、分离、洗涤、烘干即得带羧基的初氧化淀粉。
(反应时间、温度、PH值和双氧水用量按表所示)2氧化淀粉于三颈瓶中加入羧基氧化淀粉通过表3的正交试验,使用含羧基量最多的工艺进行试验),用1%的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所需PH值,边搅拌边升温至所需温度保持恒定。
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7%的高碘酸钠溶液,滴加完毕后,反应到规定时间。
所得产品经离心、洗涤、烘干即得同时带羧基、醛基的氧化淀粉(反应时间、温度、PH和高碘酸钠用量按表所示)。
二、氧化淀粉理化性质表征1固含量测定称取3±0.001 g试样置于已恒重的表面皿内放入105±2℃烘箱中干燥2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称量。
2pH值测定称取1±0.001 g试样加入98 ml蒸馏水,在温热条件下使试样全部溶解均匀,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
3淀粉黏度的测定称取3.0 g样品,用25 mL水溶解,用RV A快速粘度仪测定粘度。
搅拌速度为160 r/min,初始温度为50℃,升温至开始糊化,以开始糊化温度为最终温度,并且保温至测定结束。
4淀粉氧化度的测定准确称取已充分干燥的样品0.2 g于锥形瓶中,加0.25 mol/L的Na OH标准溶液10.00 mL,缓慢振荡使其溶解、得淡黄色溶液,置于沸水中,控制温热时间1 min,随即在流水下冷却1 min,溶液呈深黄色,然后加0.5 mol/L标准盐酸溶液10.00mL,用少许蒸馏水淋洗锥形瓶瓶壁,加半勺活性炭,充分摇荡,过滤得无色透明澄清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制备氧化淀粉,再在氧化淀粉中加碱糊化,加入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降温后依次添加稀释剂、增塑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得到一种环保的、成本较低的、性能优良的淀粉基瓦楞纸板用粘合剂。
论文主要对氧化淀粉的制备、粘合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粘合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双氧水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氧化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36 g,氧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的用量为2 mL、催化剂(无水FeSO4)的用量为0.1 g、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35 ℃,氧化淀粉粘合剂的性能最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粘合剂,制备工艺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淀粉粘合剂概述 (1)1.1.1 糊化淀粉粘合剂 (1)1.1.2 氧化淀粉粘合剂 (1)1.1.3 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 (2)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 (2)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发展状态 (3)1.2.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3)1.2.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应用进展 (4)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5)第2章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主要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2.3 实验步骤 (6)2.3.1 氧化阶段 (6)2.3.2 糊化阶段 (7)2.3.3 还原阶段 (7)2.3.4 交联阶段 (7)2.3.5 消泡和稀释阶段 (7)2.4 淀粉粘合剂性能的表征方法 (8)2.4.1 粘度 (8)2.4.2 初粘力 (8)2.4.3 粘合强度 (8)2.4.4 储存稳定性 (8)第3章结果与讨论 (9)3.1 氧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9)3.2 水粉比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3.3 氧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0)3.4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1)3.5 反应温度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3.6 糊化剂用量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2)3.7 糊化时间对淀粉粘合剂性能的影响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第1章绪论1.1 淀粉粘合剂概述淀粉粘合剂以天然淀粉为主剂,水为溶剂,经氧化、糊化、络合和改性等方法制成的环保型粘合剂。
由于其原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产品无毒无味,粘结强度较高,生产工艺简便,便于实现机械化生产,受到业内人员的高度重视,其应用X围不断拓展,已成为各工业部门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胶种。
近年来,随着改性技术在淀粉粘合剂制备中的应用,这种粘合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众多研究和应用成果。
淀粉粘合剂是以淀粉与水为主要原料经糊化、氧化或酯化、接枝作用制成的粘稠液体或易溶解的固体物质,根据变性方法不同,可分为糊化淀粉粘合剂,氧化淀粉粘合剂,酯化淀粉粘合剂,接枝淀粉粘合剂。
由于原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聚合度较高,流动性及渗透性较差,用作粘合剂时必须对淀粉的内部分子结构进行降解。
降解方法主要有热降解、生物降解、酸降解和氧化降解等,由于前三种方法存在温度高、时间长、降解率低和降解程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常用氧化降解的方法来制备。
因此氧化淀粉粘合剂是制备其他改性淀粉粘合剂的基础[1]。
1.1.1 糊化淀粉粘合剂糊化淀粉粘合剂是用非改性淀粉、糊精、苛性钠、水加热糊化而制成的一种淀粉粘合剂。
常把这一制备工艺称为碱糊法和精糊法。
在由非改性淀粉制备粘合剂时,除加碱以外,往往还加入增稠剂(硼砂),以提高其初粘力,并可降低其固含量,而且还应加入甲醛或苯酚衍生物作为防霉剂。
糊化淀粉粘合剂在制备过程中,开始粘度很低,随着温度升高,粘度会随之增大,但粘度太高,对制备加工不利,使用也不方便,为此,可加入适当的酸、碱、盐类物质等添加剂解聚分子,以达到稀释目的,另外,可以采用水解、甲基醚化和酰化等改性淀粉的方法,制取各种淀粉衍生物,也能在高浓度下获取粘度较低的淀粉粘合剂。
1.1.2 氧化淀粉粘合剂氧化淀粉本身不溶于水,无粘性,加入糊化剂NaOH后,羧基变成钠盐,增加亲水性和溶解性,与淀粉中未被氧化的羟基结合,破坏了部分氢键,使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溶胀糊化后,粘合剂变稠,和交联剂硼砂交联改性,硼原子外电子层的空轨道能吸收糊化后的氧化淀粉中的-OH,结合为配位体,形成网状结构的多核络合物,具有交联增稠作用,使淀粉胶的黏度和表面X力增加,内聚力增加,从而内聚力和稳定性都得以改进。
1.1.3 酸化改性淀粉粘合剂酸化改性主要利用酸性物质中氢离子的降解作用,降低淀粉大分子上的苷键的活化能,对淀粉进行催化水解。
淀粉经酸化处理后制得的粘合剂,其流动性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提高了粘液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淀粉的酸化改性通常是和淀粉的其他改性一起进行的。
比如硫酸的酸化改性是在氧化过程中完成的,一方面为反应提供酸性环境,同时对淀粉进行酸化降解;而磷酸在酯化改性过程中进行,同时起到酸化降解的作用[2]。
1.1.4 酯化改性淀粉粘合剂酯化改性是通过淀粉分子中的羟基与其他物质发生酯化反应而赋予淀粉新的官能团,从而使淀粉粘合剂的性能得到改善,不同的酯化淀粉所得的粘合剂的性能不同。
其中常用酯化试剂主要有脲醛树脂、磷酸两种,其中脲醛树脂通过自身的二羟甲基脲与氧化后的淀粉中的醛基和羟基分子发生分子间脱水缩聚,它的优越性在于将其涂在纸板上,会形成一层结实的薄膜,抑制了淀粉向纸内渗透,可以提高淀粉的初粘性和防潮性以及干燥速度等;磷酸通过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磷酸单酯淀粉,同时磷酸还能对淀粉起到一定的酸解作用。
不同酯化和酸化降解程度的磷酸淀粉粘合剂用途不同,比如用于涂料工业的粘合剂要求粘合力强,有良好的成膜特性和分散性,而在纺织浆料中应用的粘合剂则要求固含量低、粘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好。
1.1.5 淀粉接枝改性粘合剂[3]接枝改性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淀粉的大分子上产生初级自由基,然后引发接枝单体,进行接枝共聚,使某些烯烃单体以一定的聚合度接枝到淀粉的分子上,在淀粉链上形成合成高聚物分子链,从而改变淀粉粘合剂的性能。
常用的接枝共聚试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仲羟基和少量的乙酰氧基,利用聚乙烯醇与淀粉分子“接枝”,聚乙烯醇是唯一的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乳化性,胶层强度高,韧性好的能溶于水的多羟基聚合物,其溶液对多孔性、吸水性表面(如纸X等)有强的粘结能力,通过聚乙烯醇的接枝改性得到的淀粉粘合剂有更好的粘接性、流动性和抗凝冻性。
(2)聚丙烯腈和聚丙烯酸这类试剂与淀粉接枝共聚生成的改性淀粉吸收性强,能够在常温下吸收的水分,常用于做脱水剂和水分吸收剂,据资料表明,这种干燥剂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的 1000~1500倍的离子水[4]。
(3)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与淀粉生成接枝聚合物,淀粉与环氧氯丙烷作用生成的粘合剂能提高粘合剂的粘度,而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成膜性,并且透明度较高,稳定不易变质。
1.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发展状态1.2.1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究进展对于改性淀粉粘合剂,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和成熟了,1829年莱比格(Lie Big)首先发表了淀粉与氧化剂次氯酸反应的文章,1896年就有工业化生产氧化淀粉的初步思路,1895年和1905年分别有了关于氧化淀粉的德国和美国专利[5],1934年,美国Stsin Hail和Jordon Bauer研制成功了玉米粘合剂,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1971年,Weakley,F.B[6]用蛋白质与双醛淀粉合成制得了胶合板用的淀粉胶,该胶有良好的粘度,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压性能,压制的板子满足了11胶合板的要求。
1999年,Syed H. Imam等用聚乙烯醇与淀粉共混,再用六甲氧基甲酯三聚氰胺进行交联所制得的粘合剂粘接强度和抗水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木材应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
Hua-li Tang等研制了以聚乙烯醇、少量的SiO2和淀粉制备了可生物降解胶。
其拉伸强度达到15.0 Mpa,伸长率超过120%。
研究发现,SiO2不但没有影响胶的生物降解性,还有化学键C -O - Si生成,从而提高了其耐水性能。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淀粉粘合剂以代替水玻璃,氧化法是生产淀粉粘合剂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氧化剂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等。
由于过氧化氢和其他两种氧化剂比较,环境污染少,制备的粘合剂颜色好,流动性好,经常采用。
按制备温度淀粉粘合剂可以分为热制法和冷制法,热制法能量消耗大;冷制法在常温下进行,但需要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6~24小时。
选用氧化剂过氧化氢,在一定温度、pH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释放出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离子或新生态的[O],使原淀粉链葡萄糖单元1位,2、3位和6位碳上的羟甲基(-CH2OH)部分氧化成醛基,醛基进一步氧化成羧基(-COOH),并且与碱性基结合形成羧酸盐。
由于这种功能基的变化,使胶与纸纤维的结合力大大提高,也增加了粘合剂的亲水性,使之易于储存。
另外,过氧化氢的加入还对粘合剂有除色作用。
选用烧碱为糊化剂,起到了破坏淀粉大分子之间和分子内原有的羟基之间的氢键结合,使大分子溶胀糊化。
一方面使原来紧密结合的键束被拆开;另一方面使氧化淀粉中羧基变成羧酸的钠盐,增加了与水的亲合性, 从而具备良好的流动性。
俞书宏[8]等介绍了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于55 ℃~65 ℃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制备瓦楞纸用氧化玉米淀粉粘合剂的方法,其特点是生产设备及工艺简单、氧化程度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干燥时间短等。
尹宝霖[9]等在酸性环境中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得氧化淀粉,再配以适当的促干剂、交联剂等制成淀粉粘合剂粉剂,可有效地提高干燥速度,解决普通淀粉胶稳定性差和储存期短的问题。
王飞摘[10]等以高锰酸钾-缓和剂为氧化体系,采用冷制法,研究了氧化剂用量、浓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当高锰酸钾浓度为4%、氧化时间为20 min时,所制得改性淀粉粘合剂的各项性能均较好。
1.2.2 国内外氧化淀粉粘合剂的应用进展用氧化淀粉与脲醛树脂进行交联改性,可以改善脲醛树脂的综合性能。
淀粉氧化程度越大,淀粉分子中羧基越多,得到氧化淀粉分子越小,越容易与脲醛树脂聚合。
可以用高碘酸将淀粉氧化成双醛淀粉,制备粘合剂时不使用甲醛[11],这就彻底解决了“三醛树脂”粘合剂游离甲醛释放问题[12~14]。
蒲艳玲[15]等用淀粉对聚乙烯醇缩甲醛进行改性,制得一种适用于煤堆及垃圾覆盖的粘合剂。
实验结果表明,该粘合剂具有初粘性强、耐水性好、贮存性稳定、制备和使用简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