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论文范文音乐教育在大学教育事业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进行音乐鉴赏可以陶冶大学生们高尚的情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篇一:《试论高职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普及,音乐类节目层出不穷,人们开始关注到音乐的发展,并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同年龄层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随口唱出几句歌词来,尤其是以大学生朋友们为主要群体的青年学生们,他们多追逐潮流和时髦。
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却相对较弱,很容易有盲从心理,跟随大众,被大多数人的观点所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高职学生音乐鉴赏方面的引导教育,力求让所有学生领悟到音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提高鉴赏与审美能力,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音乐基础现状分析高职学生多为高考中成绩较低的,学习能力较弱群体中的学生个体。
他们学习音乐的途径较少,以致于乐理知识较弱,识五线谱、简谱、了解节拍的学生也非常少。
他们高中阶段就养成不爱学习或者不善于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或广播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并未做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没有投入感情地理解音乐,缺乏实质的音乐感悟。
许多同学只是将音乐作为消遣和排压的一种方式,并没有投入精力的作为兴趣去深入学习,这也是高职学生音乐素养不能迅速实现提高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一些歌词简单,曲风单一,易于传唱的歌曲比较受到青年人的欢迎,这样的歌曲唱起来,学起来相对简单,再加上他们音乐鉴赏水平和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又想讲时髦、跟潮流,受此影响,也使高职学生音乐鉴赏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鉴赏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和艺术审美感。
这对学生今后接受全面素质教育有重要影响,学生如果能够将专注学习音乐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其他学科当中,就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音乐是一种美妙的东西,那么大学里面的音乐鉴赏课是否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呢?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助你整理几篇相关的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一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旨在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通过对音乐鉴赏的定义、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及对几种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来阐述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音乐的表面层面,如旋律、节奏和和声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艺术内涵。
音乐鉴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增进对音乐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其次,音乐鉴赏的方法包括主观鉴赏和客观鉴赏两种。
主观鉴赏是指个人对音乐作品的个人喜好和情感体验,而客观鉴赏则是通过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对音乐作品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既要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也要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客观分析,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鉴赏分析,来具体说明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是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这部作品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通过对其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其歌词的理解,来领略其对人类理想和和平的追求,从而更深入地欣赏这部作品。
其次是流行音乐作品《Shape of You》。
这首歌曲以其简单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而广受欢迎,通过对其歌词和节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爱情和欢乐的表达,从而更深入地欣赏这首歌曲。
最后是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著称,通过对其旋律和歌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表达,从而更深入地欣赏这首歌曲。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音乐鉴赏论文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功能,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音乐鉴赏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心灵。
第一部分:音乐鉴赏的重要性音乐鉴赏是我们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关键。
通过深入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
音乐鉴赏可以增强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此外,音乐鉴赏也可以帮助我们扩展音乐的领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二部分: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巧1. 听力训练为了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我们需要进行听力训练。
通过反复聆听经典音乐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了解音乐历史与背景了解音乐的历史和背景也是进行音乐鉴赏的重要方法。
通过了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创作音乐作品的动机和意图。
此外,了解作曲家所处的艺术时代和音乐风格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们的作品。
3. 分析音乐结构与表达分析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是音乐鉴赏的关键技巧之一。
通过分析作曲家在音乐中运用的和声、节奏、曲式等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通过细致入微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
第三部分:通过音乐丰富生活和心灵音乐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力,通过欣赏音乐,我们能够丰富生活和充实心灵。
1. 放松与舒缓情绪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和情绪。
根据个人的情感状态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宣泄和平静。
2. 激励与激发创造力音乐有时可以激励我们,并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创造力。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是我国流传上千年来的音乐精华,古典音乐精品流芳百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在其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篇一:《试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蒙太奇思维》摘要:影视的蒙太奇时空重组“对位”于文学艺术中就是诗歌意象包容连续、平行、重复、对比、隐喻、心理等诸多形式的主观组接,于是就有了富于时代审美特征与多元审美优势的影视诸多蒙太奇形式运用、印证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中,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现代特征与流行倾向之一。
关键词:诗歌鉴赏蒙太奇思维时代与多元审美视觉流行倾向诗歌意象删繁就简的实词直接组接,时空主观重组所造就的不受物理规律限制只受思维规律约束的特殊艺术时空,在隐喻、双关、比兴、夸张中激发接受者的想象力并赋予画面别开生面的新生寓意①,以及诗歌“活隐喻”的使用传达出符合主观情感逻辑的“心象”等,其实都可谓影视蒙太奇的主观组接。
一、诗歌连续蒙太奇诗歌连续蒙太奇的筋节主要在于“赋”的手法的灵活运用。
虽然诗歌叙事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异地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复线情节的对列关系,但同一事件中关联情节的倒叙、插叙或闪回同样具有跳跃交错时空的艺术魅力。
晏几道《临江仙》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运用连续蒙太奇思维来分析,上片前两句以“环境”镜头抒写主人公的室近人远、孤寂难耐、借酒浇愁,第三句以“闪回”镜头诠释前两句孤独伤感之原因在于“春恨”绸缪往复的无以释怀。
四五句以形象的画面感叹落英飘零之际雨燕尚可朦胧双飞、人却只能于庭中迷惘孤伫,构成情节内部的对比蒙太奇。
下片在时空切换中回忆曾经的邂逅一见钟情。
首句镜头以简化笔法勾勒小形象,自然铺叙;次句镜头特写清纯美女的衣物――两重心字罗衣,有极大的想象创造空间;三句转为小弹琵琶近景,可以想见在脉脉含情的文曲琵琶声中传递着怎样的羞涩暗恋、无语心许之意;末二句镜头推移成明月照耀下不忍别离的无言场景,然而今日明月偏又多情、绵绵独照,可小在哪呢?镜头的腾挪跳跃,曲折深婉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过去的温馨回忆与现实的苦闷相思。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音乐鉴赏论文(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音乐鉴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音乐鉴赏。
首先,我将介绍音乐鉴赏的定义和背景。
接下来,我将讨论音乐鉴赏的目的和方法。
最后,我将探讨音乐鉴赏对个体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音乐鉴赏的定义和背景音乐鉴赏是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从而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人类对音乐的鉴赏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而如今,音乐鉴赏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旋律和节奏等多种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创作者通过这些元素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而音乐鉴赏者则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和感受来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二、音乐鉴赏的目的和方法音乐鉴赏的目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音乐的鉴赏,个体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并且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鉴赏的方法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的音乐鉴赏包括主动去观看音乐演出、参与音乐创作和参与音乐会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被动的音乐鉴赏则是通过听音乐录音、阅读音乐评论和研究音乐理论等方式来进行,通过理性思考和学习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音乐鉴赏对个体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意义音乐鉴赏对个体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音乐鉴赏可以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个体可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对美的敏感性,使自己更加灵敏地捕捉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音乐鉴赏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调节个体的情绪和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最后,音乐鉴赏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文化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
通过对音乐的鉴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音乐鉴赏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共鸣。
本文旨在探讨音乐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音乐鉴赏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首先,音乐鉴赏的基础是对音乐元素的了解。
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基本元素构成,它们共同作用,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鉴赏音乐时,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元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整体的音乐效果。
其次,音乐鉴赏需要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
这包括对音乐细节的敏感度,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感知。
通过反复聆听和分析,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水平。
再者,音乐鉴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受到个人情感、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
因此,在鉴赏音乐时,我们应该尊重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同时也要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时期的音乐特点。
此外,音乐鉴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音乐,发现音乐的多重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探索历史、社会和哲学等主题,或者将音乐与文学、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跨艺术的创作和表达。
最后,音乐鉴赏可以促进个人的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
音乐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思考,甚至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音乐鉴赏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审美活动。
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
通俗音乐鉴赏论文范文3篇

通俗⾳乐鉴赏论⽂范⽂3篇⾳乐教学中⾳乐鉴赏能⼒的培养⾳乐教学中⾳乐鉴赏能⼒的培养引⾔⾳乐⽆处不在,它是⽣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论在繁华都市还是乡间⼩巷,我们总能听到悠扬的⾳乐穿透墙壁⼭川,⾛⼊我们的⼼理。
⾳乐除了创造,还有欣赏,学会欣赏⾳乐便⾛出了欣赏美的关键⼀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乐是⼀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
1 对国外古典⾳乐和中古古典⾳乐的认识在国外,古典⾳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将之称为“古典⾳乐”。
然⽽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于对“古典⾳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
最狭义的解释是,把⼗⼋世纪下半叶⾄⼗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
最⼴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九世纪末、⼆本⽂由论⽂联盟收集整理⼗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包括所有⾮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与部分国家短暂历史事件不同的是,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五千年的⽂明发展史上,我国⼈⽤⾃⼰的智慧续写着⼀篇篇丰富灿烂的昨天。
作为四⼤最早⽂明古国之⼀的中国,除了四⼤发明深⼊⼈⼼之外,⾳乐也同样源远流长。
历史⽂献中不同部落,不同时期分别有不同的⾳乐呈现。
早在远古时期,⼈们在⽣产简单⽣活的锅碗⽤具中,就被发现不同碗碟的敲打会产⽣不同的声⾳,从⽽制造出乐器,再到春秋时期,华夏⼤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花,⽽同时代欧洲正处于⼀⽚荒蛮之中,中国⾳乐在迎接黎明曙光的时候,欧洲⾳乐还在漫漫长夜⾥徘徊。
中国古典⾳乐更多追求的是⼀种绵延的意境,以诗画为寄托等,创造出诗歌等不同形式来表现中国⾳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论文学院:理学院姓名:甄家豪学号:101001129论文题目:音乐鉴赏任课教师:宁坤成绩:时间:2011年11月20日《巴黎圣母院》鉴赏摘要根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尔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
丑聋人卡利摩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罗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罗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利摩多强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梅拉达因而爱上了非必斯。
但非必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罗德刺杀。
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卡利摩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利摩多大战,爱斯梅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冲入圣母院所杀,最后卡利摩多愤然将克罗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利摩多抚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
赏析《巴黎圣母院》的布景也是简单而有冲击力的。
剧目一开场,昏暗的灯光下伴随着葛林果的歌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组成的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
如此抽象让人不能马上看明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
在长达3小时的演出里,这堵高大威武的大墙始终屹立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完全被大墙占满,已经不便于在纵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个剧目中,大墙的前面始终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来表演。
这样的设计使得舞台上大多数的时候只有演员,而没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给人以现场音乐会的效果。
《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法国巴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
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
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观看过该剧的人也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
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管弦乐器。
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
在《巴黎圣母院》中特别偏重独唱,整场50段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独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而较少有重唱。
合唱只有结尾等少数几个地方才出现过,而且采用的是事先录制好的背景式合唱。
由于没有现场演员的参与,因此即便听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实感。
《巴黎圣母院》对独唱的偏好,会让人感到声音层次不够丰富,在形式上略显得单调了。
《巴黎圣母院》将舞蹈和歌唱演员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
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
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
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
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
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悲剧,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的压抑与震撼,将我们带入了与生俱来的一切关于主观之外的思考,这种悲剧无疑是悲壮而凄婉的。
从艺术表现的主观思维方式来说,浪漫主义的悲剧,更加大了我们与悲剧的时空距离,以便我们去审美,同时也拉近了我们与它的心理距离,在慑服于我们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情感随着艺术的进程不断地汹涌奔腾,这是一种壮美的境界。
因为在我们没有逃出艺术情感的奴役时,我沉醉于一切浪漫主义形式。
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如此。
在理论的体现与实践上,《巴黎圣母院》既是理论的颠峰,也是实践的翘楚。
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他们在美之外,提出了对丑的呼唤。
这是与古典主义相悖的,同时也正是这一境界的开拓,使浪漫主义中的悲剧力量离却了古典主义因素,用浪漫的形式来反映被社会异化了的人类,用丑来表现原始的人性,唤醒人们本应具有的灵魂世界。
他们不仅创作自由,不受古典主义限制,并且反封建,描写古典主义遗弃的中世纪,把自然看成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们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来对照社会的丑,而所有的丑,却不是悲剧的承受者,而是创造者,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里的丑不同于外观形式的丑,而是我们明见悲剧的过程中对悲剧承受者外在丑的反差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屠杀这些承受者的人才是丑的。
我们说浪漫主义大师对丑的呼唤,这里的丑事实上都充溢着美的因素,只是被社会忽视了的一群。
丑的外在由于社会。
压抑了内心的崇高潜质,对于我们这些欣赏艺术者,任何意识形态相左的人也能在人性上获得共同语言,而丑的东西只是客观中的异类,异不是丑,丑的人终究属于人。
一方面,在表现丑的同时,也映衬了美的存在,就象卡西莫多的外在对照他的内心,以及他的善良和艾斯米拉达对照克洛德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也等同于《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是作恶造善的统一体。
另一方面,这里的丑,虽丑不恶,浪漫主义以强烈的艺术效果,异乎寻常的情节,刻画了这种丑的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一种叛离的形象,这种形象正是推动社会进步所缺少的。
而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真正认为丑的又是怎样的呢?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在浪漫主义大师的笔下变的美了,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通过那些丑的人物悲剧史上更冷静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世界,批判自己,否定了某些我们原本认为美的东西。
《巴黎圣母院》则是一部纯浪漫主义的巨作。
两部作品写就的时代背景是作者所经历的法国从拿破仑到复辟再到“七月革命”、“六月起义”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这是作家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但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尚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病根源的理论指导(至少作者接触较少),他们把眼光转向历史,中世纪。
社会中的丑恶是作家所见证的,社会的动荡使作家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构筑的资本主义社会感到失望。
黑暗专制是不允许作家批判现实的,这一点对东、西方文学史都是适应的。
中国的诗歌从“建安风骨”到齐梁宫体,再到盛唐气象、晚唐绮艳,再到豪放宋词,所反映的都是随着社会的治乱兴衰而行进的;清代的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虽批判清朝,却描写明代的事。
法国这一时期也是一样的,社会的压抑使创作转向内心,风格趋于浪漫。
这无疑是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同样也是浪漫主义的社会历史定义。
因此,法国社会的黑暗与专制时代(丑的方面)使浪漫主义艺术(艺术是美的精华)与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丑,承担了浪漫主义中的批判力量,《巴黎圣母院》是借助了悲剧的形式体现了这一点。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着浪漫主义色彩,作品起始,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巴黎风光,如哥特式建筑等,让读者的心情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社会,再到社会上的人物。
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任务:克洛德、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
在刻画克洛德时,首先反映的是对艾斯米拉达的“爱”,这种爱带有一种专制色彩。
和《简·爱》中的圣·约翰对简·爱的爱不同,克洛德的爱是一定程度上的真实却又异化了的;《简·爱》中的圣·约翰是顶着上帝的光环,让爱成为迎合上帝的功利牺牲品,他的爱并不丑恶,相反他善良崇高,至少他乐于助人。
克洛德事实上放不下自己的身份,身份总比爱情重要,宗教的禁欲主义恰恰掩盖了欲望,这种宗教外衣下的欲望更加丑恶,他企图用专制的力量、绞刑的威胁来屈服艾斯米拉达,这是冠冕堂皇外衣下灵魂的丑,更是从丑的内心下出发的行为上的恶。
卡西莫多与克洛德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身上,雨果倾注了近于完满的关于丑的美学定义及内涵。
卡西莫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在15世纪也是不可能的人物存在,是作者内心虚构人物的反映。
体现内心的主体构思,浪漫主义无疑是最恰当的形式;大量的心理描述极俱浪漫主义色彩。
卡西莫多形象的艺术震撼力不仅是人们“忽视了的一群”的崇高心灵美的反映,而且这一形象是非常饱满的,既浪漫又真实。
卡西莫多也有被推为“丑王”的虚荣,也因知恩图报而短暂地服从克洛德;但他的爱情却因为他近乎脱离人类社会的生活经历而显得无比真诚,甚至近乎歇斯底里,他任何情感动力都是发自内心的。
对艾斯米拉达,则是作者以悲剧的形式肯定的美的崇高,象一挽花圈,美而凄婉;她又属于作者同情的被损害的对象。
“白衣美人”变成女巫;她坚强,但又不可能不屈服于严刑逼供;对爱情又充满幼稚而天真的幻想;连最后的母女团聚也不能长久。
她的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小说的悲剧性。
正是将悲剧、丑和浪漫主义三者的高度地艺术结合,让作品在情节等表层结构下的深层结构凸现出来,它体现为作者的深层构思,强调一种内在的生命节奏运动以及象征意蕴。
《巴黎圣母院》也就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
可见,无论是《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还是巨大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
从上面可以看出音乐剧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巴黎圣母院》较之《猫》等其他歌剧晚了几十年,已经做出了很多探索性的尝试,虽然可以看出仍然传承了很多《猫》的元素,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与其说音乐剧是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倒不如说音乐剧是传承了歌剧艺术而形成的现代歌舞剧。
虽然它具有艺术手法的综合性,但就艺术形式来说它依然独具歌剧的传统。
音乐剧要是没有了道白和舞蹈,它依然是音乐剧,因为他属于歌剧的类型,它传承的是歌剧的特征,它不能没有音乐,不能没有歌唱。
它只是属于戏剧的一个范畴。
从歌剧,轻歌剧,喜歌剧,音乐剧到充满歌剧色彩的音乐剧。
它有非常纯正的血统,从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乔治·格什温、理查德·罗杰斯、伯恩斯坦、韦伯、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
这些伟大的人物之间要么是同属欧洲体系,要么象乔治·格什温和伯恩斯坦有师徒情份。
音乐剧以其时尚、大众、流行等现代特性,逐渐占据了歌剧的市场份额成为现代音乐戏剧的主流。
近一百年来,歌剧越来越被当作“阳春白雪”高搁于艺术殿坛之上,正能欣赏歌剧的观众也是非常少的,因为这类观众必须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歌剧常识和音乐涵养的基础上,它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条件。
正因为如此,在知识分子中间推广欧洲古典歌剧才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
正如李岚清同志在他的《音乐笔谈》中所提到的:“不论是学什么专业的,都应当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